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案例分析论文事实婚姻的优劣与进步发展 法学1001班1011010116指导老师:田川目录案例:朱明强与唐明芳系姨表兄妹关系,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成年后自由恋爱,双方父母都认为他俩结合会“亲上加亲”。1980年10月,朱明强20岁,唐明芳18岁,父母备办酒席,宴请亲友让他俩举行了婚礼,随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生有一子一女,当地乡政府以未婚和无计划生育为由,给予了罚款处罚,村委会认为他俩是表兄妹同居,因此,不让唐明芳落户,不分给其母子三人责任地,全家私人仅靠朱明强一人承包的土地审核,又无其他经济收入能力,生活极端困难,双方经常为此吵架,打架。1982年以来,他俩多次去乡政府申请补办结婚登记,以便唐明芳和子女落户,承包土地,解决生计问题,但婚姻登记机关认为双方不符合结婚条件,不给补办结婚登记。朱明强见补办登记无望,全家生计难以维持,逐渐变得脾气暴躁,经常无事生非毒打唐明芳。虽经亲友多次劝解,仍不悔改。2000年1月,唐明芳再次被朱明强毒打以后,不看忍受,便向亲友及朱明强声称,“乡村干部一直不承认我们夫妻,从此一刀两断,各自找对象成家。”从此便回娘家居住,发誓绝不再回朱家,朱明强多次前往赔礼道歉,要求恢复同居,均遭唐明芳及其父母等亲属拒绝。童年8月,唐明芳与同村丧偶的黄清华登记结婚。朱明强知悉后,便向县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唐明芳和黄清华的重婚罪,宣告他俩婚姻无效。县法院审理认为,唐明芳与黄清华婚姻关系合法,因此判决驳回朱明强的诉讼请求。朱明强不服,以我们以夫妻关系同居20多年,早已是事实婚姻为由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朱明强与唐明芳属于事实婚姻,双方未经法定程序离婚,唐明芳单方面声明脱离同居无效,唐明强在事实婚姻期间,又与黄清华登记结婚,双方构成重婚。但由于唐明芳系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重婚,不以重婚罪论处,在民事上宣告唐明芳和黄清华婚姻无效。此案是确认之诉,朱明强、唐明芳和黄清华是本案的当事人,由原告朱明强以被告唐明芳和黄清华的登记结婚行为属于重婚为理由提出上诉,本案的诉讼标的是当事人朱明强和唐明芳构成事实婚姻,而唐明芳和黄清华的登记结婚构成重婚。法律规定,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有时亦指因上述行为而形成的违法婚姻。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者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重婚行为主要有五种类型:与配偶登记结婚后,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与配偶登记结婚的,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记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其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由此可知,重婚在一定程度上和事实婚姻挂上了钩。在此案中,要确认唐明芳是否属于重婚,首先要考虑唐明芳和朱明强是否有合法的婚姻关系。根据最新修改的婚姻法规定,结婚条件有:结婚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男女双方不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就目前的婚姻法看来,朱明强和唐明芳未达到法定婚龄,两人是姨表兄妹关系,而且他们没有到合法机关进行登记,所以他们的婚姻是无效的。但是法律规定,除民事法规予以明确规定的,如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第196条:“1987年1月1号以后受理的案件,如果民事行为发生在1987年以前,适用民事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政策,当时的法律、政策没有具体规定的,可以比照民法通则处理。”民法的适用原则一般不溯及过往。法律是否溯及过往,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实施以后,对它生效之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使用。如果适用,既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既不具有溯及力。婚姻法不具有溯及力。从案件中我们知道,唐明芳与朱明强是在1980年10月开始同居生活,而1980年婚姻法的正式施行时间是1981年1月1号,所以我们应该明确的知道唐明芳和朱明强的婚姻关系,应该适用1980婚姻法施行以前的法律,即1950年婚姻法。根据1950年婚姻法的规定,结婚条件是:一、结婚自愿;二、达到法定婚龄: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三、禁止结婚的条件:为直系血亲,或为同胞的兄弟姊妹和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者。其他五代内的旁系血亲间禁止结婚的问题,从习惯;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者;患花柳病或精神失常未经治愈,患麻疯或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之疾病者。四、在合法机关经过合法登记。1980年10月,朱明强20岁,唐明芳18岁,已经达到法定婚龄,两人是姨表兄妹,在五代旁系血亲的范畴内,但是有“亲上加亲”的风俗习惯,而且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属于结婚自愿,一切看上去都相当美满,但是两人并没有在有关机关经过合法登记,所以两人的婚姻关系是否存在呢?这又牵扯到事实婚姻。事实婚姻是相对于合法登记的婚姻而言的,事实婚姻未经依法登记,本质上属于违法婚姻,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为了维持一定范围内的,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婚姻关系的稳定,国家对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条件地予以认可,这就产生了“事实婚姻”这一概念。事实婚姻:作为婚姻关系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指男女双方未按法律规定进行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所形成婚姻。事实婚姻具有以下特征:1、事实婚姻的男女应无配偶,有配偶则成为事实重婚。2、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男女双方是否互以配偶相待是事实婚姻与其他非婚两性关系在内容上的重要区别。