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发动机原理AutomotiveEngineFundamentals 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与控制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7非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 9 2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 9 6柴油机排放后处理技术 9 3汽油机的机内净化技术 9 5汽油机排放后处理技术 9 4柴油机的机内净化技术 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与平控制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1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 内燃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主要为一氧化碳 CO 碳氢化合物 HC 氮氧化合物 NOx 硫氧化合物 SOx 铅化合物和微粒等称为排气污染物或排放物 因曲轴箱窜气和燃油系统油气挥发等原因排向大气的有害成分称为非排气污染物 有害排放物包括排气污染物和非排气污染物 目前排放法规限制的是CO NOx HC和微粒四种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1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 1 一氧化碳 CO 成分 CO是一种无色 无臭 窒息性很强的气体 危害 CO与血液中作为输氧载体的血红素蛋白 Hb 的亲和力比O2高200 300倍很容易结合成碳氧血红丝蛋白 CO Hb 使血液的输氧能力大大降低 导致心脏 大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 轻度CO中毒时 会出现头晕 头痛 呼吸障碍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将受到损害 严重CO中毒时 会出现恶心 心痛 昏迷等症状 甚至死亡 大气中的CO浓度超过0 3 时 30min之内可致人死亡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1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 2 氮氧化物 NOx 成分 内燃机排放物的当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 NO 二氧化氮 NOx 和一氧化二氮 氧化亚氮N2O 总称NOx 危害 Nox在大气中反应生成硝酸 称为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同时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1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 3 碳氢化合物 HC 成分 HC包括未然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 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物 如苯 醛 酮 烯烃 多环芳烃 PHA 等200多种成分 危害 饱和烃对人体危害不大 烯烃又麻醉作用 对粘膜又刺激 经代谢转换会成对基因有毒的环氧衍生物 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 芳香烃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有害 特别是多环芳烃 PAH 及其衍生物 如苯并芘等 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醛类是刺激性物质 对眼 呼吸道 血液有毒害作用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1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 4 光化学烟雾 成因 Nox和HC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经过一些列链式光化学反应 会生成臭氧 O3 和过氧乙酰硝酸盐 PAN 即生成二次污染物的光化学烟雾 这一反应在温度高 日照强烈 湿度较低 风速不大的天气最为剧烈 危害 这种氧化性很强的烟雾 使人感到眼睛刺痛 呼吸道感到强烈刺激 头晕呕吐 光化学烟雾中的O3是强氧化剂 能使植物变黑直至枯死 有特殊的臭味 暴露在0 000001的条件下1h会引起气喘和慢性中毒 暴露在0 00005的条件下能致人死亡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1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 5 微粒及碳烟 成分 内燃机排气微粒 particulatemater PM 的主要成分是碳 有机物质和硫酸盐 也称颗粒物 危害 微粒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并降低大气能见度 给人以不快感 小于10 m的微粒易被人体吸入 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小于2 5 m的微粒对人体和大气环境的危害最大 它悬浮于里地面1 2m的空气中 最容易被人体吸入并积存在支气管和肺部 微粒除对呼吸系统有害 引发哮喘等病症外 还因含有苯并芘等多种PAH 具有不容程度的致癌作用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1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 6 硫氧化物 SOx 成分 内燃机排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SO2 也有少量的SO3 总称SOx 危害 