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上册 第4课《风筝》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七级语文上册 第4课《风筝》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七级语文上册 第4课《风筝》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风筝备课全方案诵读积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近代高鼎村居)赏析儿童、东风、纸鸢,诗人笔下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读了这两句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目标导航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内容;从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重点)2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和含义;学习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和作用。(难点)3理解儿童热爱玩具、喜欢游戏的天性;学习作者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重点)写作背景1.题目解说文章以“风筝为题,既揭示了写作的缘由,又概括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2.作者名片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鲁迅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等。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风筝就是作者对现实的感触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是在作者已经发表的一首散文诗我的兄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篇感想。风筝的含义比我的兄弟更为深刻,反映了作者自我的兄弟发表后几年来的思想发展进程和严肃认真地进行自我解剖的态度。总结探究1.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压制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热烈憧憬。2.板书设计 3.写作特点(1)意蕴深刻。本文作者以严冬比拟现实,以春日象征理想。通过批判现实,寄寓自己的理想,启示人们如不改革整个社会,任何个人的“补过”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们是不会获得“春日”的愉快的。既有对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揭露和抗议,又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解剖。(2)语言精练。例如“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惊呼”“跳跃”等词句,把小兄弟善良、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的性格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当“我”彻底毁坏了他将要完工的风筝、傲然走出时,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这里作者只是抓住小兄弟的神态,“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简约的几笔,就将他进行正当游戏的愿望遭到虐杀后那种惊惧、绝望的心情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些描写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3)构思巧妙。本文以风筝为线索,由眼前景物写到幼时旧事,写到后来的重新忆及,再回到眼前,表达自己“无可把握的悲哀”。文章立足于风筝的旧事新感,道眼前所见,述不尽往事。在冬日北京忽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它荡漾着春意,但是,“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的是,故乡的春天似乎在这异地的冬天重现了。“悲哀”的是,记忆里的幼时所见的放风筝景象和发生在风筝上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构成了悲剧;这个悲剧不仅保留在记忆里,而且因为无法补过而成为“无可把握的悲哀”。风筝所引起的是对故乡春天的回忆;故乡“久经诀别”,儿时的春天“久经逝去”,但是何曾带来“春日的温和”。于是,提出“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连“躲”也不必“躲”,四周原非春天,无须“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这样就把儿童游戏的严肃内蕴,借风筝这一事物,寄意深远地显现了出来。4.问题探究(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跟“惩罚”一词联系起来就明白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以前的“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2)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认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读后感悟感悟1:真正的忏悔会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和新生,会使被伤害的人的心灵获得一些慰藉,会使人世间的良知复苏。鲁迅作为一个伟人尚且这样,我们更应该如此,学会忏悔,学会宽恕,才能不断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