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5-4、5.ppt_第1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5-4、5.ppt_第2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5-4、5.ppt_第3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5-4、5.ppt_第4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5-4、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 12 31 1 基础知识 2019 12 31 2 2019 12 31 3 2019 12 31 4 自我纠查 物理信息 物理过程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种间 稳定 结构和功能 自我调节 负反馈 抵抗外界干扰 营养结构 恢复到原状 负相关 干扰 物质 能量投入 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2019 12 31 5 小思考 信息传递不像物质流那样是循环的 也不像能量流那样是单向的 而往往是双向的 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 也有从输出向输入的信息反馈 小讨论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看 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 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食物链 食物网相对稳定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2019 12 31 6 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知识热点 2019 12 31 7 2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又称信息流 此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 但是信息流不像物质流那样是循环的 也不像能量流那样是单向的 而往往是双向的 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 也有从输出到输入的信息反馈 如下图所示 2019 12 31 8 3 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2019 12 31 9 物理信息既可来自生物 也可来自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三种功能的关系 2019 12 31 10 例1 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 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 A 飞翔行为B 鸣叫声音C 性外激素D 鲜艳的羽毛解析 在树木茂密的森林环境中 飞翔行为 鲜艳的羽毛都不容易看到 性外激素是昆虫释放的激素答案 B评析 要做好本题需掌握好信息传递的各种类型及特点 2019 12 31 11 变式1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 心猿意马B 飞蛾扑火C 花香引蝶D 老马识途解析 心猿意马是形容心思不专 变化无常 好像马跑猿跳一样 答案 A 2019 12 31 12 1 稳定性前提条件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 它的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 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稳定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 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 2019 12 31 13 2 稳定性表现 1 结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 可用如图曲线表示 2 功能相对稳定 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2019 12 31 14 3 稳定性机制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和完善的营养结构 1 净化作用 包括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 微生物的分解三个方面 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2 完善的营养结构 使生态系统具有反馈调节机制 进而抵抗外界干扰 维持自身稳定 反馈调节的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 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 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2019 12 31 15 反馈调节的方式 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两者比较如下 2019 12 31 16 2019 12 31 17 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2019 12 31 18 4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2019 12 31 19 生态系统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 而不是一种状态 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呈负相关也并不是绝对的 一些条件比较恶劣的生态系统二者都比较低 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 2019 12 31 20 例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2019 12 31 21 解析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 营养结构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答案 D评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及稳定性的两种类型 2019 12 31 22 变式2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有些地区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的经济林 而林产品的长期单一化 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以下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这样做不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抵力稳定性B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造成其功能的变化C 能量流动损耗大 不利于生态林业的发展D 生态系统和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易爆发病虫害 2019 12 31 23 解析 单一树种的经济林的营养结构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损耗大小是视其相应食物链而定 与植被单一与否无关 答案 C 2019 12 31 24 实验 实验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1 实验原理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 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将少量植物 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封的广口瓶中 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小生态瓶 3 观察小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 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2019 12 31 25 2 实验流程 2019 12 31 26 2019 12 31 28 3 基本操作要求 1 小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 2019 12 31 29 2 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观察稳定性 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 水质变化 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极差 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 因此 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保持时间的长短 是判断实验优劣的标准 如果生态缸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则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 自我调节 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强 在没有巨大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2019 12 31 30 例3 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 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的特殊性表现在 A 因封闭而不开放B 不输入太阳能C 缺少分解者D 不进行物质循环解析 小生态瓶是封闭的 而自然生态系统是开放的 答案 A评析 本题考查生态瓶的制作及注意事项 2019 12 31 31 变式3 某同学依据下列四项设计生态瓶 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应定时向瓶内通气 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B 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C 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物质的联系D 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 而且是自给自足的 但系统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获得能量补充 因为能量来自系统之外 答案 A 2019 12 31 32 1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生命形式 如果没有接受信息 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 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随堂练习 2019 12 31 33 C 短日照作物黄麻 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 提高麻皮产量 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 任何生态系统中 能量 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 2019 12 31 34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作用及应用 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 故A项正确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 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故B项正确 短日照作物黄麻 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 提高麻皮产量 这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故C项错误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均属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它们密切联系 信息传递既可从输入到输出进行信息传递 又可从输出到输入进行信息反馈 故D项正确 答案 C 2019 12 31 35 2 如下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 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2019 12 31 36 A 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 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 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 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 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 答案 C 2019 12 31 37 3 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 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 大约经过一个星期 蟑螂就在人造的 黑夜 时间活动 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 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 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 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2019 12 31 38 解析 白天和黑夜的不同主要在于光的强弱 光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 A 2019 12 31 39 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 物质流是循环的 能量流是单向的 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 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019 12 31 40 解析 人类利用的能量 可以来自生态系统中的多个营养级 故C项错误 答案 C 2019 12 31 41 5 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 灌溉 播种等 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 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 它们的关系是竞争C 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D 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 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针对抗虫棉的抗性 2019 12 31 42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有关 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 恢复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负相关 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故A错误 烟草与雌蛾的生存条件具有太大的差异性 而竞争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表现为对生存条件的争夺 故B错误 棉铃虫抗性的产生是其基因突变的结果 而基因突变是随机产生的 且具有不定向性 故D错误 任何生物种群数量均受所处环境的限制 人为控制鼠的生存环境条件将对鼠的种群数量起到控制作用 故C正确 答案 C 2019 12 31 43 6 下列哪项措施能够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 适当增加物种数目D 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 2019 12 31 44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食物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即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A项不对 因为减少了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 而且也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 只会增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B项不对 因为B项措施只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 而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D项不对 因为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数量 不但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反而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C 2019 12 31 45 7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 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数量不到0 01mg 雄蚕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 但却无动于衷 2019 12 31 46 材料二 卡尔逊 Karison 和林茨 Liischer 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 Pheromone 这一术语 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 能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化学信息而影响它们的行为 故称为信息素 根据其化学结构 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 在防治害虫上 效果显著 如利用性引诱剂 迷向法 防治害虫 具体做法是 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 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 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 不再对雌虫有反应 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国外应用 迷向法 防治森林大害虫舞毒蛾是比较成功的 我国最近也进行了 迷向法 防治棉铃虫试验 处理区的监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99 以上 交配率和铃害均下降20 左右 2019 12 31 47 1 材料一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 信息 而不是 信息 因为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 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 3 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这说明引诱剂具有 性和 性 4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迷向法 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 而是通过 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率下降 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2019 12 31 48 答案 1 化学物理 2 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 高效专一 4 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出生 2019 12 31 49 8 近几十年来 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