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正确的总承包方对于多晶硅建设来说的至关重要的.doc_第1页
选择正确的总承包方对于多晶硅建设来说的至关重要的.doc_第2页
选择正确的总承包方对于多晶硅建设来说的至关重要的.doc_第3页
选择正确的总承包方对于多晶硅建设来说的至关重要的.doc_第4页
选择正确的总承包方对于多晶硅建设来说的至关重要的.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好硅,快出硅快速完成多晶硅项目建设,提升光伏产业能力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姜文正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直接指挥下,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出好硅、快出硅”这一中心,在保证1500吨多晶硅项目按时竣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多晶硅市场形势,对神舟硅业的未来发展定位作了总体规划,以此来推动神舟硅业的建设和发展,提高神舟硅业的光伏产业竞争力,使神舟硅业能够更好的服务航天工业,发展地方经济。一、国内外多晶硅市场分析1.1 多晶硅主要用途:多晶硅按纯度分类可以分为工业硅(又称冶金硅)、太阳能级多晶硅和电子级多晶硅三种。冶金硅是硅的氧化物在电弧炉中被碳还原而成,一般纯度为9799.3%,最高可达99.8%以上。电子级硅一般要求纯度高于99.9999%以上,超高纯达到99.9999999%99.999999999%(一般称9个9至11个9),其导电性介于10-41010欧厘米。太阳能级多晶硅纯度介于冶金级硅与电子级硅之间,至今未有明确界定。一般认为纯度在99.9999%左右。太阳能发电具有绝对的清洁性、安全性、资源的广泛性和充足性,光伏能源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目前,占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是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中80%以上是块状硅太阳能电池,而这些块状硅太阳能电池,无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还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最初原料都是多晶硅,多晶硅产业与下游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非常高,因此,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是拉动多晶硅材料产量大幅增长的主力军。以多晶硅为主要原料的半导体产业,是现代科学一个重要的领域,它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对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在近代技术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2 国外多晶硅生产现状及需求1.2.1 国外多晶硅生产状况半导体多晶硅是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和发展基础,世界多晶硅生产主要集中在美、日、德三国,世界多晶硅市场主要由10家(实际上是8家)公司占有。国外多晶硅生产厂家产能及产量见表1。表1 国外多晶硅生产厂家产能及产量 (单位:吨/年)序号生产厂家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预测)2009年(预测)产能产量产能产量产能产量产能产能1德山曹达株式会社 520052005400520054005200540067002三菱高纯硅株式会社 160016001600160016001600180018003住友希蒂克斯尼崎公司 80080090090013001000140014004黑姆洛克半导体公司 77007400100008500100001000018000180005先进硅材料公司 300030003300330035003500350035006三菱多晶硅公司(美国) 120012001200120015001400150015007MEMC(美国) 270015002700150040003300370055008SGS220022002200220022002200440065009瓦克化学电子公司 5500550062006200100008100100001280010MEMC(意大利) 10001000100010002000200020002000小 计30900294003450031600415003830051700597001.2.2 世界多晶硅市场需求预测(1)多晶硅市场与半导体市场息息相关半导体硅材料是半导体工业的主要基础功能材料,是半导体工业发展的依托,两者是互为依存和互为促进的关系,硅材料市场走向与半导体工业密切相关。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半导体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半导体市场一直十分兴旺。进入90年代,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半导体市场的繁荣,也带来了硅材料工业的兴旺,年均增长率达到12%。半导体硅材料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半导体市场一度处于低迷。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世界各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半导体市场逐步好转,2004年以来进入第7个增长期,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屡创历史新高,年增长率达到25%以上。预计今后几年半导体市场销售额还会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2) 太阳能电池高速增长,多晶硅需要量大幅增加太阳能是取之不竭的无污染绿色能源,各国政府都致力于“新阳光计划”或“太阳能百万屋顶计划”,进行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随着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普及速度逐年提高。近20年来,太阳能电池产量高速增长,1987年其产量为29MW,到2005年增加到1817.7MW,年均增长率为25.8%。随着太阳能电池产量的大幅增加,其多晶硅消耗量也逐年提高,2006年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缺口达10000吨,供不应求。综合来看,由于能源紧张、油价高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因素的推动,太阳能发电在未来数十年仍将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目前各国计划装机规模,到2010 年,光伏发电行业增长率将维持在30%40%。