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TZ-2007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报批稿)2007-发布 2007-实施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发布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报批稿)TZ-2008主编单位: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施行日期:2008年 月 日2008年 北京of transport and the custody 4.1.2.1.1 cable in transport process in the not should makes cable and the cable disc by injury,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ll cable disc directly by car Shang push Xia, cable disc not should flat put transport and the storage; transport and the scroll cable disc Qian, must guarantee cable disc firm, cable around tight, and Must follow when scrolling arrows on the cable drum instructions or entangle the cable direction. And its annexes 4.1.2.1.2 cable arrived at the scene, checks should be carried out promptly, the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of the products should be complete, cable length should conform to the drawings, specifications, requirements, attachments should be complete, cable termination should be tight. 4.1.2.1.3 cable should focus on the store, and shall identify the model, specification. Storage cables should be dry, without water. 4.1.2.2 of cable protection pipe processing and laying 4.1.2.2.1 cable protection pipe must be perforated, cracks and significant depressions, smooth inside walls should be, cable protection pipe may not have severe corrosion, susceptible to mechanical damage and buried at the larger force, sufficient strength of pipe should be used. 4.1.2.2.2 cable protection tube processing, the tube free of burrs and sharp edges and corners, and trumpet. Cable protection pipe after bending, there should be no cracks, the degree of bend flat should not be bigger than the outside diameter of the pipe 10%; cable protection pipe bend radius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the penetration of the minimum permissible bending radius of the cable. Cable protection pipe inner diameter and outer diameter of the cable than not . Hurt, well insulated. 4.1.4.2 cable lines should be placed securely, strength and length of the steel shaft should tie in with cable reel weight and width. Before laying should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and the physical path length of each cable, arrange each cable, reducing the cable connectors. 4.1.4.3 cable spacing of the support前 言本技术指南是根据铁道部关于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1062号)的要求,在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基础上修订而成。本技术指南在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我国铁路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依据,重点对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方法、措施和质量控制目标作出了规定,反映了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突出了客货共线铁路的技术特点。本技术指南是客货共线铁路桥涵施工的指导性文件。