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_第1页
七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_第2页
七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_第3页
七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_第4页
七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环境的观察(四)主 题对环境的观察(四) 教案教学内容重点:1.眼睛和视觉 2.透镜3.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1.眼睛和视觉 2.透镜3.凸透镜成像规律方法技巧:1.知识点的归类总结2.识图解题3.实验题的答题关联性和完整性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和系统完成的?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 知识点一、眼和视觉 (1)透镜 透镜由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总是向透镜厚的一侧偏折。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图所示,凸透镜中心的点o为光心,通过光心并与透镜垂直的直线aa为主光轴。 三条特征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f;称为焦点。焦点f到光心o的距离叫做焦距(f)。根据光路可逆,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图所示,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会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会交于主光轴上一点,称为焦点,由于没有实际光通过,所以为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三条特征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f;根据光路可逆,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物距指的是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像距是指光屏到光心的距离。物距、像距与成像的特点之间的关系如下表:物距u 像距v像的情况倒立或正立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或虚像应用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放映机、光学投影仪u=f不成像uf不研究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距变大,像距缩小,像变小;反之,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3)眼睛和视觉限制 眼睛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构成。 视觉形成:光线眼球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近视和远视: a、近视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b、 矫正:佩戴凹透镜 c、远视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老年人的“老花眼”其实就是远视眼。 d、矫正:佩戴凸透镜 盲点:视网膜上视神经传出的地方,无感光细胞。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提倡“二要二不要”。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在33厘米;连续看书或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最好是看看远处的绿草和树木;不要在光线暗弱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坐车、走路时看书。如果有灰尘或异物进入眼睛,千万不要用手乱揉,这样会磨损角膜,可用眼药水冲洗眼睛,使异物随眼药水和眼泪一起流出。例1.请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解析】由于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如图(a)所示。因为凸透镜焦点由实际光会聚而成,所以称为实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而根据光路可逆可知,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b)所示;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如图(c)所示。例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第一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2)第一、二组同学分别进行若干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表中,请分析以下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至少两条)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凸透镜焦距/cm1414141416161616物距/cm2030406020304060像距/cm4726221880342722像的正倒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答案】(1)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上或一倍焦距以内;像距太大,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清晰的像。(2)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实像且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大;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实像。【解析】(1)找不到清晰像主要原因有三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成虚像像距太大,光具座不够长。(2)分析表格可知: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实像且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大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实像。 例3.小李同学沉迷于玩电脑游戏,近来发现黑板上的字有点看不清了,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眼睛成像如图所示,请判断他的眼睛出了什么问题?该如何矫正?【解析】根据检查得出的成像图,可以发现小李的眼睛出了问题,正常人是成像在视网膜上,而他成像在视网膜前了,说明得了近视眼。小李由于经常长时间玩游戏,眼部肌肉极度紧张,晶状体变凸,表面弯曲程度变大,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而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所以得了近视眼。由于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矫正的方法应该使像成的位置后移,所以应该佩戴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答案】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是得了近视眼。矫正方法是佩戴凹透镜。例4.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一位置时,在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光屏上将出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得不到实像【答案】b【解析】对照物距、像距与成像的特点之间的关系表:物距u 像距v像的情况放大或缩小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像u2ffv2f缩小倒立实像u=2fv=2f相等倒立实像fu2fv2f放大倒立实像u=f不成像uf不研究放大正立虚像 我们可以发现要得到倒立、放大的像,需物距fu2f, 像距 v2f。保持镜的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后,则物距为u2f,像距为fv2f ,所以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例5.请选择合适的光学器件放入图中的相应位置。【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如图甲中入射光线是平行光,从图中发现经过光学器件后光线会聚了,说明这个光学器件具有会聚作用,由此可以判断应为凸透镜。