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七)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下图是某城市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1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余热D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解析:选C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3图示现象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B城市化水平将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解析:2.B3.C第2题,由图可知,土地供应紧张和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会导致地价上涨,乙为地价上涨;甲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结合选项可知,甲应为交通拥挤;生产生活成本提高和生活质量下降导致各类产业迁出,丙为各类产业迁出。第3题,图示现象是形成了城市离心力,该现象出现导致各类产业向外迁移,市中心人口将减少,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城市化水平不会下降,中心商务区仍然位于城市中心区。如图为2019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造成深圳某大街2019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逆城市化加速B务工人员返乡C人口老龄化加剧 D旅游人数增多5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扩大农业耕地征用增加城市建筑密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A BC D解析:4.B5.D第4题,大量务工人员回家过春节,造成了深圳“空城”现象。第5题,目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提升城市人口素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读漫画,回答67题。6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7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解析:6.B7.D第6题,该题以漫画中浑身布满灰尘与油渍的小鸟形象说明了当今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问题。第7题,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可能使城市化问题更加严重,故A项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与减缓污染严重关系不大,故B项错。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是针对臭氧层空洞而言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可以减轻城市化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故D项对。2017年6月23日,北京市设置了更多的“潮汐车道”。“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反之。读图完成89题。8“潮汐车道”一般不宜设置在()A交通拥堵的路段 B道路的中央车道C车道较多的路段 D车流量较少路段9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B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C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D可以减轻北京市城市交通污染解析:8.D9.A第8题,“潮汐车道”主要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车流量较少的路段不宜设置,故选D。第9题,“潮汐车道”既可以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也可以不设置隔离护栏,车辆运行速度加快,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故选A。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左图)和住房4.0(右图)景观对比图,完成1011题。10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 BC D11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大城乡风强度增加城市地下径流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 BC D解析:10.B11.C第10题,“住房4.0”通过墙体植被,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增加的土地是在空中的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选B。第11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乡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起较弱的减轻作用。二、综合题12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城市人口数量呈_的趋势。(2)该城市建立了_城和_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3)该城市在“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征用城郊农村土地,逐步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故称为“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收入微薄,只能聚居在条件较差的“城中村”)改造中,有观点认为应拆除重建,而有观点认为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此题考查了城市化的表现,关键是读取图中信息,尤其是两图的对比变化,2000年城市规模扩大,而且出现了卫星城和新区,说明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城市改造既要利用现有条件,减少资源浪费,又要提高城市质量。答案:(1)扩大增多(增长)(2)卫星新(3)观点一:应拆除重建。理由:可以通过“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观点二: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理由: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既可以节省开支,也可以降低外来人员住房费用。(无论支持哪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1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和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表。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个)1978年2010年城市1936581 000万以上人口城市06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210300万500万人口城市221100万300万人口城市2510350万100万人口城市3513850万以下人口城市129380建制镇2 17319 410注:2010年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材料二我国城镇化目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市建设缺乏特色。(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从1978年到2010年的变化特点。(2)结合材料二,列举我国有哪些“城市病”?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图例和注记提示,从城镇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和世界城镇化率的比较,城市(镇)数量和规模等方面总结变化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