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杂草的水平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解析:选C。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杂草包括多个生物种群,C错误。2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解析:选C。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A错误、C正确;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是控制性别比例,D错误。3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解析:选D。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为群落特征,D错误。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解析:选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5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甲、乙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解析:选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丙性别比例,通过性别比例失衡影响出生率,A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年龄组成,B正确;蚜虫活动范围小,个体小,一般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甲大于乙时,如果年龄组成为衰退型,随着时间推移,种群数量也会减少,D错误。6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8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解析:选D。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不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A错误;24年1,说明兔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错误;8年间值不断变化,兔种群数量不呈“S”型增长,C错误;第8年兔种群密度为起始种群密度的0.51.50.75倍,D正确。7图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6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600只B900只C1 200只 D1 800只解析:选C。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即第10年时,此时种群数量为600只,故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约为1 200只,C正确。8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解析:选C。前4年,值为定值,1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1小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1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由图示曲线知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9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解析:选C。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繁殖加快,A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应该是增加的,B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C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10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时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解析:选D。图中纵坐标表示增长速率,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升后降最终为0,所以两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A正确;增长速率大于0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时间分别为t3和t5,种群数量越多,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大,C正确,D错误。11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解析:选D。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环境容纳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D错误。12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解析:选B。1972年,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的种群密度,种内斗争更激烈,A项错误;该植物1971年的种子萌发数为1 000,幼苗数为450左右,成熟株数约为350,B项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而不是去掉最大值、最小值,C项错误;在图示5年间,种群密度呈减小趋势,不是“S”型增长,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K1或者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会变小。解析:(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2)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状态(食物充足、无天敌、气候适宜等)下的J型增长曲线。(3)该种群数量在K1上下波动,故K值为K1。(4)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值大小受环境影响。答案:(1)曲线图(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K1(4)B(5)K值(或环境容纳量)1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确定放牧量,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_,为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查时应注意:_;_。(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_点不可能出现此种年龄组成。解析:图甲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图乙中幼年个体多,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将增加;图甲中D点种群数量稳定。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取足够多的样方(任选两点)(2)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等)a(1m)n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等,近似理想条件D15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表示出生率,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2)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乙图中_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3)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4)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_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甲图的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_。解析:(1)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由甲图可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密度将会增大。又因为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分包施工管理办法
- 肉鸽育雏期管理办法
- 考核评定及管理办法
- 规划设计监理管理办法
- 询价管理办法及流程
- 中学外籍教师管理办法
- 业务超市开发管理办法
- 《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 oa督办平台管理办法
- 西藏旅游景区管理办法
- 小学二年级下安全课件
- T-CSEA 25-2022 批量热浸镀锌行业含锌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
- 继发性肥胖症的临床特征
- DB21∕T 3149-2019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 报价函(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资料)
- 2024年中级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国际商务单证》课件
- 电力增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2022版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基础培训课件
- 论高校思政教育宏大叙事的有效性建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