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佛道之缘与他的禅思之乱.docx_第1页
郑板桥的佛道之缘与他的禅思之乱.docx_第2页
郑板桥的佛道之缘与他的禅思之乱.docx_第3页
郑板桥的佛道之缘与他的禅思之乱.docx_第4页
郑板桥的佛道之缘与他的禅思之乱.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卷第2期 岳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0126 No22011年3月 JOURNAL OF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U点GE Mar20ll郑板桥的佛道之缘与他的禅思之乱张树俊(中共泰州市行政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摘要:郑板桥不仅书画艺术高超,学术思想丰富,其佛道之缘以及禅学思想也受到社会广泛的注意。当然,郑板桥的禅是一种乱禅。他喜游禅林,广泛结交佛道高人,但他并不入佛道;他讲佛理,讲道学又 讲儒家之道,所以他既想出世又想入世;他特别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但又想经世泽民。常怀干一番大事业 的英雄之志。当然,郑板桥三禅虽乱,而儒禅在他的禅学体系中还是占主导地位的。关键词:郑板桥:佛道之缘:乱禅中图分类号:B 9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38X(2011)02-0086-06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生于清康熙三 交往的和尚很多,被他写进诗词的和尚就近20个, 十二年(1693),卒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终年73 如无方、博也、松风、弘量、巨潭、梅槛、青崖、林起、 岁。郑板桥乃“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学术思想、书 勖宗、佛上人、侣松、松岳、福国、介庵子等等。郑板 画技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禅学思想也 桥还写有不少访禅林或与和尚有关的诗词,他访招 受到人们广泛的注意。什么是“禅”?有关学者研究 隐寺就一连写了五首诗。郑板桥中进士之后在京城指出“禅”的本质是心住于一境。凡心住于一境的 滞留一年多,这期间写有法海寺访仁公三首七 “修心”活动都可以叫作“禅”。所以不但佛教中有 绝,同林起上人重访仁公三首五律,山中夜坐再 “禅”,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中也有“禅”,因而可将 陪林起上人作四首五言。郑板桥留下的此类诗篇。 “禅”分作“佛禅”、“道禅”和“儒家禅”。郑板桥与佛 虽然有不少属于应酬之作。但也有不少真情真意的 道情结较重,但他并不入佛道;他讲佛理,讲道学又 好作品,如,招隐寺访旧五首其中二首云:“江鸟 讲儒家之道;郑板桥特别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但 唤朝兴,山中访旧僧。遇泉先解渴,济胜漫夸能。十 又想经世泽民。常怀干一番大事业的英雄之志。所 里树中曲,半楼天外凭。上方应远在,小歇更攀登。” 以郑板桥可以称得上三禅皆修又不修的“散人”。他 “禅房精笔砚,窗又碧纱糊。吮墨情温细。吟诗昧澹 的禅也是一种“乱”禅。 腴。茶枪新摘蕊。莲露旋收珠。小盏烹涓滴青光浅 一、喜游禅林。交佛而不入佛浅浮。”(招隐寺访旧五首)圆心郑板桥送无方和尚 郑板桥在潍县时曾作有一诗,诗日:“自有仙才诗曰:“松梢雁影度清秋,云淡山空古寺幽。