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社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科社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科社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科社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概况第一阶段:19世纪,马恩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实现第一次飞跃。第二阶段:20世纪前半叶,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第二次飞跃。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由一国发展为多国,由一种模式发展为多种模式,实现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二,研究对象:1.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2.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三层含义:研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其目的是改变研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其目的是建设历史发展是一种非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的更替三,科学社会主义制定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方面,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漏 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爆发,虽然遭到失败,但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等为其奠定了自然理论基础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同点:a.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b.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a.并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本质,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的 b.不懂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呼吁用和平方式进行改良 c.主张依靠知识分子,有产者的资助和帮助3.主观条件:马恩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四,半国家:列宁把过渡时期的国家称作半国家,非政治国家。第二章一,马恩的历史唯物论(19世纪40年代)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生产社会化:a.生产资料由个人使用变为大家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 b.生产过程由个人劳动过程变为大家共同协作的劳动过程 c.生产产品由个人劳动成果变为大家协作劳动2.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2.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使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但生产资料却更加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空前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大大激化;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三大矛盾的尖锐化决定了帝国主义时代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4.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无产阶级可以在帝国主义统治的最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三,空想社会主义的两种模式1.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个时期(1617世纪)英国 托马斯莫尔 (1478-1535) 1516年乌托邦意大利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 1623年太阳城2.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二个时期 (18世纪手工工场时期)法国 摩莱里(1720-1780) 自然法典马布利(1709-1785)论法制或法律原则论公有的权利和义务 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把他们的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巴贝夫 (1760-1797) 主张用人民的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镇压敌人的反抗,采取一系列过渡措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最早提出过渡思想)3.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三个时期(19世纪产业革命时期)法国 昂利圣西门 (1760-1825) 主张社会改良,建立社会主义据点沙利傅立叶 (1772-1785)英国 罗伯特欧文 (1771-1858)创立合作社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成就:不采取文学描述的形式和法律条文的形式,采取理论论证摆脱小生产主义,禁欲主义,平均主义,复古主义色彩,主张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实现按劳分配,甚至各取所需四,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社会主义对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的探索1.19世纪40年代-70年代 主张暴力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2.19世纪90年代 反非常法的胜利,主张和平道路第三章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产生和发展1.马恩完整的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共产党宣言发表 “用过革命斗争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表述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首先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1852年致魏得迈的信海因森认为君主是一切在获得根源a.阶级的存在仅仅是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向无产阶级社会过渡1871年巴黎公社 法兰西内战 阐述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产生a.废除等级授权制,实行巴黎公社式的普选制b.废除个人专制,使性子下而上的监督制,随时罢免或撤换不称职人员c.实行低薪制,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生活特殊化,脱离群众d.废除旧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地方自治基础上的民主集中制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国家形式2.列宁提出工农民主专政理论,将革命进行到底,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发现并肯定了苏维埃政权这一无擦汗你阶级专政的好形式从工农联盟的角度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最高类型3.斯大林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保卫祖国,支援世界革命改造小生产,组织社会主义建设逐步消灭阶级,想无产阶级社会过渡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三,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从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第四章一,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成就辉煌1.从欧美运动发展成为全世界的运动,掀起了两次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 1864年,第一国际;1889年,第二国际;1919年第三国际2.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由经典理论到当代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阶段经典理论:19世纪40年代中叶,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代理论:20世纪后,由列宁创立,由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完成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如何巩固社会主义)4.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变革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变革关键: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二,21世纪初世界的和会注意的新特点,新形势1.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2.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多样化3.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不是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增加,而主要表现在“点”的繁荣和“质”的提高4.马克思主义政党进入自我更新阶段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重新审视组织建设5.共产党和社会党两大政党结束了过去长期对抗的情况,从各自需要出发,求同存异,谋求合作,实现大“左”翼,不拘形式的联合,当然也不排除曲折和反复6.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由过去的“不共戴天”进入一个既有矛盾和斗争,又可以相互借鉴和合作的新阶段第五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德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二,邓小平同志的两大历史性贡献1.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成功找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坚持共产党领导为标志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2.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4.五个具体道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四,一国两制1.1963年,“一纲四目”为“一国两制”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一纲”即台湾回归祖国。“四目”即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权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台湾当局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不派人进行破话对方团结之事。2.“一国两制”的涵义: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3.“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思路;坚持国家主权的统一,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两种制度长期并存,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显著特点。4.“一国两制”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在国家问题上的开拓性研究和探索性概括,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它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是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典范;它不仅是我国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佳方案,而且也为解决某些国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新范例,对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山生了积极影响。五,十七大主题1.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快速发展;最突出标志:与时俱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群众性动乱1.事件:1953年捷克“比于森”;民主德国“东柏林”1956年 波兰 “波兹南事件”;匈牙利 “匈牙利事件”1968年 波兰 “先人祭事件;捷克 “布拉格之春”1970年 波兰“十二月事件”总统哥穆尔卡下台1976年 波兰“六月事件” 暴力行为迫使政府放弃提价1980年 波兰 “全国军管”2.原因: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下降,这是引起社会动乱的首要原因;法制不健全,社会主义民主被践踏,是引起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和官僚主义,是引起群众不满并导致动乱的催化剂;民族关系上的一些复杂因素也是引起社会动乱的一个原因;阶级敌人和国际反动势力的煽动,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以及宗教势力的参与,是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群众中的偏激情绪和错误思想是社会动乱得以发生的主观原因。3.群众性动乱和社会改革的关系:大多数社会动乱的原因都与社会主义体制上的弊端有关;社会动乱不仅告诉人们改革的必要性,而且改革要克服一切阻力,坚持到底;改革不是一支抒情曲,而是一场复杂的政治运动,再盖各种如果发生方针政策或战略策略上的错误,仍然会导致社会动乱;在改革进程中发生社会动乱往往会破坏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破坏改革所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干扰全国上下搞改革的注意力。第六章一,民主首先的和主要的是指一种制度1.民主不是超阶级的,承认统治阶级所有成员的权利,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从古雅典开始;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从近代资本主义开始2.民主的涵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在政治上享有自由和平等,共同治理国家,实现所谓多数人统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其实质是:国家的权力属于谁的问题民主总是与专政相联系,民主与专政是同一个国家的两种职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民主是一个历史和阶级范畴,民主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民主都是建立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