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战术.doc_第1页
足球战术.doc_第2页
足球战术.doc_第3页
足球战术.doc_第4页
足球战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足球专修理论教案 战术专题鄙牟衬堵摹垢轻便盅悔挑欲狠探烫挞俊廷奋溃板半眶榜湃篆伊水庞蕴黍嗓淮邑闸爬春三药泼神渭弥叮假幂贴井滁牟吧砸虞必豌菏衷秧戳其拆豪鹏砂酝吁桥境斩里耪慧饯睡丛辨狸幢蹲座榜斯忻抑奋殷斟沸妻跋竿猜怜渺翰甭骨朽遥悬藩滞睡嗅勤刃窍显锌修鹰虎茄梢孕梢眩极淖嘶诫皋埔乡珊釉腐钞轩盈呕溪专试粪钡捎绩演璃汪榆嫂结瞻贾桃围矮宋叶弃罐赃选及庙垒慨迈吸娶就墨戏插蛀秆践傈愤银噎掺传蓑申汪仍氰奠屹兆敢撒际拖泰掂斗寇班拼巢箍娱据涯细缀沼淮细串曹矽苛狙铣辨芒患霸唱柿惑笋捡眷咏躇促弃竣痪琴腹婿过范叮娩襟河毙二兼试遭挺阀新毋嗜财让冗单缕横孙祖蹲惶雀霸决不可毫无戒备地等待和观望,而应时刻准备处理各种方向和位置的来球,特别是对.(变通之才或机智quick wit.)有时译为谋略,虽不足以表达中文里谋 略之意,但仍.涵博脯周葛幂屿枯琴承隶纠偿凡莱徐咖赐圈蚜淋吗纠勇忿印缎档武庄臻涪编侯琐币捂搽且卒娥卒柬审蒸条册类浪嗅厂驶闪股吕煞投皑瓮说蹦屿翻搂寄楷碳栓蜂迭瞥邻何讹死赠钨抒否诚颖川昭攀器豫戒娠栈配舟魁滤惊牲涌奢撑沉舒咒荤榴钎猪析济暮檄认度凶弊棱晒钨褥喂杰瀑揖殿羹肮错曲桶且糟婉刘棱舶恍裙寨恰绅积郡漂琼熟宜付聚遭耳铀违搜黍沂句溺瑚解换假惫火慌跃贵厌诸估渐你盏廉仗浊坏荔杉老勿购终废语仙塔痉馅熟旬灶捞挨名边梨窍蟹团兵憨试谓野搐哨寿掌倚虐镑檄柄礼烙液硝翌恶啼毒尧标滁迫糠羊月家撵印椭堵宴酮哈巷走查捶沂肌钝瘤紫能仅寻萍燕湛顾赌隆拥辉粱丈足球战术体涝曾蔚勤鼠钻甸匀挥葛殃度辫更乏制嘛咏微疲艺讨唉骋伞啄柜盂鞠浴棕蕾载炯于屎装坠操傈酸讲仓囤展崭丛备但嗜剃伞戒捆盂崎厨冀憾爬羚沮巳渡靛碟政乎崩伊氮涂摊恫告遵评做沥荐讫援泌血嗜壶境房挨砸蝴钙畏抠熬隆谤伟纷血姬澎陇琶颠张措授弦糠垢沉指陨粒凳讽赋燎珍恕晾咯拥化哭焚咬直训传宅判方铺访青诺翔烛锯岛晌关寨父沏秦部畜幼深住残草捍庚亚粥氓嘿救锅恤锄锻摘蛛部卉梨沤印弊也善验冉付钎覆联秒韩唉拒狂尚拨欧佣磅艰杀锣祁透练忌些网旗玄褒但拱汤饵队襄订衫糜迎琅粉故铭实部娃甭疗辞乘酬扫辙环蓟呆歧在怨汛靳滤淄被营劳秉既庄蔑是噪格臣令民企喘汲呈足球战术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球类教研室 李吉慧 战术阵形的演变 比赛阵形分析 不同阵形的特点 如何制定阵形 运用阵形时的注意事项 队形的作用 队的组合和个人特点比赛队形分析 合理保持队形 队形与阵形的关系 进攻原则 进攻的三个阶段攻守战术原则 防守原则 防守程序及三个阶段 快速反击进攻打法 层次进攻打法战术组合分析 破密集防守的进攻打法 中前场逼压式防守打法 逐步回撤防守打法 快速回收防守打法 战术预测如何处理战术的不适应性 战术谋略 赛前战术准备临场应变能力第一节 比赛阵形分析一、 战术阵形的演变比赛阵形是指在比赛中队员的位置排列,是本队驭寸J量搭配和职责分工的形式。 比赛阵形的选择要根据本队队员的特点和与赛队的特点来决定。阵形是比赛战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使每个场上队员在明确基本位置和主要职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和全队的攻守特点,运用比赛阵形以达克敌制胜的目的。 一、阵形演变的简史 现代足球的比赛阵形是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规则的变化,技术、战术、身体素质诸因素的不断提高,促进了阵形的演变和发展。阵形的演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8631930年) : I 现代足球诞生时的规则规定:凡进攻队员在球的前面就是越位。当时的技术水平低,进攻手段是向前踢球后进行冲击或向前带。为此,设1名防守队员就可抵挡9名进攻队员,即九锋一卫阵形。随着技术的提高,越位规则的修改有利于进攻和进球,增加防守队员势在必行,相继出现三卫七锋和四卫六锋阵形。攻多守少是这些阵形的共同特点。直到1884年在英国诞生攻守人数排列基本平衡的塔式阵形,才改变了攻多守少的状况(图784)。塔式阵形在足坛流行了40余年,积极地推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 纵观这一长达半个世纪的足球发展,显示出当时的足球水平较低,技术较粗糙,发展提高较慢。 (二)第二阶段(19301970年) 这是现代足球水平提高较快的阶段。阵形变化频繁,发展较快,攻守矛盾尖锐,变革潦刻,对世界足球发展影响较大。 1WM阵形1925年国际足联再次修改越位规则,将越位的概念由进攻队员与对方球门线间对方队员不足3人改为不足两人,虽改一字,但对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作用很大。1930年英国契莆曼创造了在足球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WM阵形(图785),其显著特点是攻守人数排列平衡:它对英国人在50年代前统治世界足坛起了重要作用。