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温空气加热器的试验研究.docx_第1页
新型高温空气加热器的试验研究.docx_第2页
新型高温空气加热器的试验研究.docx_第3页
新型高温空气加热器的试验研究.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高温空气加热器的试验研究欣1 ,周俊虎2 ,吕 明2 ,岑可法2聂1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杭州3100182 . 浙江大学 ,浙江 杭州3100272) 。本文通过试验对其运行过程中的电源波动特性 、冷热态的阻力特性 、加热效率进行研究 ,并与原有的空 气加热器进行了比较 。高温空气加热器是高温空 气点 火 装置 的关 键设备 ,对安全稳定点燃煤粉 ,提高直接点火系统的经济效 益 ,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常见的空气加热器多为使用电阻丝等电热导体制 成的电加 热 器 1 ,2 , 其 一 般 最 高 加 热 温 度 不 超 过 700,且由于电阻丝多次反复升温后脆性加大 3 ,容易断裂 ,故而可靠性较差 。应用于高温燃烧使用的蓄热式 高温空气加热器 4 ,5 ,虽然可以将空气加热至 1 000 以上 ,但其需要使用高温烟气对蓄热体进行反复加热 , 只能用于高温燃烧这样的特定场合 ,无法用于高温空 气冷炉点火 。浙江大学 热能 所对 多 种无 油点 火 燃烧 器进 行 研 究 3 ,4 ,通过运用中频加热原理 ,研发了能转用于煤粉 直接点火的多回程式高温空气加热器 6 ( 图 1) , 但该 设备也存在结构复杂 ,加热效率较低等不足 。为此 ,在 原有研究基础上 ,将中频加热设备和静态混合器相结合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器 式高 温空 气 加热 器 ( 图图 1 老式多回程式高温空气加热器混合器式高温空气加热器及其试验系统1图 2 为混合器式高温空气加热器本体结构 。该加热器由耐高温不锈钢 ( Cr25Ni20 ) 管和 SV - 5 型静态 混合器组成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E - ma il :2008 - 01 - 28聂欣 ( 1974 - ) 男 ,博士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煤粉直接点火以及多相流动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xi n_ nie2000 163 . co m9 摘 要 高温空气加热器是高温空气点火试验台的关键设备 ,将中频加热设备和静态混合器相 结合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温空气加热器 ,并对其运行过程中的电源波动特性 、冷热态 的阻力特性 、加热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 。与原有的空气加热器进行比较表明 ,不锈钢材 料在中频加热条件下 ,仍然呈现一定的弱磁性 ,其冷热态阻力与进口冷空气流速符合幂 函数关系 。该加热器具有结构简单 ,加热效率高等优点 ,明显优于原有的加热器 。 关键词 高温空气 ;加热器 ;静态混合器 ;电源特性 ;阻力 ;加热效率 中图分类号 T K17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2 - 3364 (2008) 08 - 0009 - 04图 2 新型混合器式高温空气加热器静态混合器是上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混合设备 ,可应用于混合 、乳化 、萃取 、强化传热 、强化反 应等方面 。静 态 混 合 器 根 据 其 形 状 可 分 为 SV 、SX 、S K、SL 、S H 几种 。根据文献 7 , 8 , 在强化传热情况 下 ,推荐使用 SV 型 ,因为 SV 型混合效果最佳 ,强化传 质和强化传热倍数最大 , 相当于光管的 8 10 倍 7 。 材质选用市场上常用的 304 不锈钢为 Cr18Ni9 , 熔点 为 (1 398 1 454 ) 之 间 , 长 时 间 使 用 温 度 为 925 9 ,10 。图 3 为高温空气加热器试验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 以下几部分组成 : (1) 供风系统 。由高压风机向高温空 气加热器供风 。(2) 电力系统 。由中频电源和电磁感 应线圈组成 ,通过调节电功率来控制出口热空气温度 。(3) 测试系统 。