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盘水北盘江峡谷野钟红岩脚温泉及大峡谷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六盘水北盘江峡谷野钟红岩脚温泉及大峡谷景区旅游开发项目说明书 贵州深港中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3年07月20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概况:1二、区域概况:1三、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1四、工程的规模及项目组成2五、总指标2第二章 规划理念与项目定位2一、规划理念2二、项目定位3第三章 功能结构组织和功能分区4一、功能结构组织4二、功能分区4第四章 功能区规划构想和产品规划5一、功能区规划构想5二、温泉产品规划9三、温泉区规划特点9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0第五章 道路规划11一、规划依据11二、道路规划11第六章 给排水规划11一、规划依据11二、给水系统11三、排水系统12四、度假村给排水示意图14五、水循环系统14第七章 电力电讯规划15一、规划依据15二、电力、电讯工程系统15三、供电电源15四、用电负荷预测15五、电力设施15六、电话用户预测15七、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16第八章 消防规划16一、设计依据16二、规划范围16三、消防通道17第九章 绿化系统规划17一、设计依据17二、绿化系统规划17第十章 投资估算19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六盘水北盘江峡谷野钟红岩脚温泉及大峡谷景区旅游开发项目(以下简称野钟温泉度假村) 2、建设单位:六盘水金玲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工程地点:水城县野钟乡锌铅村4、规划用地面积:3445785、总建筑面积:421206、建筑层数:17层7、设计阶段:规划设计二、区域概况:水城县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素有贵州“高原明珠”、祖国“西南煤海”之称。水城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段,全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97公里,总面积3594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全县辖32个乡,1个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3%。水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2-15摄氏度,降雨量1100毫米。夏季尤其凉爽,适宜消夏避暑、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种类31种。煤炭探明储量51亿吨,可开采量45亿吨,大都处于正待开发阶段,开发潜力巨大。野钟乡位于北盘江北岸,东面与果布嘎乡毗邻,南与顺场乡隔江相望,西与杨梅相交,北与米萝接壤。乡政府驻地距县城86公里。境内居住着十三种民族,是一个以苗族、彝族、布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乡域总面积141.99平方公里。辖七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总户数4536户,17655人。 境内有锌、铅、铁、银、磷、煤、冰洲石、高铃土、大理石等矿藏资源。主产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荞子等粮食作物。有烤烟、油菜、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十余种。经济林木有桃、板栗、生漆、油桐、柑桔、梨子及桉树、塔拉等。三、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1)气候、气象全乡整体为西北高,东南低的深山峡谷带状地形,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668米。全乡土地宽广、肥沃,气候适宜,年均气温14,最高气温35,年降雨量1230毫米,无霜、雪期260天。(2)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北盘江野钟大峡谷全长16公里,高100至1400米,平均宽度60米,拟建场地高差较大峡谷内水急坡陡,河流下切400到1000米峡谷两边垂直而下,呈“U”字形,甚为陡峭。是整个北盘江峡谷垂直切割最长、最深的峡谷。在水的化学物理作用切割下。峡谷两面沟壑纵横蔚为壮观,峡谷成两级状,第一级为江面至锌铅村保护站一线,沿公路展开,距江面高差700至1200米左右;第二级为锌铅村保护站一直到山顶断面,从第一台阶垂直爬升200至400米左右。地质结构稳定,无滑坡现象,地质条件适宜该项目的建设,岩土地基条件较好,属地基条件较好的场地。