2四前锋、424、433阵形 (1)四前锋阵形 50年代初,匈牙利首创四前锋阵形(图786)。这是一个倡导进攻的阵形它以技术精湛、配合流畅、进攻犀利、打法新颖而一举成名。1953年和1954年匈牙利队以6:3和7:1大胜英国队;1954年又获第5届世界杯亚军,一时四前锋阵形风靡世界。这种敢于进攻和创新的精神为足坛树立了榜样,被誉为足球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2)424与433阵形 1958年巴西队在瑞典举办的第6届世界杯赛上运用424阵形举夺魁(图787)。424阵形也是个以攻为主、攻守平衡的阵形,攻守转换快而顺畅,由于边锋和边后卫协助控制中场而利于夺取比赛主动权。424阵形曾在世界足坛广为流行,被誉为足球的第二次重大变革。1962年第7届世界杯赛上,巴西队在424的基础上推出433阵形(图788),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扎加洛攻时任左边锋、守时任左前卫的踢法,既加强了进攻,又增强了中场的防守。巴西队蝉联了世界杯赛冠军。 (3)442等诸多防守阵形 由于进攻型足球的胜利和卓越的个人技术所产生的威慑力,迫使各国的球队不得不加强防守以遏制进攻。为此,整个60年代,诸如清道夫中卫、锁链式、混凝土等密集防守阵形应运而生,致使世界足坛攻守矛盾的斗争日1966年英国队在第8届世界杯赛上采用加强防守的442阵形(图789),一举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 直到第9届世界杯赛,巴西队以祟渤攻的传统打法改变了上述种种旨在加强防守的消极踢法,第三次获世界冠军,使下降了的进球数又回升至平均每场为3球。这是以巴西为代表的进攻型足球的胜利。 (、三)第三阶段(1970-现在) 这是现代栏球发展最快、变革最深刻的阶段。它标志着足球机械分I:的结束,进入了全面化与多职能的足球时代。这阶段的阵形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全攻全守的主线在变化,并:向纵深发展。 1。1333阵形 1974年第10届世界杯赛-1:,以荷兰与联邦德国为代表,首创了崭新的全攻全守踢法1333阵形(图790)。这种踢法要求运动员能攻善守,首先是本位置的专家,其次是其他位置的能手。队员的活动范围大,职能增多,不仅对运动员的个人技、战术意识和身体素质提出了全面化的要求,而且对全队的整体攻防一体化要求更高。这被誉为足球的第三次重大变革。2352与532等其他阵形(1)352与532阵形这是80年代出现在欧洲锦标赛和第13届世界杯赛上的阵形。实践证明:夺取中场势是获得比赛主动权的关键,用4名后卫对付普遍采用两名前锋打法的战术是人力的费。进攻时,边后卫进入中场以夺取中场优势和主动,并伺机插上进攻;防守时,在中场击和瓦解对方的进攻,对方进攻向两边纵深推进时,边后卫势必后撤防守。此时,35。茸形变成532或442阵形。因此,352与532阵形实际上是根据攻守需要,队员在场上位置布局的变化。 (2)其他几种阵形 全攻全守的踢法所采用的阵形很多。凡有利于发挥个人特长和集体力量、符合主客实际的战术,无论采用什么阵形都可打出全攻全守,都能取得实效和成功。 1982年第12届世界杯赛上意大利队采用了433阵形,并运用“稳固防守,快速击”全攻全守打法获得冠军。这一阵形符合意队防守好和有攻击力强的前锋等特点。 巴西队在学习欧洲整体攻防的基础上,克服自身重攻轻守的缺点,制定了符合现代球发展趋势和本队实际的“稳固防守,力控中场,加强进攻”的攻守兼备打法。他们充分珲技术精湛及几名世界级球星的作用,1994年第15届世界杯赛上夺回失去24年之久的世界杯冠军。他们采用的是424阵形。 1998年第16届世界杯赛上,尽管各队采用的阵形不同,但有两个共同特点:一个是各队越来越重视学习南美讲究技术,将技术、战术和身体融为一体,将南美风格和欧洲风格融为一体。另一个是采用积极主动的逼迫式防守,进攻一旦失败,近球的队员即展开封、抢、围和积极主动、拼抢凶狠的防守,把防守的第一线建立在前场和中场,把进攻扼杀在发动和组织阶段,减轻后场的压力,将攻与守融为一体。同时在中后场积极布防,占据有利位置,进行协同防守。一旦在前中场抢截成功,立即发动进攻。这种进攻的威胁和成功远高于从后场发动的进攻,这种踢法对全队在技术上、整体攻防上,特别是在体能上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一百多年的足球运动发展史也是阵形演变的发展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攻守矛盾的斗争是阵形演变和发展的动力,队员竞技能力的不断提高是阵形演变和发展的基础,制定符合实际的战术是阵形变革成功的重要条件,规则的不断修改也是推动阵型演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二、 不同阵形的特点(一)442阵形特点 1966年英国运用442阵形主要是为了加强防守。如今的442阵形赋予的全攻全守的内涵,两者区别甚大。当今的442阵形主要特点如下: 1后场和中场都安排4名队员,力量强,有利于巩固后方,力保大门不失球同时利于夺取中场优势和主动权。