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航母.doc_第1页
英国航母.doc_第2页
英国航母.doc_第3页
英国航母.doc_第4页
英国航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装的水上飞机母舰 竞技神号(Hermes) 1912年,英国海军对一艘老巡洋舰“竞技神”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工程技术人员拆除了军舰上的一些火炮和设备,在舰首铺设了一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另外在舰上加装了一个大吊杆,用来搬运飞机。这样,“竞技神”号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舰上所载的飞机并不能够在舰上直接起降,所有飞机都需要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 皇家方舟号(Ark royal)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侦察机在英国“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起飞获得成功。很快,英国海军即将此舰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搭载舰。次年底,这艘水上飞机母舰作为英国海军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飞机母舰加入现役。1934年,它改名为半人马号,它长112米,宽15.3米,吃水5.3米,排水量7450吨,主机为往复式蒸汽机,输出功率3000马力,航速10.6节,装有4座10磅炮和两挺机枪,可载10架肖特式水上飞机,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说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但实际上,“半人马号”号只能称之为可以在舰上起飞飞机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因为飞机仍然不能在舰上降落,所有飞机都需要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皇家方舟”号水上飞机母舰的出现标志了皇家海军已经认识到飞机在海战中的巨大潜力。 1914年,英国海军部征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峡营运的渡轮,并对它们进行了改装。它们是:“女皇号”、“恩加丹号”和“里维埃拉号”,它们基本符合作战要求,航速快,游廊甲板和艇甲板间距大,有地方改成一座大的帆布机库,装设吊车起吊4架水上飞机。只是这几艘船都是在英吉利海峡营运的渡轮,续航力小,满足不了主力舰队的需要。因此,必需有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凑巧,丘纳德公司的老掉牙的邮船“坎帕尼亚号”刚刚作为废钢出售,成了无主船,准备解体。这艘船的贮煤量足够它横渡大西洋,航速22节,也能使它同主力舰队的战列舰一道行动。这艘老邮船的上甲板设备全被拆除,从前部烟囱到船首,修了一条跑道,但试验后发现它太短,于是把前部烟囱也拆除了。烟囱改用两根比较细的管子代替,管子的间距尽可能地拉开。根据飞机起飞的需要,对一艘舰船进行这样的大规模改装,这是第一次。但是,对这位先驱其它部分的改装更厉害,使它面目全非。尽管“坎帕尼亚号”的主机老态龙钟,可它符合跟上舰队这一基本要求,因此,它有资格被称为第一艘舰队航空母舰。恩加丹级恩加丹号(Engadine)改装前的状态,时间是1914年第一次改装后的状态第二次改装后的状态里埃维拉号(Riviera) 1914年12月25日参加了对库克斯哈文的突袭。1915.2.14到1915.4.7期间进行了第二次改装。此后大多数时间服役于地中海。1919年5月21日出售给原来的船东,1933年重命名为Lairds Isle号。1939年9月重新被皇家海军征用,用作鱼雷训练舰、人员居住船、登陆舰等任务。1945年返还船东,随后拆毁。里维埃拉号在二战期间被用作运兵船,鱼雷训练舰和登陆舰 女皇号一战后拆毁。坎帕尼亚号(Campania) 1918年11月5日。这天早上,福斯湾刮起了大风,坎帕尼亚号挣脱了锚链,撞上了皇家海军复仇号战列舰,结果可想而知船身上撞出了一个大洞,很快地沉入了海底。6天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马恩岛人级 这一级舰是由征用的型号不同的海峡渡轮改装而成,这三艘也被称为海岛人级,各舰之间都存在不小的差异。该级舰带有水上飞机机库和飞机吊车(位于舰体后部),另外前部还有一座倾斜的飞行甲板用来起降水上飞机和陆基飞机。“马恩岛人”号(Manxman) 1916.12服役,在一战期间主要服役于地中海,一战结束后于1920.2.12出售。1941.10月再度被皇家海军征用作为雷达训练舰。1945年出售,1948年报废后出售拆毁。 “彭米克利号” (Ben-My-Chree)一战后因为事故损毁。