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设计诊断报告.doc_第1页
安全设计诊断报告.doc_第2页
安全设计诊断报告.doc_第3页
安全设计诊断报告.doc_第4页
安全设计诊断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前 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和生产, xxxxxx于2013年7月委托本公司对现有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设计诊断。接到xxxxxx委托后,成立了本项目的安全设计诊断小组。依据该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小组成员和相关专家进行了详细的项目调研并充分收集安全设计诊断书所需资料,确定项目安全设计诊断范围:xxxxxx生产工艺技术及流程、主要设备和管道,公用、辅助工程设施,原料及产品罐。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省安监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在役装置安全设计诊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安监201344号文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针对现有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设计诊断,编制xxxxxx安全设计诊断报告书,目的是指出现有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同时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监管时参考。一、 企业基本情况1. 企业名称、地址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取证情况xxxxxx成立于2007年6月,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占地面积2388。公司位于随州市随县高城镇七里塔村,公司现有员工12人,管理人员3人,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公司采用废弃含有机硅类的物料裂解后回收DMC(二甲基环体硅氧烷),选用弱酸性催化剂催化裂解生成成品。随县位于湖北省北部,随州市管辖,跨北纬31193226,东经1124311346,桐柏山南麓,有着独特的区位优越,东依省会武汉、西邻襄阳、南离荆门、北至信阳,交通十分便捷,312、316两条国道,汉丹、小厉两条铁路和汉十、随岳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居“荆楚要冲”,扼“汉襄咽喉”,系“鄂北重镇”。随县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冲积平原,一般高度海拔200-800米。境内北部最高点为桐柏山太白顶,海拔1140米。中部为一片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是古今东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全县版图面积5673平方公里,人口98万。2. 企业生产储存规模、工艺技术、装置设施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是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主要原料,经过水解合成,以硅氧(Si-O)键为主链,硅原子上直接连接有机基的有机无机化合物。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分子结构呈现环状,主要包括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以及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及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及或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及或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含量达到50%以上的无色透明或乳白色液体,可燃,无异味,不溶于水, 溶于苯等有机溶剂。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主要用于进行开环聚合成不同聚合度的硅油、硅橡胶和硅树脂等。这些聚合物进一步加工成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纺织、汽车、个人护理、食品、机械加工等各个领域,也有少量直接应用。硅树脂衍生物,用作稳定剂、悬浮剂或稠化剂。 硅树脂(silicone):自硅石(沙子是一种硅石)制取的一种物质。由于硅树脂具有液体的特性,所以很容易在皮肤上抹匀,涂在皮肤上具有丝绸般的触感,具有保湿的性质,其实皮肤湿润的时候也有保水的功能。还有一些硅树脂可以促进伤口愈合,改善皮肤疤痕的外观。(1)生产储存规模含有机硅废料储存在仓库内, 产品塑料桶包装后存放在成品仓库中,燃煤在燃煤堆场存放。储存量一览表序号物料名称最大贮存量物态贮存位置1含有机硅废料30t固态原料仓库2DMC20t液态成品仓库3燃煤10t固态堆场(2)工艺技术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原料粉碎、催化裂化、脱色净化、包装等过程,其中废渣中主要含碳黑及添加的活性炭,其中活性炭压滤回收。粉碎工序:收集的各种废料进入剪切式粉碎机粉碎后送裂解工序。裂解工序:经粉碎后的物料从上入料口人工喂入裂解釜中,然后盖好喂料口,导热油升温至220,同时加入催化剂进行裂解反应,裂解釜温度控制在200摄氏度左右,微负压。反应完毕后分馏出馏份送粗品罐待用,固形物为炭黑渣,由釜底排除,为副产物。净化工序:粗品至净化釜内净化,加入活性炭脱色、脱味后过滤,滤液即为产品,包装出售,产品用200kg塑料桶包装。固相送压滤机过滤,压滤得到的滤液送产品中,固相返回裂解罐重复使用,两次重复使用后存于渣场后送襄樊中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处理。导热油炉产生的烟气直排,煤渣及沉渣送渣场出售。生活污水、地面冲洗水及前期雨水送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后农田灌溉。