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课时作业35 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课时作业35 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课时作业35 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35苏联的经济改革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7页一、选择题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解析:赫鲁晓夫改革虽然进行了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但赫鲁晓夫掌握政权后,继续搞“一言堂”,使苏联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潭,故b项错误;“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故c项错误;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烟台高三模拟)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a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巩固了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d恢复了农民的产品支配自由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考查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从材料信息看,取消义务交售制并不能说明农民对产品拥有了支配的自主权,故d项错误;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不符合事实,故b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答案:a3(2017深圳联考)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内在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解析:从材料中“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内在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故a项正确。答案:a4(2017潍坊高三联考)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的“八五”计划顺利完成,但随后经济增长率停滞和下降,“九五”“十五”计划均未完成。导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措施过于激进b没有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d个体生产束缚了农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与“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紧密关联,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c项错误,世界经济危机没有波及到苏联,排除c;d项仅仅提及了农业,明显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答案:b5(2017南宁调研)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a减少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c坚持计划管理前提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a、d两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a、d两项错误;b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同时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故c项正确。答案:c6(2017桂林十校模拟)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修改宪法。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记载:“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共产党是苏联社会和全苏所有组织的领导和指挥力量,经戈尔巴乔夫的提议被删除了。”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戈尔巴乔夫放弃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是苏联解体的根源所在b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c戈尔巴乔夫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使苏共丧失了民心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a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答案:a7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解析:漫画中的八位人物反映俄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错误;列宁时期,苏俄还没有与美国两极对抗,故c项错误;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材料三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3)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解析:第(1)问从材料赫鲁晓夫主张“第一个十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超过美国”“第二个十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可以判断其错误所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即可;第(2)问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看出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不断下降,从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方面分析;第(3)问目的依据材料有效信息“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可以判断。答案:(1)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2)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