“维迪克斯号”(Vindex) 1915.11.11服役,在一战期间主要服役于地中海,一战结束后于1920.2.12出售给原来的船主。1939年再度被皇家海军征用作为部队运输船,主要在印度洋上活动。1945年归还船主。1954年出售拆毁。 “信天翁号”(Albatross)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水上飞机母舰,1938年转让给英国皇家海军。舰体结构与就皇家方舟号相近前部带有飞行甲板,机库在甲板以下。1931.12月接受改装,1932年作重新为火炮训练舰服役,1933年4月26日退役,但是还是作为一艘近海水上飞机支援舰使用。1936年用作实验舰,1938年转让给英国皇家海军,1938.4.19到达英国,后作为训练舰。1938.12.15退役作为宿舍。1939年8月25日重新服役,战争初期在西非水域和印度洋水域作为护航舰。 1943.11.5划归后备役,并先后被改装为修理船和扫雷舰,改装过程中加装了8门2磅高炮和6门20mm高炮。1944年8月11日被鱼雷击中,并被认为不值得修复。1944年8月30日划归后备役,随后又重新服役作为扫雷具仓库。1945.7月除役,原定被改装为豪华邮轮,该计划后被取消。1948年出售改为Hellenic Prince号难民船,1954年8月12日在香港拆毁。 雅典娜级 雅典娜级是在货轮基础上进行的改造,新的舰桥取代了原有舰桥,舰体前后加装了机库,机库位于船体后部。这级舰最早设计用来为护航队提供空中支援,但是由于局势的恶化,两舰在还没有加装弹射器等操作水上飞机必须的装置前就被改作飞机渡轮。“雅典娜号”(Athene) 1941.10服役,1942年大部分时间活动于太平洋,1942.11.24到1943.6月期间租借给美国海军。1945.1除役,归还原来的船东,1946年命名为Clan Brodie号。1963.6月在香港解体拆毁。1940年的状态恩加丹号(Engadine) 1941.11.17服役,1942.11月到1943.7月间租借给美国海军,1945.1.9除役。1946年归还给原来的船东,命名为Clan Buchanan号。1962.11月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拆毁。 实验型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Argus) 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排水量14459吨,可载机20架。“百眼巨人”号原名“卡吉士”号,是英国造船商为意大利造的一艘客轮,开工不久即被英国海军买下,准备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于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不定常涡流的问题。正当英国的造船专家们一筹莫展之时,一名海军军官却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舰桥、桅杆和烟囱统统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然后把整个建筑的位置从飞机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上去,这样,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连为一体,而“不定常涡流”的影响也将不复存在。这位海军军官把自己的高招称之为“岛”式设计。 “百眼巨人”号的舰载机采用了一种原来在陆基起降的“杜鹃”式鱼雷攻击机,它有折叠式的机翼能携带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鱼雷,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由于这种飞机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于第一批准备上舰的飞机,未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百眼巨人号在二战期间主要担任飞行员训练舰。该舰开始服役作为实验舰,后来作为正式列装的航空母舰。1925.11.1对舰体进行了改造。1930.4月列入后备役1932年接受第二次大规模改装1936年接受第三次大规模改装1938.6.30重新回到一线服役,二战期间作为训练舰。1944.12月退役,1946.12.5出售拆毁。 竞技神号(Hermes) 1918年,英国海军动工兴建“竞技神”号航空母舰,1923年7月才完成它在航母发展史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的岛式结构非常成功,由此一举奠定了现代航空母舰的基本结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竞技神”号一开始就按照航母标准进行全新设计。在这之前,世界上的航母都是由战列舰、重巡洋舰或商船改建的。它采用封闭式舰首和全通式飞行甲板,一个环绕着烟囱的大型舰岛配置在舰体右舷,构成了岛式上层建筑。