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实扭曲的生存状态,渴望从麻木的人群中挣脱出来,找寻理想的人生归宿。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阻碍着人的自由,仁义道德、世俗价值、政教礼法,它们的存在目的同样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一旦超出界限,目的与手段相背离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警醒它们存在的合理性了。 对于庄子来说,逍遥游既不是鲲在水中游,也不是鹏在空中游,而是心在世间的游,是精神的苦旅:神游!”冯友兰新原道(第9 页)是安于时命表现出精神超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愈来愈发达,技术对生活的干预也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造成了物对人的统治,人被异化为单向度的“人”。 庄子高举理想的旗帜,其根本意义在于批判现实对人的统治。(第22 页)脱,是“心的解放”。意义正如崔大华在庄学研究一书中说: “贫穷常给人的精神以两种完全不同的影响: 它可能是一种沉重的压力, 使人的精神萎靡, 颓废下去; 它也可能是一种净化、激化剂, 使人的精神高洁、超脱起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导致以都市白领为主的群体, 工作压力大, 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 下岗人群面临生活贫困造成的心理压力; 还有许多人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因种种原因产生不适应感。于是现代人在物质和精神的重重压力下, 心理越来越脆弱, 患精神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 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 在面临困难时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心理失衡, 严重的用结束生命来逃避。所以加强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教育, 适时开展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庄子的人生哲学与现代人的心性修养孔令华( 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西安710064)人的存在和大自然的运作息息相关,万物的变化,只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而已。所以,人应该由自然来观察一切,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去体验。唯有体认自然的常道,超越一切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逍遥。 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庄子强调,根本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庄子进而提出了最彻底的“无己”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无己而后无所待。逍遥游云:“圣人无己。”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当今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为人类日益被迫地成为经济动物、物质奴隶而忧心忡忡。经济和物质的强大压力,几乎使现代人的自我丧失殆尽,人们陷于严重失落和迷惘的痛苦之中,力求人性的“反朴归真”。这也正是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当今世界上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的原因之一。自然无为思想,无疑地是人类在与自然界斗争中,力量低弱时期的一种反映。今天,人类改造和控制自然界的力量,可以说强大到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随人意志”的地步。然而,许多有识之士很快就发现,这种“随人意志”地去改造自然界,它不仅遭到了自然界日益严重的反抗和报复,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而且人类也越来越受到自己创造的“人工自然环境”的制约,成了它的奴隶。因此,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自由意志”究竟有多大,是一个极待研究的问题。今天,人类似乎很有必要重新学会更好地去尊重自然。在这方面,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中的上述合理内容是很有启发的。道家认为,社会的各种制度、道德规范,乃至人的智慧,都是人的纯朴本性的丧失、自我异化的产物。庄子则更明确地把“仁义”和“是非”等看成是加在人的自然本性之上的一种枷锁和酷刑。如他在一则寓言中,批评尧教育人们要“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是“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大宗师)。他还以牛马为例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秋水)这是说,任牛马放开四足自由奔跑是牛马的天性,给牛马套上笼头,限制它们的行动,是违背牛马天性的。)庄子则把能忘掉仁义和礼乐的人推崇为至高无上的“至人”、“真人”。他所向往和追求的是“不以好恶内丧其身”(德充符),不以名实是非“劳神明”(齐物论)的人生境界。尊重客观事物的本性和法则。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把道家人道自然无为的思想概述为:“以因循为用”,这是很准确的。“因循”之意,可以从消极方面去理解它,也可以从积极方面去发挥它,管子心术上中给“因”下了这样一个定语:“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等等。这里的最后一句话,充分表达了道家人道自然无为思想中所包含的尊重客观事物本性和法则的精神。汉代道家就是从这方面来理解和发挥人道自然无为的积极精神的。如淮南子修务训中说:“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巧诈也)不得容者。故事成而身不伐(自矜也),功立而名弗有。非谓其感而不应,功而不动者。”这里所讲的无为,明确地指出是:排除了“私志”、“嗜欲”的“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而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这里提到的“推自然之势”,含有因势利导之意。在中国古史中,有一则大禹治水的传说,一直被看作是能“推自然之势”取得治理水灾成功的典范而传诵不息,就连积极主张人道有为的儒家,也对大禹因水之势的治水思想和业迹称颂不已。如,孟子就赞誉大禹说:“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孟子离娄下)理学大家朱熹,对此也评论说:“禹之行水,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集注)由此可见,因顺自然之势的无为,绝不是消极等待,相反倒是最积极有效的有为。此外,淮南子原道训还说:“所谓无为者,不为物先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由此可见,这样的“无为”,比之于那种盲目、违背物性事理的、不顾后果的、唯人类私意为求的“有为”,难道不是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吗!