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从文的“少女”形象与张爱玲笔下少女形象比较引言在沈从文和张爱玲两位大家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少女类型。沈从文将人性美的基点构筑在湘西,对人性真与善的肯定和关注,集中体现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沈从文的许多作品中女性都是绝对的主角,特别是他笔下的湘西少女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沈从文笔下最生动、最具魅力的形象。而张爱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红极一时的女才子,作为女性的她从女性本身出发,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并且颠覆了传统的女性描写,尤其是其中的少女形象,更是完全偏离了传统的美好,为我们提供了女孩的另一种范本。一、 自然纯美的湘西少女沈从文的小说给人一种迎面而来的清新感受。尤其是他笔下的湘西少女形象,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洁净之美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她们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样清新动人,可以说这些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构成了沈从文湘西小说一道独特的风景。她们的单纯,她们的执著,她们的恬静,她们的善良,都成为这个年代难得的风景。也许只有在那个年代那片土地上,才有如此纯美的风景。沈从文笔下的少女形象众多,有雪晴中的阿姐和巧秀,贵生中的会长女儿和金凤,月下小景中的女孩子,阿黑小史中的阿黑,有三三中的三三,有萧萧中的萧萧,还有边城中的翠翠以及长河中的夭夭。这些湘西少女身上散发着一种自然素朴的风韵。她们不着华丽、不敷脂粉,如自然长成的出水芙蓉;她们清纯恬静,待人真诚,爱人也被人爱;她们心灵纯洁,对爱情怀着一份朦胧和羞涩。她们的品性纯净得脱俗,没有染上一丝杂质,蒙上一丝污垢,她们心灵清澈明亮,只凭一个单纯而真挚的信念生活,自由自在地流动着鲜活的生命,她们性情柔和又活泼,在生命的流动中编织着“爱情”之梦。沈从文笔下的少女带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她们身上的自然纯真,不矫饰,生命中有一种蓬蓬勃勃的生机。细细想来,他笔下的少女身上又有着不同的风致。他笔下写得最传神的应该是湘西少女情窦初开,纯情羞怯的一面,而这又以翠翠为代表。她们在情感中所展现出的少女特有的纯情、细腻、琐碎的情绪一点点浸润了我们的心田,仿佛微风拂过,带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感受。翠翠是沈从文所有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一个高峰,一个集中了他一生追求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代表。翠翠的干净、脱俗、美丽、一尘不染为无数读者所称道。在翠翠身上,沈从文把他对纯美女性的想象推向了极点。沈从文赋予翠翠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然性。沈从文以自然、纯净、自在、健康作为翠翠的生命元素,他认为这是一种珍贵的人类精神性格,具有水一样的灵性,鲜活而生动,凭着简单而单纯的信念生活,在自然中成长,在自然中吸收生命营养,顺应自然。这是沈从文心中要呈现给读者的翠翠,而且也是他执着追求的美好境界。翠翠一派纯然天真,俨然是自然之子。文中写道她“在风里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川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大自然的灵秀赋予了翠翠充满灵气的面容,碧溪蛆的竹草、白塔又给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她善良纯净,风里雨里跟着爷爷为过路人摆渡,设法为旅途中人提供一切方便,心性纯净无一丝杂质。她天真懂事,任生命自然流动,带着一份天然的纯朴和自然。