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2)明治维新(3)戊戌变法考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背景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在19世纪30年代迅速发展,但因农奴制阻碍,其水平远低于西欧。2政治:农奴制走向衰落,面临严重危机。(1)农奴要求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广大工人也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2)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军官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3)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但被其唤醒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废除农奴制,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的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3军事:俄国与英法为争夺中近东的霸权地位而进行克里米亚战争。(1)性质:非正义战争。(2)结果:俄国战败,双方签订巴黎和约。(3)影响: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矛盾。4主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及政府为改革做好了准备。二、目的1直接目的:缓和矛盾,摆脱危机,增强国力,重振国威。2根本目的:巩固沙皇专制和地主阶级的统治。三、主要内容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2经济上: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3组织上:为管理农民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在村社上面设置了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四、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五、影响1积极性(1)经济近代化: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发展时期。(2)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建立城市和地方自治机构。司法制度:废除旧的等级法院;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代替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2局限性: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俄国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且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1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2)极端贫困的农奴购买力低下,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3)农奴长期被限制在土地上,使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长期存在。总之,农奴制的存在严重影响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认识其特点(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考点二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4前提: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权。二、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1政治:彻底破除旧政治体制。(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3)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先是大力发展官营企业,后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2)培养高级军事人才。(3)建立近代化海军。(4)扶植军事工业。(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4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1)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创立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2)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3)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1积极作用(1)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2)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3)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2)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多视角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比较全面。(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更是注重更新改造。(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由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外影响相似,都为本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都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同点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而实行的改革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进行改革考点三戊戌变法一、背景1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的危机。3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1)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2)康梁维新思想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理论著作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上书皇帝”;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二、概况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进步性局限性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军事裁汰绿营、采用西法训练军队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文教废八股、改书院、派人赴日留学等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4.结果:失败(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2)原因资产阶级实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三、评价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政治运动。2是探索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3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4其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1百日维新的特点(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7)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2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小农经济为主导,民族危机深重,顽固势力强大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主体明治新政府无实权的光绪帝具体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并强力推行发布大量改革上谕,但由于顽固派的反对,无法推行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忙于侵略亚洲其他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中国成为列强的瓜分对象1(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俄、日两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解析:(1)第一小问“西方的脚步”,据材料一“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结合所学得出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第二小问“旧制度”,据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结合所学得出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方面分析得出: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第二小问启示,据材料一“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结合所学得出要顺应历史趋势及时改革,据材料二“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结合所学得出要与本国国情结合。答案:(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2)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及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2(2017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现了一些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工业化的负面后果,特别是工厂作坊里的童工所遭受到的剥削。除了俄国与巴尔干国家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制定法律规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与保护工人的安全条例。然而,童工并未完全消失。许多工人仍然工作在不卫生而且往往很危险的条件下,工作日往往超过10小时。在大不列颠、法国和德国,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争取起草城市建设条例等。1880年后,德国首先通过社会法案,实行老年与疾病的义务保险制。在大部分西欧国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政府有责任关心公民的社会福利,然而,退休金与健康保险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保护。到了19世纪末期,妇女的平均寿命增长了,而生育及抚养孩子的时间缩短了。妇女的地位在法律上有所改善。在英国,已婚妇女从此享有财产权。新的办公室职业(秘书、电话接线员)、发展起来的大商店(售货员)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取得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 摘编自(法)阿尔德伯特、(英)德尼兹加亚尔等著欧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背景。解析:(1)根据材料主要信息进行归纳即可。(2)根据材料中“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现了一些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工业化的负面后果”“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争取起草城市建设条例等”等信息,从经济、政治、工人运动的角度进行阐释。答案:(1)特点:面向民众,关注弱势群体;注重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借助立法稳步推进;改革成果有限。(2)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逐渐完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政府及有识之士的觉悟。(任答四点即可)3(2017菏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士大夫将清王朝的“第二次繁荣”称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主要是指通过整肃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传统秩序的种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效。科举考试再度举行,这些考试尽管还是采取考八股文的形式,但却强调当时的现实问题。在官场内,更严厉地整肃纲纪,严惩贪污腐败。与此同时,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与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指出“同治中兴”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同治中兴”。解析:(1)根据材料中对“同治中兴”含义的解释及其在科举制度、官吏制度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其恢复传统秩序,同时改变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整顿吏治,根据材料中“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结合所学得出学习西方科技、军事、文化和加强对外交流。(2)同治时期,处在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时期,因此结合所学可知它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特别是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办的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近代中国军事力量,但是其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层次,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近代化。答案:(1)表现:一方面,恢复传统秩序,同时改变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整顿吏治,与西方列强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开启现代化,学习西方科技、军事、文化和加强对外交流。(2)简评:近代化的尝试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近代中国军事力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其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层次,未能从根本上触及落后的社会制度;其力主恢复传统秩序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封建统治,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近代化,故而也就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治中兴”。4(2017开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1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趋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与康有为的方案如出一辙。1905年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成思千年科举的崩塌材料二没有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1911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