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6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6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6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6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6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组一炼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松楸:坟墓上的树木。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从陈后主专事游宴以致亡国的史事说起,以“玉树歌残”点染出陈后主的悲剧命运,字里行间隐含惋惜之情。b首联第二句一“合”一“空”二字,前者写隋朝大军的攻势凌厉,兵临城下;后者写陈的不堪一击,土崩瓦解。c颔联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遍野。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d“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这些描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e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解析:选ae。a项,“隐含惋惜之情”不正确;e项,“格调高昂”“深沉忧思”不正确。(2)请对颈联中的“拂”“吹”二字作简要赏析。答:答案:“拂”字是“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吹”为“鼓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把江上自然的风云晴雨的变化写作由石燕、江豚带来,用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解析:选bd。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留滞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2)本诗第一联中“惊”字最为精练传神,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答案:“惊”表示惊讶之意,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题组二诗眼3(2018河北武邑中学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长安夜雨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眼的能力。本诗以“忧”字贯穿全诗,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颈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树上聚集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声。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4(2018贵州兴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睡燕元谢宗可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睡”作为全诗的诗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解析: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词逐句概括内容,并答出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睡”的。如首联可抓住“困顿”“倦翼低”,从燕子入睡的原因及姿态等角度概括。以此类推,再结合其他诗句分析概括即可。答案:首联写睡因和睡态: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因此低垂下翅膀入睡。颔联、颈联写睡梦:燕子学庄周梦蝶,梦魂轻盈,来到汉宫探访与它同名的赵飞燕,又飞进了历经沧桑的乌衣巷,却迷失了当年熟识的回来路。尾联写睡醒:燕子被惊醒后嗔怪于卷帘人,而此时夕阳西下、小桥深巷的场景却还在似梦非梦中。题组三炼句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注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注】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d“天正远,伤飘泊”与“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游子的心声。e“愁难着”的“着”意思是安放、放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解析:选ce。c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e项,还有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2)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答:解析:分析本句主要结合上下片,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情感上,抒发的是作者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这样的愁情是由黄昏这样的环境和城头号角的声音触发的。也可以从结构或语言上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内容上:这三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号角,传入了作者的耳中,引起了作者的羁旅之愁。作者的愁绪像号角声一样,萦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回味无穷。结构上:“黄昏”二字与上片的“暮雨”相呼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傍晚时分,伴着萧瑟的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可终。(任选其一)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人之军贺知章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注忧。【注】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b颔联写送别,以“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晴却有晴”,表达了挽留之意。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e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与“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从题材类别上看是一致的。解析:选ce。c项,“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晴却有晴,表达了挽留之意”错误。“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是描写边塞的自然风貌,只是表示边关晴雨无常,气候寒冷,并没有包含挽留之意。e项,王维的送杨长史赴果州是送别诗,但不是边塞诗,表达的是希望朋友早日归来的感情。(2)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答:解析:赏析诗句就是要抓住诗句在内容情感上、表达技巧上、表达效果上的突出之处加以分析。尾联“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在手法上使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戍边之人寄予深切希望的情感。解答此题先要解释诗句的意思,再点明手法,然后指出表达效果。答案:(示例)尾联是勉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一样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除写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至军戍边之人的期望。题组四语言风格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清新颖秀。以颔联为赏析对象,请你就此特色加以鉴赏。答:解析: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应该立足于整体,不能只从个别词入手,颔联主要意象为“柳”“桃”,应关注其修饰语,然后发挥想象,营造意境,分析其清新之处。答案:颔联“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描写细腻入微:柳枝返绿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花开放总是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所以说“末梢红”。语言新颖活泼,体现在:“下来”“上去”分别写柳枝、桃枝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又具有拟人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