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夯实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夯实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夯实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夯实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夯实练(8)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淮南调研)魏晋时期政局动荡反复,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士子隐遁竹林、纵情山水。此后,种竹养竹、咏竹画竹逐渐成为风气。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开发和种植业的发展b.文人士大夫对人格精神的追求c.士族子弟在政治上的失势d.三纲和五常等伦理规范的确立答案b解析从纵情山水,看出文人士大夫“越名教而任自然”,养竹咏竹更体现“竹”之气节,体现其人格精神上的追求,故b项正确。2、(2018福建高三质检)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暮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种现象表明()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b.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c.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多的公卿将相已由匹夫之徒担任,“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就表明西周初年以来确定的世卿世禄制度开始走向瓦解,故c项正确。3、(2017张家口二模,25)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答案a解析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乐”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过于宽泛,故d项错误。4、(2018北京海淀一模,18)张之洞在1898年4月完成的劝学篇中主张“中体西用”,日本人福泽谕吉在1880年成书的劝学篇中提倡“文明开化”。这两个劝学篇的相似之处是()a.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b.为本国维新运动提供指导思想c.以维护传统为目标,劝勉学问为宗旨d.中日两国面对西方文明的产物答案d解析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而日本则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故a项错误;我国的“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不是维新运动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日本的劝学篇主张“文明开化”可见不是以维护传统为目标,故c项错误。5、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答案b解析“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观点,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是抗战时期的观点,故b项正确;“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1949年解放战争末期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观点,故c项错误;“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观点,故d项错误。6、(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四,31)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在苏联伟大的援助下,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逐步地实现国家工业化a.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b.“一五”计划中农轻重全面发展c.苏联的援助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d.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热情答案d解析材料宣传画中并没有提及美国,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农轻重全面发展,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早在19世纪后期的洋务运动之时就已经开启,故c项错误。7、(2017珠海二模,32)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这一说法的依据是()a.古罗马与古希腊国情相似使其文化相似b.罗马法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c.古罗马文化与古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d.古罗马选择了与古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得古希腊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古希腊文明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如罗马法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故b项正确;“完全契合”的说法太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古罗马与古希腊的政治体制并不相似,故d项错误。8、(2018湖南百所重点中学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17)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c.政府措施的激励 d.市场需求的带动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来看,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人工纺纱效率低下问题;水力织布机的发明是为了提高织布效率;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为工业革命开展解决动力难题,每一次技术发明都是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工业生产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故d项正确。9、(2017江西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35)“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上说的一句话。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b.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c.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表明里根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主义,故b项正确。10、(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24)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实际上反映了()a.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建立b.国际重心转向金砖国家c.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d.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答案c解析目前国际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还未形成国际政治新格局,故a项错误;“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不能代表国际重心的转移,故b项错误;材料“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反映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故c项正确;“金砖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d项与此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17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在与欧洲其他强国的争霸过程中,特别是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法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而漫长。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式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革命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材料二与西欧许多国家相比,德意志的现代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向现代的迈进。在德意志的现代化启动和展开过程中,普鲁士德国的统治集团始终发挥了主导的作用:其中的远见卓识者为了维护传统统治体制,一场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现代化,由此形成了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材料三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北美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政治现代化以革命方式展开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和现实传统”各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鲁士在德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主导作用,并且分析这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是如何“维护传统统治体制”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创造性的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答案(1)基础: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展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