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黄鹤楼送别【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情感的好课文。开篇第一小节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故事展示了一个美好的背景,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宁静的境地,“饯行”又为故事带来了一点点忧伤。第二小节简单介绍了黄鹤楼及其地理位置,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提供了条件。这一小节的内容是临别的前奏,一个“藏”字把临别的真实心理淋漓尽致地突显现来,真是“此时无事胜有声。”第三小节,“话别”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也是整首诗的情意所在。深深地离别语夹着浓浓的关怀,宽慰之情通过动作、语言,充分展示出来,黄鹤楼上散发着离愁别绪。文章虽然简炼却不失真情,让人也不尽融入其中。第四小节,有情人终于离别,此时江边一景一物都似在诉说离别情谊,“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蓝天,春水,对诗句的最好介绍,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对环境衬托人物心境的把握力度。最后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引出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整个故事如流水一般顺畅自然,情意绵绵,毫无粉饰之意。【学情分析】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这是只有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可是文中有几个空白点:终于,一饮而尽,凝视、伫立、虽然只有这样短短几个字,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诵读之后学生终可知其滋味。【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作者凭借语言表情达意;读者凭借语言倾听作者心声。阅读教学需凭借文本语言,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深处,以获得深刻的语言体验及情感体验。根据“文包诗”这类课文特点,教学中我力图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学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整体感知时的略读,突破难点部分的品读,升华情感时的引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中华古诗文的魅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第三题关于看的几个词语。3.诗文对照,理解诗句,走进诗人内心,体会诗人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1.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仔细体会,通过反复的、个性化的朗读,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2.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学生: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整理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调查了解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情景导入;学文悟情;学诗解意;总结全文;作业布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情景导入。1.播放音乐送别。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后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2.邀请同学介绍黄鹤楼的相关资料。3.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送别的诗。请大家一起分享一下。1学生齐读课文题目。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黄鹤楼是李白与孟浩然友情的见证地,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高50多米,巍峨耸立,踞山临江,凌空而起。3.学生:相送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送孟浩然治广陵课前播放音乐欣赏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景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回味中再现离别的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二、学文悟情。1、课件出示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道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请你细细品读李白的话,从他的言语中你都读到了什么?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1.学生读李白的话得出:生:李白将孟浩然尊称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生: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生:孟浩然的诗篇也誉满天下。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生:不仅多,还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2.学生讨论得出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三、学诗解意。1.小结:目送友人的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吟了一首诗,便是(出示此诗)来,自己读一读。师: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而在乡村种菜种花。这样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读诗句再回过头去读读课文。你能读出诗的一、二两行对应的是课文哪几小节吗?诗的三、四两行呢?3.齐读,背诵。1.学生自由读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2.学生齐读并思考。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多媒体出示话别画面)(1)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2)指名表演,引导评价。这种实践活动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感悟能力,还可以从表演中感受主人公的别情依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课文。2.与本小组成员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并进行比评。3.课外积累更多的送别诗文,并把它摘抄在摘抄本上。五、总结全文。柳永有句词说得好:“多情自古伤离别。”就像这下课的铃声也在催促我们这节课暂时的分别。我想,话别,可以只用一杯茶的时间,可是友情,却是一辈子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让我们寻着李白的目光去追随他的友人吧!(配乐,齐诵诗)六、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别饮酒话别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吟诗送别七、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代课教师管理办法
- 仓储物流中心管理办法
- 财务决策保税管理办法
- 中国移动调账管理办法
- 业务指标预警管理办法
- iso热处理管理办法
- 上海联诚销售管理办法
- 规范报销费用管理办法
- 中央企业资金管理办法
- 中央投资补助管理办法
- 幼儿文学课件完整版
- DB6101T3128-2022养老服务规范 助餐服务
- 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课件
- 临时用地复垦与方案
- 语言学纲要课件
- 地下室开槽引流方案
- 电子课件-《市场营销》-A45-2298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 美的观念(玛丽艳)
- 农药学原理课件--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