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21城市化及其影响考点规范练第42页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右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第12题。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a.逐渐增强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a.逆城市化现象b.工业化水平下降c.城市规模萎缩d.农业人口增加答案:1.c2. a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c项正确。第2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水平继续增加;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是城市人口转为农业人口。a项正确。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第34题。3.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答案:3.d4.c解析:第3题,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家人口政策影响。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缩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六大洲城市化水平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第57题。5.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乙、丙、甲6.下面图中的曲线符合2010年后大洋洲人口变化的是()7.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原因是北美洲()a.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b.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城市中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就业机会较多d.鼓励居民居住在城市,保护乡村环境答案:5.d6.d7.a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南美洲;乙、丙相比较,乙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丙高,应为亚洲,丙为非洲。第6题,大洋洲人口总数少,在1亿以下,地广人稀,近些年由于鼓励生育且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增加。第7题,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是由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导致大量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从而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下图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单位:千人/km2)剖面图。据此完成第810题。8.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近郊区持续增长d.中心城区人口数量最多9.导致该城市19952010年各区域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第二、三产业向城区迁移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绿化面积增大,环境不断改善近郊区土地价格低a.b.c.d.10.下列城市结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是()a.b.c.d.答案:8.c9.d10.b解析:第8题,仔细读取图例信息,找出中心城区、城区和近郊区的图例,再读取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近郊区持续增长,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增加,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第9题,读图可知,该城市19952010年中心城区和城区的人口密度在减少,近郊区的人口密度在增加。主要原因是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价格低。第10题,从该城市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看,中心城区位置偏西、偏南。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782008年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图中虚线圈为该城市的中心区。读图,完成第1112题。11.据图中信息推测,甲、乙、丙、丁四地中,工厂的密度相对较大的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12.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某些城市中心区气温下降,而中心区外围地带气温却逐渐升高,形成“冷岛现象”,下列原因中与这种现象形成无关的是()a.中心区绿地面积的增加b.中心区常住居民的人口密度降低c.中心区商业网点的减少d.热污染工业逐渐向外围地带搬迁答案:11.c12.c解析:第11题,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多,温室效应较强,温度较高。图中丙处气温最高,工厂密度相对较大。第12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的部分人口、工业等向外迁移,加上中心区绿化面积的增加,使得城市温室效应减弱,而中心区外围地带气温逐渐升高。商业区对市场(人口)和交通的依赖性较强,而市中心处人口多、交通便利,商业网点密度最大。下图为19802000年我国某市人口密度相对值(即该地人口密度与城市平均人口密度比值)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1980年2000年13.19802000年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表现在()a.甲区人口密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b.乙、丙区人口密度明显减小c.人口密度向西、向南增长最快d.人口密度峰值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变化14.该城市()a.甲区土地地价最低b.乙区居住环境逐渐改善c.丙区适宜发展新兴工业区d.向北扩展约36千米答案:13.d14.c解析:第13题,由图可以看出,1980年到2000年甲区的城市人口密度始终最大,但增长速度不是最快;乙区的人口密度增加了;出现了多中心人口密度的峰值;人口密度向东、南增长快。第14题,甲区的城市人口密度最大,地价最高;乙区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环境变差;丙区人口密度较小,距市中心远,适宜发展新兴工业区;该城市向北扩展到36千米处,而不是扩展了36千米。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 1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18.6万人。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北京的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2015年7月,北京市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的意见,意见披露了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将在通州区建设市行政副中心。下图为通州区区位示意图。(1)试推测北京市迁移部分城市行政功能的原因。(2)试分析通州区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区位条件。(3)对于通州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有专家认为各行政部门应集中布局为宜,也有专家认为分散布局为宜。你赞同哪种观点?阐明理由,也可另提出自己的见解。答案:(1)缓解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压力;提升北京首都的职能;优化北京市行政服务职能;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等。(2)位置条件:位于京津两地的中心位置,便于服务京津一体化;交通条件:区内高速公路、机场众多,邻近天津港等;距离条件:靠近北京城区,便于与北京的联系。(3)答案:一:赞同集中。理由:行政副中心的职能是提供行政服务,集中在一起更方便。答案:二:赞同分散。理由:行政副中心功能多,集中在一起会加剧交通的拥堵,增加环境压力。答案:三:合理布局。功能类似、关联大的部门适度集中,关联不大的适度分散。解析:第(1)题,从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城市职能、区域协同发展等角度推测北京市迁移部分城市行政功能的原因。第(2)题,可以从距离、交通、位置方面分析通州区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区位条件。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赞同集中和分散都可,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也可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5千米的一片盐碱地上。自2008年开工建设7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城市开发、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下图为天津主城和生态城简图。(1)分析该生态城选址的区位优势。(2)生态城远离天津主城区,说明它的建成对主城区的有利影响。(3)分析该生态城内保留大量湖泊、河道等湿地的原因。(4)该生态城目前常住人口约3万人,远低于35万人的规划人口规模。为提高入住率,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利用盐碱荒地,节约耕地;土地成本低;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政策支持。(2)控制主城区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减缓城区交通拥挤;减轻城区环境压力;减轻城区就业压力。(3)调节周边小气候;美化环境;蓄积径流和加快排水速度,减缓城市内涝。(4)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生态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支撑;政策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6.1生命的诞生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说课稿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一次函数(12大考点43题) (第1期)原卷版
- 2025年初中生物学教师招聘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居民与文化、发展与合作(第1期)原卷版
-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3
- 沟通的艺术-好好说话(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劳动项目三 发绿豆芽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劳动教育》
- 2025年美发师技师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叉车科目一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罐脚手架施工方案
- 团队协作重要性课件
- 初中生自我介绍范文给老师
- GB/T 702-2017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2023年浙江宁波自考专科07038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实复习资料
- GB/T 18970-2003饲料添加剂10%β,β-胡萝卜-4,4-二酮(10%斑蝥黄)
- 履带式管道机器人方案
- 市级课题结题报告-“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学生“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优秀等次)
- 预科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件
- 不锈钢棚施工方案
-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第1章原子结构与键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