(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水城县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按丙类建筑设计。四、工程的规模及项目组成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344578,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服务区、温泉区、休闲健身区、别墅区、酒店区、漂流区等,总建筑面积为42120,总投资25584万元。项目通过两年的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六盘水市最具特色的温泉旅游度假村。五、总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规划用地面积 344578 总建筑面积 42120 容积率 0.12 建筑密度 4.7% 绿地率 60%停车位 410个第二章 规划理念与项目定位一、规划理念1、“多元化休闲度假产品”理念温泉产品组合满足游客休闲、度假、康体、游乐需求;“人性化”温泉产品策划,兼顾家庭成员的互动游乐需求。产品的设计迎合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即“健康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该产品的核心理念体现在“为保持健康而休闲”。2、“休闲社区”的规划理念。产品的设置区别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形成重复回游的“休闲社区”概念。“休闲社区”也是度假村发展的主要方向,以休闲度假产品为主,融入游乐、体育产品,将到度假村的休闲活动融入到周边中心城市的日常休闲度假活动中。3、“自然、和谐”规划理念。“自然”理念体现在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持,根据“保持原有生态体系并加以良性改造”的原则,对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在工程建成后回复和建立新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谐”体现人们暂时脱离城市的喧嚣,在自然界的活动中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休闲空间和度假空间的美好意境,达到自然、和谐、朴素、大气的效果,规划中体现整体“自然”理念的营造。温泉产品的策划和设计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4、技术生态理念温泉的主题突出第三代“康体、康疗、康娱”的温泉概念;酒店和度假别墅从自然环境、生态型建筑和生态型居住三个方面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通过生态自然环境的设计,充分利用基地原有的自然植被、山体及巧夺天工的岩石,再通过人工造景,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通过生态水环境的设计,充分利用北盘江大峡谷的山与水,通过人工造景,形成北盘江大峡谷的一道奇观。二、项目定位(一)主题定位以自然生态为依托,注入日本温泉文化,兼有东南亚风情元素的生态温泉度假村。(二)功能定位1、温泉休闲度假功能:形成温泉休闲、养生、康体、理疗为主导的温泉休闲度假场所;2、休闲游乐功能:形成水上游乐、运动休闲、少数民族风情、特色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基地;(1)针对贵州省和六盘水市强劲的旅游发展趋势提出六盘水市重要的旅游接待基地。形成团队和散客的“食、宿、娱、游、购”等5大要素的综合接待服务功能。(2)会展中心,满足六盘水市企事业单位商务会议和市政府的政务接待功能。(三)产品定位根据城郊型度假村休闲度假功能、旅游团队接待功能和商务(政务)接待功能的定位规划相应产品。1、度假型温泉休闲产品温泉度假村的整体规划思路和经营思路是休闲度假产品和六盘水旅游重要的接待基地,该思路决定了温泉度假村整体的产品定位。将健康休闲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融合到温泉康体养生产品、游乐产品、运动产品之中,配套有住宿、餐饮、娱乐、体育运动等多种休闲度假元素的组合,使该产品更适合于城郊型中短期的度假、休闲旅游。2、“商务+休闲”高档温泉休闲产品针对“商务+休闲”模式提出的休闲产品定位。推出“度假别墅+会议+温泉+健身”的商务体闲组合,温泉产品偏重于高端保健、养生、康体、理疗项目的策划,为商务活动、商务会议和上层的社会人士等精英客源市场提供一个高端的温泉休闲社区,形成高端客源层的休闲场所。3、娱乐休闲产品针对以家庭、自驾车等自助出游方式而提出的产品定位,符合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该产品主要体现在温泉区水上游乐项目和体育休闲项目,用来增加度假村休闲度假产品的丰度。4、运动休闲产品运动休闲产品的定位是度假村必要的体育运动的配套,在度假村增加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和游泳池等体育运动设施,将体育运动项目与温泉度假休闲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型的温泉度假区。