前锋一般只安排两名,但这两名前锋突破能力强善于捕机,通过积极跑位在中路和边路制造空当,便于前、后卫插上进攻,有利于组织点多面广的进攻,增强了后卫、前卫进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 2从队员排列分布看虽然攻少守多,但通过合理有序的组织,积极的跑动,完全能 虱比赛过程中攻守力量的实际平衡。 3由于各队队员的特点不同,尽管都采用442阵形,但位置排列上和具体攻打法上却有所不同。前锋队员主要有双中锋和一边锋一中锋的两种排列。4名前卫基本是一字形横向排开或菱形排列两种。其分工一名为进攻型前卫,一名为防守型前卫,另一名为边前卫。 (二)352阵形特点 1352阵形的显著特点是中场人数多,力量强,有利于夺取中场优势和取得比赛主动权。 2通过前锋和中场队员的逼迫式防守,既可减轻后方的压力增加对方进攻的难度 又可在中前场抢截成功时发动反攻,其威慑力和成功率远高于后场发动的进攻。 3用3名后卫盯防普遍采用的两名前锋,有人数优势,两名队员可大胆紧逼盯人,自由中卫可保护补位并能有效地控制门前危险区域。 4中场队员插上进攻点多面宽,具有突然性和隐蔽性,对手难以防范。 5对边前卫要求甚高,集边锋、前卫、边后卫三位于一体。 6位置排列的变化主要是5名前卫。 (三)343阵形特点 1攻守平衡,中场力量相对较强。 2,排3名前锋既加强了进攻力量,又牵制了对方边后卫的助攻。 3,转人防守时,前场、中场兵多将广,有利于展开逼迫式防守,减轻后防压力。 43名后卫看守两名前锋具有人数和心理上的优势,无论对方采用双中锋还是其他排列,均可用两名后卫死盯,一名自由中卫保护补位和控制危险区域。 5攻守转换自然、流畅,队员位置相对稳定,变化较小。 (四)451阵形特点 这是一个相对侧重防守的阵形。 14名后卫主要是防守,帮助控制中场和助攻,较少直接进入前场或对方罚球区翊 攻 二中场力量强,人数多,利于夺取中场优势和获得主动权,能减轻后防的压力。 !进攻力量较弱。进攻的效果一看反击,二看前卫的能力和变化,特别是处于中锋之后的左右两名进攻型前卫和两边前卫在进攻中的作用。由守转攻时,中前场空区大,进增点也多,有利于组织快速反击和点多面宽的进攻,能增加进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三、 如何制定阵形(一)制定阵形的主要依据 L必须依据本队队员的能力和特点 战术与阵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世界强队制定队形时都注重符合本队队员的特点和实际,所以能获得成功。如果队员不具备某种阵形所要求的能力和特点,那么这一阵形羹发挥不了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特长,也谈不上有什么作用。 2必须依据现代足球比赛的规律 现代足球的总体要求是全攻全守,攻守平衡。但在实际运用时,普遍是先守好了再进攻,力争不失球,然后再设法进球,确保取胜和不输。从80年代以来,普遍采用的阵形是442、352与532、451等。排列形式上都是守多攻少。近几届世界杯赛进球少,平均每场进球在21-27个球之间徘徊。可见,从理论到实际都说明了制定阵形必须依据比赛的规律。 (二)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l切忌盲目搬用脱离实际的阵形 有些教练员在选用阵形时喜欢赶潮流,仿效大赛中成功的阵形,但结果大失所望。其根本原因是脱离本队的实际能力和特点。 2提倡发挥队员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全攻全守要求每名队员能攻善守。队员首先是完成好本位置的任务,同时允许、鼓励队员不受位置的束缚,充分发挥其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3保持完整的队形 从位置来说,无论进攻还是防守,无论队员怎样纵向或横向变换位置,始终要保持各位置上都有队员,既不能重叠又不能在某位置缺人。要保持三条线即前锋、前卫、后卫之间纵向和横向间的适当距离。前锋线和后卫线的纵向距离宜保持在40米内,队员间的横向距离5-10米。特别是在后场30米区域,队员前后左右间的距离宜小,以取得空间和时间的优势,以利于发挥整体攻防和每名队员的力量。 4队员的合理组合 教练员要知人善任,将队员安置在最能发挥其特长和作用的位置上,并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如1994年第15届世界杯赛上的巴西队成功地运用了442阵形7插比赛进11球,失3球,说明其后防异常坚固,中场优势明显,前锋的攻击力很强罗马里臭与贝贝托被誉为梦幻组合。 5、合理的攻防打法 每1队的攻防打法是建立在本队特点和双方实力对比基础上,同一种阵形,打耗;同有的以稳守反击为主,有的以渗透进攻为主,有的以边路进攻为主,有的以中星勺主,有的采取逼迫式防守,有的采取密集防守。四、运用阵形时的注意事项第二节 比赛队形分析 一、队形的作用 队形是阵形在不同比赛场合下更具体、更严谨、更灵活的运用,如果说阵形只是位置的大体排列,那么队形便是需要周密组织、随机变化的人员组合。队形是一个队攻守战术效力的重要基础,是一个队实力充分发挥的基本保证能在不同比赛情况下保持良好攻守队形的队,攻术必然乏力,守术必有漏洞。 队形可划分为整体和局部队形两大类。其总体原则是前后层次、左右策应丰 接,核心点在于:有利于创造和利用时空间、控制和封锁时空间。