我们对全球2004-2011年太阳能用多晶硅供需差进行估计,不难发现,光伏电池所用多晶硅未来几年仍将存在很大缺口。2004年以来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及多晶硅需求量预测见表2。表2 2004-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和多晶硅需求量预测年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量(GW)增长率(%)太阳能多晶硅需求量克/瓦多晶硅需求量(吨)增长率(%)20041.110.51155020051.536.369.7145502620062.140.009.219320332007342.869270004020084.5508.8396004720096.646.678.7574204520101051.528.68600050201114.141.008.411844038520042011年多晶硅需求量11550145501932027000396005742086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年份需求量118440图1 20042011太阳能电池产量及多晶硅需求量预测(3) 全球多晶硅供应日趋紧张多晶硅产品是单晶硅及硅片的唯一原材料,硅片大部分用来制作集成电路及太阳能电池,其市场走向与半导体集成电路市场及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半导体市场及太阳能电池产量持续增长的推动下,全球多晶硅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19931996年曾出现多晶硅供不应求的局面。2004年以来,又出现了全球多晶硅供应紧张, 2006年全球多晶硅生产能力及产量分别达34300吨及32500吨,但同期的多晶硅的需求量达到4392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根据已经得到的统计,2007年全球的多晶硅供应缺口高达25000吨左右。针对目前多晶硅紧缺、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制造商都在制定规划,加大投资,扩大多晶硅生产能力。从目前供应商实施的多晶硅增产计划看, 2007年及以后的多晶硅生产量将会有较大的提高。预计2008年全球多晶硅的产能将达60000吨,至2010年将达120000吨。预计到2012年全球多晶硅需求量将达183760吨,其中半导体级多晶硅4951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超过130000吨,总缺口将会降低至6500吨。从长远来看,考虑到未来石化能源的短缺和各国对太阳能产业的大力支持,需求将持续增长,表3是2004年-2012年全球多晶硅供需情况统计。表3 2004年-2012年全球多晶硅供需关系及短缺量情况年份太阳能多晶硅需求量(吨)电子级多晶硅需求量(吨)多晶硅总需求量(吨)多晶硅产量(吨)多晶硅短缺量(吨)200411550174002895027558-1392200514550193003385030680-3170200619320246004392033910-10010200727000375306453039642-24988200839600312507085057450-13400200957420356409306085560-750020108600040210126210124750-1460201111844044670163110155550-7560201213425049510183760177250-65101.3 国内市场分析1.3.1我国多晶硅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仅3家多晶硅生产厂,年生产能力不足2000吨,2007年产量约为1000吨左右,占世界产能的分量很小。由于生产规模过小,不能形成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参与国际竞争。为适应多晶硅市场增长的需要,促进信息产业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改变半导体硅材料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内这些厂家已经开始扩建多晶硅生产线,以扩大其生产能力。同时,国内有多家企业开始涉足多晶硅行业,目前在建的项目有深圳南玻、亚洲硅业、宁夏阳光等十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在建规模总量约20000吨,将在2009年左右投产,是神舟硅业的主要竞争对手。1.3.2我国多晶硅市场需求预测(1) 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半导体市场我国电子信息网络的形成和扩展,促进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我国已成为IC产品的消费大国。2004年我国半导体需求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14%,预计到2008年将上升至22%,2006年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IC市场,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IC器件采购国。(2)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及产量急剧增加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为推动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我国已经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国家相关部委制定了2000年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系统市场拥有量将达320MW,2005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145.7MW(其中:晶体硅电池133MW, 非晶硅电池12.7MW),2006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1645.5MW(其中:晶体硅太阳电池1601MW, 非晶硅电池44.5MW),生产太阳能电池450MW。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估计占全球的1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国际水平,处于快速发展壮大过程中,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家。(3) 单晶硅产业持续发展,产能不断扩大,半导体级单晶硅产量逐年增加,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国内市场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国内集成电路市场需求量比国外发展更迅速。