因为,一切不合法的性行为,不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3、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具有公开的夫妻身份。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又为周围的群众所公认。也就是说,不仅内在具有夫妻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外部形式上还应有为社会所承认的夫妻身份。这是事实婚姻与其他非婚两性关系在形式上的重要区别。一切违法的两性关系和行为,均不具有夫妻的名义,群众也不会承认其为夫妻。4、事实婚姻的当事人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不具有法定的结婚登记要件,这是事实婚姻与合法婚姻区别的主要标志。事实婚姻和非法同居非常相似,非法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种同居行为。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的区别在于:第一,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都具有共同终身共同生活的目的,而非法同居的男女双方不具有这种终身共同生活的目的。第二,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具备公开的夫妻身份,而非法同居的男女双方往往具有陷落性,临时性,不具有公开性。第三,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均无配偶,有配偶的则为事实重婚,非法同居的范围要比事实婚姻宽。事实婚姻在我国长期大量的存在,造成了很多纠纷,产生了很多必可避免的法律难题和疑问。事实婚姻的存在是有一定原因的:一、传统习俗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只要办过酒席,按照民间流传的习俗举办了婚礼,就是合法的被承认的夫妻;二、婚姻登记不方便。根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而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行结婚登记有一定困难;三、登记制度不健全。有的当事人到了婚姻登记机关,因办事人员不在等原因不能登记。有的擅自提高法定婚龄,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实现;四、婚姻登记搭车收费。比如有的要收计划生育押金、户口迁移保证金等;五、法制宣传不够。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对婚姻登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人不具备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为逃避国家对婚姻的管理和监督,故意不登记,造成事实婚姻状态。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是:一、男女双方的同居(即男女双方在一起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行为始于1994年2月1日以前;二、同居是以夫妻名义进行的;三、同居双方1994年以前同居时已经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我国最新修改的婚姻法是有条件承认事实婚姻的,对于不是登记婚姻的,视具体情况分别予与处理。如果男女双方在1994年2月1日前已符合结婚要件,可以按事实婚姻处理。其后的人如果要求起诉离婚,告知其应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如果补办,即从双方均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认可其夫妻关系并按离婚诉讼处理;不补办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但是我在前面已经说到过,婚姻法不溯及过往。那么这里又要简要的谈一下我国对于事实婚姻的态度。一、1984年8月30号以前,是承认事实婚姻时期,197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中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事实婚姻案件时,要坚持结婚必须进行登记的规定,不登记是不合法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处理具体案件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双方或一方不满婚姻法结婚年龄的婚姻纠纷,如未生育子女的,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应解除其非法的婚姻关系;对双方已满婚姻法结婚年龄的事实婚姻纠纷,应按一般的婚姻案件处理。据此来看,在该时期对只缺欠结婚形式要件的事实婚姻是一律承认其效力的,实行与法律婚姻同等对待,对不符合法定婚龄则限制承认其效力。在西藏自治区甚至允许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还不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结婚。二、1984年8月30日至1994年2月1日是限制承认事实婚姻时期,1980年婚姻法施行后,最高院于1984年8月30日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事实婚姻是违法的,应对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并对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作了限制性的解释。要求起诉时双方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和符合结婚的其他条件,而将那些虽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但起诉时双方或一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的,排除在事实婚姻关系以外,作为非法同居关系处理,至此我国司法机关开始限制性的承认事实婚姻关系。三、1994年2月1日至2001年4月28日是不承认时期,1994年2月1日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24条规定:“未到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或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新的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指出:“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四、2001年4月28日后是效力待定时期。