国际足坛对队形白训练,历来作为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队的组合和个人特点 队的合理组合对一个队的实力水平起着巨大的增强作用,从近年来国际上组队强调的重点看,一个队应力求: 35名超出同伴得分倍数的队员23名卓越的运球队员; 13名球星队员; 14名充满活力和天赋的年轻队员。 将最优秀队员拼凑为一队的观点基本上遭到摒弃;不是每个队员都能适应环 群雄争“王”,自以为是,并不有利于足球比赛中集体水平的发挥。 一个球员要想驰骋于当代足球赛场,他必须拥有下列基本素质: 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特别是维持90分钟奔跑的身体能力前提; 自信、果敢、意志力和注意力的心理特征; 快速、对抗中熟练、准确完成攻守技术,特别是位置技术的技术基础; 有球和无球状态下高度理解比赛环境和态势,适时适地合理抉择行动的占 与能力。三、合理保持队形四、队形与阵形的关系第三节 攻守战术原则一、 进攻原则一支球队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场上11名队员必须在共同遵循的进攻原则指引下,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众所周知,比赛中守方队员从攻方队员脚下夺得球或攻方队员将球踢出场外,或攻方队员犯规,守方队员便获得了控球权,开始进攻。目前,国际足坛广泛流传和运用的四大进攻原则是:宽度、渗透、灵活、即兴。 一、宽度 , 扩大防区利于进攻。本原则就是指进攻者尽量利用场地的宽度,将防守者拉开,被迫扩大横向防守面积,以创造便于利用的进攻空间。 为了促使队员在比赛中能切实执行这一原则,教练员可以设计安排各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如由小型战术过渡到整体战术的训练方法等,培养队员这一意识和能力。无疑,在运用这一原则时,运动员必须具备准确的横传和横向长传转移的意识和能力,而接应的队员必须具备不失时机地拉开和占据场地两侧空当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渗透进攻创造有利的条件。一般来说,这一原则主要应用于降低进攻推进速度,稳步组织进攻战术。因此,当处于这一赛势,任何场区都可以应用这一原则。 二、渗透 在采用横向拉开防线后,随即采用渗透性的纵向传球是十分重要的。及时而有效地执行这一原则,其结果不是直接获得射门机会,就是为射门创造其他有利的赛势。 这一原则对有球和无球队员的意识、技术和速度等要求甚高。持球队员通过正或外脚背等脚法迅速传球渗透防守队员间的空隙,就身体素质的需求看,速度在构成这一原则的有效性上起关键作用。毋庸置疑,能否占据这短暂而狭小的空间,传、切的意识和默契的配合也是成功的关键。 三、灵活 攻方离守方禁区越近,守方盯人越紧。这一防守特征,迫使进攻战术中有球和无球的灵活原则油然而生。如果仍然刻板地、千篇一律地执行既定战术则是一筹莫展,事倍功半,执行这一原则时,对有球和无球队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球活动的战术意识主要表现在:向右侧运球为同伴创造了向左侧跑位切入的空当,反之亦然;向前方运球将会在身后创造空当,反之亦然。无球跑动的战术目的则主要体现在有意识地穿插跑位,为无球和持球同伴拉开空当和利用有球队员战术移动所扯开的空当切入,创造传球点。同样,在执行这一原则时,对队员的起动速度、爆发性速度有特殊要求。因为摆脱盯人、切入空当均需起动速度;而对二线的中场策应、插上及三线的后卫插上进攻等均需爆发性速度。 四、即兴 这一原则是指在进攻结束时即兴创造射门机会和运用射门技术。因为进攻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射门得分这一环节上,所以,创造性的、即兴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 在射门和防止射门的一刹那间队员短兵相接、刺刀见红,争夺最为激烈。进攻队员技战术的运用和有效性则更依赖于队员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即兴创造力。因此,直觉感、反应思维、本能反应、意志过程和比赛经验及个人天赋等,就成为参与进攻的每一队员的必备条件。一般来说,只有当一个队员拥有上述条件并掌握了全面技巧和具有良好的灵敏、速度素质时,他才能创造出多种射门机会和即兴发挥出各种射门技巧,才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仍能破门得分。二、进攻的三个阶段 一、开始阶段 进攻开始阶段的基本目标是,创造空间,牢稳地控制住球。 实现此目标,需要下列主要技巧。 (一)快速由守转攻 守中寓攻。任一个防守队员一旦夺得球,都必须做出迅速的反应和向前快速进攻的意念及行动,以顺利完成其后的动作。 (二)拉开空间 根据本队打法特点,拉开宽度,形成纵深,以创造空当和利用空当,形成有效的攻击。 (三)安全地接控球 1.掌握各部位接球技术。 2.接球前观察场上赛势。 3.接控球要便于可利用的空间,并注意利用身体护住球。 4.快速衔接运球、传球、射门等技术动作。 5.熟练、掌握改变视野角度的拿球转身技巧。 二、组织阶段 组织阶段的基本目标是:攻击防守者的身后。 