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陕西理工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摘要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曾被作为学术界“五朵金花”之一,是我国史学工作者较为重视,观点较多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该问题已黯然凋谢,研究也似乎不再热烈,但针对该问题的说法也精彩纷呈,各有缘由。关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的研究中,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表现分析了解清代资本主义的呈现的特征,并了解清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状态,具体分析其发展成这种状态的各方面因素,对于全面了解我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特征;缓慢原因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在中国由来已久,从学术历史上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1930-1940年代:问题的最早提出及理论定调1,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提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的历史实际有直接关系,即社会性质的大论战。第二个阶段是指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对经典结论的证明。1而此观点的契机是关于红楼梦一书的时代背景。其中著名学者有傅衣淩,吴晗等。他们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进入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它出现于什么?等等问题。第三个阶段是指:1970年代末-1980年代:大讨论的继续。1文革结束后学术界再次掀起轰轰烈烈的讨论,在史学界重点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及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又一次受到人们的热烈关注。在这一时期,视野大大的被拓宽,中西进行了比较,也扩大了史料的范围等。第四阶段是指:1990年代以来理论的反思。1关于资本主义何时萌芽,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萌芽。2如其中著名的大工商业主陶朱公范蠡,以及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他们都拥有数万计的劳动人手,其中有不少属于被雇佣的人,即理解的的雇佣关系的产生。第二种观点认为唐代工商业活动频繁,海外贸易较为发达,并出现了一大批富商巨贾。当时长安邹凤炽,扬州王四舅,洛阳王清,皆为富豪富甲天下。2为他们经营工商业者成分复杂,其中不乏有数量很大的雇佣劳动者,并且商品经济很活跃。第三种观点认为两宋时期中国经济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如农作物中的经济作物棉花,茶等种植面积扩大。城市的坊市制度也被打破,我们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小贩沿街叫卖众多,而郊外草市的出现也可以看出,商业活动的范围在逐渐扩大。第四种观点认为明朝中期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就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2苏松杭嘉湖地区纺织业作坊,机工与机户之间为雇佣关系,机工依靠机户给予的报酬生存,机户依靠机工成产发展。而长江中下游农业地区因经济作物面积的增加,也产生了雇佣关系。清朝中叶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工商业和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较明朝又有所增加扩大。这个观点也是人们比较接受的一个观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理解的误区及判断标准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但并不限于此地,它随后出现在西班牙等地。所以由此可以推出在具备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时,中国也是会有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但“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仍旧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人们总是认为资本主义既然萌芽了,它就会继续发展状大,并且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但这就忽视了资本主义在萌芽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夭折,并不会继续就发展壮大,比如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的,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萌芽,清代前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最终却还是在经济、政治政策的压制下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另外一种如美国、英国他们的资本主义发展就有着连续性,他们就按照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成熟,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国家。所以资本主义萌芽了,说明只是在经济内部产生一粒种子,至于种子是否能长成参天大树、还是腐烂,这就与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关了。尽管它意味着新的生产关系作为一种“经济实体”而存在,但是还带有明显的有限性和脆弱性。3关于资本主义的判断标准或者说资本主义萌芽的判断标准又以什么来判定呢?通常我们以封建主义经济关系最本质和核心的东西即各种各样的依附关系,利用这种依附关系达到对雇佣人员剥削的目的。资本中最核心的是货币持有者在流通领域购买到自由劳动力,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它总体现着资本家和自由雇工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3而这就决定了把研究观点放在自由雇工出现的问题上。所以也就出现了之前的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各种学说,如战国说、唐宋说、宋元说等。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清代又有什么特征?