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专家.doc_第1页
国际法学专家.doc_第2页
国际法学专家.doc_第3页
国际法学专家.doc_第4页
国际法学专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授-刘仁山教授,男,1967年8月生,湖北潜江人,法学博士,校学位委员会委员。1989年毕业于原中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受“中加学者交流项目”(CCSEP)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加拿大约克大学奥斯古德大厦法学院(Osgoode Hall Law School of York University)做访问研究。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主任,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编委,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刘仁山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私法、国际公法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国际私法、国际法、中国区际冲突法、产品责任法等课程。出版专著加拿大国际私法研究,司法部和教育部统编教材国际私法(主编)、国际私法学(参编)、国际私法新论(参编)、国际民商事程序法通论(主编)等。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的修订工作;先后参加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一国两制下的区际法律冲突及其解决”,主持司法部重点课题“中国加入WTO后的若干法律问题”和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立法问题研究”,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成因、特征、类型、活动规律及对策研究”。此外,2000年9月成功主持承办了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叶兴平,湖北武汉人,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深圳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国际经济法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法研究会副总干事长,深圳市市场经济法制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国际法学会会员,深圳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深圳市WTO事务中心特聘专家,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德国明斯特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履历:年至年间在武汉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年至年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师从梁西教授攻读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从年起在武汉大学任教,年调来深圳大学工作,年遴选为国际经济法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年被选拔为深圳大学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年至月作为深圳市第批公开选拔的出国进修干部在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研究,对美国吸引外国投资的法律环境和法律制度作专题深入研究,其间应邀到加拿大约克大学卡鲁梅经济学院和奥斯古法学院、芝加哥肯特法学院、伊里诺理工学院法律与金融市场中心和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金融系等著名学府院系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 成就:长期致力于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为研究生讲授国际法、国际投资法、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和法律专业英语等课程,主持近项各级科研项目,出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多部专业著作,在国际争端解决、国际投资法和法律制度等领域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并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有关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专栏文章和法律经济社会类文章。李双元(1927- ) 法学家 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任博士生导师。1993年经两校协商,在仍任武大教授的同时,受聘为湖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为组建师大法律系、法学院并进一步推进师大法律学科的发展付出了心血。先后为两校培养了30余名博士和百余名硕士。 编辑本段成就他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哲社博士点基金项目7项,出版了国际私法(冲突法篇)、国际民事诉讼法概论(经教育部审定列入研究生教材)、中国与国际私法统一化进程、市场经济与当代国际私法趋同化问题研究、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建构、走向21世纪的国际私法一一国际私法与法律趋同化、比较民法学等在法学界享有盛誉的著作10余种。先后受司法部、教育部联合组建的法学教材编辑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及教育部考试中心等单位的委托,主编出版了全国统编教材国际私法、法学概论、中国国际私法通论、国际私法学等10余种。他的这些成果,有多种先后或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一、二等奖。 编辑本段作品他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中国法学、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法学研究、亚洲法律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其中最具影响的有必须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论国际私法关系的法律选择方法、关于中国国际法理论研究和立法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市场经济与中国国际私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中国与当代国际社会法律趋同化问题、21世纪国际社会法律发展基本走势的展望、法律趋向化问题的哲学考察、重构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法律思考、中国法理念的现代化的问题等30余篇。 编辑本段评价他的这些研究论文,大都在学术界产生启迪与激活思想的影响,不但在国内起了开拓新领域、建立新理论的作用,而且在国际亦自成体系,因而被称为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指导委员会法学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三届)法学组成员。已连续多届连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等学术职务。芮沐(1908年7月14日2011年3月20日),祖籍浙江吴兴。法学泰斗、中国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的学科奠基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芮沐。 