(3)装置设施本项目涉及的主要设备如下表所示: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操作温度操作压力1裂解釜碳钢1000L台5200微负压2沉淀釜碳钢1200L台1常温常压3中和釜碳钢1500L台1常温常压4脱低釜碳钢1500L台1220微负压5净化釜碳钢1500L台2常温常压6过滤机碳钢30kg台1常温常压7冷凝器碳钢管式台6常温常压8贮罐碳钢3000L台2常温常压9包装桶塑料200kg个100常温常压10导热油锅炉碳钢YGL-700MA台1220常压3. 主要原材料和产品本项目从原料到产品未涉及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主要产品DMC可燃。二甲基硅氧烷:无色无味澄清液体,运动粘度(25)3.5mm/s,闪点225,密度0.949-0.958g/cm。危险特性:遇明火引起燃烧。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原辅材料用量及产品一览表序号物料名称单耗(t/t)年耗(t/a)来源1含有机硅废料2.5800市场废旧回收3催化剂0.0257.5省内3活性炭0.00250.75省内4DMC/300(产量)产品二、企业安全设计情况本项目生产装置未经安全设计。三、诊断内容及所发现的安全隐患本项目所在地气象、水文、地质和地震等外部基本情况如下:气象。随县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mm,年光照相馆总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水文。随州市河流众多,可分为四大流域:府河流域(占全市流域面积79.4),淮河流域(占全市流域面积10),汉水流域(占全市流域面积7.5),漳水流域(占全市流域面积3.1)。本项目主要纳污水体是漂水河与府河交汇处的府河。府河为本地主要地表河流,发源于随州大洪山,全长331km,流域面积15200 km2。河槽宽约150200m,最大流量4460m3s,平均75m3s,最高水位32.76 m,百年一遇洪水位34.4 m。随州段平均水深31.6 m,平均流量37m3s,流速3ms。地质。本地区地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由上而下主要由填土、第四纪中更新冲积粘性土组成,未发现有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分图,该地区地震烈度为六度,建筑物按地震烈度按七度设防。1. 装置布置(1) 在役装置与周边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在役装置与周边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如下几点辨识。防火间距: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标准进行辩识。在役装置与周边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符合性一览表序号装置设施名称耐火等级方位周边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实际间距(m)标准间距(m)设计依据符合性1在役装置二级东山地/8/GB50016-2006符合西锅炉房二级毗邻6GB50016-2006不符合南办公楼二级35.112GB50016-2006符合北循环水池/3/GB50016-2006符合功能区划分: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比较明显,分为办公生活设施区、生产装置区、原料以及辅助生产设施区。各个区域之间相对集中布置,但相互之间安全防护间距没有分开,经过整改后的总平面布置详见附件总平面布置图。办公生活设施区布置在全厂南侧,可能发生危险的锅炉装置布置在厂区西侧,并靠近生产装置区,可使相互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2)行政办公区、生产装置区、辅助生产区、公用工程设施区、储存和装卸区及厂区道路的布置等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行政办公区、生产装置区、辅助生产区、公用工程设施区、储存和装卸区及厂区没有相关道路布置和消防道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0.6条,厂区可以不设消防环形通道,须有供车辆回转的空地。现场实际查看,在办公楼和生产车间之间的空地能够满足车辆回转的需要。(3)建(构)筑物、设备间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消防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建筑物耐火等级、结构型式、防火分区、泄压面积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生产车间现有一个大门,大门宽度为3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7.2条,生产车间火灾危险类别为丙类,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50,且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生产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为砖混结构。反应釜为负压,可不设置相应泄压安全措施。(4)电气防爆、防雷、防静电、通风、防腐等是否满足工艺安全要求导热油炉5.2米高的高位槽储油罐(储油量为2t)未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厂区变压器距离锅炉房为3米,达不到防火防爆要求。本项目火灾危险类别为丙类,车间为敞开式,自然通风,项目废气主要是导热油炉废气,由于燃煤量小,采取湿法除尘脱硫成本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添加高效节煤脱硫剂的办法来降低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浓度,同时节煤。工艺中产生的少量散排硫化氢,主要为催化剂在裂解过程中催化剂部分转化为硫化氢,排放量少,从环境影响上来看,对周围环境污染小,加上现状值后达标。导热油锅炉房内封闭,不能满足相关通风要求。车间内的钢架平台、设备及管线锈蚀,未作相应的防腐处理,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防腐要求。2. 