翠翠温和乖巧,从不动气,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即使经历了那段误会重生的爱情,心上人远走他乡,她也没有怨恨,爷爷死后,她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对未来依然怀着一份希望,继承爷爷留下的渡船,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这里显示出翠翠坚强的一面,她的性格中有一份倔强的美。翠翠的性格内向柔静,面对人生忧患,常不免强烈的孤独感与随预感而生的莫名的忧惧。一个人常常会想到一些人生不确定的际遇,心里有种莫名的感伤。恋爱中的翠翠,爱情都是那样朦朦胧胧,没有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纠缠,有的是少女细腻绵密的情丝在心中淡淡的累积。此外,在沈从文笔下,还有另一类身份迥异的少女形象,她们没有其它少女那样自由,可以爱其所爱,早早被圈定的生活并没有熄灭她们内心的向往,在踏实安分的生活中有一种生命的韧性在张扬,这以萧萧中的萧萧和一个女人中的三翠为代表。萧萧中的萧萧是个快乐、天真的乡村小女子,别人出嫁都会哭,萧萧却不哭,她那时才十二岁,是没娘疼的可怜孩子。要嫁的小丈夫才三岁,萧萧进门唤他“弟弟”。由于做了童养媳,因而与其它少女稍稍不同,她的身份使她的自由受到一定限制,但她还是以最自然最单纯的方式生活着,对自身悲哀无意识中却也有一种生命的韧性存在。萧萧与三三和翠翠不同,翠翠和三三终归是有亲人疼爱的,活泼灵动,无拘无束地快乐着,而萧萧却是憎懂温顺的,她在婆婆家帮忙做活,陪小丈夫玩。她没有意识到童养媳的身份使她牺牲了自由选择爱情的机会,但是萧萧又是天真单纯,她也有着湘西少女特有的无法解释的梦想,对城里女学生的点点向往,就是她心底最温柔的梦境。然而与花狗私通怀孕后,她的生活经历了重大的转折,梦想也随风而逝,一切都在她的生活中变得实在。沈从文笔下的少女为爱而活,为心中的梦想而活,有一种简单而执著的信仰。他笔下的少女既有那种单纯的做着梦的小女孩,像翠翠;也有浑然不觉中体现出生命韧性的萧萧;还有顺应生命的自然流动,面对人事时镇定从容的阿黑。无论是哪种少女,她们身上都带着一种乡土气息和一种不受世俗污染的纯然天真,在天地间有一种无法遏制的生气,让人体会到一种生长的力量,一种在天地间自由呼吸,自然释放的人性美。这些少女生活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这赋予了她们与生俱来的生命的脱俗的美丽和绝对的纯洁。二、 城市与物欲下的变异者同样是写花样年华中的少女,张爱玲所创作的少女形象则与沈从文笔下单纯、善良、纯洁的少女完全不同。在张爱玲的笔下,呈现出很多在城市的金钱物欲下,或被生活所压迫、或被生活所诱惑的心理出现极度变异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其作品中的很多少女形象,更是“心理变态”的极度体现者,如:葛薇龙、小寒、潆珠、烟鹂等等。张爱玲的小说一向都以“人性”为主题的,其笔下的人物过着极为悲剧的生活,突出其所认识的荒凉的人性世界,这种对于人性荒凉的描写,也很自然的体现到她对于作品中的少女的描写,这些少女有的并不是花样年华的美丽与单纯,而是过早的城市生活的物欲中,荒凉人性的熏染下,变得过早的成熟,甚至倾向于畸形、变态的生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张爱玲对于女性悲剧生存处境的感知与体察。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是张爱玲笔下另外一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葛薇龙是旧文化、旧生活方式没落背景下的一位年轻女性,因家道中落、世事沧桑,父母决定从香港搬回上海,她却坚持留了下来。天真烂漫的她抱着出污泥而不染的幻想跨入梁宅,企图凭借姑妈梁太太的资助完成学业,然而现实却逼迫她一步步向后退缩,她原来的自信和标准愈来愈脆弱,由想读书到想嫁人,由想结婚到情愿只做情人,由做情人到明知乔琪不忠仍嫁给他,最终沦落到为梁太太弄人,为乔琪弄钱的卑贱地位。葛薇龙由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完整的少女沦落为幻想贬值、自信破灭、最终导致人格丧失的悲剧女性。任她苦苦地追求挣扎终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张牌,如何摆放全由不得自己。小说最后葛薇龙虽彻悟却无力自拔,泪水在这里异化成了疯笑。现实是残酷的,人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在不可理喻的命运女神手中化成了童粉。