第三章 功能结构组织和功能分区一、功能结构组织根据野钟温泉度假村的地形条件特征,可以将其概括为“一心、两块、三带、五区”功能结构,总体布局依功能结构布置。1、“一心”,即一个中心区域,项目用地中心地块,由南至北依山地抬升,用来布置度假村的度假酒店、度假别墅、温泉泡池等主要的接待服务设施,成为度假村的交通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2、“两块”,即综合服务板块和休闲板块,分布在中心区域的两侧,即:西北侧的综合服务区和东北侧的休闲健身区。中心区域形成对两侧的服务支持。3、“五带”,即横向场内道路所构成的五条景观绿化带,北盘江位于场地的最南端,可通过对河道的改造,通过北盘江漂流对整个项目的运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可或缺。4、“六区”,六个功能区,根据“一心、两块、五带”的功能结构,划分为六个功能区,将度假村功能结构进一步清晰和细化。二、功能分区根据度假村“一心、两块、五带”功能结构分为6个功能分区,分别为:A区综合服务区B区为露天温泉区C区体育休闲区D区为温泉别墅区E区为度假酒店区F区为漂流区根据度假村停车的需要,在度假村西面的公路边规划为停车区,为独立的服务区域。第四章 功能区规划构想和产品规划一、功能区规划构想(一)综合服务区1、位置:位于度假村用地的西北侧。2、规划构想:本区作为度假村的集中建筑区,主要为游客提供接待、餐饮、购物、会议等服务,规划建设接待中心、购物中心、办公中心、会展中心、餐饮中心、休闲茶楼等,形成度假村的综合服务区域。(1)办公中心:建筑面积约740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7层,为整个温泉度假村的办公服务用房,兼顾现代的功能需求和现代的审美情趣,建筑力求简洁、明敞,装饰色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透出自然、朴实、和谐的风格。(2)会展中心:主要包括展览馆、国际会议中心和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480平方米。其中展览馆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主要用于展示六盘水及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工艺艺术品;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设300人大型会议室一个,以满足大型商务会议和政府的政务接待功能。会议中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设计100人会议室一个,50人会议室2个,20人会议室2个,以满足中小型商务会议和政府的政务接待功能。(3)餐饮中心: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部设置大小包间50余个及一个自助餐厅,用以满足游客的餐饮服务需要。(4)休闲茶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部设置大小包房50余个,主要满足游客的品茶、商务会谈、棋牌需求。(二)露天温泉区:1、位置:温泉区位于场地北侧、中部,2、规划构想:本区主要包括接待中心、泡池、游泳池、养生馆等。由于该地块自然植被较好,岩石构造奇形怪状、巧夺天工,因此巧用地形地貌,设有大小泡池100余个,游泳池1000(2050)余平方米。露天温泉区为温泉度假村的核心区域,引进温泉旅游的“康体、康疗、康娱”新概念,设置丰富的温泉项目。根据温泉产品不同风格,引入日本温泉文化,将露天温泉区划分为3个亚区:风情温泉区、养生温泉区和动感温泉区,三个亚区的主题意向各不相同,但不是完全的隔离,之间相互融合。(1)“康体温泉”风情温泉区:风情温泉区以休闲温泉为主,以景观瀑布和表演舞台作为中心景观,迎合游客进入的视线,形成正面冲击水面,与热身池、七彩泉成为游客进入温泉区的第一景观印象区域。两侧布置以亭廊建筑为主的温泉项目:左侧的长廊依次为石板泉、桧木汤、泥浴和盐雾浴等,并以此形成与山地的隔离带,自成背依山体的亭廊景观,亭廊可延伸,形成廊道,适宜贵州省雨雾天气较多的气候条件,便于温泉池区内的道路组织;右侧为七彩泉,环形廊,体量较大,成为风情温泉区向其他区域过渡的温泉项目。(2)“康疗温泉”养生温泉区:养生温泉区以理疗、少数民族风情药浴等养生温泉项目形成该区的中心组团。以室内温泉为主,集中各类温泉养生、保健、和少数民族特色浴,客人可以根据医师的诊断和指导选择合适的药浴浸泡。2800平方米的温泉养生馆,可以作为高档理疗用房,也可以作为客房的住宿功能。风情温泉区和养生温泉区没有明显的区域划分界线,两区温泉项目的组合是互动和融合的,通过廊道连接在一起。(3)“康娱温泉”动感温泉区:动感温泉区侧重于水上娱乐型温泉游乐产品的设计,以亲水项目为主,配置水上游乐设施,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以海浪池为中心形成组团,周围分布有儿童池、综合水疗池、休闲沙滩和滑梯组合等休闲水上运动项目。本区的水域面积较大,可以棕榈、椰树等绿化植物营造东南亚风情景观。(三)体育休闲区:1、位置:该区位于场地东北侧。2、规划构想:运动休闲产品是度假村必要的体育运动的配套,在度假村增加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和游泳池等体育运动设施,将体育运动项目与温泉度假休闲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型的温泉度假区。