工艺技术及流程(1)工艺技术是否成熟、可靠;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是否在小试、中试或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采用的生产工艺属于国内首次使用的,是否进行了安全可靠性论证本项目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分为原料粉碎、催化裂化、脱色净化、包装等过程,其中废渣中主要含碳黑及添加的活性炭,其中活性炭压滤回收,生产过程为微负压,最高工艺温度为220,为常规成熟工艺。(2)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中间产品及产品合成、精制、储存和装卸等环节组成,核定工艺流程中各环节的匹配性,以及每个环节的单元操作过程及相互连接是否满足工艺安全要求,并保证安全运行本项目原材料主要为废弃含有机硅类的物料,原料经过清洗粉碎后加入裂解釜催化裂化、脱色净化包装等。每个环节的单元操作过程及相互连接满足工艺安全要求,并能保证安全运行。(3)操作方式、工艺参数、主要控制指标(温度、压力、流量、配比、液位等)是否符合安全操作条件要求本项目操作方式为间歇操作,废弃含有机硅类废料和酸性催化剂等物料一次性加入裂解釜,在反应过程中,既不投入物料,也不排出物料,待达到生产(反应)要求后放出全部物料,设各清洗后进行下一批次的操作。本项目主要控制参数为裂解温度和脱低温度,其中裂解温度为200,脱低温度为220,为导热油锅炉供热,当超过控制温度是,通过控制导热油流量方式控制釜内的温度。(4)各类物料的使用是否安全本项目物料主要为废弃含有机硅废料,催化剂为少量的苯磺酸,脱色主要为活性炭,未涉及有毒、燃烧爆炸等危险化学品。(5)整个工艺技术及流程能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本项目工艺流程简单,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原料粉碎、催化裂化、脱色净化、包装等过程,其中废渣中主要含碳黑及添加的活性炭,其中活性炭压滤回收。工艺过程主要对温度的控制,通过调节导热油循环流量控制裂解釜和脱低釜内的温度,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6)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装置,要按照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2010)的要求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本项目未“两重点一重大”的装置,因此本节不作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3. 主要设备和管道(1)主要设备包括定型设备的选型、非标设备、安全附件的选用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特种设备是否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生产和安装本项目涉及的主要设备如下表: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操作温度操作压力1裂解釜碳钢1000L台5200微负压2沉淀釜碳钢1200L台1常温常压3中和釜碳钢1500L台1常温常压4脱低釜碳钢1500L台1220微负压5净化釜碳钢1500L台2常温常压6过滤机碳钢30kg台1常温常压7冷凝器碳钢管式台6常温常压8贮罐碳钢3000L台2常温常压9包装桶塑料200kg个100常温常压10导热油锅炉碳钢YGL-700MA台1220常压(2)设备、管道、管件的选材是否符合物料性质及作业环境的要求设备、管道、管件的选材均为碳钢,主要为含有机硅的物料,未涉及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符合物料性质及作业环境的要求。(3)主要工艺物料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和阀门、法兰等管道元件的选用和连接方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等主要工艺物料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和阀门、法兰等管道元件的选用和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宜为法兰连接。4. 自动化控制(1)属于国家安监总局规定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是否按照国家及省相关规定设置了相应的自动控制、安全联锁及紧急停车系统,该系统是否正常投入生产使用并在相应安监部门进行了备案本项目为涉及国家安监总局规定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2)是否全面完善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危险工艺上下配套工序与主体装置是否同步实现自动化控制本项目为涉及国家安监总局规定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3)属于其他化工工艺的装置,是否按照工艺安全要求,对主要控制参数设置了相应的显示、检测、报警、自控联锁,自控检测点位置及安全联锁回路设置是否合理,自控系统的控制室设置、应急电源及仪表空气供应、仪表选型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本项目裂解釜和脱低釜没有温度控制措施,本项目未“两重点一重大”的装置,可不设置自动控制系统。(4)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自动化监控措施是否符合法规、规范的要求本项目未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不需要设置自动化监控措施。5. 公用及辅助工程本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如下:供水。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将给水系统划分为: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及消防给水系统。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供水解决方案:设置两套供水系统,一套是3cm深井供水系统,取自深井,日供水量10吨。消防水供应量:消防池蓄水量超过150m。消防泵设计流量为60m/h。生活废水、生活污水有独立的排放系统。排水。本项目排水系统划分为生活污(废)水排放系统、含物料污水处理系统和事故排水系统。