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国内单晶硅生产及市场大幅度增加,半导体级单晶硅生产能力及产量不断扩大,2003年产量为495吨,2004年达590吨,比上年增加20%,2005年约700吨。2007年国内半导体级单晶硅年生产能力估计为1000吨左右。为适应国内外太阳能市场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出口创汇的带动下,国内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能力及产量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太阳能级单晶硅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这意味着我国出口的太阳能级单晶硅或硅片约占全球用单晶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世界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4) 多晶硅严重短缺,大量进口由于近十年来单晶硅产量大幅度上升,多晶硅需求量急剧增加,而目前国内多晶硅产能不足2000吨, 2007年多晶硅产量仅1000吨,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量。单晶硅生产主要靠大量进口多晶硅或来料加工来维持,由于进口多晶硅十分困难,有的单晶硅生产设备停工待料。随着单晶硅生产能力的增加,多晶硅需求量缺口将越来越大,更加依赖国际市场,出现我国微电子产业及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在重要原材料上受制于人的局面,成了制约我国半导体产业及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瓶颈”。(5) 国内多晶硅市场前景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绿色能源,作为半导体产业及太阳能光伏产业最基础的功能材料多晶硅,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和产品。随着我国集成电路高速增长的势态,以及“光明工程”的实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产量的腾飞,对多晶硅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尤其是随着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仍有企业在扩大其生产能力,或拟建生产线,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能力将会进一步扩大。 2006年我国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能力达4500吨/年,半导体级单晶硅生产能力达1000吨/年,铸造多晶硅生产能力达200MW/年,三者生产能力共需多晶硅10000吨左右。如以2006年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来平衡,需多晶硅17000吨。根据目前国内多晶硅现有、在建和拟建项目进展情况,预计到2008年多晶硅生产能力将增加到5000吨/年,2009年生产能力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估计产量将达到10000吨左右。国内多晶硅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低于需求的增长速度,因此,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打破垄断,多方融资,迅速扩大多晶硅生产能力,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1.3 多晶硅价格分析世界多晶硅供求紧张,特别是太阳电池用的多晶硅的需求急剧扩大,太阳电池级多晶硅价格从2004年初的每公斤2831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00300美元/公斤,上涨了10倍。集成电路级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3640美元上升到目前的300400美元/公斤,增长了10倍左右。预计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市场需求量达120000吨以上,由于世界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一直由美、日、德三国的八家公司十大工厂垄断着,多晶硅行业实际上已成为寡头垄断市场。这个市场的特点是该行业只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生产着同一种商品,每一个生产者的销售额在行业总销售额中都占有重大比重;企业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个企业的行为很快会引起其他企业的反应。因此,为了维持高额的垄断利润,他们会封锁生产技术,根据市场适当调整生产能力,保持一种在高利润下的供需平衡。由于这些原因,需求量缺口的巨大,即使各主要厂家都作了扩能,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行业预测,在2010年前,多晶硅供需仍将失衡,价格仍会在高位运行。2010年后,供求失衡矛盾会有所缓解,但与巨大的需求相比,仍不能达到相对平衡。在2012年以前,全球多晶硅市场将维持求大于供的局面。二、神舟硅业总体规划2.1 产业规划的指导思想、框架和产业目标(1)指导思想以神舟硅业1500吨/年多晶硅建设为契机,打造航天内蒙古光伏产业园区,力求实现产业规模效应。(2) 发展框架全力推进神舟硅业的建设发展,建立航天光伏产业的材料新龙头,统筹发展内蒙古和上海两大航天光伏产业园区,建立起从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工程系统集成的垂直一体化航天光伏产业链。(3) 产业目标至2010年,在内蒙古形成年产4500吨的多晶硅原材料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额达到50亿以上,年利润20亿。2.2 内蒙古光伏产业区的发展规划(1) 内蒙古航天光伏产业园区概况内蒙古航天光伏产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金桥经济开发区的工业二区,与金桥电厂相邻。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区东南部,处于呼和浩特市的重点拓展方向上,与市区相连,于2000年9月创建,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分为工业一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工业二区(石化工业区),总体规划由国内甲级设计院规划设计,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和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的自治区级(省级)开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20家重点工业开发区之一。 