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考试(4月)试题高一生物一、选择题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性状分离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能根据概念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详解】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后代和隐性后代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故正确的选D。2.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时在母本花粉未成熟前进行人工去雄、并对父本做套袋处理B. 孟德尔分别对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分离”假说C. 亲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无法否定“融合遗传”假说D.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进行了杂交、自交和测交,但没有进行正交和反交【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演绎推理过程以及实验方法及操作,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为了防止自花传粉,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孟德尔对7对性状安排了7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单独观察它们的遗传,提出了“分离”假说;“融合遗传”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否定融合遗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进行了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和反交等实验。【详解】由于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进行人工杂交试验时,在花蕾期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处理,A错误;孟德尔分别对种子形状、茎的高度、子叶颜色、种皮颜色、豆荚形状、豆荚颜色、花的位置等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分离”假说,B正确;亲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否定“融合遗传”假说,C错误;豌豆杂交实验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高茎()矮茎(),D错误;故正确的选B。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比例为 ( )A. 1:1B. 2:1C. 3:1D. 8: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运算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详解】由题文“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可知灰身为显性性状,设控制灰身的基因为A;则F1基因型为Aa, 则F2为Aa :AA: aa=2:1:1,取出的F2灰身果蝇中Aa :AA= 2:1,即1/3AA、2/3Aa,只有AaAa的F2可产生F3中的黑身aa,即F3中黑身aa概率为2/32/31/4=1/9,则F3中灰身概率为11/9=8/9;所以F3中灰身:黑身=8:1。4.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等位基因都位于 ( )A. 同源染色体上B. 非同源染色体上C. 细胞质中染色体上D. 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细胞质中无染色体,C错误;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可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D。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A.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B.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揭示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要求考生能够熟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6.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因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方法是()A. 类比推理法B. 假说演绎法C. 直接观察法D. 物理建模法【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史,考查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理解其所使用的科学方法。【详解】萨顿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因子的过程中使用了假说演绎法;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直接观察法提出了细胞学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建模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选B。【点睛】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的区别项目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原理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并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将未知的和已知的做比较,根据惊人的一致性推理并得到结论结论具有逻辑必然性,是科学结论,一定正确不具有逻辑必然性,仅是假说,不一定正确实例孟德尔发现两大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推出基因在染色体上7.伴性遗传共有的特点是 ( )A. 某性状只出现在雌性或雄性个体B. 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出现在雌性或雄性个体C. 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D. 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尤其是各种遗传方式的遗传特点的掌握,提高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称为伴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4.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而且一定由父亲传给儿子,再传给孙子,所以只有男性患病。【详解】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性状可出现在雌性与雄性个体,A错误;控制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基因可出现在雌性和雄性个体,B错误;控制伴Y染色体遗传的基因存在于Y染色体上,C错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称为伴性遗传;所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D。8.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发病情况通常为A. 全部为男性B. 女性多于男性C. 男性多于女性D. 全部为女性【答案】B【解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女儿及母亲均是患者,该病在人群中发病情况通常为女患者多于男患者,B正确,A、C、D均错误。9.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那么他们生一个女孩是色盲的几率为A. 1/2B. 1/4C. 1/8D. 0【答案】D【解析】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男性正常,其X染色体含有正常的显性基因,一定传给其女儿,其女儿患色盲的几率是0,选D。10.下图为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此图推测该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详解】从题图分析,由于患者家系中每代都有该遗传病患者,具有世代连续性,因此该病最可能为显性遗传;而I代中男患者生有正常的女儿,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综上所述,该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选B。11.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男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A. 46+XYB. 44+XYC. 22+XD. 22+Y【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掌握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及男女性染色体组成,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详解】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故男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44+XY,故选:B。12.一个基因型为DdEe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最多有基因型 (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雌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两种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3个两种极体。【详解】一个基因型为DdEe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1个卵细胞,故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只有1种;故选A。1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分别发生在 ( )A. 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通过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着重考查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意在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综上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选C。1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C.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相关结构的变化,意在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的现象,即联会,A会出现;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B会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C会出现;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无着丝点分裂,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不会出现;故选D。15.