生活污(废)水:建筑排水经新建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釜每半月洗涤一次,每次用量0.1吨,年用量为2吨,存于渣场后送襄樊中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处理。污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供电。本项目总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电源主接线方式为单母线接线,公司内各用电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采用三相电,功率大于60KW。低压供电系统采用TN-S系统,由当地电业部门负责设计与施工。电缆为ZR-YJV22-1KV型,控制电缆为ZR-KYJV22-0.5KV型,铜芯电缆。电缆采用直埋方式敷设,设标志桩。铠装电缆穿墙、过道、硬化路面处穿镀锌钢管保护,非铠装电缆全程穿镀锌钢管保护。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电气设备的种类和防爆结构的要求,选择相适应的电气设备。厂区照明采用高杆投光灯(高度16m),消防道路照明采用道路灯(高度8m),采用节能型金属卤化物光源,在值班室内集中控制;室内照明灯具选用效率高、利用系数高、配光合理、保持率高的灯具;厂区设置应急照明。防雷、防静电。厂区导热油锅炉房和生产车间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办公楼等一般建筑物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避雷带单设接地引下线并与接地网做良好的电气连接,接地电阻R10。导热油高位储油槽利用金属罐体作为接闪器,每个罐体接地点不少于两处,接地电阻R10。爆炸危险环境内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及管道均按规范要求采取防静接地设施。配电线路的金属外壳(保护层或屏蔽层),在各防雷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设备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防静电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R4。电信。本项目安装直拨程控电话,设计安装由电信局负责。(1)消防设施、控制室、供配电、供热、给排水、冷冻、空压等公用及辅助工程的设备布置、功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本项目在厂区北面一座容量为20m的消防水池,不能满足消防用水要求,在车间、仓库和导热油锅炉等建筑物内未设置灭火器材。项目用电负荷为三级,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供热,在厂区西侧设置一台型号为YGL-700MA导热油锅炉,最高工作温度为300,工艺温度最高为220,满足生产所需供热要求。(2)储存区域、储存装置、仓库、装卸设施的设置、功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成品储存和办公楼毗邻,原材料仓库和生产车间毗邻,导热油锅炉房和车间毗邻,均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相关防火要求。(3)各类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是否满足安全要求本项目生产车间、锅炉房、导热油锅炉房的高位导热油储槽和配电室等部位未设置防雷防静电、消防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等安全措施,不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四、整改方案前面一章是分各个专业提出的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由于有些装置涉及到多个专业,涉及平面布置、工艺、设备、管道、电气及职业卫生等多个专业。显然,如仅从各个专业提出整改建议是片面的,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为此,特提出综合性解决方案,以得到安全诊断的目的。诊断范围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整改建议见下表:存在问题及隐患整改建议序号存在问题及隐患整改建议1生产车间与导热油锅炉房毗邻,防火间距不足导热油锅炉房朝西移动6.3m,生产车间与导热油锅炉房相邻一侧的导热油锅炉房墙壁设置为实体防火墙,参见附件中的总平面布置图。2厂区配电室设置在生产车间内,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厂区配电室单独设置,设置在厂区西北角,详细位置见附件中的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在导热油爆炸范围之外,爆炸范围详见附件中的爆炸危险区域图。3导热油锅炉房高位贮油罐未作防雷防静电接地导热油锅炉房高位贮油罐高5.2米,在贮油罐两处防雷防静电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4生产车间与原料仓库建筑毗邻,不符合防火距离要求生产车间与原料仓库分开设置,之间防火距离为6.1米,详细整改情况见附件中的总平面布置图。5现场成品仓库设置在办公楼一楼,不符合防火距离要求成品仓库单独设置,具体建筑面积及位置详见附件中总平面布置图。6现场包装桶无序摆放,堵塞通道生产所需的包装桶统一存放在露天堆场,有序摆放。7导热油管线和工艺管线无保护措施,易造成破损,泄漏物料,存在安全隐患导热油管线和工艺管线加装套管,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防止挤压、冲击。8消防水池水量不足,消防水池周边无防护栏杆消防水池大小详见附件中的总平面布置图,消防水量为150m。消防水池周边设置高1.2米的防护栏杆,防止人员跌入池中。9现场没有消防器材等消防设施生产车间设置MF/ABC8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6具,办公楼每层布置MF/ABC8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4具,锅炉房布置MF/ABC8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2具,成品仓库布置两台MFT/ABC50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10现场未设置室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厂区设置两座室外消火栓,一座位于办公楼前,一座位于生产车间前,由消防水池供水,并保证消防水池蓄水量。