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思考_第1页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思考_第2页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思考_第3页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思考_第4页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思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思考赵清凌(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05级1班,051210298)摘要:责任感是一个具有完整社会性的人的主要的人格特征之一。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主要的人才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对国家的兴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责任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下滑趋势。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探索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这一现状的有效措施。关键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责任意识To College Studen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Understanding and PonderZhao Qingling(Politics and Law Academ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1 Grade2005, 051210298)Abstract: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that one has one of complete social persons mai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college student who i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is mainly talented resource in the country, is the construction army of the social is modernization and is playing the influential role in prosperity and decline of the nation. Therefore, the college student who has goo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s need. But the sense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s deicing in recent years. Firs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college student is analyzed in the article. 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laws reason is explored. At last, the effective action which solves the questions is propounded.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sponsibility引言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特殊社会群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因此,社会各阶层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一、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品质,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成员对社会、国家、集体、他人和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及历史使命。它反应了一个社会成员的社会意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及价值观。大学生群体是新时期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他们对责任的态度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集体的团结以及个人的前途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开放、活跃的多元文化格局。这种格局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大学生作为一个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到这种格局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表现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尽管我国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具体上也存在着大量不容乐观的状况。(一)在价值取向上,重自我价值,轻社会需要这种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集体和社会大局意识,这一表现最典型的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择业观上。当今大学生对就业择业中的个人方面如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考虑较多,对社会发展需要考虑较少。“根据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答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择业因素的考虑中,有62%的人考虑专业对口,有80%的人注重经济收入高,有41%的人看重工作轻松,仅有12%的人考虑国家的需要,不到10%的人考虑去西部或贫困地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当今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膨胀。(二)在奋斗目标上,重个人意识,轻社会意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市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程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大学生更多的关心自己的发展,重视自己的利益,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幸福安逸的生活。有时,他们甚至牺牲集体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此外,许多大学生选择出国,在国外谋求发展,甚至办外国国籍。他们辜负了祖国的培养和期望。(三)在利益关系上,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重物质利益,轻责任意识这一表现主要体现在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许多大学生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对社会、集体的奉献牺牲精神。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意识。他们对社会要求普遍很高而对自身能力的要求却很低,这一现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表现突出。许多应届大学生在就业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但他们不考虑自身的素质问题,反而抱怨国家、社会。此外,大学生跳槽现象也比较严重,频频毁约给用人单位和学校带来了许多损失和麻烦。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大部分学生功利化思想倾向严重,校园攀比的思想突出。他们盲目地与周围同学攀比,如穿名牌,用名牌,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他们只知道向父母索取,从不考虑应为父母,为家庭该做些什么,义务感,责任感特别弱。(四)在与他人的关系上,轻合作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感漠然由于个人独立性的增强,个人自由度的扩大及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部分大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淡化。同学之间缺乏真情,室友之间人情关系冷淡,遇到事情总是首先考虑自己,从自己的利益立足点出发,缺乏集体协作的意识。“根据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问卷调查发现,在路上遇到坏人行凶、抢劫、偷盗时,仅有24.6%的学生选择了挺身而出,有17.2%的学生选择求助他人,有58.2%的学生选择静观其变,有48%的学生选择尽量回避,少惹麻烦”。这些充分说明了当今大学生自私心理膨化,对他人的责任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占首位。他们普遍奉行“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五)自我责任迷茫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多元文化的氛围日益浓厚。在这种多元混杂的文化浪潮中,大学生成为文化思想的先锋。他们越来越追求人格的尊重,独立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等等。但是他们在追求权利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义务的履行。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们习惯于流行趋势,习惯于我行我秀,习惯于跟着感觉走,忽视了其他同学的感受。在学业方面,逃课、翘课、降级等现象频频出现,沉溺于网络游戏,对自己的学业极端不负责。在感情方面,谈恋爱成为一门必修课,他们对自己的感情及对方的感情随意挥霍,责任无从谈起。在消费方面,他们趋从于名牌家族,肆意攀比,对父母极不负责。此外,大学生自杀行为增多,他们既否定了自我责任,也是对家庭,对学校和社会应尽责任的一种逃避。(六)社会公共责任意识缺乏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扔垃圾,排队加塞,破坏公物,肆意践踏草坪等现象屡见不鲜。在图书馆,乱画,乱写,乱涂,乱撕的现象频繁出现。在自习室,大声喧哗,手机随便响,电脑随便开,全然忽视了别人的存在。在宿舍,不打扫卫生,浪费水电,乱用电器此外,恋爱对象在公共场合过分亲密,行为不点检,还有部分学生对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持反感态度,抱着侥幸心里故意违犯。这些现象从不同侧面反应了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差。(七)人类责任意识缺乏人类进入新世纪,全球化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但部分大学生人类意识差,突出表现在对环保问题,能源问题,生态问题,道德伦理等问题漠不关心,他们对学校提倡的节约能源,注意环保的举措置之不理。