健身房(俱乐部)成为该区的主要建筑,内设置更衣淋浴室、室内乒乓球、桌球、健身等,满足游客的运动休闲需求。(四)别墅区别墅区和酒店区位于场地的南侧,两区形成一带,别墅区位于酒店区两侧,又分东西两区,设置别墅17栋,均为2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约100床。 为满足高端市场、政务接待规划的高档VIP温泉区,不对大众营业,以高端客户为目标,带有会员制性质,通过技能型保健产品与温泉理疗相结合的项目,针对VIP顾客量身定做而设计的个性化服务产品,体现对VIP顾客的尊重和价值的体现。别墅用地地势临北盘江峡谷,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和景观朝向。别墅建筑造型从整体贴合自然为出发点,采用现代简约手法来体现建筑自身,色彩宜人温暖,欢快活跃,使建筑融合到自然环境之中。别墅群均带独立的温泉池,客人可以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温泉,尽显尊贵。别墅区有独立的服务中心(含餐饮、接待和休闲功能,每一栋别墅均配备专门的服务人员)和一组高档的温泉泡池,以木汤、水疗池、药池等静态的养生温泉项目为主,产品内容与露天温泉区的康体温泉项目相近,主要差异体现在高档的温泉池区铺装和高标准的服务体系。(五)和酒店区度假酒店是度假村主要建筑,6层,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按模块组合,集酒店客房、别墅综合服务楼等功能于一体。建筑的组团采用与人亲和的尺度,以优化三大模块建筑之间的尺度感和联系;兼顾现代的功能需求和现代的审美情趣,建筑力求简洁、明敞。建筑风格应当注入东南亚风情元素,装饰色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透出自然、朴实、和谐的风格。酒店按照四星级标准建设,约120间客房。酒店定位为度假型酒店,区别于紧凑的城市商务酒店概念,营造宽松的休闲氛围,突出度假的特色。酒店采用模块组合,主楼大堂采用通透设计,以便获取良好的景观视线和空气流通。主楼两侧为副楼。度假酒店东侧规划一个小型标准游泳池,20m30m,采用室内与室外结合的方式。同时在酒店的南侧还规划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露天演艺广场。(六)漂流区漂流区位于场地最南端,充分利用河道资源,通过对其打造,形成漂流河,鉴于河道与景观高差较大的特点(平均高差100余米),为解决两个区域之间的垂直运输问题,拟设置两部观光电梯。15000的停车场设置在场地的西侧,临320县道,约 410个停车位,采用生态设计,突出生态绿地和绿化隔离带。二、温泉产品规划1、露天温泉代码功能区及产品代码功能区及产品A 风情温泉区A1热身池A2风情水吧A3温差池A4七彩泉A5景观瀑布A6表演台A7瀑布泉A8美食亭A9石板廊A10桧木汤A11矿泥浴A12盐雾浴A13木廊道A14特色花浴A15藏浴A16傣浴A17瑶浴B 养生温泉区B1理疗中心B2香熏阁B3浮浴池B4五福泉B5矿砂浴B6日式温泉组合B7露天风吕B8星辰泉B9情侣池B10情侣木屋C 动感温泉区C1综合水疗池C2特色水吧C3儿童戏水池C4景观瀑布(机房包装)C5海浪池C6风情沙滩C7滑道组合2、水疗池、儿童池项目水疗项目一览表休闲浮浴帘幕拍打浴超音波坐式按摩浴温泉按摩浴冲击按摩泉水漩涡池卧式气泡按摩泉高温气泡按摩泉激流冲浪浴彩虹冲击浴动力涌泉水刺猬水蘑菇冰水浴浮勾泉强力水流健泳浴冲击保养泉按摩保养泉儿童池戏水项目一览表互动水屋仿古雨蘑菇软体海龟软体鳄鱼喷水八爪鱼3、二次消费点规划温泉区二次消费点一览表1、综合服务楼2、休闲餐吧3、沐足廊4、水吧5、理疗馆6、风情木屋三、温泉区规划特点1、结合国内外度假温泉前沿的发展趋势和当地温泉休闲市场的消费需求,设计新颖、超前的温泉产品,分为静态和动态产品。静态产品侧重休闲养生,动态产品侧重于娱乐运动。养生温泉区以康体养生为主题,为静态温泉产品,一年四季可进行营业;动感温泉区以水上游乐为主题,设置水上游乐项目,为动态温泉产品;风情温泉区以休闲为主题。2、结合当地的季节变化设计不同的温泉产品。动感温泉区的项目主要是夏秋季水上运动娱乐,而其他温泉区采用室内温泉和露天温泉相结合,设置了部分室内项目,即使冬季或者雨季也可使用。3、露天温泉区根据各年龄消费群体设计了不同的温泉产品。针对中老年消费群体设计有静态的、以休闲养生为重点的温泉产品,如理疗馆、药浴、石板廊等温泉理疗产品;针对年青消费群体设计有娱乐性、休闲性较强的温泉产品,如SPA水疗项目、情侣池、海浪池、矿砂浴等;针对儿童消费群体设计有安全、游乐性强的儿童戏水池、滑道等项目;同时也考虑到各年龄消费群体的兼容性,设计了老少皆宜的大众化温泉产品,如七彩泉、漂浮浴等。4、针对高端消费群体设计了独立的高档静态休闲、养生温泉产品。主要突出高档温泉区铺装的档次和园林景观,5、在不影响客人对温泉项目的整体印象的同时增加二次消费内容,力求完善多层次的消费结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拓宽收入渠道。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五章 道路规划一、规划依据1、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二、道路规划各级道路以总体设计为依据,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铺装以及其它设施或景观等进行了有机结合,道路转折、衔接通顺,符合了游人的行为规律。