根据铁道部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铁建设2004143号)关于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调整的要求,为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指导施工企业根据自身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市场定位的需要制定技术要求更高、针对性更强、内容更为具体的企业标准,编制了本技术指南,今后铁道行业将不再发布新的施工规范。本技术指南共分21章和1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施工准备、施工测量、地基处理、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墩台、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制、桥位制梁、钢桁梁架设、结合梁、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拱桥、涵洞、既有线桥涵顶进、防水层和沉降缝、桥梁支座、桥面及附属结构、环境保护等。在执行本技术指南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迎泽大街269号,邮政编码:03000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技术指南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负责解释。本技术指南主编单位: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技术指南参编单位: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本技术指南主要起草人:原郭兵、常乃超、薛吉岗、吴仁友、刘志江、赵德学、王 金、马建国。目次1 总则12 术语33施工准备63.1一般规定63.2施工调查和技术准备6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113.4辅助工程124 施工测量134.1 一般规定134.2 桥梁平面控制测量164.3 桥涵水准测量194.4 桥梁中线定位和墩台中心定位214.5 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235 地基处理265.1 一般规定265.2 换填地基265.3 重锤夯实295.4 强夯315.5 挤密桩345.6 砂桩365.7 碎石桩385.8 粉喷桩415.9 水泥土搅拌桩425.10 旋喷桩445.1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476 明挖基础516.1 一般规定516.2 基坑开挖526.3 基坑护壁546.4 基坑围堰566.5 基坑降、排水596.6 基底检验与处理616.7 混凝土与砌体基础627 桩基础677.1 一般规定677.2 沉桩基础677.3 钻孔桩基础767.4 挖孔桩基础88877.5 岩溶地区钻(挖)孔桩基础907.6 桩基承台918 沉井基础998.1 一般规定998.2 沉井制作1018.3 沉井下沉及接高1048.4 沉井基底清理、封底及填充1079墩 台1099.1 一般规定1099.2墩台身模板1109.3 墩台身混凝土1199.4 桥台填土及锥体护坡1249.5桥台排水及防护12510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制12710.1 一般规定12710.2 预制场地建设12810.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12910.4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13910.5 移梁和存放14911 桥位制梁15111.1 一般规定15111.2 膺架法制梁15111.3 悬臂浇筑连续梁(刚构)15811.4 悬臂拼装连续梁(刚构)16811.5 顶推施工连续梁17511.6 移动模架制梁18111.7 移动支架制梁18312 钢桁梁架设18912.1 一般规定18912.2 钢桁梁拼装19412.3 悬臂拼装钢桁梁20012.4 浮运架设钢桁梁21412.5 拖拉架设钢桁梁22012.6 钢梁涂装22612.7 明桥面23113 结合梁23813.1 一般规定23813.2 钢梁安装24113.3 混凝土桥面板安装24414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24714.1 一般规定24714.2 索塔施工24814.3 主梁施工25014.4 斜拉索安装25615 拱桥26115.1 一般规定26115.2 拱桥支架法施工26515.3 拱桥转体法施工27115.4 拱桥悬臂法施工27516 涵洞28116.1 一般规定28116.2 圆形涵洞28216.3 拱涵、盖板涵28416.4 矩形涵、框架涵28516.5 渡槽、倒虹吸管28817 既有线桥涵顶进29117.1 一般规定29117.2 框架式桥涵顶进29217.3 圆形涵洞顶进29618 防水层和沉降缝29918.1 一般规定29918.2 桥面防水层、保护层29918.3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30418.4 沉降缝30719 桥梁支座30919.1 一般规定30919.2 盆式橡胶支座31219.3 板式橡胶支座31319.4 钢支座31420桥面及附属结构31721 环境保护32021.1 一般规定32021.2 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32021.3 防止空气和噪音污染32021.4 文物和景区保护321附录A 冬期施工热工计算322附录B 试桩试验办法326附录C锤击动力公式336附录D 沉桩记录、沉桩记录整理340附录E 泥浆试验记录、钻孔记录、水下混凝土浇筑记录342附录F 后张法制梁孔道摩阻试验344附录G 斜拉索安装张拉记录346附录H 斜拉索张拉力振动频率测定表347附录J 斜拉索张拉力调整记录348附录K 斜拉桥悬臂施工阶段挠度变化记录349附录L 纵向活动支座预留错动量计算350本技术指南用词说明351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条文说明3521 总则1.0.1 为统一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制定本施工技术指南。