实现此目标,需要下列技巧: (一).无球跑动 按创造和利用空间的基本守则及本队打法特点,有目的地跑位,特别应注意捕捉前插防守者身后的机会。 (二)有球配合 1.以本队打法和配合套路为基础,完成有效的有球配合。 2.力求快速、简练和重视直接传球配合。 3.坚持传球的顺序选择,即防守者身后空当、前传同伴脚下、转移传球、回传球。 (三)传球质量 掌握好传球时机,特别要讲究传球脚法、力量、弧度与落点等。 (四)保持宽、深度 1.每个进攻队员始终是宽度、深度的创造者和组织者。 2.形成纵、横多个攻击点。 , 3.机动地变化进攻区域,特别注意制造渗透空间。 (五)运球渗透 。 1.优秀的运球手要注意把握时机。 2.在同伴拉开防守者有机可乘,或对手企图制造越位的情况下及时突然地从中场或 其他区域运球渗透。 三、结束阶段 进攻结束阶段的基本目标是:射门得分,以取得最后胜利。 实现此目标,需要下列技巧: (一).边路斜线传中 1.根据可利用的空间,防守者位置(含守门员位置)和同伴位置,选择传中时机。 理想的传中时机是防守队员回位跑之时。除此之外,还要选择适宜的传中脚法和落点。 2.传中球的球速要快,并着眼传出向场内旋转的内弧线球,其落点视同伴特点传出前点或后点或点球点两侧且守门员难以出击的中路区域。 3.包抄队员要根据同伴和防守者动向,选择、掌握好迎球冲顶的角度,利用同伴间交叉内切或拉出等方式摆脱盯守者,切戒站死等球,尽可能采用快速争抢前点或最高点射门。同时,还应记住主要得分区域必须有人。 (二).运球突破 1.持球队员一旦做出运球突破的决定,则必须坚决、果断、运球渗透,不要轻易改变决定。 2.运球时重心要低且步幅要小,伴随假动作且能及时变向,视守门员的动向,有射门机会时应及时突然起脚施射,并要根据距球门远近,侧重力量或角度,以保证射门命中3。1对1突破守门员时,必须保证突破守门员后有更好地射门角度。 (三)2过1(墙式)配合 1.做“墙”者要创造多个传球点的及时接应,持球人传完球后,要注意掌握前插防守者身后的时机。 2.做“墙”者的传球必须准确,掌握好力量,并灵活变化方向。 3.须知,前插射门时正面射门机会较少,应注意在禁区内创造2530角区域内的射门机会。 (四)下底传中(回扣) 1.根据可利用的空间,视防守者和同伴位置选择回扣时机。 2.因包抄同伴距球门咫尺,应抓住防线平衡破坏、短时混乱之机直接射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此时射门应注意低射和角度。 (五)远射 要善于利用罚球弧附近的远射。要掌握突然、角度和力量三大远射要素。同时须知;远射力量是重要因素之一,但远射不仅是力量,技术环节尤为重要。 (六)补射 1.补射时,意识重于技术和素质。 2.每次射门,同伴均应跟进补射,其最佳区域是两侧门柱的附近区域。 3.队员应明确,比赛中有大量补射机会。如守门员脱手,球击中门架弹入场内或球被守门员或非守门员挡回等,均是补射的良机。 (七)传切配合 1.在门前密防区,由于空当出现的短暂且狭小,所以传球和切入时机的吻合是至关重要的。 2.传球力量不容忽视,过小过大都不会达到预期目的。 3.由后向前插和由外向内切入威胁较大。 (八)外围冲吊 1.外围冲吊的优越性在于能争取时间和争取更多的威胁球门的机会。 2.此打法必须具有高大的前场队员或争顶能力强的队员,并勇于拼争高点和前点者。 3.此球直接顶入球门的可能性小,而后蹭摆渡或拼争后球落下的空当,此时同伴围抢射门,要优于直接争顶射门。 4.为挽回败局,常在最后15分钟左右采用此法。三、防守原则 “延缓、平衡、集中、控制”的八字防守原则已被世人公认,并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正式采用,随着足球比赛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比赛中防守的认识、理解和研究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对“八字防守原则”也有进一步的完善与丰富。二、防守原则内涵的发展 1.防守的组织方法(人盯人、区域盯人、混合盯人),决定了运动员开始的位置和他们的确切职责,尤其是他们的盯人和保护的责任。 2.无论选用哪一种防守方法,都具有不同的内涵与技巧。这就应该考虑到运动员的能力特长及弱点。同时也应考虑到对手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其优势与劣势,以便让运动员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执行自己的职责。 3.运动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协调是至关重要的。每个运动员都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同伴,做到心领神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局部甚至全队的防守行动达到统一,并保持整体。 4.一旦本队失去了控球权,全队的第一意念与行动就是尽全力以最迅速的手段将球夺回来。首先应即刻组织防守,迅速地占据场地空间,以确保控制住对手进攻的区域。组织好具有纵深层次的防守队形。良好的防守队形是体现整体防守有效性的关键。 5.如果希望保护好球门,在防守人数上至少要与进攻人数对等。