热空气的冷态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测得 , 进口静压由 U 型管微压计测量 ;温度测量由 K 型热电 偶与数据采集仪 H P34970A 及计算机组成 ,测量的积 分时间为 0 . 2 s , 用于测量壁面 温度 和 加热 器出 口温 度 ,加热器出口温度的测点布置采用等截面布置 ,热空气出口温度值采用它们的算数加权平均值 ( 图 4) 。感 应加热管壁面温度也采用裸露的 K 型热电偶测量 ,等 间距布置 ,壁面温度取其平均值 。中频电源的电流 、电 压以及功率的数值由中频电源柜自带的电流表 、电压 表以及功率表直接显示 。图 4 出口温度测点布置及其结构2 试验结果2 . 1 升温曲线图 5 为冷空气流量为 50 m3 / h ( 标准状态 , 下同)时 ,电功率分别为 22 k W 、31 k W 和 35 k W 时的出口 热空气升温曲线 。由图 5 可见 ,随着时间的变化 ,热空 气温度上升速度逐渐趋缓 ,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温度 。图 5 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热空气升温曲线2 . 2 升温过程中频电源的波动特性在中频加热过程中 ,加热负载随着温度的升高 ,电 导率 、磁导率和透热深度都产生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使中频电源的电流 、电压和输出功率产生 一定的波动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1 。对于高温空气加热器来说 ,由于管内流体流量 、温度的变化 ,感应加 热管沿轴向的温度不均匀性以及其内部静态混合器的 影响进一步加深了该过程的复杂性 ,目前很难有一个合适的理论模型对其进行计算 。对此 ,在加热过程中 ,通过对中频电源的电流 、电 压和输出功率的监视记录 ,得到了高温空气加热器升 温过程中频电源随着壁面温度升高的变化特性曲线 , 据此可以了解高温空气加热器在加热过程电源的变化 特性 。图 3 试验系统10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图 6图 8 为中频电流 、电压以及输出功率随感应加热管壁面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 。由图 6图 8 可 以看出 ,在升温过程中 ,尽管输出功率没有进行人为调 节 ,但由于中频电源发生小幅波动 ,随着壁面温度的变 化 ,中频电流 、电压 、输出功率都发生了小幅上升 ,这主 要与电导率与感应管的感应电流透入深度有关 ,使得加热管的阻抗发生了变化 。在壁面平均温度为 719 左右 ,输出功率和电流 、电压都有一个较大突升 ,这是 因为感应加热管的温度到达金属的居里点温度 。一般 铁的居里点温度为 700 ,不同铁磁性材料的居里点 在升温过程中 ,不但存在加热器本体随着温度的变化 以及电导率 、磁导率等物性参数发生变化 ,而且随着冷 空气被加热到越来越高的温度 ,空气带走的热量也越 多 。因此 ,电流 、电压以及输出功率并不会象单纯加热管状工件一样 ,到达一定温度后开始下降 12 , 而是在 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 ,保持基本稳定 。试验中 ,采用的功率值都是系统长时间稳定后的值 。值得指出的是 ,尽管感应加热管使用的是理论上的非磁性材料 ,但从试验结果来看 ,在中频加热的过程 中 ,感应 加 热 管 仍 然 具 有 弱 磁 性 。当 平 均 温 度 大 于719 时 ,感应加热管由高温到低温的不同部分温度 依次开始达到并超过居里点温度 。2 . 3冷 、热态阻力特性冷 、热态流动阻力与流量的关系如图 9 所示 。图 9 冷 、热态流动阻力与流量的关系据文献 13 的试验结果 ,静态混合器的阻力并不完全符合范宁公式 ,而是与进口截面冷态平均流速成 某个幂次方的关系 ,故静态混合器的冷 、热态阻力曲线拟合都采用过原点的幂函数的拟合 ( 式 ( 1) 和式 ( 2) ) 。 冷 、热态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 0 . 999 5 和 0 . 997 5 。冷态阻力 :hf ( cold) = 890 . 5 v1 . 4471( 1)热态阻力 :图 6电流随壁面温度的变化= 177 v1 . 6234( 2)hf ( ho t)2 . 4加热效率不同流量下 热 空气 温度 与 加热 效率 的关 系 如 图10 所示 。