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原因(一)社会因素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社会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多元文化格局给社会增加了活力。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动,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动,社会思想文化格局的变动,社会生活方式,社会价值取向多样化等给人们的认知领域带来了挑战。1.市场经济独立化对价值体系的影响。市场经济打破了“大锅饭”的格局,它强调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这就容易使一部分人,特别是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群体,片面强调自我,追求自我的利益。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发展,很少主动对他人和集体负责。2.市场经济带来的西方腐朽思想体系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思想文化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这种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一些腐朽文化的传入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追求个性张扬,失去自我。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他们过度追求自己的权利,轻视义务,对学校、家庭、社会极不负责。3.社会腐朽现象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盛,社会丑陋现象日益增多,如制假售假,贪污腐败,偷盗枪杀,卖淫吸毒这些丑恶现象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面对这种社会风气部分大学生惧怕进入社会,具有强烈的厌世心里。另一方面,即使部分大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面对这种风气,他们也失去了勇气,不得不向世俗妥协。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不断,不自觉的取向自我价值,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学校因素1.基础教育的影响。在我国,从小学到初中,尽管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仍把“应试教育”作为一般教学模式。在学校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主要灌输给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升学率”等问题。学校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从小责任、道德意识淡薄。2.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近年来,教育部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尽管如此,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模式上仍然以灌输为主,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综合素质畸形发展。3.课程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在一些高等院校内仍然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社会需要,难以就业的冷门专业,尤其是一些文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书本内容早已过时,与社会衔接不紧,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了责任认识能力的偏差。在选修课方面,学校设置的选修课内容不够全面,学生选课的目的大多为了拿学分,从而忽视了选修课的基本功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自主认识能力欠佳。4.校风班风的影响。在一些院校中掀起了一阵“考证热”的浪潮,学生为了提高自身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盲目的考取各种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文秘证等,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身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5.部分高校教师自身责任意识淡薄,言传身教的能力差。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但是部分高校教师自身素质较差,如个人的情感生活混乱,学术论文抄袭严重,工作作风极差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三)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人成长发展的第一个课堂,是个人形成自己的意识,身份、动机、价值观的背景。家庭环境对个人责任意识熏陶在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对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但是,一方面,许多父母的教育模式过于传统,与社会要求脱节,他们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父母自身素质不高,不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甚至,有些父母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还影响着孩子自身价值观的养成。此外,由于现在大多为核心家庭,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长期以来,大多数独生子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不孝敬父母,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的心理,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责任,更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责任。(四)网络文化因素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悄然来到,随之文化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网络带给我们有价值的东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1.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QQ、MSN、校内网,这些网络聊天工具一直是许多大学生的最爱。在这种虚拟的人际交往中,他们可以以匿名或化名的方式与任何一个人交往,他们无需对任何人、任何事负责。沉溺于网络交友的大学生们往往分不清虚拟交际与现实的交往,他们说话做事缺乏责任感,以致影响了他们与现实生活中同学的交往。2.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由于许多大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未成熟,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造成了部分大学生认识出现偏差,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个人本位主义严重。这些思想弱化了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对大学生社会角色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扮演的虚拟角色让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并且也没有人会追究他们的责任。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模糊了自身社会角色的定位,他们把现实的社会角色与虚拟的社会角色混为一谈,以至在现实的环境中失去自我,社会责任感淡薄。(五)同辈群体的影响同辈群体是只有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同辈群体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大学生这一同辈群体中,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法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人的价值观会迅速影响到整个群体成员的人生追求,所以同辈群体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养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六)自身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中的各种正义与邪恶,各种利益对立与冲突融为一体。大学生群体大多只是从感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现象,它们的认识往往被社会风气所局限。1.理想和现实的反差给部分学生的影响。校园里相对社会来说仍是一个很纯洁的地方,不管从人际关系,处世方式还是从做人原则等方面,社会都比校园复杂的多,社会中充满了更多现实的东西,充满了利益,充满了物欲横流由于部分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面对这些社会现象,它们难以建构自己的价值体系,对道德责任的意识也不甚清楚。同时,许多大学生也没有勇气挑战这种社会环境,于是他们就随波逐流,他们很少有人会考虑如何在改变这种社会风气中尽到自己的责任。2.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的个体感增强。由于部分大学生思想狭隘,在激烈的就业压力面前,他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发展,个体价值观的实现。因此,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就考虑得相对较少,甚至对其采取敌视的态度,这就使他们自我意识膨胀,对集体意识减弱,社会责任感不强。三、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所以它们责任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整个社会进程的发展。我们必须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放在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丰富完善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才能有效推动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才能推进高校德育教育的整体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一)社会对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应采取的措施社会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规范社会风气,修正不正之风,加强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完善国家的宪法和基本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取缔不良文化,弘扬社会正义,加大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用奥运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民族精神来渲染和感化每一位社会成员,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养成的首要条件。