蟋蟀乱 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鸣黄叶径,瓜棚半倒夕阳楼。客来招饮欣同出僧去 阳寻旧师。”(七绝)郑板桥的仙才主要体现在他 烹茶又小留。”(瓮山示无方上人),再如,留别与佛道的交往与对佛道的理解上。郑板桥喜爱禅 恒彻上人是离别时给恒彻和尚的赠诗:“隔城何处 林,他与和尚道士有广泛的交往。并且与和尚道士 郁苍苍?落照松林短画墙。清磬一声天似水。长河半 互相唱和:“宾主吟声合。幽窗夜火燃。风铃如欲语。 夜月如霜。僧闲地僻行难到。官罢云回别可伤。满架 树鹤不成眠。”(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1JB2郑板桥 葡萄珠万斛,秋风犹忆老夫尝。叩p78赠偈船和尚:收稿日期:2011-02-05作者简介:张树傻(1957一)。男,江苏姜堰人,破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万方数据第2期张树俊:郑板桥的怫道之缘与他的禅思之乱 87“一到云堂画兴开扫涂半幅主人来。幽兰细写还添 桥在自在庵记中说,兴化“一村一落,必有茅庵精 石。淡墨重磨更点苔。入座凉风清欲绝,过门流水淡 舍,为高僧隐流焚修栖息之所。”在他的家乡平望庄 无猜。蒲团诗思和禅瘦,肯把蛮笺为我裁。叩阳山 就有个自在庵。该“庵始于邑侯张公蔚生,廉明慈 中卧雪呈青崖老人:“一夜西风雪满山,老僧留客 惠,念水乡穷民棺骨无葬地,于城北九里平望东偏 不开关。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12J116 买地为义冢,凡一十二亩三分。即于是庄建佛殿。招为无方上人写竹:“春雷一夜打新篁,解箨抽梢万 僧为住持,固以奉佛,实以修护穷民之冢也。”郑板尺长。最爱白方窗纸破。乱穿青影照禅床。”I私还有桥说:“有庵有僧,耕渔之暇,持一畚一锸以修冢而 写皇上对寺庙的垂怀赐与关怀的诗如“圣地前朝枯骨于兹有托矣。佛舍修,枯骨聚,而张公仁民爱物 辟,青山帝主情,莫教轻一物,可待报他生。斋粥分之心,传于千古矣。凡庵有兴有废,而是庵泽及枯 天庾,盘蔬列贡罂。秋风满松壑,幽梵晓来清。”(同 骨,深得佛理,当久而弗替也。”(自在庵记)“娜 起林上人重访仁公)1辩等等。重修兴化县志卷一舆地志载:“观音庵(在)平 郑板桥与道士也有交往。如娄真人、石道士、刘 望铺。康熙十六年。知县张可立买地掩骼。十八年 道士、黄陵庙女道士等都与他有交往。其中与娄真建庵。延僧司其事。购田为经费。邑人于庵西建张 人的交往最为密切。娄真人是郑板桥的同乡,名娄公祠。邑人郑燮更名自在庵。”【I娜二是大多数寺庙 近垣,字郎斋,法号三臣,又号上清外史、妙正真人。 景色怡人,符合他游历山水的性格特征。郑板桥写 雍正九年,他奉诏人宫为雍正驱邪治病,大获效验。寺庙景色的诗词也很多如写“楼有高于树树更迥 后又随雍正学习佛经,因而深得雍正信任,被封为于楼。上下扶苏碧,阴晴户闼幽。鸟声人语让,花气 龙虎山四品提点、供奉内廷钦安殿住持,朝廷还把日光遒。五月山秋逼,僧衣裹作裘。”(招隐寺访旧 大光明殿送给了他。乾隆时,又封他为通议大夫,食 五首)1211蛳俯瞰僧归寺,微茫蚁附阶。过桥疑入涧, 三品俸,掌管道录司,主持北京东岳庙。娄近垣是一 转树忽登崖。碧绿新筐果,轻黄旧草鞋。林深天欲 位较有才华的学者,对庄子有较深的研究。郑板暮,风起作阴霾。”(招隐寺访旧五首)娜附参差 桥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这位道士,如,郑板桥楼殿密遮山,鸦雀无声树影闲。门外秋风敲落叶,错 在宿光明殿赠娄真人中说:“老聃庄列人中仙,未 疑人叩紫金环。”(法海寺访仁公)1脚等等。三是 闻白Et升青天;五千妙文南华诠,虚静恬澹返自 郑板桥重要的学习、游历住所也大多在寺庙。因为 然。秦皇汉武心如烟,腾空飘幻无涯边;茂陵树接骊寺庙比较清静如他为了参加殿试。在焦山苦读三 山阡,牧羊奴子来烧煎。