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路设计规范要求.ppt_第1页
传输线路设计规范要求.ppt_第2页
传输线路设计规范要求.ppt_第3页
传输线路设计规范要求.ppt_第4页
传输线路设计规范要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凉山传输线路施工技术要求 立杆 一般电杆的埋深主要根据线路负荷 土壤性质 电杆品种和长度等情况来确定 电杆的埋深一般可按下表规定的数值考虑 电杆的埋深 轻 中负荷区 单位 米备注 杆位定在较松土质中 如河床里 沙土里 杆根需用托盘垫上 托盘需用热镀锌材料 照片一 立杆 杆路编号原则水泥电杆采用喷涂的号杆方式 水泥杆上编号的最后一个字的最下沿 宜距地面2m 市区宜为2 5m 特殊地段可酌情提高或降低 高桩拉线和撑杆都不应编列号码 填写业主或资产归属单位及建设年份 立杆 立杆 使用木电杆需要说明的事项根据建设单位要求 为降低电杆的二次搬运强度 减少工程投资费用 对于特殊地形 吊线档距L 80米内时可用单杆油木杆 即档距在80米以上不能使用木电杆 木电杆杆路的安装技术除以下特殊说明以外均可参见水泥杆路标准 立杆 木电杆的适用范围飞线杆不宜采用油木电杆 宜采用水泥电杆 影响美观的地段如城区或乡镇上不宜采用油木电杆 宜采用水泥电杆 其它地段 特别是上山地段或搬运困难地段宜采用油木电杆 腐蚀严重的地段或白蚁地段不宜采用油木电杆 宜采用水泥电杆 立杆 木电杆的杆路编号油木杆号杆用号牌方式 白铁皮制作 样式采用水泥杆路的标准样式 字样的最下沿 宜距地面2m 市区宜为2 5m 特殊地段可酌情提高或降低 具体号牌规格形式如下 立杆 拉线 架空光缆杆路拉线程式的选择 主要应根据杆路负荷 气象条件以及制作拉线用的钢绞线容许的最大拉断力来考虑 一般在轻中负荷区时 可按以下基本要求 转角拉线的程式全部比吊线大一级 30 以下采用一条7 2 6拉线 30 60 采用7 3 0拉线并增设辅助装置 60 以上的转角吊线终结 终端拉线采用7 3 0镀锌钢绞线 线路中间杆由于前后线路负荷不均或杆距不等 需装设的拉线程式应与线路张力大一侧吊线程式相同或大一级 高桩拉线程式一般与光缆吊线程式相同或大一级 抗风 防凌杆拉线程式一般与光缆吊线程式相同 拉线 拉线的埋深应根据拉线程式的大小及土质情况来予以确定 拉线洞深表 拉线 本工程所有拉线的上把及中把均采用夹板法 拉线地锚采用地锚铁柄与水泥拉线盘结合使用 拉线装设的一般要求 拉线的 距 高 比一般取为1 特殊情况下亦不可小于0 75 否则可采用吊板拉线 高桩拉线 墙壁拉线或改用撑杆加固 拉线地锚的出土一般为 30士10 cm范围 出土点的偏差不大于5cm 在坚石地段的拉线地锚应采用钢地锚 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25cm 距屋檐不小于40cm 撑杆的距高比应不小于0 5 7 2 2 7 2 6 7 3 0拉线上把夹板法应分别符合下图的要求 二 拉线中把夹板法图 吊线 新建光缆吊线安装位置原则为 一般规定第一条吊线安装在公路的外侧 但本地网光缆沿线穿越公路较多 以此原则会不断更换光缆的杆面 由此引起吊线的不必要的交叉 故本工程按 杆路前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 二者只能选其一 并结合 南北向杆路在东侧 东西向杆路在南侧 的原则予以安装吊线 第二层吊线距第一层吊线的间距为40cm 最小不得小于20cm 吊线 吊线的加固与防护泻力拉线 对有较大受力不均匀的两档吊线 应在电杆处增做吊线单向假终结 对偏转角大于300的角杆 应增做角杆辅助装置 吊线坡度变化大于1 10时 吊线应增做角杆仰 俯角辅助装置 吊线 吊线的架挂位置与固定方式在水泥杆上的吊线采用吊线抱箍固定 由于钢筋混凝土电杆在杆顶的配筋较弱 故要求吊线距杆顶要有一定的距离 根据杆上设备及现有孔洞位置 新设吊线距杆顶的距离要求如下 混凝土电杆 0 60m 设计要求最小不小于0 50m 吊线 飞线杆档设置的一般原则飞线跨越杆全部采用加强型普杆 至于采用何种规格的梢径 由设计根据现场勘察情况确定 一般建设原则如下 轻 中负荷区杆距在100米以下视为普通杆距 100米至150米视为长杆档 并设置卸力拉线 其程式与吊线同级 杆距在150 L 300米时 应设置辅助吊线 正吊7 2 2 辅吊7 2 6 并设置终端拉线 可采用头杆终结 当新建杆路杆距300 L 500米时 应设置辅助吊线 正吊7 2 6 辅吊7 3 0 宜用二杆终结 重负荷区 杆距在50米以下视为普通杆距 50米至100米视为长杆档 并设置卸力拉线 其程式与吊线同级 杆距在100 L 200米时 应设置辅助吊线 正吊7 2 2 辅吊7 2 6 并设置终端拉线 可采用头杆终结 杆距在200 L 300米时 应设置辅助吊线 正吊7 2 6 辅吊7 3 0 并设置终端拉线 采用二杆终结 所有飞线采用正辅吊线平行安装 