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29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岳麓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29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岳麓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29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岳麓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29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岳麓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9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承德高三联考)“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解析:“伦乃造意”等字眼意在强调人们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蔡伦是改进造纸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字记载是二手史料,并不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当然有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2(2018枣庄高三调研)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解析:a材料无法体现;“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表明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与社会民生相关的书籍生产和消费,故b正确;c、d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3(2018益阳高三期末)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有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a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b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c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d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解析:材料“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故c项正确。a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b与材料无关;d项的表述与材料中“中国比我们早”的阐述不相符合。答案:c4(2018宁波高三阶段验收)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c由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造纸术,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描述在文献中记载太子用纸史实,但是并不代表当时“使用纸普遍”,排除a项,文献记载的纸和考古用纸不一定是同一种纸张,排除bd项,从材料中只能推断出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c项正确。答案:c5(2018洛阳高三联考)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他还认为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其意在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a注重实用性 b优先服务于农业c满足了社会生产 d讲究“天人合一”解析:根据材料“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可知肯定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注重实用性,a项正确。b项错在“优先”,材料没有涉及科技“优先”服务于农业的信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古代科技发展满足了社会生产的相关信息,排除c。d项“天人合一”与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不符,排除。所以选a。答案:a6(2018邯郸高三摸底)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论语认为诗经选取的标准是“思无邪”,可见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而非大一统,排除d项。答案:b7(2018泉州高三评估)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b社会生活“去纲常化”使大众情感愉悦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使平民可表达自身诉求d对外贸易发展和中外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解析:儒家思想在宋朝发展为程朱理学,依然强调三纲五常,故b错误。材料说明了自宋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出现了创作主体下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造成文化下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中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科技进步只是对平民文学产生了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宋朝平民文学的产生并未受外来文明的影响,故d错误。答案:a8(2018阳江高三质检)永乐九年颁布关于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市民文化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解析:材料中的禁令体现了统治者加强君主权力的治国理念,即这一禁令说明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市民生活受到影响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而非市民文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走向反动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9(2018常德高三调考)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解析:正统的社会秩序强调男尊女卑,而反映民间思想观念的小说却塑造出文武双全的女性形象,说明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故答案为c项。a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没有实现男女平等。答案:c10(2018安庆高三段考)中国“福文化”渊源深厚,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有在屋门、门楣、窗户等醒目的地方贴“福”字的习俗,祈福盼福。下列“福”字与“柳体”风格最接近的是()解析:“柳体”的字体偏瘦,选项b的字体就属于偏廋的,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小篆,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行书,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草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答案:b11(2018荆门高三调研)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体现心灵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解析:据材料“感动支配了形象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突出精神的特点,即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b选项准确;a选项只强调体现心灵,没有反映以形写神的特点,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笔意奔放,体势连绵的特点,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真景实现的特点,故d选项错误。故选b。答案:b12(2018包头高三联考)“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a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d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解析:据材料“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说和戏曲是市民阶层的要求的产物,不是统治阶级主体意识形态的反映,故c正确。古代小说和戏曲不都是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故a错误。古代小说和戏曲也不都蕴含反封建的精神,故b错误。古代小说和戏曲没有体现民主意识的觉醒,故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8海口高三摸底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1026年编辑出版了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 792种症状,收集16 834份处方,分1 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版而不及付印,北宋亡。金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版,后在金、元刊刻。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3)我们应如何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解析:第(1)问,材料一共五句话,概括这五句话的含义即为特点所在。第(2)问,从国家的重视、科技的发展、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问,主要从医学发展有助于医学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人们就医水平的改善和有利于推动古代科技发展等角度分析说明。答案:(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答出四点即可)(2)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和重视;民族融合促进医药知识在全国推广;医学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3)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发展为当时人们就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灿烂辉煌的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14(2018郑州高三统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摘编自蓝翎聊斋志异序附: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列出文学与史学的关系,一是要结合其创作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二是要结合蒲松龄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