1.0.2 本指南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及以下的标准轨距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的施工。1.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应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高结构耐久性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土地,应加强对农田水利、文物和风景区的保护,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并做到安全文明施工。1.0.4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中,应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检测方法。当采用未列入本技术指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检测方法时,必须制订不低于本指南水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施工中应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桥涵施工技术水平。1.0.5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大型机械、工程材料、试验和检测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并具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主要工程材料应符合国家及铁道部相关标准的规定。1.0.6 铁路桥涵工程跨越既有铁路、公路、航道及地下管线施工时,应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采取可靠措施,减少施工与运行的相互干扰,确保安全。1.0.7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应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计划,结合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好以下工作:1 根据现场特点,针对桥涵的具体结构形式,结合施工设计文件,选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2 做好施工准备,为桥涵施工创造有利条件。3 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作业,组织均衡生产。4 根据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进行机械的选型配套,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能力,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5 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施工安全。6 做好技术交底和工程试验工作,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1.0.8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桥梁跨度 bridge span桥梁顺桥方向两支承中心之间的距离2.0.2 刚架桥(刚构桥) rigid frame bridge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刚性连接的桥。2.0.3 斜拉桥 cabled-stayed bridge以斜拉(斜张)索连接索塔和主梁作为桥跨结构的桥。2.0.4 桥下净空 clearance under bridge superstructure 桥跨结构底面至通航(流筏)或设计水面、路面或轨面之间的空间。2.0.5 结合梁 composite girder由钢筋混凝土板与钢梁结合成整体的梁。2.0.6 预应力混凝土梁 prestressed concrete girder设置预应力钢筋并被施加预应力,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不容许出现拉应力或受力裂缝的混凝土梁。2.0.7 钢板梁 steel plate girder由钢板或型钢组成字形截面主梁,并由纵、横联结系连接的梁。2.0.8 钢箱梁 steel box girder由纵、横向加劲肋加强的钢板组成的单室或多室箱形截面的梁。2.0.9 钢桁梁 steel trussed girder由钢板或型钢组成各种截面杆件所组成的不同桁架的梁。2.0.10 桥墩 pier支承相邻桥跨结构,并将其荷载传给地基的建筑物。2.0.11 桥台 abutment 连接桥跨结构和路基的支挡建筑物。2.0.12 锥体护坡 conical embankment protection桥台侧面与路基连接锥体上的坡面铺砌层。2.0.13 明挖基础 open dug foundation由开挖地基进行施工的基础。2.0.14 沉井基础 open caisson foundation由上、下开口的井筒状结构物下沉至设计高程所构成的基础。2.0.15 桥面 bridge floor轨底以下至桥梁顶面以上的部分。2.0.16 明桥面 bridge open floor 不铺设道碴,在纵梁或主梁上直接铺设桥枕的桥面。2.0.17 爬模 climbing shuttering 爬升架与模板组成的附着式升降施工设备。2.0.18 转体施工 erection by swing method 在同桥轴线夹某一角度(水平角或竖直角)的位置预先拼装或浇筑全部或部分桥体,形成临时稳定结构后借助转动装置(平面或竖向)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2.0.19 交通涵 culvert of traffic用于通过车辆及行人的涵洞。2.0.20 倒虹吸管 inverted siphon pipe横穿铁路路基,呈倒虹形的有压涵管。