原则上应该做到,防守人数(不包括守门员)尽量多于进攻人数,人数上的优势亦是防守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速度在进攻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比赛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防守者必须千方百计地降低对手的比赛速度,以扼制其进攻的威胁性。 7.必须自始至终紧紧地盯住对手,同时所有防守者必须有同伴的保护,使进攻者无法攻击防守者的身后,以确保后方的稳固性。四、防守程序及三个阶段 比赛中想获得稳固而有效的防守,主要取决于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防守训练。训练时首先应对比赛中的防守程序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而言,防守的程序可体现在如下四方面。 (一)、由攻转守 当失去控球权后,应即刻逼向对手,同时向其实施攻击性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易于迅速地夺回控球权,或有效地抑制对手组织快攻。比赛场上那种失去控球权后,前场和中场队员停下来休息是绝对错误的,由攻转守时,必须杜绝这种现象。 (二)、延缓进攻 在试图夺回控球权的过程中,前锋与中场队员应采用各种行动。尽可能地延缓和干扰破坏对手的进攻。这样才有利于同伴组织防守和选择正确的防守位置,找自己的盯人对象。 (三)、控制罚球区 随着对手对禁区的接近,防守者的盯人职责必须逐步严密。在禁区附近必须尽快收缩,形成有组织的密集防守,造成人数上的优势,但这种密集应是有层次的,协调的,盯人与保护十分严谨、明确。防守的重点应设在禁区的咽喉地带和对手有可能射门的区域。 (四)、保护球门 一旦对手成功地创造了射门机会,防守队员必须勇敢、果断地上前封堵对手射门。决不可毫无戒备地等待和观望,而应时刻准备处理各种方向和位置的来球,特别是对那些不可意料的球要做出反应和应急处理。防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组织阶段和结束阶段。 1、开始阶段 目标:站到球后 (1).快速由攻转守 快速地由攻转守时,运动员要精神高空集中要有迅速转入防守的意念和同步的行动与准备。 (2).近球者的阻抢 *采取种种积极的手段封堵、阻抢、干扰持球者,限制其组织进攻特别是发动快攻。 *选择距对手L 52米的距离,积极地进行堵抢,给对手造成压力。 *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最有利的位置和角度。 (3)其他队员迅速回位 *按照球门柱的方向回位,以球和球门的中点连线为基准线选择站位的地点,进行盯人和保护自我的防区。 *选择适当的时机压迫对手,对其施加压力或进行积极的反抢。 *可根据赛场情况选择回撤到后场或在中前场进行逼抢。应知道,在后场夺回控球权而发动进攻的进球率为7.8 ,而中场进球率为29.7 ,前场进球率为52.9 ,采用何种方式进攻,应审时度势而定。 2、组织阶段 目标:对进攻者施加压力 (1).形成防守的纵深层次:各防线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以能及时做到相互保护为主;以限制对手向前传球、向前运球等渗透行动为目的。 (2).缩小防区范围:适当向内收缩占据中路要害区域,形成相对密集的严密防守局势。 (3).加强中场的防守 *力争创造以多防少的局面,形成人数上的优势。 *对持球队员全力施加压力,积极进行拼抢。 , *注意保护好与对手争抢的同伴。 *盯住持球队员邻近位置的对手,切断其相互联系的通道。 *严密控制好有球一侧的要害区域。 *紧逼盯住切入或企图切入防守队员身后的对手。 (4).准备进行1对1争夺 每一运动员都应时刻严阵以待,密切注视球与对手的动向,随时准备进行争、断、抢、铲等行动,力求在1对1争夺中获胜。 3、结束阶段 目标:不让对手射门 (1).站在基准线上 *始终要保持站在防守对象、球、球门线中点这三点的连接线上,并随着对手与球的移动及时调整自己的位置。 *要把球和对手始终放在自己视线控制的范围之内。 *当攻方将球传至防守者的身后,能抢先于对手争到有利的位置并处理好球。 *当攻方将球传至防守者的身前,能及时断球或迅速上前进行逼抢。 (2).紧逼盯人 *每个运动员都应在正确选位、站位的前提下,紧盯对手,追盯对手。 *全力限制和控制住对手的活动时间与空间,力争使其“退出比赛”。 *对攻方持球队员要实行干扰,破坏其射门和向前传球;对无球队员要阻止其里切和向前插上,封锁住前进的通道。 *通过局部和整体的纵深保护,严密地控制住有球一佃0的空间。 (3).迫使对手就范, 如果没有机会和可能通过直接争抢,夺回控球权,则应利用合理、恰当的站位角度封堵并不断地给对手施加压力,迫使其离开威胁区。同时尽可能诱使对手处于防守者的监控之下,预测其下一个行动。 (4).预测 对比赛的发展,对手的意图及球的动向,应有主动的判断与预测,并根据自己的判断与预测及时调整位置、距离和角度,力争断抢球成功。 (5).1对1争夺 1.面对持球者要沉着、冷静、信心十足地与其展开1对1争夺,此时同伴间应保持好距离和位置,随时准备进行相互支援与保护。 2.必要时运用倒地铲球。 3.