Sox直接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排放到大气中的Sox出了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外 还会有50 变成硫酸盐 形成二次微粒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2有害排放物的评价指标 1 浓度排放量 发动机的浓度排放量是指排放物在总排气量中所占的比例 对固态排放物如柴油机颗粒物等 常用质量浓度表示 单位为mg m 或 g m 2 质量排放量 排放物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的质量 称为排放物质量流量 通常用g h表示 3 比排放量 发动机每单位功排出的排放物质量 单位为g kW h 4 排放率 燃烧单位质量的燃料所排出的排放物质量 也称为排放指数 常用g kg表示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3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1 氮氧化物 NOx 发动机燃烧过程中主要生成NO 另外有少量的NO2 NO2 的生成量随过量空气系数 a而变 汽油机的 a较小 一般NO2占NOx的1 10 而柴油机由于 a较大 一般为5 15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经排气管排至大气中 在大气条件下缓慢地与O2反应 最终生成NO2 关于NO的生成途径有三种 高温NO 激发NO和燃料NO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3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1 高温NO thermalNO 特点 高温富氧N2 O N NO H 75kcal mol 控制反应 N O2 O NO H 31 4kcal molN OH H NO H 40 8kcal mol2 激发NO promptNO CH N2 HCN NCH2 N2 HCN NH3 燃料NO fuelNO 燃料中所含氮化合物在燃烧中会生成NO 燃料中的氮化合物在高温下首先生成HCN CN NH2和NH等中间产物 然后通过上述激发NO相似的途径生成NO 4 实际发动机中的NO来源与生成条件综上所述 在NO的三个生成途径中 由于内燃机很少用过浓混合气工作 以及用燃料的含氮率极低 因而可以暂不考虑激发NO和燃料NO 高温NO是内燃机和车用发动机NO的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高温NO反应机理 产生NO的条件是温度 氧浓度和反应时间 称其为NO生成三要素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3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3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2 一氧化碳 CO 生成机理 1 局部燃烧不完全 2 已成为完全燃烧产物的CO2在高温时产生热离解反应 生成CO 3 未燃碳氢化合物在排气过程中进行的不完全氧化反应也会产生少量CO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3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3 碳氢化合物 HC 碳氢化合物也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 包含上百种成分 因此也称为总碳氢化合物 1 HC在汽油机中的生成机理 不完全燃烧 壁面淬熄效应 壁面油膜和积碳的吸附效应 2 HC在柴油机中的生成机理 混合不均匀 喷油器压力室容积的影响 二次喷射或后滴 3 非排气HC的生成机理 曲轴箱窜气 燃油蒸发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3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4 微粒及碳烟的生成机理由于汽油机采用预混合燃烧方式 除了因使用高含铅量汽油而引起含铅微粒排放 以及将润滑油混入汽油中进行润滑的二冲程发动机外 一般可以认为汽油机很少产生微粒 而柴油机采用扩散燃烧方式 这就决定了柴油机产生碳烟和微粒是不可避免的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3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1 柴油机微粒的基本特征 微粒的构成及主要成分柴油机微粒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即 干 碳烟 可溶性有机物和硫酸盐 PM的粒径和排放数量20世纪80年代前的车用柴油机微粒粒径在1 10 m范围内 后来随高压喷射技术的采用和汽油混合过程的改善 粒径已基本在1 m以下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3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2 碳烟和微粒的生成机理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3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碳烟生成阶段 烃类燃料在在高温缺氧条件下裂解生成 3C2H4 C6H6C6H6 PAH 炭黑C2H4 C2H2 H2C2H2 2C H2 碳烟氧化阶段 前期燃烧已经生成的碳烟 如果在后期遇到足够的氧化分为和高温 也会通过过氧化反应而缩小甚至完全氧化掉 微粒形成阶段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碳烟在膨胀和排气过程直至排入大气后 随周围气体温度的降低 未燃碳氢化合物 硫酸盐以及水分等在碳烟上吸附凝聚 形成如图的排气微粒PM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4有害排放物的生成的影响因素 1 过量空气系数 a的影响 1 对汽油机的影响 2 对柴油机的影响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4有害排放物的生成的影响因素 2 