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项练一 图示图解类.doc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项练一 图示图解类.doc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项练一 图示图解类.doc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项练一 图示图解类.doc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项练一 图示图解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专项练一图示图解类一、选择题1.(2017福建厦门一中考前模拟,1)溶酶体的吞噬消化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自体吞噬;另一种是异体吞噬,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消除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实现的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特异性识别抗原答案 d解析 据图分析,线粒体衰老后被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形成自噬体,在与溶酶体结合后被消化处理;细菌等病原体是通过吞噬作用形成吞噬体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最后被清除,a项正确。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的加工和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参与,b项正确。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项错误。2.(2017安徽江淮十校三联,1)下图表示光合作用时atp形成的图解,图中b6f复合体能将叶绿体基质中的质子(h+)转移到类囊体腔内,该过程需要依赖于水光解时产生的电子(e-)进行推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质子从叶绿体基质转移到腔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光合作用中atp合成过程会减小类囊体内外的质子浓度差d.物质x既具有催化功能又具有运输功能答案 b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有光合色素复合体,将水分解产生了h+和o2,为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项正确。质子从叶绿体基质转移到腔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b项错误。图中光合作用中atp合成过程会推动质子的运输,从而减小类囊体内外的质子浓度差,c项正确。物质x可催化atp的合成,还具有运输质子的功能,d项正确。3.(2017湖北黄冈一中二模,3)下图1为某果蝇染色体上与白眼基因s有关的示意图,图2为该染色体上相关基因转录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图1图2a.该果蝇体细胞中可能没有与基因s相对应的等位基因b.图2与图1中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c.由图2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不同d.s基因若发生图2过程,催化该过程酶的结合位点在图1的区段导学号50074053答案 d解析 果蝇白眼基因s属于伴x隐性遗传,雄性体细胞中没有与基因s相对应的等位基因,a项正确。图2表示转录,与图1中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b项正确。由图2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不同,c项正确。s基因若发生图2过程,催化该过程酶的结合位点在图1的区段的上游,d项错误。4.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其相关结构如下图,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如下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细胞结构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靠近细胞膜的囊泡时间/min317117a.从表中可知,图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b.能在图中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c.观察到3h标记的靠近细胞膜的囊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d.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外能观察到3h标记答案 a解析 分泌蛋白的形成和运输过程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膜外。多肽在核糖体中合成,故首先可观察到3h 标记的细胞器是。图中的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有关,因此若高尔基体上出现3h标记,则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5.(2017湖南衡阳二模,19)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如图乙,图示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图示分析错误的是()甲乙a.条带1代表基因a,个体2的基因型是aab.该家系中个体10的条带与其父母的不符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个体11的基因型是aa,是父母基因重组导致的d.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不需要画系谱图导学号50074054答案 c解析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而5号个体只有条带2,说明条带2对应的是基因a,则条带1对应的是基因a,又因为个体2同时含有两个条带,所以其基因型是aa,a项正确。图中3、4号个体都是aa,而其后代个体10是aa,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项正确。基因重组至少含有两对等位基因,而题干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c项错误。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不需要画系谱图,而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需要绘制遗传系谱图,d项正确。6.(2017湖北考前演练三,4)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中。当用姬姆萨染料染色时,不含brdu的链为深蓝色,含brdu的链为浅蓝色。现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如图ac依次表示加入brdu后连续3次细胞分裂中期,来自1条染色体的各染色体的显色情况(阴影表示深蓝色,非阴影为浅蓝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位于4条或8条染色体上b.图中a的每条染色体之所以都是深蓝色,是因为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brduc.若图中a的两条染色单体都是浅蓝色,则可以证明dna复制是全保留复制d.若图中a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是深蓝色,另一条是浅蓝色,则可以证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答案 a解析 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位于4条(着丝点没有分裂)或8条(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上,a项正确。图中a的每条染色体之所以都是深蓝色,是因为每条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brdu,另一条链不含brdu,b项错误。若图中a的一条染色单体是浅蓝色,一条染色单体是深蓝色,则可以证明dna复制是全保留复制,c项错误。依照dna为半保留复制,则图中a的两条染色单体中的dna都是一条链含brdu,另一条链不含brdu,d项错误。7.下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b.刺激图1中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c.图2轴突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答案 b解析 图1内有4个完整突触结构,a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因此刺激图1中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b项正确。图2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在突触部位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项错误。在传递信息时,神经递质没有进入突触后膜,而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息,d项错误。8.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过程,过程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答案 d解析 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过程。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a项正确。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b项正确。玉米为二倍体,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发育起点为配子,属于单倍体,c项正确。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过程是:植株a(基因型bbtt)花粉(bt、bt、bt、bt)单倍体(bt、bt、bt、bt)纯合的二倍体(bbtt、bbtt、bbtt、bbtt),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2017陕西西工大附中七模,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光照与黑暗处理情况见下图所示(a、b、c三组光照与黑暗处理时间相同)。结果是a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m%;b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请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这样处理的目的是。(2)可以判断,单位光照时间内,b组和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都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3)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和能够及时,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答案 (1)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或保证自变量的唯一性)(2)b组和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b组和c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分别是d组的70%和94%(3)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利用与再生解析 (1)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推知自变量是光照与黑暗交替的频率,则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属于无关变量,这些无关变量相同、适宜且稳定,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b组和c组光照时间均为67.5 s,d组光照时间为135 s,即b组和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但光合产物的相对含量b组是d组的70%,c组是d组的94%,由此可推知单位光照时间内,b组和c组合成的有机物量都高于d组合成的有机物量。(3)本题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和处理相同的情况下,a、b、c三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与黑暗交替的频率,因变量是光合产物的相对含量。由a、b、c三组实验结果可看出,随着光照与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光反应所生成的和atp能够及时地利用与再生,则光合作用产物相对含量增加。10.(2017四川成都七中6月热身考试,31)下图表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的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有的功能。(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可能原因是。(3)图乙为过敏反应示意图。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免疫。在发挥免疫作用时,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答案 (1)神经体液(激素)免疫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2)(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3)特异性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解析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挥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的功能。(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