本项目主出入口及消防紧急出入口均设在场地西侧,接320县道,整个项目区道路与320县道形成3个接入点,因场地呈带状,项目内道路交通相互贯通,交通道路宽度为4米,主要步行通道宽度为2.4米,在各主要区域间设有便捷通道,道路交通组织合理、畅通,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第六章 给排水规划一、规划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12)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1991)5、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排水设计规程(CECS14:2002)二、给水系统(一)水源本工程的供水水源均取自地下水,本工程设两个水井。由井旁处设备机房加压供给各配水点,且在北端设置贮水池一座,重力自流供应各区用水。如水井内的水质能达到饮用标准,就不需作水质深化处理。否则需作水质深化处理。(二)供水方式本工程设有设备机房五座,贮水池一座。由机房水泵加压后输送至贮水池,供给项目各区。自来水管径DN80DN200,温泉水管径DN60-DN150。(三)热水系统热源为天然热源,取自本工程内3热水井,由设备机房内的热水泵加压后供给各功能分区。供水压力不小于0.28Mpa。(四)用水预测露天温泉区用水量预测用水性质用水面积()平均水深(m)正常蓄水容量(m3)日补水比例(%)日补水量(m3/d)温泉水风情温泉区6620.85301580养生温泉区2760.616625动感温泉区2180.817526VIP温泉3100.618628小 计1466-1057159普通用水(或温泉用水)动感温泉区17801178020356标准游泳池4001.248096小 计2180-2260-462温泉水日出水量预计为1000m3,温泉区正常蓄水量为1057m3 ,如采用水循环系统,只考虑温泉水日补水量 159 m3/d。以上用水可循环使用,如动感温泉区和标准游泳池均采用温泉水,则温泉水的补水量为621m3/d。(二)生活用水量预测生活用水量预测序号用 户用水定额计算基数用水时间(h)时变系数最高日需水量(m3/d)最高时供水量(m3/h)1客房500L/床d220242.511011.54餐饮30L/人次150012457.55淋浴100L/人次200012200416后勤50L/人次30010153.8小计37063.87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按总量20计算7012.8合计44076.6(1)住宿设施用水酒店客房、度假别墅和风情木屋等住宿接待设施接温泉用水,温泉水需水量按总需水量的40%计算,需水总量为 110m3/d,温泉水需水量44m3/d,自来水需水量66m3/d。(2)综合用水除去酒店客房、度假别墅和风情木屋等住宿接待设施的温泉日最大需水量66m3/d,自来水最大日需水量为440m3/d。生活用水为不可循环用水,所产生的污水通过排污管网收集后排到度假村外的污水处理站。三、排水系统排污系统采用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一)污水系统1、温泉废水:水池废水指温泉循环水和景观用水使用后排放用水,同雨排水就近合流,通过雨水管道排放至景观湖。当水池检查出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时,必须按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2、污水处理污水量预测:生活用水产生的污水按需水量440 m3/d的90%计算,度假村的污水量约为396m3/d。2、管网系统污水管为重力流管,管道流向按有关规范严格放坡,不得出现无坡或侧坡现象,管径为d150400。3、污水处理(1)污水处理站在项目基地西南部规划污水处理站,度假村所产生的污水通过排污管网收集后排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日处理能力 400m3。(2)温泉水池废水处理温泉水池废水同雨排水就近合流,通过管道直接排。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检查出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时,必须按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3)生活污水(废水)的处理生活污水(废水)的产生源分别为酒店、温泉综合楼、餐饮、别墅等。别墅污水处理流程说明单栋别墅在别墅附近采用无能耗地埋式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即改进型化粪池(污水厌氧水解池厌氧过滤池氧化沟出水)。该污水处理方式适宜于单个住宅楼的污水处理,能与国标化粪池组合使用,运营费用为零。污水就近汇集到地埋式小型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初级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类标准,然后经污水网管就近汇集到度假村外的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度假酒店和餐厅生活污水(废水)处理流程说明在度假酒店和餐厅大楼旁设置地埋式污水处理池(初级处理池)。