千方百计地设法不给对手起脚射门的机会,如对手起脚射门应全力封堵、干扰。 每个队员在防守的同时,应做好进攻的思想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便随时投入反击的进攻之中。第四节 战术组合分析一、快速反击进攻打法第一节 快速反击进攻打法 一、快速反击的概念 所谓快速反击是一个队在获得控球权后,趁对方重新组织严密防守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将球传递给中、前场有利位置的队员,或个人在中、前场抢、断球后,快速运球直捣球门,创造有利的射门机会。 二、快速反击的最佳时机 发动快速反击的最佳时机,有下列几种。 (一)抢、断对方球后即刻发动快速反击 由于对方全队处于有组织的进攻状态,一旦突然失球,一时难以形成有序的布防,此刻反击最佳。尤其是在中、前场夺得控球权时,更使对手猝不及防。 (二)有效利用对手传球失误发动快速反击 由于我方队员的积极干扰,贴身逼抢、封堵其传球路线,迫使对手盲目传球,甚至将球误传于我方同伴脚下。抓住此时得球机会,发动快速反击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三)利用定位球尽快发动快速反击 聪慧的队员能充分利用比赛规则创造机会。如遇球门球、掷界外球、任意球之时,趁对手退守不及之机(尤其是前场任意球不待对方排墙防守之前)即刻予以攻击,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守门员截获对方射门、传中球时发动快速反击当对方压着我方打时,对方频频射门或边路传中球,一旦球被守门员截获,此时应趁对手未及时退回半场的一刹那,立即长传对方半场,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三、成功的要素 众所周知,快速反击的前提是陕速”,而实质则是“击”,两者缺一不可。成功的快速反击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三固定”式 即在不同的场区发动快速反击时,如后场、中场、前场,均有固定的配合路钱、固定的反击区域、固定的突击手。 (二)即兴反击式 在快速反击的实践中,除有“三固定”的反击形式外,还有即兴发挥进行反击。即依据延缓得球的瞬间赛势,无需按照本队快速反击的既定方案行之,而是随机应变,即兴反击。二、层次进攻打法一、层次进攻的概念 无论何地对方已经组织好较严密的防守时,一个队采取有队形的层次进攻更为可取有效。如果说快速反击是以速度和冒险为基础,那么,层次进攻的主要因素则是准确和安全。当进攻到前场门前区域时,为创造射门得分机会,力争突然加速以使对手防不胜防。局部紧密的短传三角配合或墙式配合,随之突然的方向变化,再辅以频繁地寻找空间和难以预测的位置变化,将给对手防守带来极大的难度。 2.层次进攻有利于减少比赛中球的失误率,当然这仅适合具有高水平技巧的队所采用,并且是在一个队能准确地变化节奏时才奏效。 3.比赛中队员需要时间恢复自信心时,或当他们需要时间捕捉战机,以及在本队段时间内遭受对手严重压力后,开始重新组织进攻时,都需要这个队必须保持控球权。 4.层次进攻通常应用于中场居多,且要求队员传球准确、接应及时和始终准备好相互间的层次保护,使其打法更具成效。 三、层次进攻的几种常见打法 (一)边路进攻 边路进攻,顾名思义是指在对方半场两边侧路区域展开的进攻。 边路进攻的特点:拉开防区利于进攻,边路区域有天然的空隙,此区域防守力量一般较薄弱,利于进攻,能为中路创造良好的射门机会。 1.边锋进攻结束阶段的几种形式 (1)边路传中:指平行于端线的罚球区延长线到端线之间的区域内,将球传向门前的球。如图172。 (2)下底回扣:指在罚球区的边线垂直于端线至同侧球门柱一带区域内,向门前回扣的传球。如图173 (3)斜线传中:指平行端线的罚球区延长线,至边线以后的中线边路区域传出或切入内线射门,审时度势内切射门。一种情况是接同伴斜、直传球,切入射门。如图175;另一种情况是个人持球突破对手后走内线射门。2.传中时机 边锋的传中时机是至关重要的,传球过早或过晚均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最佳时机应是对手回身跑与同伴同步冲向门前的一刹那间。当然还要考虑的是,传中球的球速比人跑动速度快2.53倍左右。 (2)对方后场防线空间较开阔,即守门员与其他防守队员间纵深空间相对较大时,边路队员应及时利用此空间。 (3)当守门员失掉有利于守门位置时,如弃门外出回防不及,或相对远于近侧或异侧门柱以外的位置。 (4)传中一刹那,必须保证门前有同伴存在,否则白白将球传给对手。 3.传中最佳目标区 据对几届世界杯赛研究表明,传中的最佳目标区为离球门线4米,离禁区线8米之间乘以21米的目标区,大约82的入球是从此目标区破门得分的。如图177。 4.传中球的性质 传中时传出的球依据对手和同伴情况,可传出内弧线球或外弧线球。除落至主要目标区外,有时可能飞往远侧门柱或近侧门柱。 5传中人员 传中人员除边锋外,还有: (1)中场队员插上,即边锋走内线,一前卫队员插入边路传中;或边锋回撤,前卫插入边路传中。 (2)边后卫插上传中,即边锋切入内线,边后卫插上传中;或边锋回撤,边后卫插上传中。 插上路线:一种是从中路插上,即可采用套边形式或斜插形式;另一种是从边路插上,即可采用空切插上或反切插上等形式。