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l:1,原因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1:l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l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l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这一种;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Y,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用下图表示可知:P: XY XX 配子: 1/2X 和 1/2Y 1X后代: 1/2XY(男性) 1/2XX(女性)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答案选C。考点:考查性别决定的知识。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16.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两对染色体B. 有四个相同DNA分子C. 有两个着丝点D. 四条染色单体间互称姐妹染色单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一个四分体中含有1对染色体,A项错误;经过间期的复制,一个四分体上含有4个DNA分子,只有位于同一着丝点上DNA才相同,B项错误;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个着丝点,C项正确;同一个着丝点上的两条染色单体间互称姐妹染色单体,D项错误。考点:减数分裂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四分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考生要识记一个四分体是指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并且每条染色单体上均含有1个DNA分子。17.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S型细菌中存在 “转化因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通过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的实验结论。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RNA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详解】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和小鼠做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后人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证明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艾弗里通过化学分析法证实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后人通过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格里菲思做的体内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D正确;故选D。18.下图是DNA分子的局部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有2种碱基,有2个游离磷酸基团B. 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C. 图中的代表的是脱氧核糖D. 如果是腺嘌呤,则是尿嘧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特点的熟练识记,并学会分析DNA分子平面结构图、识别各部分的名称及结构特点。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的局部组成示意图,其中、为磷酸,、为脱氧核糖,、为含氮碱基;图中含有四个脱氧核苷酸,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并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含有四个脱氧核苷酸,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与人教版教材P49页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式图比较可知,从碱基的形态看,四个脱氧核苷酸上的四个碱基是两种,分别是与形态相同的,是腺嘌呤A,与形态相同的,是胸腺嘧啶T,A正确;从主链上的脱氧核糖来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B正确;图中的代表的是DNA中的五碳糖即脱氧核糖,C正确;由题图中的形状看,是腺嘌呤A,而与之互补配对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D错误;故错误的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在于容易忽视组成DNA的四种碱基的性状。19.下列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B. 生物体的DNA只存在细胞核内C. DNA含有5种含氮碱基D. 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详解】DNA 的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A正确。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B错误。DNA中的碱基是A、T、C、G四种,C错误。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艾滋病病毒,D错误。【点睛】对DNA的基础知识识记和理解层次考查。20.DNA分子中,连接碱基和碱基的化学键是( )A. 共价键B. 氢键C. 离子键D. 磷酸二酯键【答案】B【解析】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排列在DNA分子的内侧,因此连接碱基和碱基的化学键是氢键,故选B。21.图为某遗传过程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减数分裂发生在图中和过程B. 受精作用发生在图中过程C. 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图中过程中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遗传过程图解的识别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图:图中、表示杂合子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后代的过程。【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中和表示亲代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A正确;雌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后代,发生在图中过程,B正确;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过程中,C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决定不同性质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题干中的遗传图解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错误的选D。22.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将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杂交,F1开红花,再将F1自交,F2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若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每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B. 该花色遗传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C. F2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6/27D. 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基因型有4种【答案】D【解析】【分析】本实验中,将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杂交,Fl开红花,再将Fl自交,F2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红花植株占1-37/64=27/64=(3/4)3,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以上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3对等位基因。根据“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可知F1红花基因型为AaBbCc。【详解】根据分析,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AB正确;根据F1自交,F2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红花植株占1-37/64=27/64=(3/4)3,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41/41/4)(27/64)=1/27,故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6/27,C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7种,D错误。故选D。23.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F1自交获得F2,则() A. 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和ddHH(或ddHh)B. F2中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151C. 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D. 向F2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3/7类型能产生氰【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解中看出,D基因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生成HCN,即D_H_表现为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其余均为不含氰品种【详解】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子代为DdHh,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如果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则子代会出现不含氰的品种,A错误;F1为DdHh,F2为9D_H_:3D_hh:3ddH_:1ddhh,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9:7,B错误;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液泡中,C错误;F2不含氰的品种有:3D_hh:3ddH_:1ddhh,品种ddH_不能产生葡萄糖苷,但是加入含氰葡萄糖苷能产生氰,比例为3/7,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情况,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对9:3:3:1比例的变式应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析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难度适中24.水稻抗稻瘟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抗病(R)对易感病(r)是显性,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会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弱抗病),bb不影响抗性表达。