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一)资本主义产生的萌芽只在沿海、沿江和江南地区稀疏出现4(新的雇佣关系的出现即自由的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与商人没有依附关系),广大的内部地区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如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丝织业中就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劳动力的大量出现,还有江南地区的茶业得销售方式等也出现了新的模式。但内地只有少数的地区出现了新的经营模式,但仍旧还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二)由于封建社会内原始资本的积累异常吃力,有些行业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十分发达,但到了清代反而中断,资本主义存在着很强的脆弱性;这就与明代后期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明代后期由于政治腐败,早在万历中期,以明神宗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就曾派出大量的矿物使,到全国各地进行敲诈勒索。其中以各种各样的矿税,甚至沿途收税。这就导致经济活动受到了压制,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这就使得原始资本的积累异常吃力了。(三)因为害怕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封建统治者利用权力迫使资本主义萌芽这种经济因素隶属于封建经济内部4,无论是明代和清代冶铁炼钢等暴利的产业均由官府组织生产。所以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是很曲折缓慢的;(四)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性傅衣淩先生的观点认为是明代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他认为明代中晚期江南与东南地区,在手工业中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与雇佣劳动。6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七世纪的四十年代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史的转折点,这段时间里本来已经产生了的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封建国家内部的混乱,使得萌芽衰弱。清军入关之时大量屠杀人口,使得劳动力大量减少,大量的农田无人可耕作,生产被破坏。但也不仅仅是破坏,在逐渐稳定的政权途中,清王朝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安定社会和恢复生产的政策。如革除明末弊政,停止圈地,制止投充,招诱流亡,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兴修水利,免除赋租等。其中清朝前期实行的工商业政策,如免除了明代世袭匠户的束缚,免除了匠班银的负担,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也为雇佣劳动力提供了市场。清政府还缩小了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与规模,这也为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7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战后建设恢复社会生产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恢复,不仅使得明代已经萎缩、衰退的资本主义萌芽又焕发了新的活力,也为清代中期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显著出现的时期。后来由于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出台了压制商业活动的法律,如最为出名的禁海令等。三、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缘由明代的中期,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的杭州就有小规模的手工工场出现。万历年间,在苏州也出现了手工业者,他们受雇于需要他们手艺的人,或者小型的作坊,他们与雇用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的人身是自由的。这些自由的劳动力为清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创造了劳动力市场,使得清代前期在江南地区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更进一步。清代前期相关政策的支持也为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主要是以前期实行的工商业政策,他们有较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一面。清政府下令免除明代的匠籍,为雇用自由劳动力创造了市场。其他方面,清政府还缩小了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这就为民间手工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其次,清代的商业政策其积极的一面。这就是在“通商以裕用”的指导政策下,实行“恤商”“利商的政策”如关征税,禁止“于定额之外,恣意多索”;对“原不抽税”的货物,也不准“违例收税”8这些政策对于是商人的正常活动以及资本的积累有很大的好处,给予了他们一定政策的保护。所以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之下,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故表明清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从来不是偶然,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政策支持下诞生的。当然他们最后还是不长命,与政策方面也是有原因的,后面再具体分析。四、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一)清代前期广东采矿、冶铸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清代铁矿的采铸的控制比较松弛,民间冶铁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广东的冶铁业发展尤为显著。在广东民间冶铁业中都是以雇佣关系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存在着明显的雇佣关系。1.阳山铜铅矿采冶业阳山县曾经是明初十三铁冶所之一,同时也是广东重要的产矿区之一。这里山高而险峻,但却矿藏丰富,有铜铅诸矿。但这些矿山完全由商人经营的。当时,矿山的开采,需要大量的资本,商人往往是“合本之朋商”。 4他们的经营目的,是进行商品生产。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金钱,没有矿山的所有权,矿山的开发权要向矿山的山主租赁,便与“山主赴县结报立案”取得“文结”,然后“赴盐运司呈验明白”取得准其开采的“牌示”,才算合法。9由此可见这与现代企业经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表明这里含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租赁关系。