金丹服食促寿年,元和大历 年就是住在庙里的,现在焦山还有他的许多遗迹。 无愚贤。我朝力扫诸从前,踢翻药灶流丹铅。真人应又如,郑板桥曾游历海陵,住于海陵南山寺弥陀庵 运来翩翩,神清气朗心静专,浑融天地为方圆。出入梅鉴上人处。离别时曾赋诗一首:“海陵南郭居人 仁义恢经权,藏和纳粹归心田。”IIll22在为娄真人画少,古树斜阳破佛楼。一径晚烟篱菊瘦,几家黄叶豆 兰中题日:“银鸭金猊暖碧纱,瑶台砚墨带烟霞;一 棚秋。云山有约怜狂客,钟鼓无情老比邱回首旧房 挥满幅兰芽茁。当得君家顷刻花。”1113蚺郑板桥与娄留宿处,暗窗寒纸飒飕飕。”(别梅鉴上人)狮羽再 近垣感情极好。郑板桥在刘柳村册子中记述说:比如,郑板桥曾接受青崖和尚邀请游碧云寺。居住 “妙真真人娄近垣与予善。令其侍者十三郎歌予诗 于香山卧佛寺。并写有寄青崖和尚诗一首:“山中 词。飘飘有云外之响。予爱之,遂举以赠。董耻夫亦卧佛何时起,寺里樱花此日红。骤雨忽添崖下水,泉 令其歌竹枝焉。后三年,求去,泣不可留,仍返于声都作晚来风。”陴四是进身的需要。和尚特别是 娄。想其仙骨,不乐久住人世俗尘嚣热耶?”ll帮因为 大和尚不仅文化素养一般都比较高,善诗能画的名 郑板桥爱听娄近垣侍者十三郎唱的歌。于是娄近垣僧也不少,而且有的和倘具有显赫地位,如与郑板 就把十三郎送给了郑板桥,i年之后。只因十三郎桥交往的和尚中。仁公和尚就有相当高的地位和影 苦苦不愿跟随郑板桥,才又被送还给娄。131响,t一公是法海寺的方丈,他曾受到雍正乾隆两朝 郑板桥喜欢游禅林,喜欢与佛道交往,原因是恩赐紫衣。还有如青崖和尚是香山卧佛寺的,郑板 多方面的。一是郑板桥自小受到佛道的影响。郑板 桥在诗中曾说:“紫衣郑重君恩在御墨淋漓象教万方数据88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6卷崇。”(寄青崖和尚)阳青崖得到雍正皇帝“赐紫 风凉。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法海 衣四袭”而好作诗的乾隆皇帝“屡示诗章”给青崖, 寺访仁公)”衲衣何日破,四十有余年。自首仍缝 所以青崖得到的也是两代皇上的恩宠荣耀。郑板桥 绽,青春已结穿。透凉经夏好,等絮人秋便。故友无 曾多次去拜访他,作有寄青崖和尚、访青崖和 如此,相看互有怜。”(破衲为从祖福国上人作)阁 尚,和壁间晴岚学士、虚亭侍读原韵、山中卧雪呈 n4仁公和尚虽住在御苑附近。受到雍正厚遇,但仍 青崖老人等六首诗。此外,弘量和尚曾陪伴过雍 是“补衣仍带绽”,“闲来浇菜圃,日日引山泉。”卿 正,被赐号“超广”。七次被雍正赐予紫衣等物,郑板 同时,僧道约束太多,不符合他追求自由、喜爱游历 桥写有弘量上人精舍七绝二首。由于这些和尚地 的习性,他根本不想“瓮山古瓦埋荒庙”。(怀无方 位很高,影响很大,他们的寺庙变相地成了获取某 上人)102二是郑板桥不遁入空门还与他的济世理种名利的公关场所。郑板桥与他们的交往也是想利 想有关。应该说经世是他一生的志向,虽然他后来 用这个场所结交权贵而获得进身机会。此外,郑板 弃官回家了,这一志向并未忘怀。如。他在诗中说: 桥与佛道的亲近与他的父母早逝、发妻病亡、娇几 “一枝瘦竹何曾少。十亩丛篁未是多,勘破世间多寡 天折、屡试不第、穷困潦倒、官场不顺等一系列人生 数,水边沙石见恒河。”(画竹)14 2该诗是郑板桥 打击也有关系。当官难,难当官,郑板桥有时的心情 写给永公大和尚的,借写竹阐述佛理。事实上,郑板 坏透了,以至看破红尘。他写韬光诗说:“韬光古 桥所掌握的禅理,并不用来传播佛道之理,而是用 庵嵌山舭,北窗直吸余杭县。葛洪小儿峰岭低,南屏 来传播儒学之理的。如他说:“唯君心地有芝兰,种一片排秋扇。钱塘雪浪打西湖。只隔杭州一条线。海 得芝兰十顷宽。尘世纷纷谁识得,老夫拈出与人 日烘云湿已干。下界奔雷作蛇电。山中老僧貌奇古,看。”(画兰)11p9B心有芝兰之人多让人看看。郑板 十年不踏西泠土。厌听湖中歌吹声,肯来伺候衙门 桥希望的是通过自己诗书画的社会影响对改变世 鼓?曲房幽涧养神鱼。古碑剔藓蝌蚪书。铜瓶野花乌 道民风发挥一些力所能及的作用。