现有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rrbb、RRBBB. F2的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3,弱抗病植株中杂合子为2/3C. F2的抗病植株相互授粉后代中抗病占5/6,自交后代抗病占8/9D. F2的抗病植株可以通过测交鉴定其基因型,易感型植株不可以【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题干给出的信息判断亲本基因型及遵循的遗传规律,并应用正推法结合遗传规律进行推理、判断。分析遗传图解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RrBb,表现为弱抗性,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感病),子一代自交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RrRrR_:rr=3:1,BbBbBB:Bb:bb=1:2:1。【详解】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是RRbb、rrBB,A错误;子二代弱抗性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1:2,无纯合子,B错误;子二代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1:2,抗性植株自交,RRbb后代全部是抗性,Rrbb自交,后代抗性:不抗性=3:1,因此子二代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的比例是2/31/4=1/6,抗病植株占5/6,C错误;子二代中,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rrBb、rrbb、RRBB、RrBB,rrBB、rrBb、rrBb,与rrbb杂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因此不能用测交法判断子二代易感病个体的基因型,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一是根据“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bb不影响抗性表达”确定各种表现型可能的基因型,二是根据F2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推测F1和亲本的基因型。25.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其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 1/4B. 1/9C. 3/4D. 8/9【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特殊情况的处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根据题意,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比例为2:4:1:2,又子代中只有aaBB为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所以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的所占比例为1/9,故A、C、D错,B正确;故选B。【点睛】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致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成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26.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B.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C.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 9D.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故开紫花的基因型为C_P_,其余都开白花。【详解】由题干可知,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形,说明C/c、P/p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基因型为CcPp,亲本表现为白花且为纯合子,亲本基因型为CCpp和ccPP,故A正确;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C_pp、ccP_、ccpp,共5种,B正确;F2紫花为9/16,纯合子为1/16,故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C正确;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应是1:1:1:1的变形为1:3,D错误。【点睛】出现特殊分离比时,看F2的组合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出现特殊分离比,F1测交也会相应出现特殊分离比。27.雕鸮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鸮的比例为1:1。F1绿色无纹雕鸮相互交配后,F1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据此作出判断,不正确的是A. 绿色对于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B. F1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C. F2黄色无纹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的比例为1/8D. F2某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不是 1:1:1:1【答案】C【解析】【分析】设A、a控制雕鸮的绿色和黄色,B、b控制雕鸮的条纹和无纹。对于绿色和黄色性状,亲代绿色雕鸮与黄色雕鸮交配,子一代为绿色和黄色,其比例为1:1,典型的测交比例,所以子一代和亲本均为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亲代条纹雕鸮与无纹雕鸮交配,子代均为无纹,说明无纹为显性性状,且亲本组合为BB和bb,子一代基因型为Bb。对于A、a基因,F1的绿色雕鸮自交,其子代既有绿色也有黄色,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且F1的绿色雕鸮基因型为Aa,由此推测出亲本组合为Aa和aa。理论上,F1的绿色雕鸮自交子代中AA:Aa:aa=1:2:1,而实际上自交子代中绿色:黄色=2:1,推测是AA纯合致死;对于B、b基因,子一代的无纹雕鸮彼此交配,子代中无纹:条纹=3:1。【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显性性状分别是绿色、无纹,绿色基因纯合致死,故A不合题意; 由上述分析可知,F1绿色无纹的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后代基因型为A B : A bb: aaB :aabb=9:3:3:1,其中致死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故B不合题意;由上述分析可知,F2黄色无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aB ,其中aaBB占,aaBb占,其产生的配子中,基因b占,基因B占。推知黄色无纹个体随机交配时,后代均为黄色(aa),其中有条纹个体(bb)的比例为,故C符合题意;中基因型为AaBB的绿色无纹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黄色条纹个体杂交时, 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1:1,故D不合题意。28.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占25%、50%、25%。若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随机交配,则下一代AA、Aa、aa个体的数量比为A. 3:3:1B. 4:4:1C. 1:2:0D. 1:2:1【答案】B【解析】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25%(25%50%)1/3,Aa占2/3,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1/32/31/22/3,a的基因频率为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Aa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2/3)24/9,Aa的频率21/32/34/9,aa的频率(1/3)21/9,因此,AAAaaa441,B项正确,A、C、D项错误。【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名师点睛】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29.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现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和a),其中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F1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不可能出现的是()A. 有角:无角=3:1B. 雄羊中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C. 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D. 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答案】A【解析】【分析】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说明杂合子在雌雄中表现型不同。突破点为“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一定为杂合子,其中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故雄羊有角的基因型为AA、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雌羊的有角基因型为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aa。【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有角雄羊的基因型为AA或Aa,而有角雌羊的基因型为AA,让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AA)和无角雌羊(aa)杂交,F1都为Aa,F2中AAAaaa121,雄羊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因此在F2中有角:无角=1:1,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从性遗传是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杂合子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不同的现象。30.如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 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C. 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D. 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细胞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是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故A错;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故B错;本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上下对应的染色体相同,故C错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23.8%,那么在该DNA分子中A+C的含量占全部碱基的()A. 50%B. 47.6%C. 23.8%D. 52.