2.0.21 安全系数 safety factor表明结构或构件达到某种失效状态(破坏或开裂)时的计算临界承载力与计算荷载作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2.0.22 预应力钢筋 prestressing tendon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施加预应力的钢筋、钢丝和钢绞线的总称。2.0.23 胶凝材料 cementitious material,or binder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与粉煤灰、矿碴粉和硅灰等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总称。矿物掺和料掺量以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计。2.0.24 水胶比 water to binder ratio 混凝土配制时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3施工准备3.1一般规定3.1.1 施工调查应根据项目工程和单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按不同深度分别进行。单项工程施工调查应结合施工放样测量进行。3.1.2 施工调查、施工复测和施工设计文件核对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合时,应及时联系勘察设计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3.2施工调查和技术准备3.2.1施工单位中标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和研究,并经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据以进行施工调查。3.2.2 施工调查前应编制施工调查提纲,编制施工调查提纲时应明确施工调查的依据、施工调查的主要内容、参加调查的人员及各自的分工。3.2.3施工调查的依据:1工程招、投标文件。2施工承发包合同。 3施工设计文件。3.2.4施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跨越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最低水位、浪高、常年水位及相应水位的流速,河道通航条件及标准,河流洪水期和枯水期,当地降雨、降雪量,冰冻期,风向和风速,全年的天气温度及气候状况。 2桥涵附近地形地貌、河床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当地最大冻结深度等。 3 可供利用的山坡荒地、需要占用的耕地和拆迁的建筑物、施工期内对当地水利排灌和交通设施的影响。 4当地劳力和生产物资供应、工业加工、通信设施和水陆交通运输、水源和电源等供应能力、砂石料源、可供利用的房屋数量、生活物资等供应情况,当地计量、检验机构情况。 5当地有无地区性的病疫和卫生防疫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施工队伍应注意的事项等。 6修建各项临时工程、施工机械运输组装场地、施工防排水措施的资料。7桥梁所在的位置、地形、交通运输及跨线工程情况,并提出可行性施工方案(现场桥位制梁或预制后架设)。8采用现场桥位制梁时应调查地基承载力、排水条件、桥下通行和通航条件等。9 当采用桥梁预制和运架施工方案时,尚应调查以下内容:1)施工便道、路基、桥梁墩台等有关运架梁的设计承载力、施工情况及施工资料能否满足运梁要求。2)对运梁车及组装后的架桥机运行地段的高压线、通信线、广播线、立交桥、隧道、渡槽及一切影响架桥机走行净空和工作净空的障碍物进行调查测量,提出解决办法并要求在运架梁前完成整治工作。3)特殊困难架梁地段的地形、各桥电力供应情况及道路运输情况。4)材料及梁运输路径和架桥机架设顺序。5)桥梁预制厂址及地质地貌、附近水电供应、道路交通情况。3.2.5现场施工调查应采用现场勘察和沿线走访的方法进行,施工调查时,还应携带必要的文件、设计资料等,现场对图纸资料进行核对。3.2.6现场调查工作完毕,应编写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调查报告的内容为: 1工程概况:如线路的经由;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分布;重点桥梁工程情况;施工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工程数量等。2施工条件:工程场地情况;沿线交通和供水、供电、供油情况;主要材料和地方材料的供应条件和供应方式,砂石料源情况;临时房屋和临时通信的解决条件等。 3提出以下施工建议方案: 1)施工区段划分,施工队伍驻地、大型临时工程的布置。 2)施工便道的布局及现有道路的改扩建方案。 3)施工供水、供电线路和工地发变电站的设置。 4)砂石料场选定和场地布置、开采规模、运输方法及供应范围。 5)主要材料供应基地、桥头制梁场等的位置和规模。 6)重点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7)施工机具设备和利用地方机械设备的意见。8)影响施工的障碍物的拆迁方案。9)梁的运输路径和架设顺序。10)施工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优化设计的意见。11)计量、检验、试验方案。3.2.7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调查报告和合同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1 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工期要求、工程特点。2 组织管理机构、施工总体部署、施工场地布置、材料运供方法、临时用地计划、临时工程修建计划、机械使用计划和劳力使用计划,制架梁辅助工程和水、电供应方案等。3 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和施工进度计划。4 计划采用的保证施工安全、质量措施,创优规划和措施,保证工期、进度措施,环保、水保、节能、节料、节约用地、降低工程成本等措施。3.2.8 开工前应做好所需材料机具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供应渠道、材料的储存、机具配备方案、机具购置和调配、砂石料供应等。施工单位在作施工调查的过程中,应详细调查当地水资源及电力供应情况,作好完善的水电供应方案。