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岳麓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岳麓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岳麓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岳麓版.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岳麓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北咸宁模拟)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郡多造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答案A从材料信息可知,唐宋时期,出现了纸质衣服,这反映出当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故选A项。唐代丝织业缂丝技艺高超,丝织业继续发展,故B项与史实不符;唐宋时期百姓的衣料以麻布为主,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故D项错误。2.(2018课标)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明时期,政府制定、颁行了许多药物学著作,这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唐本草的制定与宋明理学无关,排除D项。3.(2019云南昆明摸底)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答案B根据“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可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夏小正的认识也存在差异,B项正确。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并非没有价值,A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夏小正研究角度不同产生的认识差异,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错误。4.(2018课标)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对墨家学派成就的认识。墨家学派多数为“农与工肆之人”,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且注重对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其成就和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一书记载了几何学、力学、声学、光学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成就,这些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墨子对科学成就的记载,排除A项;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B项。墨子中的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探索出来的,不是贵族阶层的贡献,故排除D项。5.(2019湖北黄石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A.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答案A根据材料信息“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可知,秦统一文字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故选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秦统一文字是在统一六国之后,故D项错误。6.(2016课标)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国曹魏三体石经运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再观察图片可判断出另外一种字体是隶书。先秦古文、小篆、隶书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答案为B项。曹魏时期并未在统一文字方面作出相关努力,故A项错误;曹魏时期,先秦古文、小篆已不流行,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7.(2019江西抚州模拟)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经跻身士大夫的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答案D材料“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表明宋代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D项正确。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富民已经跻身士大夫的阶层材料未体现,A、B两项错误;C项只是材料部分信息的体现,错误。8.(2018湖南益阳模拟)明清时期,文人“以物换画”“以书画为生”已成常态,艺术家以多种方式介入艺术市场,成为以书画为生的文人画家。郑板桥年谱记载:“乾隆八年四月,金农(扬州八怪之首)在扬州画灯卖灯,曾托袁枚在金陵代售,被袁婉拒。”这反映出()A.文人意趣的逐渐没落B.文人生活的穷困潦倒C.风俗画受到市场青睐D.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答案D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艺术家以多种方式介入艺术市场,成为以书画为生的文人画家。这说明随着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提高,D项正确。明清时期盛行文人画,A项错误。文人以书画为生不能说明其生活穷困潦倒,B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文人画,而不是风俗画,故C项错误。9.(2018福建厦门一模)公元1世纪初,王充在论衡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两部作品都()A.主张秉持实诚的作风 B.反对儒家思想神学化趋势C.因切中时弊而被重视D.表达了对社会稳定的期盼答案A“思无邪”即思想纯正,“疾虚妄”意为憎恶虚假荒诞的言论,因此诗经和论衡都主张秉持实诚的作风,故选A项。儒家思想神学化开始于西汉,诗经由孔子编订,成书于春秋中期,故B项错误;王充的主张没有被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期盼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10.(2018甘肃天水一模)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据此可知()A.明清小说传播途径多样化B.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数量增加C.明清时期印刷手段多样化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答案A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直接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来接受小说内容,其获取文本的方式主要有购买、转借及租赁;间接读者则依靠听书、看戏等途径,间接接受通俗小说的内容;直接读者与间接读者又分别确立了明清通俗小说两种基本传播方式:版籍传播与曲艺传播。由此可知,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直接阅读和间接阅读的比较,故无法推断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而是强调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而是强调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排除D。11.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读图可知,图案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这说明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故选A项。12.(2018河南郑州模拟)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被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宋朝时期)才走向成熟。二者兴起的相同原因是()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答案B古希腊以观剧的形式来提高公民参政的素质,文艺功能的政治化只符合古希腊,A项排除;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古希腊戏剧繁荣和宋代时戏曲走向成熟的共同原因,B项正确;C项只符合中国宋代,排除;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与戏剧的繁荣无关,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湖南安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大发明”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材料二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开始对中国科技史感兴趣李约瑟开始萌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愿。1943年2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年李约瑟回国时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世界所接受。1954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大学隆重出版。该书特别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等中国的发明创造,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人所知。(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宣传的现实意义。(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10分)答案(1)特点:重视经验总结,强调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成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实意义:重塑国人历史记忆,增强民族自信心,抵御外来侵略;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交流,有助于打破列强对中国的孤立封锁。(2)地位: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深远影响: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奠定了基础。总之,“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面貌。14.(2018广西梧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副“演戏对联”中的剧目忠孝类节义类功名类风情类1.苏武:牧羊记2.蔡伯喈:琵琶记3.苏茧:鹦鹉记4.刘殷:剧名不详5.五伦:全备记6.姜诗:跃鲤记7.凯文:剧名不详8.杨显:剧名不详9.玉箫女:玉环记10.刘锡:宝莲灯11.朱寿昌:剧名不详12.赵氏孤儿:八义记13.蔡端明:洛阳桥记14.三省半:剧名不详15.孟道:剧名不详16.杨氏:杀狗记17.杨正卿:剧名不详18.李彦贵:卖水记19.文俊:剧名不详20.王十朋:荆钗记21.孟琰:剧名不详22.包文拯:包公案23.韩朋:十义记24.冯京:三元记25.薛仁贵:白袍记26.韩信:千金记27.曹彬:剧名不详28.班超:投笔记29.苏秦:金印记30.刘知远:白兔记31.吕蒙正:破窑记32.傅春卿:剧名不详33.薛登山:薛家将34.文显:剧名不详35.朱买臣:渔樵记36.拜月亭记37.梁山伯:同窗记38.陈三:荔镜记39.薛荣:合钗记40.西厢记14种10种11种5种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答案论题: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阐述: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忠义、节孝、功名类占到整体的九成左右,说明当时戏剧注重以封建思想教化民众;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