这可能也是他不 几静,湘帘竹榻清风徐。饮我食我复导我,茅屋数间 入佛道的最深层的因素。 山侧左。分屋而居分地耕,夜灯共此琉璃火。我已无二、思入思出。三禅相互交织 家不愿归,请来了此前生果。”12P6 郑板桥在一首题为偶然作的诗歌中为自己可见,在郑板桥的心里,遁人空门未尝不可,因 画像说:“不仙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有主张。”ll 为佛道清闲、没有烦恼。他认为。和尚虽然“比世人“不仙不佛”,是说自己不做神仙,也不做高僧;“不 少却几茎头发”,但却“省得许多烦恼”。(瑞鹤仙贤圣”,是说自己也不想当儒家的圣人。但他又是修 僧家)【犁-他甚至劝韩梦周“欲除烦恼须成佛;道、修佛,又修儒的。应该说。郑板桥的心中是儒、 各有前因莫羡人。”(赠韩梦周)郑板桥在范县任释、道交织在一起的。郑板桥这种儒、释、道交织的 知县时,他的叔祖扬州福国和尚,曾到范县去访他,思想,体现在他的出处观上就是既思出,又恩人, 郑板桥就写了诗送给他:“范城小县无人到。忽漫袈“出”、“人”思想易变化,且常常发生矛盾冲突。 裟暮叩门。一盏寒灯供佛火,数椽茅茨即山村。支持从道佛的思想来看,首先,佛要出世。郑板桥受 祖德留清白,冷落乡园愧弟昆。本分钳锤公透脱,更 了佛教出世的影响。佛是讲求处,讲求空,希望通过 何了悟教诸孙。”01367然而,尽管郑板桥亲近佛道,但“处”与“修”让自己在来世有个好的生活实现自己 却不肯归于佛道之门。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原的愿望。从郑板桥的诗词中可以发现郑板桥的佛 因有两个。一是佛道清苦,他不可能受得了。这种思家色彩很浓。如:“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 想在他的诗中多有反映。如:“茅庵欹欲倒,倩老树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 撑扶,白云环绕。林深无客到。有涧底鸣泉,谷中幽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 鸟。清风来扫,扫落叶尽归炉灶。好闭门煨芋挑灯,通红。”陴16词中具有看破红尘、及时行乐以及无限 灯尽芋香天晓。非矫,也亲贵胄,也踏红尘,终归霞的怅惘忧愁和明显的隐归意象。其次。道要无为。道 表。残衫破衲,补不彻,缝不了。”(瑞鹤仙僧家)佛相比,郑板桥更重“道”。他有一副对联,联日:“心 阳1他嫌寺院凄凉:“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 清水浊,山矮人高。”(四川I灌县青城山天师洞门外万方数据第2期张树俊:郑板桥的佛道之缘与他的禅思之乱 89台榭)II阳这副楹联通过对比突出道人心洁品高。 了。他说:“不烧铅汞不逃禅,不爱乌纱不要钱。但愿 意思是水本清,与道人心比,反显得浊了;山本高。 清秋长夏日,江湖常放米家船。(燕京杂诗)障“但 与道人行比。反显得矮了。同时道家不拘礼节、向往 愿清秋长夏日,江湖常放米家船。”正是儒家民本思 自然。他在道情十首中说:“水田衣,老道人,背葫 想的体现。从这里可以看出,郑板桥又从佛道中走 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 出来了。当然,由于郑板桥受佛道的深刻影响,他的 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 这种儒家底蕴与精神是“不纯”的,在郑板桥的思想 却教人何处相寻?”I琢16道家的这一特征与郑板桥放 里,儒、释、道思想已经胶着在一起。如,郑板桥认为 荡、旷达、不拘小节的个性特征比较吻合。郑板桥在 凡事一旦做绝,不留一分,则必生弊病。在他看来,淮安舟中寄舍弟墨中说:“愚兄平生漫骂无礼” “天道”是客观事物的自然状态仁爱之心对自然 而散漫“无礼”正是道家的之风。