10裂解釜与脱低釜无温度控制装置裂解釜的工艺温度为200,脱低釜的工艺温度为220,均为微负压,当超过反应温度时,通过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导热油循环油量达到控制反应温度。同时导热油炉出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高于设定温度时,发出报警信号。11工艺设备、操作平台和管线锈蚀,未作防腐处理储罐、管线、钢平台、护栏、设备立柱设计采用除锈后,刷环氧富锌防腐底漆(两遍)、环氧防腐面漆(两遍)进行防腐施工;埋地设置的消防管线设计进行加强级防腐处理;除锈后先刷防锈红丹漆两遍,再刷环氧沥青漆(或氯磺化聚乙烯漆)两遍。12操作平台防护栏杆不符合标准要求操作平台设置高度为1.2米的防护栏杆,避免人员坠落。13变压器位于导热油锅炉房旁变压器移到配电室旁,设置在导热油锅炉房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外。14厂区内无消防循环通道车间外空地空桶及原材料杂乱堆放,车间前面空地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的回车场距离,清除厂区杂乱堆放的杂物,清理后的空地可以满足消防回车的要求,参见整改后的总图。15粉碎机等机械运转设备未加装防护装置防护装置采用网状结构结构,根据其网眼的最大尺寸,最小安全距离符合标准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中“防护屏高度,危险点高度和最小安全距离关系表”的规定。16导热油锅炉出油口未设置温度报警装置导热油锅炉出油口设置温度报警仪,当导热油超过设定温度时,发出报警信号,通过减少燃煤添加和减少通风等措施降低导热油温度。17车间外面的电线电缆未穿管,裸露在外,室外电气装置缺少防水防尘措施,没有上锁,易发生触电事故,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生产区内的所有电线电缆均穿管保护,室外电气装置均设置防水防尘措施及上锁,专人负责,避免人员误接触电气装置,发生触电事故。18现场未设置警示标志在锅炉、生产车间内裂解釜、脱低釜等部位设置“当心烫伤”等警示标志,配电室设置“当心触电”等警示标志。19现场操作工人上身穿着为短袖T恤,未穿工作服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公司严格执行。20地面未作防渗漏处理厂区地面做防渗漏处理,在仓库等部位设置产品泄漏后的收容装置。21厂区东面为山地,未见厂区完善的排水设施在山地与厂区之间及厂区设置排水设施,防止厂区积水,影响正常的生产作业。22车间内未设置通风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含有机硅废料裂解过程中催化剂部分会转化成少量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但浓度不高、排放量少,没有太大危害,但生产过程中有害气体对工作人员身体会造成一定影响,在车间安装两台轴流风机,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车间内机械通风。23车间未作隔热降温措施本项目车间屋顶为石棉瓦,石棉瓦隔热效果差,在车间屋顶加一层隔热层,以降低车间内操作温度。五、相应的设计图表1. 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件中总平面布置图。2. 工艺流程图详见附件中工艺流程图。3. 设备布置图详见附件中设备布置图。4.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详见附件中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5.主要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一览表如下表: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操作温度操作压力1裂解釜碳钢1000L台5200微负压2沉淀釜碳钢1200L台1常温常压3中和釜碳钢1500L台1常温常压4脱低釜碳钢1500L台1220微负压5净化釜碳钢1500L台2常温常压6过滤机碳钢30kg台1常温常压7冷凝器碳钢管式台6常温常压8贮罐碳钢3000L台2常温常压9包装桶塑料200kg个100常温常压10导热油锅炉碳钢YGL-700MA台1220常压六、设计诊断所引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目录1. 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65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9)关于做好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家安监总局安监总协调2006124号)(10)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年版)(11)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化劳字第247号文1991)(12)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8号)(1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14)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15)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16)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2004年4月8日)(1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18)省安监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在役装置安全设计诊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安监201344号文)2. 