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C.为了纪念神农氏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2.下图(二牛一人、犁)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3.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A.隋唐大运河B.都江堰C.郑国渠 D.灵渠4.(2016福建会考)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它最早出现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5.“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6.(2018广东学考)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A.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B.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C.开始刀耕火种D.出现了曲辕犁7.(2017北京学考)如图所示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曹魏时期D.隋唐时期8.(2018海南学考)“雩祀(yu si)”最初为中国古代人们为求雨而举行的仪式。每年农历四月,万物生长旺盛,急需雨水浇灌之时,举行求雨礼。随着时代的发展,“雩祀”由民间祈祷活动逐渐上升为国家祀典。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从老百姓到统治者都非常重视()A.农业B.手工业 C.商业D.渔业9.(2018北京学考)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10.(2017福建会考)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1.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12.(2015福建会考)下图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A.丝绸B.茶叶C.瓷器D.铁器13.(2018广东学考)“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这首歌所描述的是()A.丝绸B.瓷器C.刺绣D.绘画14.(2018四川学考)蜀都赋记载:“百室离房,机杼相和”;隋书亦云:“蜀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上述记载的是四川的()A.农业B.纺织业 C.冶炼业 D.制瓷15.(2018浙江学考)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战国B.西汉C.南北朝 D.北宋16.(2017山东学考)唐宋时期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中,除丝绸外另一种最主要的商品是()A.青铜器 B.铁器C.瓷器D.纸张17.(2017浙江学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18.(2018广东学考)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A.官营手工业发达 B.商品经济日益兴盛C.小农经济走向衰落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9.(2017安徽学考)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达,商业历史悠久。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农商并重政策B.唐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已被打破C.两宋时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D.元朝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0.(2017山东学考)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徽商、晋商势力强大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1.(2018江苏学考)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B.抑商政策废弃C.坊市制度形成D.自然经济瓦解22.(2017贵州学考)据记载,宋代东京汴梁宣德楼南边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也“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这反映了()A.市场规划混乱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中央集权削弱D.城市防御功能增强23.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A.坊市界限未被打破B.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C.政府放宽市场管理D.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24.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能证明宋代“市”发展状况的诗句是()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B.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C.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5.(2018北京学考)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B.C.D.26.(2016广东学考)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米也。”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A.闭关锁国政策B.君主专制C.重农思想 D.重商主义27.汉代桑弘羊曾说:“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以夺农妨政。此亦当世之所患也。”下列选项符合他的思想的是()A.井田制 B.土地兼并C.闭关锁国D.重农抑商28.商鞅变法时,大幅度提高酒、肉的税率,实行盐铁专卖,管制粮食贸易。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推动农业生产发展D.重视官商抑制私商29.(2018广东学考)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这一处是()A.上海B.泉州C.宁波D.广州30.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深远影响是()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第卷(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2014福建会考)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欣赏画卷,回答问题。(1)据图一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图一、图二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2分)(2)图三丝绸之路始于哪个朝代?(2分)图四突出反映了宋代哪个行业的发展盛况?(2分)(3)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经济因素是什么?(2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清时期,“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2)据材料,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4分)33.(2016福建会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三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4分)34.坊市制是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达千年之久,其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坊市制进一步完善,汉代长安城内“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彖得旋,阗城溢郭,傍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白居易描述了坊市制下长安城整齐划一的概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有利于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管理和控制。政府还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忽略了各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得利计赃重者,计利准盗窃论。贩卖者,亦如之。”摘编自肖建乐唐代坊市制度及其历史定位材料二唐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居州县郭内者为坊,郭外者为村,里、村、坊皆有正。里正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坊正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岑仲勉隋唐史(1)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坊市治理的主要特征。(3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汉唐时期坊市制度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7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专题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1.D“禾”是谷物的总称,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体现农业生产在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2.C结合图片中“牛”“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二牛抬杠的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3.B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故选B项。4.C曲辕犁,是中国唐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5.A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中,“耕田”是农业,“织布”是“家庭手工业”,故选A项。6.B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与刀耕火种相比最明显的改变是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故选B。7.C图片中灌溉工具是翻车,出现于曹魏时期。8.A我国是农业国,古代通过雩祀以祈求粮食丰收,故选A项。9.A“昼出耘田”反映了农业,“夜绩麻”反映了手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10.B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通过丝绸之路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11.B南北经济交往密切与材料中仅强调江南一带饮食变化不符,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土地利用率极大提高,进而出现饮食方面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饮食文化日益丰富仅为材料现象而非本质,故排除C项;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12.A汉武帝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故选A项。13.B结合题干中“窑烧”“细腻”,可知B项符合题意。14.B“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蜀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是对成都纺织业的发达和精美品质的生动描述,故选B项。15.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始以煤为燃料冶铁,故B项正确。16.C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故选C项。17.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仅凭一事件无法判断贸易繁荣,故排除;“朝贡贸易”的现象早就存在,故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大量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国外,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依据材料“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可知D正确。18.D明朝中后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雇佣自由劳动力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材料中“计工受值”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故选D项。19.C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B项错误;明清时期我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项错误;宋朝商业繁荣,商税收入多,故C项正确。20.D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商帮与会馆、大量商业市镇兴起,江南地区出现手工工场,故选D项。21.A材料反映的是江浙一带出产的丝织品、粮盐产品在各地广泛流通,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故答案为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表明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明朝时期坊市制度已不存在,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22.B从材料“宋代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许市人买卖于其间”中可知宋朝商品贸易突破了坊市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功能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中央集权和城市防御功能增强,故C、D两项排除。23.C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的“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相符,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故D项错误。24.A“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句反映了清晨小巷卖杏花的场景,出现“早市”说明当时“市”的发展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与宋代“市”的发展状况相符,故A项正确;“市人日中集”说明“市”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不符合宋代“市”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根据“坊内开门”可知“市”有固定的场所限制,不符合宋代“市”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表明市未突破空间界限,且各市功能单一,故D项错误。25.D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严重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西方殖民活动起过一定的防卫作用,故选D项。民族工业是在鸦片战争后产生;结合所学知识,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无法避免西方的侵略。26.C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在明清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主的专制独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民之大命,谷米也”可知其强调的是重视农业,即重农思想的反映,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商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27.D“如今你们这些儒生们丢下农活去学那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浪费了很长时间,对于认识事理却毫无帮助,你们往来游荡,不耕种却白吃粮,不养蚕却白穿衣,(用花言巧语)欺骗老百姓,耽误了农时,妨碍了政事,这真是今天社会上的祸害”据此分析,符合他的思想的是重农抑商,故D项正确。28.B题干提及的就是重农抑商政策,不合乎题干设问,故A项错误;统治阶级的政策的目的不外乎维护统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故B项正确;题干提及的主要是抑商政策,非商业与农业的关系,故C项错误;抑制私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故D项错误。29.D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雅安抽水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救生潜水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方案(3篇)
- 教育科技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 委托制作合同模板
- 绿色产业项目方案招标
- 征收货币安置合同书5篇
- 少数民族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洞察及研究
- 辽宁省普通高中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
- 阜外医院石丽的课件
- 输液并发症静脉炎课件
- 综艺脱口秀节目创意策划及实施方案
- 浪浪山小妖怪-2025~2026学年美术开学第一课《浪浪山小妖怪》
- (2025年标准)盆景购销协议书
- 设计合同结算协议书范本
- 2025广东湛江市廉江市政协办公室等7个单位招聘政府雇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婚后债务分离协议书
- 2025广东河源紫金县殡仪馆招聘编外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航模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四川南充营山县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39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看守所巡控岗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