图 7电压随壁面温度的变化图 10 不同流量的热空气温度与加热效率由图 10 可知 ,热空气加热器热效率随着出口热空气温度的增大而下降 ,且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 ;随着进 口冷空气流量的增大 ,热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 ,当空气图 8 输出功率随壁面温度的变化11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相同空气量的情况下 ,加热器的热态阻力远大于冷态阻力 。经过曲线拟合 ,可知其数值均与加热器 进口空气的平均流速成幂次方的关系 。(3) 加热器效率随着流量上升 、随温度呈快速下降 趋势 ,其加热效率远高于原有的多回程式高温空气加热器 。(4) 新型高温空气加热器结构简单 ,加热效率高 , 不但可为高温空气点火提供稳定可靠的热空气来源 , 而且为食品 、化工 、木材等需要热空气加热干燥的行业 提供了一种经济 、简便的选择 。流量较大时 ,热效率随着温度的增加下降得较缓慢 ,说明冷空气流量大时 ,其加热效率对热温度的敏感性降 低 。3两种加热器效率的比较在热空气流量 80 m3 / h 的情况下 ,对原有的多回程式高温空气加热器的不同热空气温度的加热效率进 行了测量 ,并与现有的混合器式高温空气加热器进行 了比较 (图 11) 。由图 11 可知 , 在相同流量和相同温度下 ,使用静态混合器的新型高温空气加热器的加热 效率远大于原有的多回程式空气加热器 ,且随着温度 的升高 ,加热效率相差越大 。这是因为 ,在老式的多回 程式高温空气加热器中 ,由于感应加热管与线圈之间 套有一层刚玉管并存在空气间隙 ,故而两者距离相隔较远 ,使电源的功率因素较小 ,效率低 。而新式加热器 管内 SV 型静态混合器的加入强化了传热 ,主要表现 为 : (1) 静态混合器使得管内近壁面的高温气流与管中 心部位相对温度较低的气流不断地混合交换 ; ( 2) 由于 静态混合器本身是良导体 ,紧靠高温壁面 ,使得其不断从感应加热管吸收热量 ,传递给流体 ; ( 3) 随着感应管 温度的升高 ,感应加热的透热深度加大 ,使得静态混合 器直接受到交变磁场的作用 ,产生感应热 。 参考文献 任克亮 ,吕国志 ,剡文杰 . 蒙特卡罗方法在空气加热器设 计中的应用 J . 机械设计与研究 , 2006 ,22 (1) :87 - 88 .郭宏伟 ,葛仕福 . 新型空气电加热器的性能研究 J . 化工时刊 ,2001 ,15 (12) :29 - 32 .涂建华 . 煤粉/ 水煤浆的着火理论和无油点火稳燃技术的 研究 D . 杭州 :浙江大学 ,1996 .Hai Zhang , Gua ngxi Yue , J unf u L u , et al . . Develop ment of high temperat ure air co mbustio n technolo gy in p ulver2 ized fo ssil f uel fired boiler s J . Proceedings of t he Co m2 bustio n Instit ute 2007 ,31 :2779 - 2785 .马世平 ,贾力 . 陶瓷蓄热式换热器高温空气燃烧的实验研究 J . 热科学与技术 ,2005 ,4 (1) :72 - 76 .李文蛟 . 感应式加热煤粉锅炉无油直接点火燃烧器的基 础和实验研究 D . 杭州 :浙江大学 ,2000 .李纯煦 . 静态混合器的原理及应用 J . 节能 ,1995 ( 2) : 17- 21 .郑 四 仙 . 静 态 混 合 器 简 介 及 选 用 J . 化 工 生 产 与 技 术 ,2000 ,7 (2) :33 - 35 .贾耀卿 . 常用金属材料手册 M .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宗仁 . 简明不锈钢使用手册 M . 太 原 : 山西科 技出版社 ,2000 . 11 潘天明 . 工频和中频感应炉 M . 北京 :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3 . 12 约翰 . 戴维斯 ,彼得 . 辛普森 . 感应加热手册 M . 北京 : 国 防工业出版社 ,1985 . 13 李新 ,刘德威 , 陈振新 . 苏尔士静态混合器压力降 性能的 研究 J . 石油化工 ,1997 , 26 (5) :306 - 310 .图 11 两种空气加热器效率对比结论4(1) 混合器式高温空气加热器在感应加热管温度达到并超过居里点之前 ,中频电流 、电压以及输出功率 总体会有小幅波动 , 呈上升趋势 , 波动幅度在 10 %以 内 ,证明所用的不锈钢材料在中频感应加热情况下仍 然存在一定的弱磁性 。(下转第 16 页)12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然 ,这也会削弱级组效率变化对机组热耗率的影响 ,越靠前的级组 ,削弱程度越大 。 参考文献 许静 ,张树芳 , 陈海平 . 