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2012(2)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GB 50489-2009(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91-201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6)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HG/T 20675-199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8)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HG 20571-1995(9)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 6944-2012(10)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2268-2012(1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 15630-1995(12)安全色 GB 2893-2008(13)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2894-2008(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9(15)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190-2009(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1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 87-1985(1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19)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 12158-2006(20)噪声作业分级 LD 80-1995(2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 230-2010(22)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GB50483-2009附件 涉及化学品理化性质燃煤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烟尘,烟尘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在生产过程中,废弃含有机硅废料在裂解的过程中催化剂转化为少量的硫化氢等气体,以上化学品均为副产物。品名:二氧化碳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中文名称2:碳酸酐 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42 CAS No.:124-38-9分子式:CO2 分子量:44.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二氧化碳124-38-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18000 mg/m3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TLVTN:OSHA 5000ppm,9000mg/m3; ACGIH 5000ppm,9000mg/m3TLVWN:ACGIH 30000ppm,54000mg/m3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pH: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相对水密度:1.56(-79)相对蒸气密度:1.53饱和蒸气压(kPa):1013.25(-39)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31临界压力(MPa):7.39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禁配物: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亚急性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2019UN编号:1013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3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 类不燃气体;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GB 16201-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修改说明:其他信息:品名:一氧化碳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94 CAS No.:630-08-0分子式:CO 分子量:28.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一氧化碳630-08-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 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30 mg/m3前苏联MAC:20 mg/m3TLVTN:OSHA 50ppm,57mg/m3; ACGIH 25ppm,29mg/m3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发烟硫酸五氧化二碘检气管比长度法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pH:熔点():-199.1沸点():-191.4相对水密度:0.79相对蒸气密度:0.97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140.2临界压力(MPa):3.50闪点():-50引燃温度():610爆炸上限%(V/V):74.2爆炸下限%(V/V):12.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 避免接触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05UN编号:1016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