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5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鲁人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2.5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鲁人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2.5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鲁人版必修.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教学目标:1.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2.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的表达作用。3.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2.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3.能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2、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的表达作用。四、教学方式:文本研习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备七、教学过程:导入: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俄),莫泊桑(法),欧亨利(美)引出作者。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美国于1918年开始设立“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并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对短篇小说的创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欧亨利著名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逛(gung)来逛去蹑(ni)手蹑脚一筹(chu)莫展窗槛(jin)矮墩墩(dn)苔藓(tixin)瞥(pi)见一幢(zhung)楼撒(s)手昵(n)称殡(bn)仪馆咆哮(poxio)气吁吁(x)掺(chn)假唠唠叨叨(lodao)砖砌(q)2、请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概括小说的情节。明确: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角度进行概括总结。人物:贝尔曼琼珊苏艾医生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情节: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特点:街道错综复杂居住空间狭窄风格古香古色艺术气息浓厚苔藓遍地阴暗潮湿穷苦(注:设置这一复述的环节,让学生能够熟悉小说的情节,同时能够抓住文本,引导提炼出小说三要素并概括出其特点。)(二)文本讲解1、引导学生找出时间线索和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主要围绕两个主人公展开。明确: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注:这里有两条线索,学生对于琼珊病情的那条线索很容易通过老师引导找出,但是对于贝尔曼何时画藤叶则需要老师启发学生从最后一段医生的话里“他还肺炎,只病了两天。”找出。)2.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是由什么将其串在一起的呢?明确:正是这片常春藤叶才将琼珊和贝尔曼联系到了一起。(注:对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会答到“苏艾”上,但是如果不是常春藤叶,仅有苏艾并不能使情节得以发展,推动情节的关键正是这最后一片叶子。)3.引导学生对叶子展开探讨研习。(1)分析:最后一片叶子的创造者?贝尔曼冒雨画叶子可能吗?符合贝尔曼的性格吗?明确:初见贝尔曼: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一个穷困潦倒、失意消沉、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的老画家。(外貌描写)联系课文:第30、31自然段。又见贝尔曼: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语言描写)联系课文: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可怜的琼删”“可恶的叶子”再见贝尔曼(结局):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侧面描写)联系课文: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苏艾:“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结论:贝尔曼冒雨画叶子,符合他的性格的发展,他原本是一个虽然平凡、潦倒、失意、好高骛远的老画家,但是他具有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而最后的结局恰恰又使贝尔曼的人格得到升华,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心,具有崇高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注:让学生在对贝尔曼的形象进行分析时,能抓住外貌、语言、侧面多角度展开。)(2)挖掘: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明确:这篇小说中出现的叶子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自然界中的叶子,一种是画出的叶子。自然中的叶子随风飘落,由此,琼珊联系到“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我也就要死了。”从这个角度说,自然中的叶子是琼珊生命的寄托。画出的叶子,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其内涵。第一,对琼珊来说,这片叶子是支撑琼珊活下去的精神支点;第二,对贝尔曼来说,是绝笔和杰作;第三,从整片叶子中,我们能看到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看到了贝尔曼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品德,从这片叶子中,我们看到的是人间的真情真爱,人性之美的光辉。(3)探讨:叶子的不落?文中有没有暗示最后的一片叶子是假的?有伏笔吗?明确:有,文中有三处伏笔。“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贴在墙上”的“贴”字。“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依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那片常春藤叶仍在树上。”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注:是作为欧亨利小说结局的鉴赏而提出的。这个问题应提示学生在文章后半部分找出有关叶子的句子,再来分析。)4.欧亨利小说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风格上,结合小说第四、五自然段,让学生来品味鉴赏。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笑”。5、总结:欧亨利笔下这片小小的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贵的药材更有效。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坚强精神支柱。琼珊因有生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珍爱而活了下来;老贝尔曼因对他人生命的珍爱,虽然死去,但精神至今感动人心,他的生命通过那片永恒的叶子在琼珊的身上得到延续,他活在了人们的心里。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请拥有“爱”的信念,珍爱生命,珍惜使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点!(三)布置作业:欧亨利作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以其独特的构思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故事,换个角度,如果让我们来讲述一个关于老贝尔曼的故事,你觉得哪一个情节必不可少?请用你手中的笔补写出这一想象的情节。要求: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