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七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七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七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康乾盛世、明清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并把它们分类加工(按需选择)、“为我所用”,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采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绩上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的对比,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设问质疑、讨论分析问题。难点:本课出现的许多专用的高难度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材料: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设问:指中国哪个历史时期?(设计意图:形成反差,呼应标题,“盛世”背后隐藏“危机”)二、主体知识梳理(一)明清经济发展设问: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最后的盛世:小组讨论:发展表现:农 业:手工业:商 业:对外贸易:(设计意图:学生学会独立提取信息。也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感受“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状况)配合图片、材料解说:农业:清耕织图册页、清京畿水利图卷局部、清黄河筑堤图册页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康熙曾下令把一部分明代各地藩王所占田地归还农民垦种,奖励垦荒屯田,并实行开垦荒地之初,免其杂项差役,三年免科,或通计十年,方行起科等办法,还颁布“生人丁,永不加赋”令,重视兴修水利。手工业:粉彩镂空转心瓶、仿宋官窑兽耳瓶、朝鲜青花云龙瓶、明琉璃人身鱼尾瓦商业:明皇都积胜图、北京前门商业区、清盛世滋生图(局部)晋商乔致庸材料: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进献乾隆皇帝,以赞乾隆盛世。对外贸易:明南都繁会图(局部) “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的招牌反映了什么?18世纪的广州港口:明清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一向排在全球前两名。国内市场相当发达,两省之间的贸易额往往超过欧洲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正如斯密所说,中国的国内市场等于欧洲所有国家国内市场的总和。因此相对来说,外贸对明清就远不如对欧洲国家那样重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了解明清经济的发展状况)(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设问:近代化含义: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据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3%提高到32%,而欧洲仅从23%提高到26%,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思考回答问题:1、你如何看待中国和欧洲经济比重的增长?2、你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有没有近代化的因素?tips: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生活城市化;(设计意图:解释清楚“近代化”的概念)表现:社会经济 观念思想情景剧引导得出结论:第一幕:(市场中)特点一: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第二幕:(劳动力充足的货运码头)特点二: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第三幕:(一家客栈里)特点三 :“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地位提高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特点四: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较能理解的方式,具体化一些抽象的概念)(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设问:落后的原因:材料一:19世纪前期马克思曾预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依据材料二结合当时中国的基本状况分析,为什么马克思会说上面的话?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鄙薄科技、大兴文字狱危机的表现:材料二 马戛尔尼在纪实中说“他们恒久不变的体制并不能证明他们的优越”,“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的帝国,它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宁一、庞永三著中国人惹谁了材料中“恒久不变的体制”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他看来中华帝国“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西方人对中国有怎样的看法?谈谈你的感受。比较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说说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有哪些?英国中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民主制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经济工业革命机器生产自然经济手工生产外交殖民扩张闭关锁国思想文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专制材料三 (斯当东)中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听得懂炮舰的语言。宁一、庞永三著中国人惹谁了材料四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内部落后的农耕文明、封建制度外部列强崛起、罪恶的鸦片贸易(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材料,让学生体味当时的情境下,中国遭受危机的必然命运)三、练习巩固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下列哪种物资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 a、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 2、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下面哪个不是( ) a、北京 b 江宁 c 苏州 d 开封 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下列解释不正确是( ) a、 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 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 “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6、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