如图乙中所示,当平行光入射时,经过光学器件后仍然为平行光,说明该光学器件不能使光会聚或者发散,但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由此可以判断应该为平面镜,又由于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相交点即入射点,则可以找到两个入射点,将它们连起来就可以确定平面镜的位置了。例6.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人不动,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向前伸一些 d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答案】a【解析】有人没有进入镜头说明成的像太大,为了使大家都进入镜头,需要使成的像小些,根据成像规律,要使像变小,则像距要变小,而物距要变大,所以应该使照相机离人远一点,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小一点,镜头往里缩一些。例7. (2013西湖)12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a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小孔成像原理来解释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凹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其实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比看到的要高例8. (2013下城拱墅)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 a图(a)雷峰塔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b图(b)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c图(c)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例9. (2013江干)5杭州西湖是人间天堂的一颗明珠。清晨,朝阳初现,叶下露珠晶莹剔透,湖面波光粼粼,鲜花怒放,漫步在湖旁别有一番风味。下列对此景的恰当解释是 ba“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折射b鲜花的红色花瓣吸收除红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可见光c露是水蒸气汽化而成的d湖水比热容小,吸热本领小,炎夏时节能降低周边地区的气温例10. (2012上城)13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 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c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c通过该装置也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d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例11. (2012拱墅)5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a光的反射 b光有能量 c光的折射 d光沿着直线传播例12. (2012年西湖)6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d 例13. (2012年西湖)14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b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例14. (2012江干)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反映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c例15. (2012江干)19如右图所示,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的情形,对此正确的描述是:( c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放大的虚像c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 d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例16. (2013江干)17用照相机拍摄,照片上象与物上下左右一致,一个同学用照相机(不用闪光灯)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c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c能拍摄出,但照片上像的左、右与人相反d能拍摄出,但照片上像的上、下、左、右与人相反知识点二、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宋体,五号,不加粗)(1)信息的含义与重要性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人类总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及行为方式。(2)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人类通常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受器不断地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后,作出相应的反应或发出相应的信息。它可以归纳为:外界事物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3) 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 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真空中为310m/s。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有的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害;但其用途很广泛:如传播信息、x射线可以诊断疾病、射线可以杀死肿瘤细胞等。例1.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是发展到21世纪才出现的b. 信息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c. 信息总是以文字、声音、图像、气味等形式被人们的感觉器官所接受d. 信息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答案】a【解析】关于信息的含义,要明确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状态、特性和变化。自古到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信息。信息交流的方式很多,在古代通过信号和语言交流,后来通过文字交流,现代则通过电话、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交流,信息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达。例2.俗话说“眼见为实”从信息获取的角度,请你对这句话进行评价。【答案】我认为“眼见未必为实”。比如魔术中,魔术师就经常利用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产生错误的判断。【解析】人类常常会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其实我们看到的一些现象与事实并不一致。人类仅凭感官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比较表面的,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通过感官接收到的一些信息通过大脑的分析后,有时候也会产生误差,从而产生错觉,所以“眼见未必为实”。例3.有一种“隐形飞机”,可以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秘密之一在于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 (填“增强”或“减弱”)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秘密之二在于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 (填“增强”或“减弱”)反射回雷达设备的电磁波。【答案】增强 减弱【解析】雷达发出电磁波后,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并被雷达所接收,利用雷达能发现空中的飞行物。“隐形飞机”用吸收射向飞机的电磁波和减弱在飞机表面电磁波的反射方法,从而使飞机上反射回雷达的电磁波大大减少,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例4.中国人民自古就对太空充满着向往,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万户为探究宇宙而献身的经历一直鼓舞着中华儿女。如今我国已经制定了“奔月”计划,并已开始实施,预计到达2017年将发射一颗月球登陆器,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登月时,宇航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而一旦到了月球就只能靠无线电交谈,这是为什么?