111即6郑板桥向往自 状态下一切存在的事物,包括毒蛇猛兽、罪孽深重 然,他在给堂弟郑墨的书信中,多次表达了对自然 之人都不可竭尽。这一善恶观显然源自佛教学说 山水的热爱之情。还有。郑板桥信奉道家的“人生如 的影响,联系到郑板桥好交方外朋友。说明其人生 梦”的思想。而郑板桥的天道循环观正与道家的这 观和历史观中并非儒学一家,还兼有佛学的影响。 一思想合拍。郑板桥在诗中写道:“仙馆荒寒不见 15I5再如郑板桥喜欢庄子,他把庄子看得同五 人,吕翁遗像满埃尘。古碑剔藓前文陋,画壁含苔幻 经一样重要但理解上并不是从“逍遥”的角度来 说新。几处断桥支破板,一沟折苇卧秋蓣。分明告我 看待的,而是从修、齐、治、平的角度来看待的,因为 浮生事,伏枕何须梦假真。”(邯郸道上)Itlm“龙子 他一直怀有治国大志。而他的境遇又难以使他实现 残书破帽,儿孙绿酒红裙。争春不肯让毫分,转眼西 “修、齐、治、平”的理想,所以他又接受了老庄的思 风一阵。皓月当头最乐,疾雷破柱还惊。世间多少梦 想。由此可见,郑板桥的思想是儒、释、道胶合在一 和醒,惹得黄粱饭冷。”(西江月警世)120-7 起的,有时确实难以分清他的思想是儒,是释,还是如上所述,郑板桥重视佛道。是与他曲折的生 道。 活经历密切相关的,所以佛道的出世思想也就成了 不过,郑板桥的这种乱并不奇怪。作为儒者,儒 他的精神安慰剂。他在诗中说:“桕叶枫枝静掩门。 家思想不纯。作为僧人、道士。其佛道思想也未必 卧看霜雁碧天痕。一生去国鲁司寇。万古辞家佛世纯。郑板桥曾作画盆兰,劝无方上人南归诗:“万 尊。策马有心鞭已折,抄书无力眼全昏。而今说醒虽 里关河异暑寒,纷纷灌溉反摧残。不如归去匡庐阜, 非醒,前此俱为蝶梦魂。”(真州八首,属和纷纷,皆 分付诸花莫出山。”【l脚从这首诗可知。即使无方上 可喜。不辞老丑,再迭前韵)部又说:“有何烧炼丹 人,也不是那样完全超尘出世的,以至于反过来是 磨研?有何解脱尸蛇蝉?我来古殿夜宿眠银龙金索 郑板桥劝和尚尽快远离红尘为好。况且和尚到了 摇星躔,雕阑玉砌朝露鲜,名花异草相绵连。费民千 高兴处也不守戒律,正如板桥在招隐寺访旧五首 百万金钱,有明事业诸所传。真人假寓心弃捐,毁之中所说的那样“客真无礼数。僧亦去袈裟。竹榻 重劳姑置焉,天子日俞聊取便。匪令逐逐还沾沾。富 斜支枕,苔窗卧看花。”121104 而教之王政全,万国寿命同修延。”(宿光明殿赠娄三、随缘任运无为之中有为 真人讳近垣)阁5他厌倦了尘世的肮脏和污浊看郑板桥虽然有儒家底蕴,佛家情结,但他的道 够了富人的庸俗和龌龊,因而他想到社会下层人民 家理念在三教中却最为突出。由于郑板桥自小饱受 生活中去追求寄托,向往去过那种贫穷而又清白的 痛苦,仕途又极其不顺,因而从希望到失望,所以在 生活。这实际上也是在寻求一种心理的解脱。 郑板桥的思想体系中。随缘任运,清静无为的思想从儒家的思想来看,儒要人世。儒家讲求穷则 较为突出。关于郑板桥“无为”与“有为”的问题本 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郑板桥身上具有深厚的儒 来很好理解,但由于郑板桥是乱禅,所以仍然要从 学功底,他认为“理必归于圣贤”(板桥自叙)121t2铅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其“泽加于民”、“去浇存厚”、“农夫第一”等观念都折从佛教来说,郑板桥是从天道循环走向虚无 射出儒学的特质和基本精神。所以他又“不仙不佛”的,他曾写有一诗:“菱丝荇叶藕花居。帘外清风槛万方数据90岳阳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6卷外渠。老屋挂藤连豆架,破瓢舀水带鲦鱼。农歌远浦 要他有为,这就造成了他心理的矛盾,也成为其心 钟残后渔唱三更月上初。最是真僧无一物,拈来活 理悲苦的重要原因是之一。事实上像“小廊茶熟已 泼总成虚。”(藕花居)III擒9“最是”两句是说僧家主 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 张万色皆空虽然看是活泼之物,其实也是虚无的。 