经污水管网汇集到处理池初级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类标准,由排污管道汇集到度假村外的污水处理站。(二)雨水系统雨水以地表自然排水为主,尽可能利用地形、地势,采用地下埋放管道或暗渠按地势排入溪流。容易积水的道路、广场等设置雨水排放沟。雨水网管为重力流管,管道流向按有关规范严格放坡,不得出现无坡或侧坡现象。雨水管径d200-600。四、度假村给排水示意图五、水循环系统考虑项目的运营成本和温泉水的出水量,须采用水循环处理系统。水在循环周期内经过严格的净化过滤、消毒加热的水处理工艺之后在回到功能池的水质卫生标准与初次给水的水质卫生标准是一致的,达到国家游泳池池水水质卫生标准。在项目东南部规划水处理机房,将露天温泉区的温泉水汇集处理后循环使用,水循环再用的处理如图所示:编号名 称编号名 称1多向阀20泻水格栅2砂缸21溢水格栅6管道冲洗泵22“涌泉”给水格栅8循环泵24溢水器9压力表25单向阀10岸面26加气器11池沿27闸阀13电控机28“涌泉”给水泵15吸污口29水箱16布水器30电磁阀17回排水格栅32水位探头19电加热器33岸面排水器第七章 电力电讯规划一、规划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5、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二、电力、电讯工程系统(1)电气照明系统(2)设备电气系统(3)建筑物自动化系统(4)电视、电话系统(5)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6)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三、供电电源本工程由西部引进电力主线及电讯电缆线两根,接至设于西部机房内的总变配电箱后供至各区。四、用电负荷预测参照同类建筑用电指标及有关规范:序号建造项目名称建筑面积(m2)户数负荷密度(w/m2)每户用电(kw)总负荷容量(kw)1中心温泉区设备1002别墅17101703酒店、餐厅等建筑300005015004其他公建2120-40-845园区照明及其他1006不可预见用电-1567合计2110 该项目用地负荷系统拟定为0.6,则该项目的用地负荷为:1266kw。五、电力设施10KV电力线路引进一回路电源,在综合服务设10KV配电箱1座。另在综合服务区、度假酒店区各设一台50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度假村的备用电源。区内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沿区内主道一侧电缆沟敷设,分区内低压线可采用直接埋地,穿越道路及池体应穿钢保护且设标志,线路敷设应符合规范要求。六、电话用户预测度假别墅用户按1.5部/户,其他公共建筑以建筑面积为单位按照100/部电话的综合指标折算。七、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划分为三类防雷建筑物。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防雷接地措施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要求。1、主要的建筑均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屋面设避雷带,利用柱内主筋做引下线,与基础主筋连接,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2、主要建筑做总等电位联结,利用基础做接地极,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入户处与接地装置联结。 3、木屋带洗浴的卫生间和各温泉洗浴池、游泳池均设局部等电位联结。4、从建筑外引入的强电线路设电涌保护器。5、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弱电设施接地共用一套接地极系统。第八章 消防规划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084-200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4、国家现行的有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二、规划范围本工程中度假酒店、别墅、餐厅、体育休闲俱乐部、服务中心等主建筑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计消防设施,度假酒店、别墅、餐厅、服务中心和体育休闲俱乐部属防火一类建筑,配置室内、室外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紧急广播系统。不宜用水扑救的电气室配置气体灭火器,柴油发电机房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1、室内消火栓系统度假酒店、餐厅、服务中心和体育休闲俱乐部建筑设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消防用水量为15L/S。消防系统采用常高压系统,不再另行设置储水箱。