“竞技神”号实际上是第一艘真正采用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母争相模仿的标准样版。 “竞技神”号的标准排水量是10950吨,航速25节,载机20架。后来由于舰载机大小、重量的不断增加,载机数量减少到15架。它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的舰上配备了强大的火力,4门140mm炮、4门102mm炮和4门47mm炮,主要用于防空作战,这一点与现代航母注重对空防御如出一辙。1942年4月9日,“竞技神”号在锡兰岛亭可马里海军基地附近,遭到日海军机动舰队的舰载机击中攻击,共命中10弹,很快沉没。 注意它的烟囱配置,这为日后的航空母舰建立了蓝本 被日军击沉的竞技神号 鹰号(Eagle) 英国皇家海军中唯一一艘由战列舰改装的航空母舰,也是二战初期参战较多的航母。1917年,英国海军买下阿姆斯特郎.怀特瓦兹公司1913年开工,因一次大战中断工程的智利战列舰“科克兰”号的舰体,利用舰体改建为“鹰”号航空母舰。1920年4月尚没完工的“鹰”号就入役进行舰载机运用试验,11月再送入造船厂继续建造,于1923年完工。标准排水量22,600 吨,满载排水量26,200 吨,航速24节,载机21 架,1920.4.13完工,1942.8.11负责到马耳他运送物资期间被德国潜艇U73的鱼雷击沉。鹰号的姊妹舰加拿大号战列舰,鹰号与加拿大号使用的是相同舰体改装完成的鹰号高速试航中的鹰号加强了防空火力的鹰号二战初期的鹰号报复号(Vindictive) 不成功的设计,该舰有着相互分离的起飞甲板和着陆甲板。“报复”号的前后两个甲板通过一个天桥联接。由于该结构在使用中暴露了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所以“报复”号很少执行飞行作业。1918.10.1完工,1919.6.6发生事故,严重损毁。1919.12.24于朴次茅斯船厂修复完毕,并于1920年担任运兵船。1923.3.1到1925.3期间接受改装,改回为巡洋舰,但是其上机库和飞机弹射器保留到了1928年。1929年列入后备役,1937.5月根据伦敦条约解除武装,1937.9.7改为训练舰。1939年又改为修理舰。1945.9.9除役,并于1946.1.24出售拆毁。报复号是在豪金斯级重巡洋舰的舰体上进行的改装改装之前的状态奋战中的报复号 商船航空母舰麦凯比恩帝国级 麦凯比恩帝国级是英国皇家海军最早形成规模的商船航空母舰(MAC,Merchant Aircraft Carriers)。该级舰安装了基本的飞行甲板和岛型舰桥(但是没有机库等其他用于操作舰载机的设备)。该级舰和后续几级商船航空母舰都是在散装谷物运输船和油轮的基础上改装,其上载机主要是被用来对付德军的远程飞机。该计划是作为在大量美制护航航空母舰可以服役之前的应急措施。作战时该级舰由民船船员驾驶并运载正常的货物。该级舰实际上就是带飞行甲板的商船。满载排水量12000吨,长140米,宽18.3 米,吃水7.3 米,功率3500马力,航速12.5节,船员107人,载机4架。麦凯比恩帝国号(Empire Macalpine) 1943.4.14完工。战争期间为大西洋航线提供空中支援,战后作为商船出售,先后被命名为Derryname、Huntsbrook(1951)、Suva Breeze(1960)、Djatingaleh、San Ernesto、Pacific Endeavour(1968)。1970.4月在香港拆毁。 麦肯德里克帝国号(Empire Mackendrick) 1943.12 完工。战争期间为大西洋航线提供空中支援,战后作为商船出售,先后被命名为Granpond, Condor(1951)、Saltersgate(1959)、 Vassil Levsky。在1967.6.6到1975.6.5阿以战争期间被抛弃在苏伊士运河附近的大苦水湖(the Great Bitter Lake),1975.6月在南斯拉夫斯普立特拆毁。麦克安德鲁帝国级 同样是基于谷物运输船进行的改装。该级舰虽然名义上与麦凯比恩帝国级是两个不同的级别,但是从结构和船体来讲都十分相近。满载排水量12000吨,长136.5米,宽18.3 米,吃水7.5 米,功率3300马力,航速12.5节,船员107人,载机4架。麦克安德鲁帝国号(Empire Macandrew) 1943.7完工。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命名为Derryheen(1947)、Cape Grafton (1951)、Patricia(1964)。1970.10月在中国大陆拆毁。麦克达摩特帝国号(Empire Macdermott) 1944.3完工。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先后命名为La Cumbre(1948)、Parnon(1959), Starlight(1969)。1976年出售给中国大陆,其后情况不祥。麦克雷恩帝国号(Empire Macrae) 1943.9完工。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先后命名为Alpha Zambesi(1947)、then Tobon(1954)、Despina P.(1967)。1971.4月在高雄拆毁。