夕阳天。”(小廊)1印宁静悠远的意境,在郑板桥 但前六句他把藕花居写得那样真切,可见成虚也很 心中只是一种失望之后的“平静”。他的一生不顺。 困难,这也是他“乱”之所在之一。同时,佛教的“闲” 即使当了七品县官也没有摆脱“痛苦”的阴影。他 也正合郑板桥好游玩的心思:。一间茅屋在深山,白 说:“近日写字作画,满街都是名士。岂不令诸葛怀 云半问僧半间: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 羞高人齿冷?”(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u盈这首 闲。”(七绝)呻17劳而也虚,不如闲着为好。由此。 诗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应该说,郑板桥 他在题画诗中说:“一盆兰草一盆芝,心地栽培几许 最终不入佛。不人道,还是冈为儒家思想在他大脑 时。挂取竹枝何用处,拂尘离露最相宜。”(画兰竹 中占了上风。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郑板桥从小接受 石)l Jl嘲6由观画而想到竹技拂尘固然是郑板桥联 了正统的儒学教育。父亲郑之本,是个品学兼优的 想之妙,而实际上郑板桥要拂去的是心底之尘进 廪生,先后教授过几百名生徒,郑板桥少时随父立而“离露”,不问人间俗事,自己去修养身心,祈求来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从小经受的就是儒家教育。世。他在诗中还说:“画竹插天盖地,风风雨雨最宜, 十六岁时郑板桥回到家乡。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老夫五蕴皆空,写出六根清净。”(竹)”p01“种竹种 填词。陆种园一生淡泊名利,贫而有志气,也是个正 竹,毫无尘俗,依依在牖,秋风四入。”(兰竹)114m 宗的儒者郑板桥受其影响很大。所以郑板桥一生 也就是要人学佛家的空静。 都没有忘记他。在教育影响方面让郑板桥难以忘怀 从道教来看,应该清静无为。如前所述,郑板桥的还有他的外公汪氏。总的看来,板桥思想具有儒 虽然对炼药不感兴趣,但对于道教思想还是情有独 家的基本色调。“读书志在圣贤。为言心存君国”。对 钟的。他自称“板桥道人”,这说明他是以道家人物 他始终是不易动摇的信条。郑板桥步入青年以后, 自居,是在有意识地用道家的思想去自慰慰人。他生活的艰难,民众的灾难,又使他形成了以民为本、 的道情十首讲的也是道家思想。道情流行于中国忧患天下、造福于民的思想。郑板桥倡导儒家的修 民间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民间说唱艺身观他在题苏州留园的联中说:“操存正固称完 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和传播道教教义思璧;陶铸含弘若浑金。”151”完璧:完好无损的白玉。 想的通俗说唱。道情初稿写成后,郑板桥又进行 借指个人操守。并指出这种修身不是佛家的修空, 了长达十四年的修改,这说明道情中所表达的思他说:“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151报平 想并不是郑板桥一时的泄愤之作。而是代表了他的 安,高节清风曾见。”(竹)1501此外,郑板桥是十一贯思想。他是要用道家思想来唤醒痴迷名利的 分重视四书五经的。他极力主张儒家的“经世致 人。郑板桥要用道家思想唤醒痴迷名利人的根本要用”说以为最要紧的是能够“敷陈帝王之事业。歌 求还是道家的清静无为。这在他的诗词中也有不少 咏百姓之勤苦。剖析圣贤之精义,描摩英杰之风 反映,如“细雨玲珑叶底,春风澹荡花心。梦中做梦猷”(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fil:让6,显然郑板桥 最怡情,蝴蝶引人人胜。