充分利用地方通信设备,必要时也可架设临时通信线路。3.2.9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应核对以下主要内容: 1 地形、地貌、水文和地质资料。 2 桥涵的结构、孔径、跨度及与其它建筑物的协调。 3 桥涵的平面位置、设计高程和主要结构尺寸。4 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5 主要工程数量、物资与设备的品种规格。 6 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7 征用土地界限及构筑物拆迁补偿的数量。 8 排水系统及导流设备。3.2.10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的临时设施,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内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和供水设备及其它小型临时设施等,宜在正式开工前完成。起重设备、施工便桥在使用前应予以验收并做好记录,使用过程中应有安全防护措施。高空作业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3.2.11开工前应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认真进行研究和深入细致地讨论,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施工。3.2.12正式工程开工前,要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工作,经审查合格后,才能申请开工。工程开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或施工资料能满足施工需要。 2征地、拆迁能满足施工需要。 3中线、水准复测及工点放线已完成,施工桩橛完备。 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并已按规定的程序审核批准。 5地质复核工作已经完成。 6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设计工作已经完成。7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准备能满足开工需要。 8质量、安全、环保保证体系和措施已建立和健全。 9工地试验室已经建立并通过认证,各种原材料检测、试验设备取得认证并经验收合格;与开工有关的材料试验已完成。砂石料源选定后应立即进行碱-骨料试验。 10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临时房屋和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11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已完成;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12 核实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分布。3.2.13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审批制度,未经批准的工程不得开工。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3.3.1桥涵工程主要施工设备有以下几种:1 基础施工设备:锤击沉桩机、振动沉桩机、冲击钻机、旋转钻机、旋挖钻机、套管钻机、双(单)壁钢围堰、钢套箱、钢沉井和必要的土石方施工设备等。2 墩台主要施工设备:钢筋设备、混凝土设备、模板提升设备。3桥位制梁设备:膺架、移动支架、移动模架、挂篮、张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设备、试验和检测设备,及其它辅助施工设备。4预制梁设备:包括台座、模板、张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设备、吊装及滑移设备、试验和检测设备;采用蒸汽养生时还有蒸汽养生设备;以及其它一些辅助施工设备。 5运架梁设备:包括吊装、运输和架设设备。 6 混凝土施工设备:混凝土拌合机(站)、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等。 7 钢筋施工设备: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电焊机、对焊机等。 8 桥涵顶进及线路加固设备。3.3.2施工单位应根据桥梁及涵洞的结构、尺寸、重量、形状和施工条件等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备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确定其参数,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3.4辅助工程3.4.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辅助工程主要包括:临时便道(桥)、临时码头、混凝土拌合站、预制场、存梁场、场内运梁线、大型龙门吊机走行线、砂石料场、修建临时承托结构、钢构件、架桥机的运梁道路等。开工前,应考虑辅助工程特点及施工工期,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出设计文件,经相关单位批准后,修建辅助工程。3.4.2当桥梁工程施工采用预制架设施工方案时,运梁便线及桥上临时轨道应满足不同运梁车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要平整、顺直,以便预制梁的顺利移运。施工前应制定相应标准,经相关单位批准后实施。3.4.3施工便道应直通工地并与国家公路网连结,应满足各种设备运输进场的需要。4 施工测量4.1 一般规定交接桩(资料)桩点(资料)核对复测布设控制网施工放样竣工测量4.1.1 在桥涵的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中,应按图4.1.1所示流程进行测量控制工作:图4.1.1 施工测量流程图4.1.2 交接桩工作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按下列内容和方法进行具体交接桩工作。