1935年他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工作。1947年归国参加革命工作,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副系主任、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 芮沐是我国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学科的创始人、民法大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学人才。 芮沐曾任北京大学的经济法研究所和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的所长。 70岁高龄的他还坚持给本科生们上课,十分辛苦。直到92岁高龄的时候,他还在坚持着带博士研究生。而令学生们印象深刻的还有芮沐常常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在校园当中。他一趟趟地到学生宿舍探望学生,一点都没有老专家的架子。 芮沐的一生,教出了不少位于当今法学界塔尖的人物,陈光中、沈四宝、程信和等都是他的亲传弟子。韩德培出生日期:1911年2月 卒:2009年5月29日21时 出生地 :江苏如皋 研究方向:国际私法 韩德培个人照片(13张)工作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 荣誉: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国际法研所名誉所长,系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一代宗师”、“中国法学界的镇山之石”、获美国密苏里州首府堪萨斯市市长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专条之一。其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趋势、论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等。主编的著作主要有:国际私法、环境保护法教程、现代国际法、中国冲突法研究、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等。其中,国际私法。近年来,由他撰写的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和韩德培文选又相继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 97岁高龄的韩老参加博士生答辩主编的统编教材国际私法先后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图书提名奖; 任总主编的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曾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0年主编的新的法学核心课程教材国际私法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是建国后第一部有关环境法的教材;还主编有: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环境法知识大会等,发表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论文。 曾赴美国、日本等多国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均博得很高赞誉,韩德培曾多次出国参加有关环境法的国际会议,如1981年赴南美乌拉圭出席联合国召开的“环境法专家与官员会议”、1984年赴东京参加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的立法与制度会议”、1985后又赴美国参加“大气污染控制会议”等,除向会议提交英文论文外,还在会上介绍了我国近年对环境保护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帮助各国代表进一步了解我国在环保方面所作的努力。他曾担任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同盟理事,设在德国波恩的环境政策与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现改为“环境法研究中心)、设在希腊的世界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理事。 韩老被公认为是我国当代的一位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德高望重的法学家、教育家,特别是国际私法领域的一代宗师,在国内外法学界久负盛名。2 1993年,韩德培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重构”一文中,提出了重构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思路,他1999年主编的国际私法新论创立了现代国际私法学新体系。 在法学领域,韩德培造诣最深的是国际私法,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际私法学理论体系,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国际私法的一代宗师。韩德培有个形象比喻,国际私法就好比一架飞机,其内涵是飞机的机身,其外延则是飞机的机翼内涵既包括冲突法,也包括统一实体法,甚至还包括国家直接适用于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而两翼之一则是国籍及外国人的法律地位问题,这是处理涉外民事关系的前提,另一翼则是发生纠纷时,解决纠纷的国际民事诉讼及仲裁程序,这包括管辖权、司法协助、外国判决和仲裁裁决的承认执行。 编辑本段社会贡献在探寻法学理论前沿阵地同时,韩德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取得了突出成绩。鲜为人知的是,韩德培的这门学问曾给国家挽回了上亿美元的损失。 1981年,我国国民经济计划进行幅度较大的调整,需要终止“文革”后期签订的几个重点工程项目的涉外合同。然而,合同的另一方日本、西德等公司提出,终止合同必须赔偿100%的经济损失,还要加上因与中国签订合同而未接受第三国订货的间接损失,赔偿额高达数亿美元。受当时的国家进出口委员会特邀,韩德培和另一位研究国际公法的法学家周子亚先生及李双元副教授一道进京提供咨询,仔细研究了合同书和国际上有关法律条文,写出了一份报告。报告引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日德两国民法典,充分说明了中国公司不是根本违反合同,不应当承担100%的赔偿责任。报告还指出,对方也具有采取合理措施帮助减轻损失的责任。中方只能“适当补偿”,而非对方提出的“充分、有效、即时的赔偿损失”。这份报告有理有据,经过谈判,将损失减少了3/4。 编辑本段法学界最年长的明星“中国当代法学10人”中唯一存世者 现代意义上的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那时的中国方始引进西方现代法律科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上),可以找到名列其上的10位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法学家,然而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作古,今天唯一健在的只有韩德培老先生,至今仍在为之辛勤耕耘。 2000年1月8日,武大为韩德培先生举行了隆重的九十华诞纪念活动和法学思想研讨会。 2009年5月29日晚9时,一代法学泰斗与世长辞。 武汉大学将在2009年11月隆重举行“韩德培教授百岁华诞暨武汉大学法科恢复重建30周年庆祝活动” 编辑本段韩德培-主要学术观点韩德培关于国际私法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立现代国际私法的理论体系。对于国际私法的范围和体系,韩德培强调用发展的观点,结合国际民商事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统一实体法是现代国际私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正确评估冲突法的前途和作用。