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推出,朱明强和唐明芳于1980年10月,男20岁,女18岁时开始以夫妻名义开始了长期的、持续的、稳定的同居生活。而1980年我国承认事实婚姻的存在。所以,两人属于事实婚姻。那么,在事实婚姻的状态下,唐明芳与黄清华登记结婚的行为是不是重婚呢?法律规定,事实婚姻出现在“重婚”行为中时有以下几种情况:1前一个婚姻是登记婚姻,后一个婚姻是事实婚姻。2前一个婚姻是事实婚姻,后一个婚姻是登记婚姻。3前一个婚姻是事实婚姻,后一个“婚姻”是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由此可知,唐明芳确已构成重婚行为。所以,我们同理得出,一审法院认为朱明强与唐明芳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又未达到法定婚龄以夫妻关系同居,属于非法同居,是适用法律的错误。同样的,唐明芳和黄清华的婚姻关系合法由此判决驳回朱明芳的诉讼请求也是错误的。二审法院判决,黄清华与唐明芳构成重婚,但不以重婚罪论处?这是否正确呢?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客体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一夫一妻制度。 一夫一妻制度是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婚姻法明文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根据这一条,也就是讲一个男人只允许娶一个女子为妻,一个女子只允许有一个丈夫。法律只允许一男一女结为夫妻。 2、客观方面表现为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或明知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实践中重婚有两种情况:一是法律婚,二是事实婚。 3、主体为一般主体,有两种人可构成:一是重婚者,即有配偶而尚未解除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结婚的人;二是相婚者,指明知他人有配偶而又与之结婚的人。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有配偶的一方隐瞒事实真相,使无配偶的一方受骗上当而与之结婚的,或自己虽没有婚姻关系,但明知他人已经结婚,仍与他人结婚的,都构成重婚。无配偶的而与他人结婚,对其本人而言虽是初婚,但因其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就侵犯了一夫一妻制,成为重婚罪之共犯。重婚的。这导致后续婚姻无效,而前一个婚姻关系仍然有效。对犯重婚罪的行为人量刑时,应当根据行为人的动机,手段,情节,影响,后果等综合考虑。从情节是否严重来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在实践中,重婚行为的情节和危害有轻重大小之分。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所以,有重婚行为,并不一定就构成重婚罪。只有情节较为严重,危害较大的重婚行为,才构成犯罪。根据立法精神和实践经验,下面两种重婚行为不构成重婚罪:(1)夫妻一方因不堪虐待外逃而重婚的。实践中,由于封建思想或者家庭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夫妻间虐待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一方,尤其是妇女,因不堪虐待而外逃后,在外地又与他人结婚,由于这种重婚行为的动机是为了摆脱虐待,社会危害性明显较小,所以不宜以重婚罪论处。(2)因遭受灾害外逃而与他人重婚的。因遭受灾害在原籍无法生活而外流谋生的。一方知道对方还健在,有的甚至是双方一同外流谋生,但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在原夫妻关系存在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这种重婚行为尽管有重婚故意,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大,也不宜以重婚罪论处。所以,二审法院认为,唐明芳系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重婚,不以重婚罪论处是合法有效的。在本案中,村委会认为他俩是表兄妹同居,因此,不给子女上户口,不让唐明芳落户,不分给其母子三人责任地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为了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权利,非婚生子女上户口的问题,我国已经制定了解决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及该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五条规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具体管理办法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而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飞行器能源效率改进研究
- 钢水罐准备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广西咨询方案公司电话
- 教育咨询公司收购方案
- 药械安全培训课程课件
- 清洁服务法规适应性分析
- 工程咨询公司策划方案
- 咨询化疗方案
- 便利店鲜食营销方案模板
- 弧形门槽安装施工方案
- 室内装修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2026秋学生国旗下演讲稿:第4周涵养文明习惯点亮成长底色-养成教育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DB13-T 6095-2025 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规程
- GB/T 20841-2007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
- 《智慧农业》的ppt完整版
- 《霜降-二十四节气》 课件
- 新浙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分解
- 技术研发项目成本核算表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完工投入使用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