俗子几登青史,英雄半在红 主张只有儒家五经才是真可宝贵的大古董。所以 尘。酒怀豪淡卧旗亭,满目苍山暮影。”(西江月警 儒家思想在他心中是很厚实的,其立身行事的基 世)郾盼等等。本准则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的。当然,也应 从儒教来看,郑板桥虽然喜欢佛家的的悠闲,该看到,郑板桥的这种儒家思想也是受了佛道影 喜欢道家的清静,但心中又很难悠闲与平静。如上响的,如,郑板桥曾经说过“吾辈读书人,人则孝, 所述,其一他想当英雄。其二,他想泽加于民干大 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 事;其三他喜欢游历,寄情山水。避开他喜欢游历,于世”。(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12119显然,郑 寄情山水不谈就其想当英雄和泽加于民的思想就板桥是出而泽加于民还是入而独善其身,也是随是地地道道的儒家思想。所以佛道要他无为,儒家 缘任运的。万方数据第2期 张树俊:郑板桥的怫道之缘与他的禅思之乱参考文献: 06jlttpJ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一【1】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 &dname-4C12341&xpos=30517 【5】陈书良。周柳燕郑板桥家书(手迹)评点【M】长沙:岳麓书【2】郑燮郑板桥文集【C】刘光干,郭振荚缡注合肥:安徽人民 社2004出版社2002 【6】沙黑诗ggF(i8)EBOL(2006-08-17)201l-ol埘】【3l张松辉郑板桥的道家道教思想和他的道情皿BOU(2004 http:vipbooksinacornenbooidehapter 25614L13769hmd10-15)201l-ol埘】httpwwwhunandjcomtjld312004101 【7】华耀祥郑板桥诗词概论【M】扬州:广陵书社,2008。5134121htm (责任编校:钟彬)【4】郭味蕖郑板桥的思想EBOL(2010-05-08)201lol一On Buddhism and Zen BuddlIism of Zheng Banqiao zHANG Shu-jun(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of Taizhou City,Taizhou,Jiangsu 225300)Abstract:MrZheng Banqiao is not only superb i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rich in academic thinking, and the rim of his Buddhism and Zen Buddhist thought has also been paid attention to widespreadHe WaS pleased to visit Buddhist temple,made friends with Buddhists,but he did not join into Buddhism,he propagated BuddhismIn particular,he advocatM Taoist thought,but he also wanted to do something for people a8 a heroOf course,in Zheng Banqiaos thought,Confucianism and Zen Buddhism are still dominantKey words:Zheng Banqiao;B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