人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便是张爱玲小说的潜在主题,悲剧女性随即成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但她并不热衷于鞭挞与批判,而在衰败、残破、惨淡的布景上,一幕幕地上演着普遍的、永恒的人生悲喜剧。张爱玲在心经中描写了一种少女性的扭曲现象乱伦。哪怕在原始社会,乱伦也是一种性禁忌。在乱伦关系中,父女恋、母子恋、兄妹恋,这些有血缘关系的性爱比叔嫂通奸、公公扒灰之类无血缘关系的性爱更丑。小寒与其父许峰仪正溺于这种可怕的父女恋泥潭。即作为女儿的杜小寒居然与父亲发生了“父女恋”,甚至持续了好些年。小寒完全被“恋父情结”所左右了。为了维持自己这种隐秘的恋情,她逃避与其他男性的深入接触以及成婚的可能,而执着于让父亲“知道我的心”,并且认定“我不放弃你,你是不会放弃我的!”但当她父亲找了貌似她的绞卿作为外室(补偿其“恋女情结”)时候,小寒发疯似地要施加破坏,并当面哭着斥责父亲道:“你看不起我,因为我爱你!你哪还有点人心哪一你是个禽兽!”这斥责也许真的有“道理”,但也适用于小寒自己,她对父亲畸形扭曲的缝络柔情,导致她把母亲视为情敌和排斥对象,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年青美貌去反衬母亲的年老珠黄,打趣母亲偶尔艳丽的着装,使得这位贤妻良母产生自卑感而离开丈夫。正是她的这种感情的扭曲、病态的丑,离间了父母的情爱,使表面安稳的家中隐伏着危机,出现了乱伦之恋。等到她意识到自己犯了罪时则未免太迟了。自然这种恶果的酿成也与其父母自身的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三、 灵与肉的对决、美与丑的争锋沈从文笔下的少女写来格外传神,她们身上那种纯朴天真,自然活泼的个性都透露出沈从文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向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笔下的少女不单单是作为少女形象出现的,更多的也是沈从文内心情感积淀的产物。在湘西的那一群少女身上,在这一个个尚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纯真自然的灵魂里集中了湘西世界中一切美好的品性,完美地体现着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完善地演绎着沈从文“人性”的主要内容亦即美、善、爱。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无论是自小生长在溪边天真而又任性的三三,还是单纯自然浑然不觉的小童养媳萧萧,或者温顺乖巧、多情执著的边城翠翠,或者谨慎心细、热烈大胆的像姐姐一样的阿黑,亦或是美丽大方、骄傲善良的夭夭,这些女子犹如山涧的溪流,任情而动,她们天真无邪、纯朴善良的性格是那样相似,她们那份对爱的执著无不体现出一种温柔如水的美。她们的爱情没有任何矫情的成分而是纯粹的自然情感的流露。摊送不要碾坊要渡船和翠翠无声的等待都成为他们之间爱情最好的证明,没有任何承诺,只是顺从本心的自然。爱情可能就是这样,没有世俗功利的考虑的时候,才是爱得最真的时候。沈从文笔下的少女,无论是二三,还是翠翠,她们的爱情似乎总是带有一丝梦幻的色彩,她们的淡淡向往,朦胧的情感表达,乃至最终的梦的破碎,都象是沉浸在梦中的一段体验,有一种脱俗的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仿佛不识人间烟火的精灵,在严酷的现实中,她们的精神中有一种淡然和执著的东西,让她们固守住一些人们容易遗失的东西。在湘西那片天地中,生活是简单的,很少世俗的诱惑,每天的节奏仿佛只在人的内心中悄然掌握。自然美好的环境,单纯温情的氛围,少女慢慢成长的内心,悄然变化的人事,有些哀愁的结局,她们就在这样的小天地中倘佯,我们为她们小小的喜悦幸福着,为她们的悲哀心疼着,是她们带领我们进入了一片纯净的情感世界。在她们的世界中,可以为一个人放弃许多东西,而现在的人,常常会为一些东西而放弃一份感情,哪样才是幸福的人生?她们身上最打动我们的是她们内心真的东西,一种固执的坚定,一种不事功利的纯洁,一种风雨过后的坦然。世间最令人心醉的情感,也许不在于惊天动地,或是跌宕起伏,而是淡淡的喜悦,涩涩的动容。那些发生在湘西少女身上的爱情,让我们体会到一种至真至性的东西。尽管在大时代的背景中,她们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她们最自然最本真的生活方式自有一种令人感动的东西。她们的生活有甜也有苦,有笑也有泪,但是历经多少风雨,她们身上那些美丽纯粹的东西,自有一种令人回望的品质。翠翠的爱情是单纯的,含蓄的,更是忠贞不渝的。与现代人大胆、火辣的求爱方式相比,我们更倾心于前者,也更加信任前者。