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因此,在该DNA分子中A+C的含量占全部碱基的50%。【详解】DNA双链中,A=T,C=G,胸腺嘧啶数占全部碱基的23.8%,即T=23.8%,则A=T=23.8%,C=G=1-(A+T)2=26.2%,故A+C=23.8%+26.2%=50%。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碱基互补配对计算的识记、理解能力。32.下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其中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首先在间期需要进行DNA的复制,使DNA含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DNA含量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DNA含量又减半。【详解】据图分析,该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DNA数量的变化曲线或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曲线,A错误;该曲线中通过复制使DNA加倍,两次分裂后最终使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含量变化,B正确;该曲线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C错误;该曲线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够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DNA含量变化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等。33.一个基因型为BbXa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BbXa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 BbXa、Y、YB. Xa、BY、BYC. bXa、BY、BYD. BXa、Y、Y【答案】A【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详解】该精子中含有等位基因B、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和b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因此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bbXaXa、YY;因此基因型为BBbbXaXa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BbXa、BbXa,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Y、Y。综合以上可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Y、Y;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的形成过程,能根据精原细胞和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推断该精子形成的原因,进而推断出另外三种精子的基因型。34.下图是某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则2与3这对夫妇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A. 1/9B. 1/4C. 1/36D. 1/18【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主要考查根据表现型推理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型推理表现型及其相关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分析和计算能力。【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1和-4基因型都是aa,由此判断-1、-2、-3、-4的基因型都是Aa,故-2和-3的基因型都为1/3AA或2/3Aa,因此该夫妇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2/32/31/41/21/18,D正确。【点睛】易错点:-2和-3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的概率分别是1/3、2/3,而不是1/4、1/2。35.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 该遗传病基因为隐性基因B. 3肯定携带该病基因C. 若1不携带该病基因,则该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 4患病,推测该病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由于患病个体为男性,所以不能确定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详解】根据1和2正常,4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A正确;若致病基因(设为b)位于X染色体上,则1的基因型为XBY,由于4患病,其基因型为XbY,故2的基因型为XBXb,则3基因型为XBXB或XBXb;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1和2的基因型均为Bb,3基因型为BB或Bb,所以3不一定携带该病基因,B错误;若1不携带该病基因,则4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一方,故该致病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4患病,但其父亲表现正常,可推测该病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36.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且该等位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B. 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 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D. 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F1代雌蝇基因型为XNXn【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的是对伴性遗传和纯合致死、自由交配的方式后代的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和基因频率计算的综合性考查,回忆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自由交配的方式后代的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和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然后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结合问题进行解答。【详解】由题意知,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雌性:雄性=2:1,因此该果蝇的个体中雄性一半致死,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雌性亲本是杂合子,杂交后的基因型有四种,比例是1:1:1:1,其中一种雄性基因型致死,因此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A正确;由题意知,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雌性:雄性=2:1,因此该果蝇的个体中雄性一半致死,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如果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是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致死基因是N;C正确;如果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NXN或XNXn,XNXN没有致死,致死基因应该是n,D错误;故选D。【点睛】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自由交配的方式后代的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和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37.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下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则三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存在两种菌落的是()实验一(R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RNA酶实验二(R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DNA酶实验三(R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蛋白酶A. 实验一和实验二B. 只有实验二C. 实验二和实验三D. 实验一和实验三【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可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RNA酶可催化RNA水解,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在实验一和实验三中,因存在“转化因子”,可促进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这两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存在两种菌落。在实验二中,因 “转化因子”被 DNA酶催化水解,R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春市中石化2025秋招写作申论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营口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中国广电北京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广西地区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防雷检测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院呼吸考试题及答案
- 七台河市中储粮2025秋招综合管理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崇左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油设备技术岗
- 宜春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大唐电力常州市2025秋招采矿工程专业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机加工安全质量培训计划课件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 胰岛素储存知识培训课件
- GB 46039-2025混凝土外加剂安全技术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卡丁车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报告书、表、登记表)
- 加油站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析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煤矿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202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智能建造概论》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