对于冲突法的发展前景,韩先生认为,尽管冲突规范并不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缺乏一般法律规范所具有的可预见性、明确性和稳定性,但不能据此否定它是一种法律规范,因为法律规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国家在调整这种关系时,既需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又需要在无损于自己权益的前提下,发展平等互利的对外关系。因此,它需要一种比较精巧的法律制度能够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能同时实现上述两方面的任务。冲突法如果运用得当,就有助于实现这样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冲突法不象实体法规范那样明确、具体,而保留一定的灵活性,这不但不是它的缺陷,而且可以说正是它的特点与优点之所在。所以,只要民族国家还存在,各国民事法律就不可能完全统一,冲突法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法律制度。当然,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冲突规范进行改进,而西方国家对冲突规范采取“软化处理”的潮流值得中国学者密切关注。 3论述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韩先生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当代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高度概括和论述了国际私法的若干发展趋势:(1)传统的“分配法”框架与重视政府政策和实际结果相结合的趋势;(2)冲突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趋势;(3)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趋势;(4)偏重适用内国法和国际私法的法典化、国际化。 4设计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方案。早在1983年,韩先生就注意到,香港、澳门的回归和中国的统一事业将使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区际私法在中国的国际私法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他除了在他所领导的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组织全国的学者来研究这个问题以外,自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超前研究,并在1988年6月于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法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论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的专题发言,从整体上探讨了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是如何发生的,它有些什么特点以及应如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问题。后来,韩先生与黄进教授合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研究,详细讨论了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产生和特点,探讨了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途径和步骤,并从总体、识别、反致、外域法内容的查明、公共秩序、法律规避、属人法、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等方面对未来的中国区际冲突法作了一些设计。 5探索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在中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韩先生立即提出应该重构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体系,在1993年于深圳召开的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年会上,他与肖永平博士合作发表了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重构。韩先生提出重构中国国际私法的基本思路是:(1)更新观念,实现立法观念的科学化;(2)改善领导,实现立法程序的民主化;(3)增加投入,实现立法手段的现代化;(4)脱离民法,实现立法体例的法典化;(5)大胆引进,实现立法内容的国际化。因此,会议成立了一个以韩先生为组长的示范法起草小组,并确定了小组成员及其分工。1994年7月,韩先生在外交学院主持了第一次起草小组工作会议,完成了示范法第一稿。以后,他组织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对示范法进行了5次讨论和修订。该示范法是中国国际私法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法学界第一部完全由学术研究团体起草的示范法。 6倡导比较国际私法的研究。在九十年代初期,韩先生提出要组织力量对不同国家的国际私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便开展国际私法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国际私法的完善作充分的理论准备。因此,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些研究生相继以澳大利亚、瑞士、加拿大、荷兰等国的国际私法为题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与此同时,韩先生自己对美国冲突法、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和欧盟国际私法也作了深入的研究。沈四宝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曾任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现任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本系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出生于1946年9月,上海市宝山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顾问,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席、仲裁员,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政府法律顾问。中国商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员、中央高级干部讲师团成员和中央法制讲座主讲人。 研究方向:国际商法、公司法、证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仲裁、知识产权保护。 主要著作:美国标准公司法、西方国家公司法概论、国际投资法、股份制企业的组建和运作、国际商法简编、中国涉外经济法,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四十多篇中英文专业论文。 个人生平1965年上海吴淞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65年至197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并获法学学士学位;1979年至1981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并获法学硕士学位;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自1983年开始,历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教研室主任、法律系主任,自1996年起至今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以来,曾代理过上百件涉外经济争议案。