1 交接桩应按照线路平面图、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线路精测成果书逐一接收导线点、水准基点桩以及精测地段的全部精测桩。2 交接桩双方对桩位应逐一现场查看,做好记录,绘制桩位平面图。4.1.3 交接桩后,应按程序进行下列具体测量工作: 1 对设计单位所交付的所有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2 对设计单位所交付的所有桩点进行复核测量。3 联系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组织与相邻标段进行搭接联测。4 建立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施工控制网,并进行平差计算。 5 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涵中线桩及水准点。 6 测定墩台纵横向中线及基础桩的位置。 7 进行构筑物的高程测量和施工放样,将设计高程及必需的几何尺寸移设于实地。 8 对有关构筑物进行必要的施工变形观测和精度控制。 9 测定并检查施工部分的位置和高程,为工程质量的评定提供依据。 10 施工过程中对导线点和水准点定期进行复核测量。 11 对已完工程进行竣工测量。4.1.4 测量前应按下列要求收集桥址地区已有的测量资料: 1 近期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及其所属系统。 2 国家系统、地方系统的三角点、导线点和水准点资料及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3 桥梁设计所采用的高程系统与铁路、公路、水文、水利、电力及航运等有关部门的高程换算关系。4.1.5 桥梁测量中应建立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中线为x轴,里程增加方向为其正向,与x轴垂直的方向为y轴。 2 起算点的里程值(x值)可自行设定,全桥里程不出现负值。4.1.6 桥址控制点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联测: 1 两岸桥位控制点宜与铁路测量采用系统或国家、地方系统的三角点和水准点进行联测。2 当线路测量已先行通过桥址时,桥中线应与线路中心桩进行联测,以取得里程和高程的换算关系。当为双线桥或多线桥时,应按贯通的中线线别和冠号进行联测,当其他线不与贯通线平行时则应分别联测。3 桥位中线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应在桥梁施工测量前,应由相关单位组织相邻施工单位进行贯通联测,保证线路与桥梁和全桥分段施工时中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4.1.7 桥梁施工过程中,应测定并经常检查桥涵结构浇筑和安装部分的位置和高程,并作出测量记录和结论,如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分析原因,并予以补救和改正。桥梁控制网应每半年复测一次,以确保施工准确。4.1.8 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记录清楚,签署完整,并应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4.1.9 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检校,并做好经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4.1.10 测量工作应建立复核制度并严格执行,测量资料应经过不同的人员分别进行计算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外业测量应采用不同的测量人员或不同的测量仪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复核无误后方可交付施工使用。4.1.11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测量除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的有关规定。4.1.12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的规定。4.2 桥梁平面控制测量4.2.1 桥位勘测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在精度方面能满足桥梁定位放样要求时,应予以复测利用,放样点位不足时,应予以补充。如原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施工放样要求,或原控制网基点桩已移动或丢失,则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4.2.2 三角网的布设除应满足三角测量本身的需要,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构成三角网的各点,应便于采用前方交会法进行墩台放样,并使各点间能互相通视。 2 桥轴线应作为三角网的一边。两岸轴线上应各设一个三角点,使之与桥台相距不远,以便计算桥轴线的长度,并利于墩台放样。 3 三角点不可设在可能被河水淹没、存储材料区、地下水位升降易使之移位处、车辆来往频繁及地势过低需建高塔方能通视处。 4 三角网的图形主要根据跨河桥位轴线的长度而定,在满足精度要求前提下,图形应力求简单,平差计算方便。 5 单三角形的任一夹角应大于30o。4.2.3 基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线位置的选择,应满足相应测距方法对地形因素的要求,宜设在土质坚硬、地形平坦且便于准确丈量的地方,如有纵坡宜在1/121/10之间,与桥轴线的交角宜小于90o或接近垂直。 2 为提高三角网的精度,使其具有较多的校核条件,两岸宜各设一条可丈量基线。 3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时,其基线宜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且基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并避开高压线等电磁场的干扰。 