他们开采所用的劳动力有两种:一种是人夫即运输工,另一种是工匠。这两者都随着生产的扩大,本地劳动力的不足,都开始雇佣流动的劳动力。总之,人夫和工匠都是“领工于商,而自备食用,非该商旦旦而食之人,人而养之也。” 9这样商人和人夫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即一种是:商人与工匠、人夫之间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二者相互对立;第二种即外地来寻求生计的工匠和人夫,固然一无所有,并且脱离了农业生产,靠出卖劳动力,但他们是自由出卖者。商人付工资,他们出劳力。所以他们的关系是自由的雇佣关系;第三种工匠、人夫在生产中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即剩余价值的出现。2.佛山镇的炒铁业广东的冶铸业中心最为著名的佛山镇,早在明朝景泰年间,就有“工擅炉冶之巧”而著名。清朝前期,佛山镇的冶铸业在明代的基础上以炒铁业为代表,就有很大的进展。佛山镇人把经过冶炼的生铁,再炼成熟铁,。乾隆十五年,佛山镇共有炒铁炉四十余所,经营炒铁的商人,是商业界中的铮铮人物。9如果把“所”看作一个炒铁工场,那么每所里有炒铁工人数百名,生产规模在当时还是相当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乾隆年间佛山镇共有炒铁工匠2万人,这些工匠也没有依附于主人,他们只是出卖劳动力,与主人之间存在着自由的雇佣关系,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二)茶业的产销情况清代茶叶的栽培和制造,较明代有所发展。并且在清代茶叶中出现新的生产关系,其中十八世纪后半期福建茶叶的生产经营表现最为突出典型。10崇安县以出产武夷茶而著名,清代的出口茶,通常以武夷茶为华茶的总称,闻名遐迩。而崇安县的茶叶商品发展开始于清代。“武夷茶虽萌于宋,然未甚传。至元,置官局于此,始费北苑(茶名),而专武夷,其时采摘尚少。明尽革官场,捐利于民。国朝(清朝)又以此与番夷互市,由是商贾云集,穷崖僻径,人亦络绎不,已然成市” 10 这段话说明武夷山茶叶在明代以前都是封建官府设局统制生产,。武夷山茶原来是山上的和尚的庙产,茶叶的产量很少,并且生产技术落后。后来由于茶叶需求的增加,武夷山周围的茶农逐渐增多,因为这里不收茶税,茶农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也逐渐增加,加工工厂越来越多。茶农中的贫富差距也有越来越大,茶农之间也开始有了雇佣关系。清代以来,由于当地茶叶才成为民间自由经营的生产,加上当地生产规模的增大,加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清代因华茶对外输出激增,更加促进了武夷山茶业商品化的趋势,促使茶业逐渐走向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道路上。(三)江南地区的丝织业清朝时期由于对手工业的限制较明代有所放宽,故民间手工业发展条件有所改善。这就对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是有益无害的。清代前期商品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资本主义超过明代。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在明代就相当发达,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清代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城镇中集中了一大批与农业脱离的丝织业作坊。苏州东城一带以丝织为业的不下万户。杭州的丝织业也空前繁荣,“东北隅数万千家之男女,俱需此衣食之谋”。11南京的丝织业发展尤为迅速,仅缎机就三万张,纱、绸、绒、绫织机还不在此数。已超过苏杭两州,广东丝织业更是后来者居上,雍正年开始兴起,到嘉庆、道光年间已有织工四五万人。12从苏州城中“比户习织”的情况来看,这些城镇中的丝织业大多是家庭手工业作坊,生产规模比较小,有许多可能还是向账房领取原料代为加工的小机户,但苏州丝织业中使用雇佣劳动力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13在苏州城内,每日清晨都有许多机工在桥头待雇,靠出卖劳动力谋生。14不过,对于苏州丝织业的机户雇佣工匠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因为清朝前期的在苏州的丝织业中的机户,一般是指民间从事机业的人户而言,既包括兼营纱缎庄的铺户,是二者的一种混称。苏州的经营纱缎庄的铺户除了控制小机户,让他们在家内为自己工作,还“自行设机督织” 15直接雇佣机匠从事生产,从而兼有包办商和作坊主的双重身份。他们雇佣机匠时,是采取“按件而计”的方式购买劳动力的。虽然对于长雇的机匠,除了发给正项的工资外,经营纱缎庄的铺户还要定期另给酒资,使劳动力的买卖关系蒙上一层封建色彩。但从纱缎庄的铺户与机匠之间关系的基本方面来看,仍存在资本主义雇佣剥削的性质。至于小机户雇佣工匠,往往是出于生产上的需要,临时补充家庭劳动力的不足。被雇佣的短工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劳动性质的助手,他们与小机户属于帮工与作坊师傅的关系。在南京丝织业中,清廷取消对私人织机数量限制以后,由竞争引发的丝织业机户之间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道光时期,南京丝织业中已经出现拥有五六百张织机的大织户。14。而明代私人拥有的织机最多不过二十到四十张,这就表明了清代丝织业中手工业者的分化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明朝,生产资料以资本的形式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机户由于规模的扩大,导致了雇佣劳动力数量的大大增加。所以南京丝织业中的大机户的作坊已经具有萌芽状态的手工业性质了。(4) 四川井盐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清代前期,四川井盐生产工艺,特别是钻井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进入四川盐井技术发展史上的小口深井阶段。这时有了“鱼尾锉”“财神锉”等新类型钻具,可打井深至三四百丈,就这样能把盐卤及天然气开采出来。并且处理井下事故的器械也增多,对于井腔内发生的“走岩”“腔崩”“流沙”等亦有一套完善的处置方式且钻井的工具在当时的水平相当的精湛。清朝为了恢复盐业生产,令民穿凿盐井,永不加课,兼之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因而“井灶大兴”,出现盐井数量猛增的热潮。据粗略统计,富荣场雍正时有井二百九十,锅七百五十五,乾隆二十三年有井四百一十三,锅一千零一。南部县雍正时有井三十九,嘉庆时四百五十六。有的盐井产盐极高,如富荣场的“火之极旺者日海顺井,可烧锅七百余口.高可三四丈,昼夜可积千余担” 16盐井的大量开采,产量上升盈利相当可观,必然给盐井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盐井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随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技术的细化分工,雇佣关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以富荣盐场雇佣关系为例。富荣盐场盐工原则上是脱离土地的束缚具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三省边防备览卷九载:“川中沃饶,为各省流徙之所聚。