担任数家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的法律顾问。 2008年10月担任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14年、经历了一个法学院从弱小到壮大全过程的沈四宝,出任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目前成为上海海事大学的客座教授。郑远民人物生平曾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网络法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系主任,时代法学副主编,湖南省“百人工程”学者,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信息法学会理事,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长沙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长沙分所律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中心咨询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民商法与国际法。学术成果有现代商人法研究等著作5部,论文70余篇。曾作为项目律师参与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尽职调查与重组工作,代理各类诉讼、仲裁案件数十件。 编辑本段主要科研成果2000年以前的论文1关于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法律思考-国际私法基本功能的深层考察,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 2意思自治原则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载社会科学家1994年第3期; 3联合国宪章与新世纪国际法律框架的构筑和完善,载光明日报1999年7月19日; 4澳门公司法与中国内地公司法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载江海学刊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全文转载; 5中国内地与香港合同冲突法之冲突及其解决办法,载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6中国区际司法协助的原则和模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的现实选择,载社会科学家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7年第8期全文转载; 7香港公司法与中国大陆公司法的冲突及解决办法,载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6期; 8国际私法:构筑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法律部门,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9转型时期社会价值现的变革及调控,载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1期; 10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和法制保障,载法律科学1996年第1期; 11关于国际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法学家1995年第3期; 12社会价值观念变革过程中的道德和法律,载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13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及法律调控,载商业经济论坛1994年第9期; 14论市场经济与确立效益优先的法律价值观,载企业家天地1994年第5期; 15国际技术转让中管辖选择若干问题探讨,载法学家1994年第3期; 16也谈市场经济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载湖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000年以后的论文1金融监管的立法原则与模式,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 2现代商人法理论的提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3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法律思考,载法学2001年8期; 4现代商人法与国际仲裁法的完善与发展,载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5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及其对策思考,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第3期; 6试论我国外资立法的理念和原则-析中外合资经营企法的修改,载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7公证在电子合同中的价值和作用,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8浅析网络警察在维护网络主体合法民事权益中的重要作用,载信息网络安全,2001年第12期; 9试论公证在电子合同中的应用价值,载网络经济与法律论坛2002年第.1卷; 10关于电子认证机构责任机制的法律思考,载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2年(第5卷); 11试论国际破产法律制度的统一化运动,载中国法学2001年 12电子商务法(建议稿)高级研讨会综述,载岳麓法学评论,2002年第3卷; 13试论现代商人法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载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0年(第3卷); 14试论现代商人法在国内法上的效力,载岳麓法学评论,2001年第1卷 15和平崛起时代国际私法的定位,载法学家2004年第6期; 16联合国宪章与新世纪国际法律框架的构筑和完善-评联合国宪章诠释,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全文转载; 17论网络对律师业的影响及其对策,载律师与法制,2003年第4期; 18论电子公文安全体系的法律保障,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4期; 19论电子公文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栽河北法学,2002年第4期; 20试论现代商人法的适用,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8期; 21传统冲突法缺陷分析与现代商人法的补位功能,栽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2现代商人法的源流与趋势,载国际法与比较法年刊第11期,2004年 23国际商事合同法的新发展,时代法学2005年第6期; 24国际合作:建构国际反恐怖立法的基本途径,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15辑,2005.8; 25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时代法学2006.06。 著作与教材1现代商人法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 2国际经济法,独著,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年8月; 3国际私法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4网络安全法,合著(第二),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5网络经济与法律论坛,执行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2月; 6法律冲突与法律规则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