4 基线长度宜大于桥轴线长度的0.7倍,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0.5倍。4.2.4 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级和精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 控制三角网等级和精度等级测角中误差()桥轴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基线相对中误差一0.71/1750001/1500001/400000二1.01/1250001/1000001/300000三1.81/750001/600001/200000四2.51/500001/400001/100000五4.01/3000010250001/750004.2.5 用钢尺直接丈量距离时,应考虑钢尺的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斜度改正和垂度改正。4.2.6 用电磁波仪器测距时,应按下列规定对仪器进行验校: 1 新购的测距仪在使用前。 2 仪器修理后,由于调换了电子元件或拆动光路等,可能使原来的常数发生变化。 3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 4 用于桥梁控制测量的测距仪应每年检定一次。4.2.7 角度测量应根据仪器性能和需要的测角精度选择下列方法进行: 1 单测法:在水平角观测时,对每一个角度都进行测量。 2 复测法:将某一角度在水平度盘的不同处进行两次以上观测,经平均求得水平角。 3 全测回法:望远镜用正镜和倒镜观测同一目标,求得正镜和倒镜的平均角度,称之为一个测回。 4 全圆测回法:从一点测量几个角并把这些角作为一组的测量方法。当一个测站上有三个以上的方向时,用此法测角既简单又有相当高的精度。4.2.8 三角测量结束后,应进行三角平差。三角平差宜以条件观测平差为主。三、四等三角网按条件观测平差时,多数采用按角度平差,基线网和要求较高的桥梁控制网可采用按方向平差。平差计算结束后,应验算三角网测角中误差和桥轴线边长相对中误差。4.2.9 桥梁三角网的施测和近似平差步骤: 1 根据河流两岸的地形和河床宽度选择桥梁三角形的图形。 2 丈量基线。 3 在各测站进行角度观测,当一个测站上需观测多个角时,用全圆测回法,观测个别角时,宜采用复测法。 4 整理外业观测成果进行近似平差计算,首先应使三角网中各三角形满足等于180o的几何条件,求出各角的第一次改正值。 5 根据丈量得到的第一条基线长度和第一次调整后的角度值计算出最后一边的长度,与丈量的结果相比较,求出边长闭合差。 6 应用近似平差公式将边长闭合差调整到与推算边长有关的角上,得到角度的第二次改正值。 7 经过两次角度调整后,可利用得到的基线计算三角网的各边长和三角点的坐标。4.3 桥涵水准测量4.3.1 水准基点布设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涵施工水准点的测设精度,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规定,桥头两岸应设置不少于2个水准点,桥轴线上每公里不少于1个水准点,每岸至少设1个稳固水准点。 2 水准点应设在桥址附近安全稳固处,并便于施工观测。 3 根据施工需要以及地质不良或易受破坏的地段应适当增加辅助水准点,其精度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辅助点与基准点间转镜不超过2次,高差不超过2m且不在同一地质或结构物基础上。4.3.2 基准点和施工水准点可采用混凝土标石、钢管标石、岩标石、管柱标石、钻孔桩标石或基岩标石制成。 中、小桥和涵洞及工期短、桥型简单、精度要求较低的大桥,可在附近建筑物上设立标点,或埋设大木桩设铁钉标志,作为施工辅助水准点,但必须加强复核。 小桥和涵洞也可利用线路测量的水准点。4.3.3 水准测量的精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 水准测量精度(mm)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限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符合路线闭合差环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三3.0201212128四5.03020202014注:表中R为测段长度,L为符合路线长度,F为环线长度,均以千米计。4.3.4 各等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线路应以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并按下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高程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取平均值为测段间高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重测。 M (4.3.4)式中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n测段数。4.3.5 跨河水准测量应选在桥址附近河面最狭处,应避免水准视线从沙丘、草丛、沙滩、芦苇的上方通过,两岸置镜点高差不宜过大,至水边的距离应接近。当跨河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在300m以下时,可采用单线过河,否则应采用双线过河,并应按等精度在两岸联测,组成四边形闭合环。4.3.6 水准测量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往返观测,并应在仪器与外界气温接近时开始观测,同时应防止日光直接照晒,同一测站,不得进行两次调焦。4.3.7 水准测量操作应注意下列事项: 1 测量前校验好仪器。 2 应在坚实地面上设站和选点,并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 3 视线长度可在100m以内,视线高度高于地面不宜小于0.3m,瞄准和读数时,要仔细对光,消除视差。 4 读数不应漏掉大数或零。 5 标尺应扶竖直。 6 仪器搬站时,前视尺垫不能动,但可以将标尺取下,待下站观测时再将标尺放上。 7 观测时间应选在成像清晰的时候,阳光较强时应使用遮阳伞。