(二)高校对改进和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方法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借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和“两课”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激励和引导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尽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2.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认知能力教育。大学生要做到对社会负责,就必须认识到自己应当为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一方面,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离开了社会,个人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大学生要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个人要得到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只想得到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所以,大学生要想从社会中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权利,实现他们所谓的人生价值,就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宪法和法律。(1)大学生要认识到实现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由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衡量的,所以那些不承担和不能为社会负责任的人是不具有社会价值的。因此他们也就不存在人生价值的实现。(2)大学生要认识到,个体只有存在于集体之中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有更多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个人使社会,集体中的个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环境,所以个人的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实现。因此,高校必须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担当起社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人才能实现个人的超越。3.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感恩意识。所谓道德情感,它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的激发力量,也是维持人们自觉行为的重要力量,同时还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心道德需要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只具有责任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情感教育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高校应该为学生举办多种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体会到彼此理解彼此关心,彼此对对方有责任心的感受,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萌发责任的意识,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在感恩教育中,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不仅应该对父母对家庭负责,还应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大学生应该在活动中体会到,感恩不仅是一种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回报,而且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责任意识。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学业的完成除了得到父母的支持,社会和学校还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贴、社会捐助等各种形式来帮助大学生。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且把这种责任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来报答父母,报效祖国。4.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诚信精神可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指导大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得到的准责,引导他们增强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做到公正无私,讲究信用,做到懂法、守法、遵守校规校纪,主动承担起自己该负的责任,做一个真正对他人和社会都负责任的人。5.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由于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已不再是一片净土,不文明、不礼貌、不守规则的现象随处可见。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是帮助大学形成良好的仪态仪表,做到文明礼貌,谈吐优雅,衣着得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从这些小的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6.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模仿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这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高校必须把加强教师素质放在全部工作的首要位置。高校应建立以师德为重点内容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教师职业道德目标体系。教师自身应注重自己基础道德和基础文明行文习惯的养成,他们的行为应该一切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给学生做出一个好的表率,才能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7.高校应该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高校应以培养这样的现代人为教育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因此,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死板的专业化的限制,拓宽选修课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化和新颖化。高校要真正做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自主创新能力教育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道德责任,素质养成,才能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达到高等教育和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8.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使培养大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的熔炉。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在亲自参与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强化。大学生要主动深入基层,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公益和集体活动。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才能真正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才能丰富情感,深化认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体会到责任的价值,从而自觉将内心的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三)家庭对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应采取的措施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初场所。每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各自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这就要求父母要以身作则,自觉维护和谐的家庭环境。首先,父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严于律己,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同时,他们要不断的向自己的孩子灌输“作为社会的成员,他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子女做到言传身教。其次,父母双方要本着对家庭负责的态度,做事从家庭的利益立足点出发,努力让家中充满爱,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们能够在不自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四)自身提高责任意识应采取的措施社会,高校,家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种外部因素,大学生自身必须提高对这种责任意识的认识。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大学生要自觉完善人格,珍惜生命。再次,大学生要孝敬父母,报效学校和社会,增强自己的感恩意识。第四,大学生要主动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第五,大学生要胸怀大志,放眼世界,主动关心威胁全球发展的环境,生态问题等。大学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责任意识,才能成为一个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负责的合格人才。结束语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如何扮演好这一社会角色对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