相距50cm 每隔25米左右用30 4mm扁钢及夹板将两吊线进行连接 光缆敷设 本工程的光缆在线路查勘长度的基础上 除按国家规定的损耗外 光缆的各种预留长度如下 光缆预留支架宜顺杆路朝向杆路前进方向或接头的另一侧 架空光缆预留 每200M左右一个小预留进行考虑0 5m 每500M左右一个大预留进行考虑12m 引上光缆预留 按每处7M左右考虑 光缆接续预留 管道接头每侧预留12M左右 架空接头每侧预留12M左右 埋式接头每侧预留12M左右 进局光缆预留 小站按10 20M 大站按20 30M考虑光缆预留 除以上预留以外 光缆特殊地段预留 如开发地段 以后可能改道地段及特殊要求预留地段等皆应考虑光缆的预留 预留的地点及数量应在图中具体标明 光缆敷设 光缆标志牌的规格 1 架空光缆吊牌的规格 A型吊牌 示例 采用白铁皮制作 光缆敷设 2 架空光缆吊牌的规格 B型吊牌 示例 采用白铁皮制作 光缆敷设 附挂电力杆路的一般技术要求在与电力线同杆架设时 只容许与10kv以下 不包括二线一地式电力线 的电力线同杆架设 但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措施 精心设计 并与相关部门签定协议 与1 10kv电力线合杆时 电力线在上 光缆线在下 两线间净距不得小于2 5m 与1kv电力线合杆时 电力线也应在上 光缆线在下 两线间净距不得小于1 5m 光缆线路穿越双杆10KV变压器 给光缆线路的施工及维护带来不便 该种做法规范上一般是不认可的 有条件的应尽量旁路避开 在不可避免时为了安全 要求双方线路 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引线 和光缆应加强绝缘 施工安装应选在电力线停电时进行 操作人员应是熟练电工 按照安全规程操作 以确保安全及安装质量 光缆敷设 附挂电力杆路施工要求附挂电力杆路地段 500米以上 一般采用过塑钢绞线 挂钩采用特制喷塑挂钩 过塑钢绞线的施工要求如下 在直线杆及偏转角小于30度的角杆处 不需剖开钢绞线的过塑层 在偏转角大于30度的角杆及钢绞线接续或终端时 需剖开钢绞线的过塑层 并将开口用扎线扎牢 钢绞线在过双杆变压器时 吊线应作终结 并在吊线上采用PE塑料绝缘管加以保护 保护长度应伸出两侧电杆的外侧不小于一米 光缆应沿电杆引下至变压器承重横担 沿变压器承重横担到另一边电杆引上 要求双方线路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0 6米 过塑钢绞线应每隔500米左右设置一处接地体 引线采用7 2 2钢绞线 全段用隔电子将钢绞线电气断开 光缆敷设 架空光缆的防护 1 架空吊线接地与电杆避雷线尽量在不同电杆处进行分设 避雷线与吊线不进行连通 具体要求如下 架空吊线每隔1000米左右采用角钢扁钢接地一次 在终端杆处通过拉线抱箍直接入地 易受雷击的电杆及通信杆路每隔500米设置一处直埋式或拉线式地线 遇有拉线时宜采用拉线式地线代替 拉线式或直埋式地线不宜与吊线相连 终端杆宜单独加装直埋式地线 另10米以上电杆 与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交越的两侧电杆应设置直埋式 地气棒 直接入地 光缆敷设 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件不作电气连通 局站内的光缆金属构件应接防雷保护地端子 对使用终端盒的站要求终端盒接地 其进入的光缆金属构件要求接地 对于利旧杆路 要求新设吊线应与原接地装置相连 否则应新设接地装置 光缆敷设 2 架空吊线在下列地段应采用隔电子将吊线电气断开 新建架空吊线与110千伏以上输电线平行时 每2公里用柱形隔电子隔开 穿越电力线处用电力保护管进行保护 光缆线路与强电线路交越时 宜垂直通过 在困难情况下应不小于45度的交越角 并需作电力保护 保护长度以电力线在杆路上投影宽度的两侧各延长1 5m左右 保护管应根据其耐压强度进行选择 靠近高压电力设施的拉线应加装绝缘子 绝缘子应在地面垂直距离2米以上的位置 穿越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的地段应将吊线电气断开 跨10KV电力保护 延伸地线制作方法 直埋地线拉线式地线制作方法 光缆敷设 架空光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架空光缆与其他电气设施交越时最小垂直净距 其他说明 结合建设单位要求 本工程有关需要说明的问题 所有吊线不能从局站铁塔上引渡 应根据地形采用终端杆进行吊线的终结 对于新建站点宜采用墙壁或架空4 0铁线软渡 15米以内 入局 本工程号杆时不刷白色底漆 城区线路按市县城区计列 乡镇不算城区线路 本工程不计列雷管 导火索 炸药 计列塑料保护管 宜为红色 主要用在小预留1米 处 局站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