为保证发生火灾时的消防车供水,在以上建筑附近设置各设置1套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2、室外消火栓系统度假村内建筑物较多的区域,如度假酒店区、露天温泉区、度假别墅和体育休闲俱乐部等区域,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配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随冷水给水管道设置,冷水给水管径为DN200。消火栓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消火栓栓口直径100和65mm,设计水量为25L/S。3、自动喷淋系统度假酒店、餐厅、服务中心和体育休闲俱乐部建筑内部装修工程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等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喷淋系统设计水量为30L/S,自动喷淋加压泵设置在消防水泵房内。三、消防通道度假村主行车道4m,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对于消防通道的设计要求,形成一个极为便利的消防车通道,能确保消防车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本工程内着火位置,消防通到能到达的范围包括度假酒店、别墅会所、餐饮中心和体育休闲俱乐部等区域。本工程内各温泉水池、游泳池、景观湖可以作为消防车取水源。第九章 绿化系统规划一、设计依据1、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2002)二、绿化系统规划(一)设计原则1、温泉区域绿化景观规划以山地形轮廓为骨架,以原有植被为基础,结合各功能景区的特点,形成具有局部特色和整体风格的绿化模式。2、保留整理原有自然的植被景观,改造地形,创造休闲的生态绿化景观。3、使绿化景观系统点、线、面三者相结合,环境空间上乔木、灌木、草本三类相配置。(二)环境现状主要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之间,年降雨量1230毫米,无霜、雪期260天。温泉依山傍水,周边山地景色优美,但树种较为单一,平地内绿化资源欠缺。 (三)设计理念在总体上遵循“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的绿化景观系统设计手法,在区域内营造一片清新休闲气息的绿化景观。 (四)植物品种配置1、度假酒店区(1)景观树种:杜仲、水杉、樱花、垂柳、香樟、黑枣、黑松、木棉(2)行道树种:法国梧桐、银杏、白蜡树、广玉兰(3)灌木类:海桐、十大功劳、火棘、小檗、小叶女贞、黄杨、杜鹃、腊梅、木槿、紫薇、丁香、月季、四季桂(4)草坪类:结缕草2、露天温泉区(1)景观树种:香樟、樱花、雪松、白玉兰、大叶紫薇、合欢(2)行道树种:法国梧桐、银杏、白蜡树、香樟、马褂树(3)灌木类:紫叶小檗、石楠、山茶、海桐、火棘、黄杨、十大功劳、杜鹃、小檗、女贞、冬青、木槿、腊梅、紫薇、月季、含笑、夹竹桃(4)草坪类:结缕草3、温泉别墅区(1)景观树种:合欢、水杉、樱花、银杏、紫薇、雪松、白玉兰、黄栌(2)行道树种:法国梧桐、白蜡树、重阳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心理学家专业能力评估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中文字的处理
- 2025年建筑师注册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钢结构工程安全监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环境治理工程师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际财务分析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中公式编辑问题
- 2025年广告创意总监职业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巡逻队安全操作测试题
- 课件《怒吼吧-黄河》
- 无人机原理课件
- 1.1 精微广大-绘画的功能和种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绘画
- 音响设备消费行为预测-洞察及研究
-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标准WST855-2025解读课件
- 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办法
- 2025广西来宾宾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拟聘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
- 医学人文与医患沟通能力
- 安全生产施工管理方案(3篇)
- 2025数字量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
- 2025年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