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四) 地域文化与人口针对“早婚早育”“早生贵子”等传统生育观对我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不利影响,婚姻法规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据此完成12题。1古代中国早婚早育的主要原因是()A古代农业社会劳动力需求大B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C崇尚早生贵子D风俗习惯2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意义在于()A稳定婚姻关系B延长生育时间C缩短代际更替周期 D加大亲子年龄差距解析:1.A2.D第1题,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增加劳动力的数量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重要手段。第2题,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也有利于缩短生育时间,加大亲子间年龄的差距,从而降低了出生率。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按照明太祖的法令,明朝将出现()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死亡率C妇女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4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C限制人口增长 D奴化民众解析:3.A4.B该法令的实施将会导致初婚年龄提前、妇女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和生育率提高,其目的就是增加社会劳动力。我国传统文化对人口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社会发展使生育观念发生变革,但传统文化仍有影响。据此完成56题。5形成“多育多子”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C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6与目前“四海为家”的观念基本无关的是()A工业化步伐加快 B我国积极推进城镇化C改革开放的深入 D“生态难民”解析:5.C6.D第5题,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的增殖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手段形成“多育多子”的生育观念。第6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封闭的社会环境被彻底打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推进了各地区间的人口流动。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出生100个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一般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3107之间是合理的,否则性别比就是失衡的。下图是安徽省黄山市近5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7下列关于黄山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分析,正确的是()A综合而言,屯溪区出生人口数性别比失衡现象最严重B相对而言,屯溪区2002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最为合理C各县区各年份都不存在男性人口偏低的情况D各县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8下列关于黄山市出生人口性别失比衡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最不恰当的是()A现代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胎儿的性别识别能力B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C女婴死亡率高D存在生女孩隐瞒不报的现象解析:7.A8.C第7题,根据历年资料,屯溪区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最为严重,2002年,人口性别比超过了110;2000年黄山区就出现了男性人口偏低的现象。第8题,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许多家庭在妇女怀孕时做胎儿性别鉴定,导致男孩出生比重高。有些家庭为了生男孩,生了女孩就隐瞒不报。而与女孩死亡率是无关的。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 852 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 872 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据此回答910题。9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调的原因有()生育政策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越来越重A BC D10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A BC D解析:9.A10.B第9题,虽然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性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纯自然状态下,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基本上是平衡的,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导致了选择生育的现象。第10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目前”、“最切实可行”。此题易选择,改变性别比失衡现状,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可以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过程。而项近期就可实现。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 BC D解析:选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化景观上,也就是物质文化方面。东亚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稻米文化”。地域不管大小,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与其重要性没有关系。2读某年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的结婚年龄结构(各年龄段百分比)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龄/岁乌兹别克斯坦日本新郎新娘新郎新娘0140.312.600152011.036.71.22.7212565.639.519.333.3263015.05.941.543.931353.62.441.543.936401.01.28.13.540岁以上1.91.77.94.2A生育率较高和自然增长较快的国家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B生育率较高和自然增长较快的国家是日本C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婚姻制度、文化及宗教不同解析:选C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与初婚年龄是密切相关的。初婚年龄低,生育时间延长,缩小了代际年龄差距,因此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就越高。初婚年龄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发达国家的初婚年龄一般比发展中国家高。阅读材料,完成34题。俄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补贴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 000卢布。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及有力的公共保障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到20世纪70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婚姻法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3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A BC D4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A BC D解析:3.A4.B第3题,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励早婚,加上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导致妇女生育率高;(日本)“人口快速增长”说明当时妇女的生育率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第4题,宋朝的法定婚龄很小,将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小。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约为102107。下图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对人口性别比影响的叙述,分析正确的是()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B中国的儒家文化没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D所有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6图中显示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下降趋势,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们的生育意愿逐步摆脱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传统思想的束缚B受政府政策干预的影响C受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孕期性别鉴定的准确率日益提高D妇女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解析:5.A6.C第5题,“稻米文化”是指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孩偏好”,并形成传统。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基督教虽然没有性别偏好,但发达国家并不是都没有性别偏好;发展中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并不是都高。第6题,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教育水平都在变化,“男尊女卑”的封建影响正在弱化,“男女都一样”的思想逐步被人们接受,故2009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医德、医规不允许进行法律程序之外的孕期性别鉴定,故C项错误。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内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下图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读图,回答78题。7该图说明我国()A人口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B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C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D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有增大的趋势8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的推进 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 D国家人口政策解析:7.C8.D第7题,中位数代表总体的中等情况,由图可知从19652005年人口生育率在不断下降,所以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第8题,由图可知从19652005年生育率在不断下降,而且特别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急速下降,这主要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二、综合题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到2050年,世界人口数量将突破90亿大关,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关注,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总人口约为13.7亿,大陆近13.4亿。材料二21世纪初,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6.72%,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落后,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30%,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30%左右。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1/20,平均每1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日本是中国的530倍,德国是中国的236倍。(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面临着什么人口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无关系?(2)你认为目前我国民众的人口观、婚育观与传统观念相比有了哪些变化?解析:第(1)题,由“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知我国人口数量过多,由“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可知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低。分析出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