麦凯姆帝国号(Empire Maccallum) 1943.12完工。服役于北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先后命名为ADoris Clunies(1947)、Sunrover(1951)、Eudoxia (1959)和Phorkyss。1960.11月在日本大阪拆毁。拉帕纳级 这一级商船航空母舰是在油轮基础上进行的改装。这些改装是由这些船只的船东自行进行的。该计划最早并没有得到皇家海军的认同,但是最后皇家海军还是接受了这一计划。这些船只的改装与前几级商船航空母舰相同,还是在基本船体上简单地安装了飞行甲板。满载排水量16000吨,长146.6米,宽18.3 米,吃水8.4 米,功率4000马力,航速11.5节,船员118人,载机4架。拉帕纳(Rapana)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1950年命名为Rotula号。1958.1在香港拆毁。阿曼斯坦号(Amastra) 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1950年命名为Idas号。1955.6.27在意大利斯培西亚拆毁。阿塞纽斯号 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争后期作为油轮和飞机渡轮。战后改回商船,1950年命名为Imbricaria号。1954.12.4在意大利斯培西亚拆毁。阿卡乌斯号(Acavus)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1952年命名为Iacara号,1963年在塞纳船厂拆毁。运送飞机途中的阿卡乌斯号亚尼西亚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1951年命名为Ianthina号。1954.08在布莱斯拆毁。米拉尔达号(Miralda)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1950年命名为Marisa号。1960年在香港拆毁。阿度拉号(Adula)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1960年在不列颠渡轮公司拆毁。麦凯恩帝国级 基于油轮船体的另一级商船航空母舰,比拉帕纳级排水量减小。但是实际上这两级舰的结构特性都很类似。满载排水量8900吨,长146米,宽18.3 米,吃水8.2米,功率3300马力,航速11节,船员122人,载机4架。麦凯恩帝国号(Empire Maclne) 服役于北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命名为British Swordfish。1959.5月在荷兰鹿特丹拆毁。麦克科尔帝国号(Empire Maccoll)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命名为British Pilot。1962.08在法斯兰拆毁。麦克马洪帝国号(Empire Macmahon)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命名为Naninia,1960年在香港拆毁。麦卡比帝国号(Empire Maccabe) 服役于大西洋航线,战后改回商船,命名为British Escort(1946)和Easthill(1959),1962年在香港拆毁。舰队航空母舰暴怒号(Furious) 1917年3月,英国海军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飞机母舰。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装了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但是,由于舰上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为了打破飞机着舰禁区, 1917年8月2日,英国海军少校邓宁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侧滑着陆的方式艰难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开飞机在航行的军舰上降落的先河。几天之后,当邓宁又一次试图重复这个惊险动作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不幸以身殉职。血的教训使英国在1917年底至1918年初对“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将军舰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舰体后部加装了86.6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 尽管如此,“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飞机虽能勉强着舰,但由于舰体中部的舰桥、桅杆和烟囱引起的湍流的影响,飞机着舰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作为水上飞机母舰时的暴怒号,此时只安装有艏部飞行甲板 安装了尾部飞行甲板后可起降固定翼飞机的暴怒号完全改装为航母时的暴怒号30年代初,暴怒号和勇敢号,光荣号停泊在锚地勇敢级 原为“勇敢”号和“光荣”号战列巡洋舰,它们船体外板薄、航速快,英国海军便于1924年着手,将之改成了航空母舰。