注重事物的变化,强调随感而应、与时变化。这一点是由上述以物为法,缘理而动的思想中合理地引申出来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描述道家“以因循为用”的具体特征时说:“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道家强调“因时为业”、“时变是守”,是与他们尊重事物客观法则的精神一致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随所感之物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反应;一是要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反应,其中又包含着把握时机的意思。这方面的思想,甚至在积极提倡人道有为的儒家那里也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如荀子在批评人道无为,而主张有为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尊重事物的客观法则。他认为,草木在开花结果之时,不应当去砍伐,鱼鳖在怀孕产卵期间,不应当去捕捞。因此他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王制篇)但是,庄子的人生理论也产生过明显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庄子的避世、厌世、遁世的思想不是提醒人们积极改变现实,而是消极地顺应环境逃避现实斗争。阮籍早年虽有济世之志,但在污浊社会面前,他消极退却了,“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为保全性命而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庄子的人生观散发出浓厚的虚无感伤情调,容易引发人的消极感伤情绪,对现实采取听之任之,随遇而安的态度。李白在理想破灭以后,经常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虚无思想,“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苏轼在“乌台诗案”以后,人生态度发生变化,隐逸思想有所上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超然物外之情溢于言表。庄子的人生理论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结构和人生观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它有无现代价值呢? 诚然,在现代社会,庄子提倡的那种清心寡欲、寂静无为、消极忍耐、随遇而安、祈求心灵解脱的人生理论与现代社会的行程相违背。但是,在物欲横流、人们对物质欲望趋之若鹜的今天,在多元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庄子的人生观也许能给人们以某种精神的慰藉; 在五光十色、变化莫测、躁动不安的现代人生中,庄子的人生观可以使人们保持心灵上的宁静和心理上的平衡,并最终促使现代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为现代人提供一个较理想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庄子主张自然无为,归真返璞,回归自然。庄子继承了老子. 道. 的思想, 并发展了道, 他通过个体的体验和修养, 使客观的道内化为人生的境界。为了更完善地表达他的思想, 他将. 道. 的概念转变为. 天. 。他说. 天道运而无所积. ( .天道.) , . 天. 与. 道. 在庄子心目中的意义完全相同, 都是指自然。他关注天与人之间的和谐, 提出. 天人合一. 的主张。庄子把天与人之间的和谐称之为. 天乐.: . 与天和者, 谓之天乐. ( .天道.) 。从而与. 人乐. : . 与人和者, 谓之人乐(.天道.) . 区别开来。从. 乐. 字中明显流露出庄子处于和谐状态时自由畅适之情。 ( 二) 庄子提倡“物物而不物于物”以突出个人的独立和自主的地位,反对人被物役。天与人的和谐是人摆脱了物累、人非, 随顺自然之性, 达到与天地万物大通的至高境界。所以庄子一再强调. 万物云云,各复其根. ( .在宥.) , . 始于玄冥, 反于大通. ( .秋水.) 等。根、玄冥、大通指的是混沌, 即是天人合一。回归根、玄冥、大通, 即是回归混沌, 回归天人合一。( 三)庄子提倡安时处顺,积极追求一种逍遥旷达的人生的人生态度。意义( 一) 庄子突出强调人的主动权利,反对为物所役。教育现代人不必为荣华富贵而存心任性, 不应当因为穷困而趋从世俗,不为外物所烦扰, 要超越世俗和名利的羁绊, 保持淳朴的本性, 而不随波逐流。( 二) 庄子超迈旷达的人生态度,庄子的这种人生哲学有助于现代的人们在痛苦灾难面前,特别是在生离死别的大悲大恸之时,节哀顺变,减轻精神创伤,超越世俗的情感羁绊, 提高对于生死成败祸福等事件的承受能力,乐观豁达地直面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威海市水产学校公开招聘教师(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湖北汉口学院保安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江苏连云港市金灌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灌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招聘3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河北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公开选聘博士研究生1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广东东莞市谢岗镇政府第一食堂招聘厨师长、副厨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福州市罗源县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聘控制数卫技人员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广东佛山市季华中学招聘编制教师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市罗山科技园开发运营服务有限公司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拟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福建省福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聘2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公开招聘博士人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局生态环保培训课件
- 虚拟现实技术在宠物行为干预中的临床应用-洞察阐释
- 2025至2030中国石油化工设备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电子版教材-1
- 冻伤的处理与急救措施
- 装修公司草签合同协议
- 粮食代烘干合同协议
- 拓印基础知识课件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小学劳动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 2025年高考数学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大题06概率与统计(七大题型)(学生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