4.3.8 当需要进行墩台变形观测时,应对两岸水准点及各墩顶水准点以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联测。4.4 桥梁中线定位和墩台中心定位4.4.1 对于干河或浅水中的中、小桥,可用测距仪或全站仪直接标定桥中线长度并定出墩台的中心位置,跨越江河的大桥或特大桥,通常需要采用三角网来测算桥中线的长度,并利用三角网放样桥梁墩台,放样多采用前方交会法。4.4.2 前方交会法设置桥梁墩台中心时,应至少选择三个以上交会方向。其中一个方向为桥中线时,其他两交会线之间的夹角,见图4.4.2(a)、(b),当置镜点位于桥中线两侧时,宜在90o150o之间,当置镜点位于桥中线一侧时,宜在60o110o之间。偏差三角形的最大边长或两交会方向与桥中线交会点间长度不应大于20mm。以交会点投影至桥中线上的点作为交出的墩台中心。各方向都不在桥中心方向时,应以交会得的三角形的重心作为桥墩中心,见图4.4.2(c),误差三角形的边长不应大于30mm。图4.4.2 墩台中心交会示意图4.4.3 曲线桥梁墩台的放样方法有偏角法、支距法、坐标法、交会法和综合法。可根据下列原则选用。 1 对于桥跨短、跨数多的曲线桥,可采用偏角法测设曲线和确定墩位。测设时首先测出各墩位的线路中心,从线路中心向曲线外测出偏心距E值定出墩位中心。见图4.4.31。图4.4.31 偏角法示意图2 桥跨长,跨数少的曲线桥可沿桥中线附近布设一组导线,根据各墩台中心的理论坐标与邻近的导线点坐标差,求出导线点与墩台中心连线的方向和距离。置镜该导线点拨角测距即可定出墩台中心。见图4.4.32。图4.4.32 坐标法示意图3 位于水中的曲线桥墩台中心,可采用交会法测定。 4 桥梁一部分为直线,一部分为曲线且曲线在岸上。直线部分采用交会法测定墩台中心,曲线部分采用偏角法或坐标法测定墩台中心。4.4.4 墩台施工前应设置墩台中心护桩。护桩数量及其设置、保护措施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并应满足正确定位和施工放样的要求。4.4.5 小桥、涵洞、渡槽位置可根据线路中线控制桩或曲线控制点测设,涵洞护桩应沿其轴线设放,渡槽墩台中心护桩比照桥梁墩台护桩测设。4.5 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4.5.1 在进行放样以前,测量人员首先应熟悉结构物的总体布置图和细部结构设计图,结合现场条件与控制点的分部,确定适宜的放样方法。4.5.2 桥梁施工放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墩台纵横向轴线的确定。 2 基坑开挖及墩台扩大基础的放样。 3 桩基础的桩位放样。 4 承台及墩身结构尺寸、位置放样。 5 墩帽及支座垫石的结构尺寸、位置放样。 6 各种桥型的上部结构中心及细部尺寸放样。 7 桥面系结构的位置、尺寸放样。 8 各阶段的高程放样。4.5.3 墩台纵横向十字线的测设方法: 1 位于旱地的直线桥,在墩台中心位置定出后,可直接在其点位上用大木桩标定(在木桩上钉一铁钉),然后在点位上安置经纬仪,以桥轴线为基准,放出与桥轴线相重合的墩台纵向十字线和与桥轴线相垂直的墩台横向十字线。 2 对位于水中采用交会法设置中心的墩台,可在交会点的围堰上置镜,根据墩台纵横向十字线的方位角和交会方向线方位角的关系,后视基线点控制施工。 3 墩台纵横十字线确定后,根据设计的结构物尺寸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细部放样。4.5.4 涵洞施工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涵洞位于线路的直线部分时,其中心里程应根据线路控制桩的方向和附近百米桩里程确定,位于曲线上时,应按曲线测设方法测定。 2 涵洞轴线的线路中心确定后量出上下游涵长,确定涵端,并以轴线为基准测定基坑和基础在平面上的所有尺寸。基础建成后,安装管节或浇(砌)筑涵身均应以涵洞轴线为基准详细放样。 3 测量放样时,应确保涵洞长度、涵底高程的正确,对位于曲线和陡坡上的涵洞应考虑加宽和纵坡的影响。4.5.5 架梁前,应对墩、台顶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业考试秘籍物理学科考试难点突破与模拟题详解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及解析
- 2025年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证考试练习题库【附答案】
- 【教案版】小学四班级下册 球类活动
- 2025年炼钢行业入门必-备知识初级考试预测题及解析
- 2025年炼钢初级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财务会计实习生初级面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仓储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相关模拟题集
- 电击伤护理业务查房课件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政治面试常见问题解答指南
- MOOC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GB/T 457-2008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
- GB/T 40565.4-2021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4部分:72 MPa螺纹连接型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推荐99个),参考文献
- FZ/T 07015-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再生涤纶
- 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育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索
- 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讲义课件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原型量表测试表
- 审核首次会议发言稿
- 煤矿机电与运输提升安全管理.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