它们和“暴怒”号属同型舰,只是装了右舷岛式上层建筑(“暴怒”号于1939年再次进行改装时也装了岛式上层建筑)。是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时期建造的最大最强的航母,总排水量3万吨,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分别于1928年和1930年服役。其标准排水量为22500吨,航速30节,可搭载飞机48架。勇敢号(Courageous) 最初作为大型巡洋舰建造,在一战期间担任快速布雷舰和训练舰。1921年除役,预定拆毁,1924.6.12-1928.5.5在达文波特船厂改装为航空母舰,1939.9.17于爱尔兰西南Fastnet Rock附近被德军潜艇U-29击沉。建造中的勇敢号改装完成的勇敢号勇敢号的尾部,注意其开放式机库光荣号(Glorious) 最初作为大型巡洋舰建造,一战期间担任训练舰1921年除役,1924.2.1-1930.3.10在达文波特船厂和罗塞斯改装为航空母舰。1934.5.1-1935.7.23期间进行进一步改装,1940.6.8被德军沙恩霍斯特号与格诺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击沉于挪威水域。完工时的光荣号 改装完成正在试航的光荣号光荣号的尾部皇家方舟号(Ark Royal) 30年代各个海军强国进一步加强海军势力,建造多艘大型舰只,战争一触即发。英国考虑自己的海军实力尚不足够应付德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时,决定建造新式舰队航空母舰,于是军方下令设计师在有效期内设计出先进的航空母舰。当时设计师曾考虑拉华盛顿条约对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的限制。在排水量限制下为给航母提供最大的面积的飞行甲板,在舰艏和舰艉各装了外伸板,并各自向外向下弯。由于军方要求能搭载超过60架飞机和装甲保护,使设计师只能把原来的机库增加多一层,使载机提高到70架以上。由于增加了机库,必然使舰舷提高,也增加了排水量,为减少重量,设计师也只能将两舷的装甲厚度减少。设计师还考虑到在大西洋的海浪对航空母舰的舰艏的破坏,因此将舰艏设计成封闭性。设计师终于在有效期完成新型航空母舰的设计并提交海军。经过军方的验收后,军方在1934年批准拨款建造一艘,命名为“皇家方舟”号,1938.11.17完工。起初命名为“木星”号,1937年4月13它下水后,才正式命名为“皇家方舟”号(老舰“皇家方舟”号则更名为“飞马座”号)。由于“皇家方舟”号的设计非常成功,从而成了皇家海军后建航空母舰的原型。 标准排水量 19500 吨, 满载排水量 27300 吨,航速31节,载机72架(平时48),舰员 1575 人。它在二战初期表现突出,最著名的是在猎歼郫斯麦号的战役中击毁其方向舵,为托维舰队最后击沉它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1年11月13日其被U81潜艇击中,14个小时后,在1941年11月14日于直布罗陀外海沉没 不屈号(Indomitable)光辉级的改进型。它是光辉级和冤仇级之间的过渡型号,改进了光辉级载机较少的缺陷。不屈号驶入马耳他大港 舰队航空母舰光辉级 1937年,英国海军又开始建造“光辉”级航母。首舰“光辉”号于1940年5月建成入役。其后续舰“胜利”号、“可怖”号、“不屈”号和改型舰“怨仇”号、“不倦”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陆续服役。“光辉”号长约226米,宽约29.2米,标准排水量23000吨,满载排水量29100-29700 吨,航速31节。该舰的突出特点是极为重视军舰的防护能力,它是世界上第一艘在飞行甲板和机库下面都设有装甲防护的航母。由于装甲重量的限制,它只能安排一层机库,因此只能载机36架。舰上还装有16门单管114mm高炮和一部792雷达,这在当时是相当高档的防空配置了。50年代中期前陆续退役。光辉号 1940.11月夜袭塔兰托战斗中重创了意大利舰队。二战中多次损毁受伤,但是每次都化险为夷。1946-1947年间作为训练用航空母舰。1947年进入后备役,1948.9月重新服役,作为训练航空母舰。1954.12.15除役,1956.11.3出售拆毁。完工时的光辉号 二战结束后的光辉号 胜利号 1942.11.20:租借给美国海军,在偌福克进行改装, 1943.2月到1943.8月间服役于美国太平洋舰队。1945-1947作为部队运输船。1947.12月改为后备役,1947.11月重新服役,作为训练舰直到1950.11月,其后彻底改装。1958.1.14:重新服役,1968年除役,1969出售拆毁。 战后的胜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