汽轮机汽缸效率变化热经济分析 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J . 中国电力 ,2002 ,35 (8) :35 - 38 .李勇 , 孙海波 ,曹祖庆 . 级组效率变化对所在汽缸相对内效率影响的计算模型 J . 汽轮机技术 ,2000 ,42 ( 2) ,75 -79 .林万超 . 火电厂热系统节能理论 M . 西安 : 西 安交通大 学出版社 ,1994 . 1 结论3 2 采用基于热力系统变工况计算理论的计算方法对国产亚临界 600 M W 汽轮机级组效率变化对缸效率 及机组热耗率的影响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这种计算方 法直观明了 ,精度较高 ,便于掌握与使用 。分析结论可 供进行机组热经济性能诊断时使用及参考 。 3 A NALYSIS A ND CAL CUL ATIO N FO R I NFL UENCE OF STA GE GRO UPEFFICIENCY VA RIATIO N UPO N CYL I ND ER EFFICIENCY A ND HEAT CO NS UMPTIO N RATE OF THE UNITL I Hai - t ao , WA N G Ga ngBeiji ng Guo h ua Elect ric Po wer Tech nolo gy Re sea rch Ce nt re Co L t d ,Beiji ng 065201 , P RCAbstract :A calculatio n met ho d ba sed o n var ying op erating co nditio n in t he t her mo dyna mic system ha s been p re sented , a nalysi s a ndcalculatio n fo r inf l uence of stage gro up efficiency reductio n upo n relative inner efficiency of t he cylinder a nd eco no mic efficiency of t he ho me - made subcritical 600 M W steam t ur bine unit bei ng ca r ried o ut . The co ncl usio n a nd reco mmendatio ns p ropo sed ca n p ro vide ba2 si s fo r ener gy - saving ret rofit a nd fo r small indice s a sse ssment etc. of similar t yp e unit s.Key words :600 M W steam t ur bine unit ; stage gro up efficiency ;cylinder efficiency ; heat co nsump to n rate(上接第 12 页)TEST STUDY O N A NEW TY PE HI GH - TEMPERATURE AIR HEATERN E I Xi n1 , Z HO U J un - hu2 ,L Mi ng2 ,C EN Ke - f a21 . Ha ngzho u U niver sit y of Elect ro nic Scie nce & Tech nolo gy , H ua ngzho u 310018 , Zhejia ng Pro vi nce , P RC2 . Zhejia ng U nive r sit y , Ha ngzho u 310027 , Zhejia ng Pro vi nce , P RCAbstract : The hi gh - t e mp erat ure ai r heat er i s a key equip me nt o n t he t e st st a nd of high t e mp e rat ure ai r i gnitio n .A new t yp e hi gh - t e mp erat ure ai r heat e r ,w hich i s co mbi ni ng me di um f reque ncy heati ng equip me nt wit h a st atic f l ui d mi xer ,ha s bee n p ut fo rwa r d , a nd t e st st udy bei ng ca r ried o ut to k no w t he f l uct uatio n p rop e rt y of po wer so urce , t he dra g f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