其它来者无论已,即大江拉把手,每年逗留川中者不下十余人。岁增一岁,人众不可纪计,岂山中垦荒,平畴佣工所能存活实繁有徒,转徙逗留之众得食其力。”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由于四川的土壤肥沃,这里聚集着许多五湖四海聚集的人,他们各种各样的身份,但是都是为了谋生来到这里,为了自得其力的成为了雇工。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力获得金钱,但他们是自由的,跟商人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这些都很明显的表明清代资本主义已经在井盐中萌芽了。除却以上的几个较为特殊的地区的特殊的行业之外,在陕西,云南,湖南等地的冶铁发展也很迅速,陕西的大巴山由于林木众多就因地取材在这里冶铁。因铁厂的建立,这里出现了很多来谋生的流民。而铁厂的建立也带来了该地相关产业如纸厂,木料场等。这也再次表明清代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也开始在内地出现。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大致可以得出清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很大程度都与雇佣关系的变化有关,以及当时商人们的经营方式和商品市场的流通范围的扩大也有很大联系。而且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也有所扩大,行业也逐渐增多,势头保持良好。并且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明代中叶产生,后来又在清初的相关经济政策下,保持着萌芽状态。那么正如在前面资本主义萌芽理解误区中提到那样,既然萌芽了,又为何没有继续保持发展呢?接下来就要讨论关于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后发展受阻之因了。六、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陨落的原因(一)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业发展“禁榷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商品实行专营的制度,但这一制度就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禁榷制度从西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制度开始就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到了明清时期,这种制度就更加的严格了。他们为了实施这项制度,使用严刑峻法保障制度的推行。在明朝,大明律就明确对盐提出了这种限制,而清代更是在明代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二)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资本主义的商品贸易正处于温床之中。做个假设,如果就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也完全不逊于荷兰的海上马车夫之名。由于海上贸易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加之海盗等猖狂,所以为了保护东南沿海地带的安全明朝开始了海禁政策,并把它定为基本国策。清代更是为了镇压反清的力量,朝廷颁布了禁海令,后来甚至又颁布迁海令,强制闽广苏浙居民内迁五十里,越界者立斩。从而完全阻止了海外贸易的可能性,直至鸦片战争前夕,广东等通商口岸均奉命关闭。所以在这种制度下,对外贸易难以开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到压制。(三)重征商税,压制私人商业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为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维护封建统治,增加税收,维持国家的正常统治,历代都是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甚至在汉代经商者不得穿丝绸。明清两代推行抑商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明宣德年间,开始在长江、运河沿岸设钞关32处;万历年间,钞关大增。清代沿明制,设互补24关,工部5关。钞关的主要任务是征收通过税。并且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还愈演愈烈。除此之外,明、清两代还征收众多的商税,如契税、盐税、茶税、酒税等。17苛重的商税和肆意的掠夺,使广大客商视商业为畏途,许多商人抽出资本开始投向兼并土地,特别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尤为严重。这就使得商业活动受带到压抑,不能自由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四)加强矿冶管辖,限制民间开矿明清两代对矿冶业严加管辖,极力限制民间自由开矿。明朝律法规定,金银等贵重金属矿藏基本只能靠官府经营,一些关乎民生的如盐铁等由官府设局经营。只有其他矿藏是在获取了官府的相关手续才能开矿。清代就更加严苛如云南的铜矿开采,官府采用了官借工本,官收余钱的政策。18所以在这种制度下也就导致厂商无法扩大规模,经营规模有限。清政府严行官营手工制度,许多日用品只准官营工场作坊生产,官府销售,民间不得销售,这就不利于民间生产规模的扩大,手工业者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一定程度上使得生产技术不再更新,不利于民间手工工场的发展壮大。(五)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这种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自己生产农业产品,自己种植农作物满足对粮食的需求,还生产简单的手工业产品,如在中国自己生产土布以满足对衣服的需求等。除却少部分的需要购买,如盐、铁制农具等之外,都能够自给自足。这种自然经济体制就导致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而清代末期鸦片在中国作为商品的贩卖,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商品贸易要在中国这种自然经济的国度发展起来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所以这就表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六)封建土地政策中国这种耕与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能够如此的坚不可摧,是由土地政策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农民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要向国家交纳名目繁多的捐税,迫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必须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而封建土地所有把农民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并且在拥有了更多的资金后,他们进行土地兼并,由于土地买卖也就导致了商人与地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