2007年8月,八院正式落户金桥开发区,征地1097亩,作为内蒙古航天光伏产业园区的一期工程,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正式开始了建设工作。(2)内蒙古航天光伏产业区的产业能力建设至2010年,形成年产4500吨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能力。(3)年产4500吨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能力实施路径如下:2008年12月31日实现1500吨项目的机械竣工; 2009年4月,开始投料,试生产、量产,当年完成产量600吨;2009年初,一期第二阶段3000吨多晶硅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12月31日,完成一期第二阶段3000吨项目的机械竣工工作,同时当年完成多晶硅产量1275吨;2011年达到一期共计4500吨的产能。l 总投资:一期第一阶段1500吨总投资18亿元,第二阶段3000吨总投资25亿元,4500吨累计投资43亿元;l 土地:全部在一期已征1097亩上建设,剩余250亩;l 销售额至2012年形成27.7亿元销售收入(按每吨平均80万计算,不含税);l 详细产业建设路线如表4:表4 内蒙古神舟硅业产业建设路线序号内容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1形成的生产能力(吨/年)015001500450045001.1电子级多晶硅012001200360036001.2太阳能级多晶硅03003009009002当年产量(吨/年)06001275322540502.1电子级多晶硅05041071270934022.2太阳能级多晶硅0962045166483当年投资总额(万元)9000001300000900002000004累计投资总额(万元)160000029000003800004000004000005年销售额(不含税)061500109000220500277000三、神舟1500吨/年多晶硅项目内蒙古神舟硅业1500吨/年多晶硅项目是航天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民品项目,是建设航天新能源产业平台、打造太阳能产业链的百亿工程的前奏。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号民用产业化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技术、装备、资金密集的光伏高新技术项目,内蒙古神舟硅业的多晶硅建设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减排降耗、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促进和推动作用。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航天在系统集成、自动控制与管理、人才等方面优势资源,借助内蒙古人才、资源及政策优势,标志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打造新能源产业的又一次跨越。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满足半导体行业以及武器装备产业和国防工业发展所需的高纯多晶硅材料,同时实现自多晶硅材料到太阳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业链的贯通,构建航天内蒙光伏产业基地。本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工艺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千吨级高纯多晶硅核心技术,并逐步实现项目关键工艺设备的国产化,为神舟硅业后期大规模多晶硅项目的建设积累技术和生产经验。3.1建设1500吨/年多晶硅项目的保证措施在1500吨/年多晶硅项目建设中,神舟硅业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力争早日实现“出好硅、快出硅”这一中心任务。改良西门子工艺能够兼容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以其技术成熟、适合产业化生产等特点,是目前多晶硅生产普遍采用的首选工艺。神舟硅业多晶硅项目的目标是不仅要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更重要的是要生产电子级多晶硅,以提高我国半导体材料的水平,打破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垄断。因此本项目选择了改良西门子法作为一期1500吨/年的生产工艺。同时,经过对国内外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充分比较后,我们决定选择采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不断的消化和吸收来逐步实现多晶硅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国产化。神舟硅业多晶硅项目采用总承包方式进行,总承包方为在多晶硅设计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方面具有相当优势的国内知名设计院。自2007年9月项目总承包合同生效以来的工作进展表明,这样的项目执行方式使本项目的建设工作比的其他多晶硅厂的周期缩短近6个月,为项目早日投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神舟硅业多晶硅项目在引进和建设中积极开展对工艺的消化和吸收工作,积极推进生产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在项目的设备投资中,关键设备如多晶硅还原炉和氢化炉的国产化率达到了30%,而三氯氢硅合成炉的国产化率则达到100%。多晶硅在国内属于一个新生的行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基于这一情况,我们在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同时,积极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人才和生产队伍。目前,我公司已经形成一批以老中青三代多晶硅技术人员为特点的技术队伍。我们拥有6位多晶硅生产和研究的老专家,有10位熟悉多晶硅生产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并从各大专院校招聘了约150名大学毕业生,这样一支技术队伍保证了我们的多晶硅项目能够顺利投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