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让我们感慨最多的是她们的纯真,她们的与世无争,她们的从容恬静。因为她们都保有一颗童心,很少为外界所打扰,因而透过她们的眼光看世界就格外的明朗干净,那是世故的人所无法体会的。那种洁净单纯的美是人们一生都向往的,然而总在成长的道路上将其丢弃,所以我们不难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所打动,因为是她们又唤回了我们最初的感动,我们珍视这种美。张爱玲则把对女性观察的眼光凝聚在女性个体人生、人物的内心深处,用凄艳的笔调,诡异的意象,苍茫无际的时空体验,对爱情婚姻生活进行描写,展现了洋场社会里男女之间说不清道不完的纠葛,揭示了“爱的死亡,美的毁灭”的悲剧。这种对洋场社会生活的认识,对独特强烈的意象世界的建构,对人生的绝妙观照,表达了她对生命中女性丑的感受,不回避生活中的女性丑态。在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其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失去了美好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贪婪、嫉妒等等人性的丑恶面。而张爱玲正是希望以揭示女性丑的文化意义,揭示这些女性丑的描写对封建文化思想的批判意义,并深刻认识到作品中女性丑的美学价值。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发现她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而是把笔触伸向人的灵魂深处,展示了外部环境的冷酷与阴暗使原本就不完美但也不坏的女人天性变得畸形、丑恶、疯狂。同时透过男性中心话语的层层掩饰,察觉到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的生存实相。我们似乎可以听见女人在痛苦中的哀吟和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穿越时空的恐吓之声。创世纪中的潦珠是个封建大家庭的小姐,祖父母健在,父母双全,姐妹成群,亲戚长辈不计其数,但却没有人关心她的存在,“家族之中仿佛就没有过她这个人”,她觉得“家里对她,是没有恩情可言的”,“待她好一点的,还是这些不相干的人”: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生活在父母、兄嫂之中,却深感自己“是个六亲无靠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存的女主人公,孤独和被遗弃是她们最直接的感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笔下所揭露的少女处境的悲哀:无爱的种子一旦埋入心底,而这块心灵之地,又是如此的荒芜,那么它迟早总要开出罪恶的花来。这种环境压抑下的女性,结果必然生出形形色色的病态心理,使人性异化,将人变成比魔鬼更可怕的动物,并殃及其周围一切,将他们都劈杀在闪烁着魔界之光的利斧之下,并且主体本身也将最终自刎。张爱玲用那洞察入微的文笔,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是一群历经多少世代,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几千年己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牢笼里的女奴形象,她们不想挣扎,甘愿为奴,一代代走向没有光的所在。正是她们自己的奴性意识,将自己命运拱手交给了男性来代管,也正因为这样,女性的命运更加显得凄惨、悲凉,而她们的心理瘤疾也就更加显得顽固而持久。张爱玲的勇气就在于,她把女性深层的传统意识作了全面自觉的曝光。张爱玲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尽管其出身、教养、背景和生活经历都各有所异: 有的是大家闺秀,并且受过西洋化教育,属于知识女性,如白流苏; 有的是为了追求爱情,如葛薇龙。在这些不同的外表色彩掩映下,她们的灵魂却都深深浸渍着女奴意识。她们虽然生活在女奴时代己然结束,女权运动正在兴起的近现代社会,但这种新的时代潮流却似乎根本没有对她们产生重大影响。她们一如既往地生活在传统的甘为男性附庸的卑弱阴暗心狱中,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悲哀、失望,生命中没有希望,没有光亮,没有前途。