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4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5页一、选择题1(2017玉溪高三段考)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b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c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官营冶铁业的弊端,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县官鼓铸铁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等信息可知,铸铁官营产品低劣,影响了农业生产,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管理”的问题,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提及“价格”的问题,排除b;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答案:c2(2017宜昌统测)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 (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a频繁更换工种,择业自由b为官方工作,且职业世袭c工作不稳定,是临时工人d精通各种技艺,能力出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期的官营手工业,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教作者传家技”可知工匠的职业是世袭的,为政府服务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3(2017厦门模拟)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制瓷业,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珐琅彩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故b项“汉代珐琅彩”表述错误,其他均正确。所以应选b。其他瓷器的对应均符合材料的主题。答案:b4(2017安顺模拟)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汉代()a国家实行重商政策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铁制工具广泛使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战国以来,由于铁器在生产、生活及军事领域广泛使用,社会需求量增大,因此出现了许多从事炼铁行业的富豪。所以,本题应选d项。封建社会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b、c三项的表述错误。答案:d5清前期,景德镇某御窑厂有雇工300余人,其中圆器头、雕削头等工是“计工给食”,“其余工作头目雇请,俱给工价。”“御厂所制瓷器,大半备以回贡(回赐给来进贡者),故大内(皇宫)颁样烧造。”该窑厂()属于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皇室日用采用机器化生产产品主要用于朝贡贸易a bc d解析:从“御窑”可知是官营手工业,故正确;从题中产品“大半备以回贡”可知错误,正确;题中没有体现,从所处时代看也不可能出现,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6(2017潍坊模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解析:依据材料“乡村纺织以织助耕,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能体现自然经济衰落的表现,而且是“以织助耕”,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商业和农业关系的叙述,故c项错误;虽然布匹产量较大,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7(2017淄博模拟)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解析: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说明农业生产在该地占重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说明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手工业状况,没有体现商业,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8(2017昆明模拟)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他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简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居延汉简甲乙编(注:燧:最基层的哨所。公乘:爵位。直:值。)材料二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办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办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第二小问,结合标题提示“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他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以及材料一“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等信息分析其研究的领域。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分析其前后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概括归纳。答案:(1)信息:燧名、职务、住址、姓名、身份、年龄、财产(田产)。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