【答案】在飞船内有空气,声音能够传播,故宇航员能直接交谈,而在月球上是真空的,声音不能传播,所以需要借助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无线电来交流。【解析】我们知道声音要传播必须要有介质,在飞船内有空气,所以宇航员们能在飞船内直接对话,而月球周围没有空气,是真空的,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需要借助能够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所以在月球上只能靠无线电交谈。 1、(2014上城)6小吴与小徐用如图装置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有关实验操作与目的不合理的是a沿on前后转动板f或e,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b改变ob与法线的夹角,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c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沿oa射出,可说明光路可逆答案:b 2、(2014上城)20六月西湖,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山美、水美、花美,让人留恋忘返。游客小杨用单反相机拍摄了两幅照片,左边照片中荷花清晰而远处的桥很模糊,右边照片中桥清晰了,但近处的荷花却模糊了。以下关于两幅照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拍左边照片时,清晰的荷花的像为实像而桥的像为虚像b拍了左边照片后,相机位置必须往前移才能拍摄到右边的照片c在拍摄右边照片时,照相机镜头与成像位置的距离较小d两幅照片中的像与物均在镜头的同侧答案:c3、(2014西湖)12小光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和透镜位于图示位置、移动光屏到90cm处时,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烛焰像。用该凸透镜做下列探究,正确的是a将蜡烛向左移动5cm,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db将蜡烛向右移动5cm,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特点c在图示位置上,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 若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一定是向右移动透镜d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移到80cm处,眼睛位于光屏一侧通过透镜能看到缩小的烛焰。4、(2014江干)12如图所示,小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答案:b5、(2011)13.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答案:c 6、(2013)20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凸透镜前l. 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与它同侧的距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答案:b重、难、易错点总结:1. 2.3.一、选择题*1. 晴朗的夏天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阐述正确的是(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容易透过阳光c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2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约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a. 等于0.05mm b. 小于0.05mm c. 大于0.05mm d. 任意值3. 市场上出售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你看到浸在瓶中的参是( )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4.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 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5. 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是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b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亮斑c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d光线经折射后总成实像,经平面镜的反射总是成虚像6. 在放映幻灯时,要在屏幕上得到字母f,则插入的幻灯片应是( ) 7. 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8. 下图是一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9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像可在光屏上显示出来、虚像不能 b.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不是c. 物体跟它的虚像一定分居在光学器件的两侧 d. 实像是缩小的,虚像是放大的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11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镜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5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若小明想通过此老花镜的镜片看微雕作品上较小的图案,则作品到透镜的距离应满足()a小于5cm b大于5cmc大于10cm d大于5cm小于10cm1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佩戴的透镜种类是()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3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中,信息容量最大的是( )。a广播 b电视 c互联网 d电话14飞机上的乘客是不允许使用手机的,主要的原因是( ) a怕乘客打电话给飞机驾驶员 b手机的电磁波信号会对飞机与地面间的通讯造成干扰c手机信号会对其他乘客造成生理伤害 d恐怖分子可能袭击飞机 15下列不全属于信息传递方法的是( )。a电报、电话、电视、广播 b电报、互联网、磁盘、文字 c电话、文字、计算机、心理作用 d人的神经、计算机、文字、互联网16人们不断地从外界获取信息,首先靠的是( )。a感觉器官 b传入神经c效应器 d大脑17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在飞行过程中,测控部门在国内外布设了庞大的测控网,对它进行连续跟踪和全程测控。跟踪和测控利用的波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无线电波 d射线18. 车载导航仪是通过与导航卫星互相传递信息,来确定汽车的准确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如图),为汽车驾驶员导航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航仪与导航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导航仪上的移动电话是通过电流传递信息的c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比光的传播速度慢19.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你会从旁边工作的电视机屏幕上看到一道水平亮线,或者从旁边的收音机中听到“喀喀”的声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电路通断时发生的电磁波被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到而产生的 b电路通断时交流电通过家庭电路对收音机或电视机的影响c电路通断时开关中金属碰撞声的影响 d以上原因都不对 20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它通过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二、填空题1. 用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如图,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只需填写一种)。*3眼睛相当于一部自动对焦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镜,如图所示,图_是近视眼的模型,应佩戴镜矫正。*4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之间是通过来传递信息的。在建筑物或电梯中,手机有时会接收不到信号或信号很弱,就像把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