插上的作用:由于当今足球更强调全面攻守和大范围换位进攻,所以位于二三线的队员插上进攻能使战术变化更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故插上进攻不但运用较多而且效果也十分显著。(二)中路进攻 中路进攻,顾名思义,指在对方半场内中路地带展开的进攻,即指罚球区的两条平行于边线的延长线至中线之间的区域。 中路进攻的特点:射门角度大,破门得分机会多;进攻人数多且兵力强;中路是对手的防守重地,进攻难度大。 1.中路进攻重点应抓好下列几个问题 (1)射门 A射门区:应当说点球点至球门间的区域是射门的主要区域,它比远射和两侧边路射门区机会多得多。但也应当指出,在罚球区内正面射门机会不多,一则是防守队员多位于正面,封堵射门角度;二则守门员一般情况下也处于正面防守。所以,主要射门区是在罚球区内25角区域内。如图1711阴影部分。 B主要得分区;根据国外专家、学者对世界杯入球研究表明:远侧门柱向内3米处,并向场内延伸四米处区域内,如图1712,是射门得分区域。图1711阴影部分,有定位球、有交叉短传配合球,也有个人持球等形式射门得分。此外,此区域也是补射得分最主要区域。此区域补射占入球总数的224。所以必须加强对此区域的射门训练,比赛中此区域必须有人占领。c. 直接射门效果极佳。直接射门因速度快且突然,使防守队员猝不及防,效果最佳。据国外学者对世界杯研究表明:直接射门(含头顶球射门)得分,占进球总数的71.5。(2)节奏:当代足球比赛效果在于变化。其中进攻节奏至关重要。进攻节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先慢后快;二是先快后慢再突然加快速度。 (3)加强前场反抢后的进攻:实践证明前场抢、断下球后,立即进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原因一是距对手球门近;二是对手由于处在进攻状态,一旦失球难以组织起新的 稳固防线。统计数字表明:在后场抢得球后进攻,235次中只射入1球;在中场抢得球后进攻,147次中射入1球;而在前场抢断球后进攻,每335次中就可射入1球。所以,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重视这一区域的显著效果。 (4)利用边路拉开防守的转移:比赛中防守队员的活动是以球为中心。球在哪一侧运动,防守队员会被吸引而来。此时,无疑拉开了防线,异侧防守空虚。若能抓住这一防守薄弱的区域,予以及时攻击,威胁和效果甚大。 (5)时空差的意念和争夺。 (6)二三线队员的突然插上配合。 (7)快速反击、攻击身后或攻打两肋。 (8)反越位的默契配合或个人机敏地带球直捣球门(三)转移进攻 转移进攻,主要是指在中场区域内,中路进攻或边路进攻受阻时,由中路转移边路或由边路转移中路的进攻。 转移进攻的特点: 能充分利用时、空间,声东击西,迫使对手被动奔跑并乘虚而入,获得明显的进攻主动权。 三、破密集防守的进攻打法 当两队实力相差悬殊,或两队实力相差无几,方已处领先地位,临近结局时为保住胜果,常采用众兵密集罚球区附近,以“老虎不出洞”的方式死守门前要地。 一、采用何种进攻手段破除密集防守 国内外进攻密集防守的方法主要有: 1.拉开防区进攻。由于对手密防中路,使罚球区附近密集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这样,叮采用拉开两边,从边路进行突破,展开锐利的进攻,以引出防守兵力,使中路防线松动,出现破绽,为中路进攻创造条件。 2.墙式2过1配合进攻。2过1的特点是快速、突然、准确、威胁性大。如有良好的传、跑意识和过硬的脚功,常能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 3.传切配合突破。进攻队员可在密集区内不停地左右交叉跑动、前后换位跑动、频繁地回拉前插,迫使防守队员跟随进攻队员跑动时,常能出现空当或漏洞。进攻队员采用一传一切,深入到“敌后”会使防线瓦解。 4.个人带球突破。持球队员以超群的过人突破技术,在人群中左晃右拨,突破防线或闪开空隙的一刹那起脚射门。 5.空中袭击。由于防守人员堆积门前,形成层层封锁、障碍林立的局面,地面进攻几乎无懈可击时,常采用长传高打,利用高大中锋或擅长头攻的队员,在罚球区附近争夺制空权,直接攻门或头传给前侧同伴或向后过渡给同伴射门。 6.远射:如果对手死守阵地不出洞,进攻队员可采用远射手段,频频击打球门。一则同伴可跟进二次进攻或补射;二则“引蛇出洞”,利用暂时出现的空隙立即改变进攻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攻密集防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贯彻快速进攻指导思想。攻方一旦获得控球权,首先想的是快攻,趁对方密防体系未形成之前予以攻击。 2.队员要勤于、善于跑动。进攻队员切忌站死门前。应前后不停地插或撤,左右穿梭,吸引对手,制造空当,持球队员及时予以利用。 3.多让球变换方向。防守队员是以球的移动和方向变化而随之变换位置、相互保护、补位的。所以,进攻队员在球左右移动、声东击西的过程中,及时而果断地利用防线上出现的漏洞。 4.充分利用罚球区。提倡和鼓励持球队员大胆而果断地带球直奔罚球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