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孟烟鹏,也是一个甘为男性附庸的女奴典型。她爱振保,并不是因为两情相悦,而只是因为在许多男人中指定了这一个是她的丈夫,而丈夫就是她的天。她满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决心,所以一再隐忍振保对她的冷淡和不满。可她除了自怨自艾、自伤自恋外,还能做什么呢?她根本从来没有独立存在的自觉意识,只能领受这种攀附在丈夫身上却又被丈夫嫌弃的可悲命运。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最终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她仍然像古典女性一样,将“爱”作为了唯一的根本的生命追求与寄托。爱情,当然是一种激发人奋进的力量,但对男权社会中的女人来说,被爱情所激发的常常是牺牲自我多于确立和肯定自我,在爱情中发现的是作为妻子作为情人.的自我,而非真正自立自强的自我。于是,女性唯一正当的人生途径,就是通过男人一丈夫或情人找到自我,这就使得男性的爱与不爱,成为女性人生悲欢的直接导演,一代代的女人坠入了为爱情而将自身毁灭的悲剧深渊。当薇龙将爱情作为人生的主要乃至唯一目标时,她把一切希望和追求寄托在所深爱的男人乔琪乔身上,她渴望乔琪乔给她一个美满的婚姻。然而,在男权社会中有多少婚姻是平等美满的?又有多少男人是真正不负女性厚望的?这乔琪乔就绝不是一个勇敢正直善良仁厚的男子,他轻薄、自私、虚伪、懦弱,还兼有风流放荡、三妻四妾纯属正当的封建意识,这就注定了薇龙苦苦追寻的“爱”到头来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痛苦和绝望是她在劫难逃的命运。张爱玲笔下的少女形象更接近于现实人生的真实状态。而少女形象扭曲的丑同样也具有批判和揭露男权中心的审美意义。在自成一格的阴性书写中,张爱玲大量书写了少女及女性在现实世界的历史处境,诉说的虽是充满压抑和歇斯底里的语言,却避免了被虚构的女性神话所粉饰掉那个时代的真相,表达了女性真实的身份和地位,也表达了女性真实的心理、生理状态。作品中的少女或多或少都凝聚了人性丑的一面,这种与少女天性中的真善美的背离便形成了创作主体在本文中所要张扬的一种浓厚的反讽意味。张爱玲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意象纷繁的小说世界。她以“参差对照”的创作手法,描绘了破坏的时代中少女及女性扭曲的丑,展示了女性深层的传统意识,为中国女性文学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结语少女,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葬礼进行曲课件
- 2025配送员合同协议范本
- 小班养鱼美篇题目及答案
- 常用工具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 叉车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及答案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6 Seasons 动词和基本句型(一)含答案
- 仓库后勤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西式面点师职业岗位技术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营销课件APP教学课件
- 2025年五升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提升:汉字(知识点归纳+试题)含答案
- 机场管制课件
- 贴牌生产委托授权书
-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课件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完美版全册PPT教学课件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教学教案
- 跨境电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C语言试讲稿课件
- 收音机组装指导书
-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及答案含课标解读
- 水运工程统一用表之一《浙江省港口工程统一用表》
- GB/T 13306-2011标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