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 邹文静摘要:本文综述了脑血管造影术后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术后体征的护理、穿刺部位的护理、腰背部疼痛的护理等,学者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相应处理方面都给出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对于术后患者舒适度方面的研究样本较少,今后还可加强此方面的研究。而护理人员应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应对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动脉压迫止血器 脑血管造影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因为脑血管造影术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目前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其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然而其作为一项有创的检查,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因而护理人员的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性。在此,将临床工作中的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1. 生命体征观察 手术是在肝素化情况下进行,术后24小时应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如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等1。患者从手术室回到病房时,做好相关交接工作,给予床旁心电监护,每隔30分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及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2.术后体位 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体位直接影响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不同的压迫止血方式又决定着患者术后不同的体位。张晶等2对100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用传统人工按压沙袋加压进行止血的方法与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的方法进行了临床对比调查,他们研究显示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法的术肢制动时间为10-12小时,远远小于使用传统人工按压法的24小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尿潴留、排便困难、睡眠差、腰背酸痛、皮肤受损等不适,且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缩短住院时间。这与汪丽君,赵立波等3对60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的传统按压法与压迫止血器法的对比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动脉压迫止血器对于传统人工按压法来说是一项新技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时间的考验,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虽然,压迫止血器在临床的运用到了成熟阶段,但是,对于术后使用压迫止血器的体位包括患者卧床时间都没用明确的提出。张晶等研究证明指出脑血管造影术后压迫止血器2小时松半圈,后每隔2小时松半圈,10-12小时后解除压迫止血器,患者可下床活动2。吴雪影等4对脑血管造影术后解除压迫止血器的最佳时间做了分析,对术后3小时松半圈,6小时完全解除,卧床观察2小时与每3小时松半圈,9小时完全解除,卧床观察2小时做了对比研究,得出6小时完全解除的方法可以提前3小时解除压迫止血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且不会增加术区血肿的风险,但是该研究只是对两组定量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出优势的一组,并未找出压迫止血器的最佳解除时间。目前,我科室采用的方法是术后2小时松1圈,6小时完全解除,卧床观察半小时,无渗血、血肿等不适后可下床活动,3年来,我科室所有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采用此种方法都能有效止血,血肿的发生也非常少,至于到底应该怎样解除压迫止血器,才能既不增加风险又能使患者最舒适,还有待临床研究。3.穿刺部位的护理3.1首先应观察穿刺部位血肿形成 穿刺部位血肿是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张会平等5对276例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进行了临床分析,研究显示,术后并发症共发生14例,穿刺部位血肿例,发生率是1.81,占并发症的35.7%,是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中最常见的。这也与马雪露等1对173例脑血管造影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统计结果相一致。对于血肿的形成,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修订稿)6里指出与患者自身凝血功能障碍、使用抗凝等药物有一定关系,也与操作经验不足,局部反复穿刺及后期压迫不到位、压迫时间短、患者过早运动下肢有关。肥胖者皮下脂肪层比较厚,止血器同定不稳定,压迫点易移位;术中已有血肿形成,压迫时难以找准穿刺点,进一步引起出血7,也可能会导致穿刺部位的血肿,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医生调整好位,给予适当加压,指导患者术肢制动,保持髋关节伸直,避免弯曲,评估血肿大小,做好相应处理。3.2注意术肢的血运情况 密切观察穿刺肢体的皮温、肤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感觉的变化8。观察如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低,可能压力过大所致,应及时处理,对压迫止血器进行松圈减压,避免因压力过大引起的股动脉闭塞导致肢体坏死。3.3术后三天对穿刺部位进行换药,避免伤口的感染。4.碘过敏反应的护理碘造影剂过敏反应是介入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轻者影响身心健康,重者危及生命9,所以对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抢救决定了预后的严重程度。目前,国内最常用的预防措施是碘过敏试验。蔡秀芬10对三种碘过敏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即眼结合膜试验,皮内试验,静脉注射试验,研究表明用碘造影剂1ml静脉注射试验的方法假阳性率低,精确度高,是最可靠的试验方法。邹艳波11分别对30%、15%、3%浓度的碘皮试剂进行碘过敏反应试验,研究得出3%浓度的碘皮试剂做试验最可靠。徐海江12对27例碘过敏反应进行分析,他得出碘过敏反应与其他不变量无相关性,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对已经发生的碘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常规患者介入术后告知要多饮水,以加快造影剂的排泄。5.腰背部疼痛的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需卧床并术肢制动,这使肢体处于强迫伸直位,骨骼肌长时间收缩,导致腰背部疼痛。为了减轻这种疼痛,护理人员可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变换,保持术肢髋关节伸直,对腰背部的肌肉给予按摩,必要时给予局部理疗,并按时取压迫止血器,让患者可早期活动。所以找到解除压迫止血器的最佳时间,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轻腰背部的疼痛。6.小结 总之,脑血管造影术采用的是局部麻醉,患者在术后平躺的几个小时中,是完全清醒的,长时间的强迫伸直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舒适感,如排便困难、尿潴留、皮肤破溃、腰背部疼痛等。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卧床时间,可以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同时还要保证不能因为缩短止血时间而增加穿刺部位渗血、血肿的发生率,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压迫止血器的最佳解除时间的方法。 参考文献1李美蓉,陈静,陈信康.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0(11):108-109.2张晶,叶梅.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49-50.3汪丽君,赵立波,谢代鑫,等.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动脉局部压迫止血方法及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54-56.4吴雪影,赵永娟,陈淑良,等.脑血管造影术后解除压迫止血器最佳时间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33-8634.5张会平,温慧军,张建军,等.脑血管造影276例并发症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2):1588-1589.6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修订稿)J 中国脑血管杂志,2005,2(8):381-3847廖春莲.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59.8崔维.浅谈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154.9丁园珠 徐 晶.浅谈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