运转工况的影响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运转时 其过量空气系数 a和燃烧温度不同 因而造成有害排放物的生成量不同 3 发动机类型的影响1 汽油机与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对比 图1 2 不同类型柴油机的排放特性对比 图2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4有害排放物的生成的影响因素 图1 9 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9 1 4有害排放物的生成的影响因素 图2 9 2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 9 2 1排放法规分类 1 怠速法与工况法怠速法 测量汽车在怠速工况下排放污染物的一种方法 一般仅测CO和HC 测量仪器采用便携式排放分析仪 这种方法具有简便易行 测试设备价廉以及试验时间短等优点 但测量精度低 测量结果缺乏安全性和代表性 工况法 将若干汽车常用工况和排放污染较重的工况组合成一个或若干个测试循环 试验时测取汽车或发动机在整个测试循环中的比排放量 与怠速法相比 工况法可以全面地反映汽车排放水平 一般用于新车的型式认证和一致性检测 2 世界汽车排放体系目前世界上的汽车排放法规主要有三个体系 即美国 欧洲和日本排放体系 中国和其他大多数国家是参照欧洲排放法规制定并实施的或的排放法规 9 2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 9 2 1排放法规分类 9 2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 9 2 2轻型车排放法规 1 美国世界上最早的工况法排放法规于1966年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用7个循环组成一个测试循环 称为加州标准测试循环 并与1968年被美国联邦政府采纳作为联邦排放法规 美国联邦排放法规定义了不同阶段的轻型车标准 第一阶段 Tier 标准从1994年到1997年逐步实施 第二阶段 Tier2 标准从2004年到2009年逐步实施 2 欧盟欧盟由欧洲27个成员国组成 制定统一的汽车排放法规 由各成员国参照执行 欧洲轻型车排放测试循环如图 它由若干等加速 等减速 等速和怠速工况组成 9 2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 9 2 2轻型车排放法规 3 日本日本从1966年开始对汽车排放进行控制 规定汽车尾气中的CO浓度在3 以下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排放法规 日本轻型车排放法规采用10 15工况测试 10 15工况循环类似NEDC循环 循环里程4 16km 平均车速22 7km h 持续时间660秒 4 中国我国于1984年4月1日考试实施汽车排放法规 最初的GB3842 3844 83分别为汽车怠速污染物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 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排放标准 仅规定了单一工况下的排放限制 也未控制NOX排放 9 2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 9 2 3重型车排放法规 1 美国2000年12月21日 美国EPA颁布了2007年及以后的重型柴油机排放标准 排放限值进一步加严 PM为0 01g bhp hr NOX为0 2g bhp hr 非甲烷碳氢NMHC排放为0 14g bhp hr 2 欧盟从欧 到欧 标准 重型柴油机排放测试采用由13个工况组成的稳态测试循环 ECER 49 从欧 排放标准开始 这种13工况的测试循环倍欧洲稳态循环 ESC 取代 并增加了负荷响应 ELR 循环 而对带先进后处理装置的柴油机还要增加瞬态循环 ETC 对欧 及其以后的排放标准 柴油机则全部采用ESC ELR和ETC测试循环 3 日本日本从2005年开始对重型柴油车排放测试采用JE05瞬态循环 而2005年之前是采用稳态的13或6工况法进行测试 4 中国我国1983年颁布了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199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一次修订 加严了标准限制 2001年颁布了柴油机工况排放标准 参照欧盟91 542 EEC指令制定了对压燃式发动机CO HC NOX和颗粒物排放同时进行控制的污染排放标准 2000年执行国 标准 2003年执行国 标准 测试工况为R49 从2005年颁布的国 国 和国 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河南烟草真题试卷及答案
- 河北邢台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选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2024
- 物业演出安全协议书
- 特殊学生就读协议书
- 爆破施工影响协议书
- 没签治安调解协议书
- 美国同意修改协议书
- 汽配客户挂账协议书
- 煤炭购买佣金协议书
- 结算水表过户协议书
- 2022年巫山县教师进城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青少年模拟法庭剧本(敲诈勒索)
- 万用表校准报告
-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笔记)
- DB32∕T 1703-2011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规范总则
- SQ-02-绿色食品种植产品调查表0308
- 视频结构化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SolidWorks、CAD三维建模练习习题图
- 光伏发电项目安全专项投资估算方案
- 大学生物技术分析教材与教学设计
- 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计算(共享版).xl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