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音乐教学.doc_第1页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doc_第2页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doc_第3页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doc_第4页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摘要】传统戏曲与学生现在的生活距离遥远,这种完美艺术是“曲高和寡”,让人敬而远之。为了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戏曲艺术,逐步感受和热爱我国的戏曲艺术,我在戏曲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了贴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加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和时尚元素,巧妙利用课外教学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传统戏曲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传统戏曲的认识,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关键词】 兴趣 戏曲欣赏 教学效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国传统戏曲欣赏占了一定的比重。然而,由于传统戏曲的内容、形式与现今儿童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使许多小学生对传统戏曲欣赏并没有多大兴趣。课堂上,录音机里播放着艺术家的名作,有的学生一动不动,非常遵守纪律,但两眼空洞迷茫,一付发呆的表情;有的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有的同学聊天说话,做着小动作。戏曲欣赏对他们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更难说要让学生爱上中国戏曲。音乐教师经常抱怨戏曲欣赏课难上,也有许多困惑:“戏曲该怎么教学生才会喜欢?”“戏曲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人生厌?”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此理念指导下,我从激发孩子学习戏曲的兴趣入手,注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为载体,改变戏曲的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听戏曲、看戏曲、唱戏曲、表演戏曲,最终让学生热爱戏曲欣赏,进而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一、对比赏析,激发兴趣戏曲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国粹艺术,历史悠久,现在的学生对其知之甚少,觉得戏曲冗长枯燥、毫无生气。戏曲欣赏前,可借助学生现代的审美经验,先让学生欣赏用流行音乐形式“包装”的现代版戏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戏曲内容,然后对比欣赏传统唱法的戏曲,感悟两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一次,在六年级某班上曲艺欣赏这个单元中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按照音乐欣赏课的一般流程,即介绍作品背景、音乐体裁、演唱者、歌词大意、听赏音乐、简单学唱等,在作品介绍环节用了半节课后,学生开始听赏音乐,在听了一遍后,我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男生这样说道:“老师,这首歌太土了,旋律一点也不好听,锣呀、鼓呀,敲得吵死了,反正音乐课欣赏的音乐都没什么好听的。”当他发言完毕,班上就骚动起来了,大多数同学连声附和,感同身受,我一时无语,发脾气强迫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听,那就失去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了,我赞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更赞赏他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更是如此,不可能以程式化、结论性的标准来要求评判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另一个班级授课时,我改变了我的教学策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传统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出视频,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和“快乐男声”张杰、苏醒的表演激情碰撞,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听赏后不禁发出感慨,“原来戏曲也这么好听。”听过几遍之后,大部分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将这首戏曲已经唱得比较准确了。其后,我播放精美的课件辅助音乐创作背景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聆听,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从而理解歌词含义,在一系列的铺垫教学之后,学生在心理和听觉上已经接受了这种民族音乐,最后我让学生反复对比欣赏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的精彩演唱,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老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在浓厚的京腔京韵中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自我产生演唱和表演的欲望,并最终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模仿体验,感受魅力学生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我利用学生较强的表现欲,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戏曲中典型的表演元素,在戏曲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和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魅力。模仿戏曲演唱,即“唱”。学生跟着录音机或音像媒体学唱一些戏曲片段,如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评剧花为媒等戏曲经典唱段。在演唱中体会不同的戏曲唱腔特点,如速度缓慢、旋律婉转曲折,字少腔多,抒情性强;或旋律较平直简朴,字多腔少,朗诵性强等。模仿戏曲念白,即“念”。引导学生模仿一些经典戏曲作品中的念白,品味戏曲的腔调韵味,如黄阅的折子戏、许嵩的如果当时、魏晨的少年游、华少翌梨园英雄、零点粉墨人生等,同时请学生创造性的将生活中的对话也用戏曲“念”的方式来表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模仿戏曲中的虚拟动作,即“做”。模拟戏曲舞台上被舞蹈化和美化了的生活动作,如戏曲舞台上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船、走马,三岔口一剧中,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摸黑开灯;拾玉镯一剧中,孙玉姣接近生活动作的做针线等。引导和启发学生注意模仿演员的表演,理解演员动作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在欣赏和感受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思维能力。模仿戏曲武打动作,即“打”。通过观看戏曲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鼓励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武打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三、创生资源,追根溯源吸收流行文化,永葆创新精神,是艺术得以延续的奥秘,同样的道理也适合戏曲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利用身边的音乐资源,遵循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内涵。基于新课标的指导,针对学生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崇拜明星的特点,我收集了大量融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霍元甲;盖世英雄、中国功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新贵妃醉酒在这些歌曲聆听和欣赏中,引导学生探究歌曲是以何种表现形式融入戏曲元素,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他们总结出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运用了戏曲中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而改变了唱法;有的是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来表现,这样的音乐鉴赏收获是难能可贵的。这些歌曲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时代气息,学生专注而投入的听着、唱着,不禁感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蒙泰韦尔迪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新课程理念下的戏曲音乐欣赏教学,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听赏戏曲音乐中需要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