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pdf_第1页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pdf_第2页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pdf_第3页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pdf_第4页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2 年 第 一0 期 s i d T e 盍 f 露 毫 m R 呲 h d o i 1 0 3 9 6 9 j is s n 1 0 0 0 7 6 9 5 2 0 1 2 1 0 0 0 4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 李相银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余莉莉 广东广州5 1 0 6 3 2 摘要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 通过探讨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 系 阐明了组 织学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并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加快实现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 以期为我 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指导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组织学习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 2 7 6 4 4 F 1 2 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2 1 O o o 1 5 0 5 Or g a n iz a t io n a l Le a r n in g a n d Te ch n ica l I n n o v a t io n o f Hi i g h t e ch En t e r p r is e s L I Xia n g y in YU L il i M a n a g e m e n t S ch o o l J i n a n U n i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3 2 C h i n a Ab s t r a ct I n t h e b a ck g r o u n d o f k n o wl e d g e e co n o my w e ch o o s e h i g h t e ch e n t e r p ri s e s t o s t u d y T h r o n g e x p l o ri n g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o r g a n iz a t i o n a l l e a r n in g an d t e ch n ical i n n o v a t i o n w e g iv e a s t a t e me n t a b o u t h o w o r g ani z a t i o n a l l e a r n i n g h a s an e ffe ct o n t e ch n i cal i n n o v a t io n a n d t h e n p r o v id e s o me s u g g e s t i o n s t o h i g h t e e h e n t e rpri s e s We h o p e all t h e s e ca n ma k e a co n t ri b u ti o n t o imp r o v e h is h t e e h e n t e rpr is e s ca p a ci t i e s o f t e ch n i ca l i n n o v a t i o n an d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l co mp e t i t i v e i n o u r cou n t r y Ke y wo r d s h i s h t e ch e n t e r p ri s e s o r g a n iz a t i o n al l e a r n i n g t e ch n i cal i n n o v a t i o n 当今 技术 更 迭 知 识 增长 和全 球 化渗 透等 因素的作用 使得企业面临着更为动态 的环境和 激烈的竞争 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 身处较 之传统企业更为动荡的环境之中 寻求竞争优势 来源则更 为重 要和 迫切 创新 被认 为是 应对 这种 动态环 境 的重 要 出 路 不 断 推 出新 产 品或 服务 应用新 技术或新 的管 理方 法来 适应 变换 的环 境和 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对创新有着更 强烈 的需求 特别 是技 术创新 只有不 断推 出新 的技术 将其运用于新的产品或服务 才能在竞 争 中立 于不败 之地 而这 又是 需要 通过 不 断地学 习 以快于竞争对 手 的速 度汲 取更 新 中 的知 识才 能得 以实现 的 正 如彼 得 圣吉 所指 出的 组织 的竞争 优势就来 源于 比竞争 对 手学得 更快 的能 力 组 织学 习能 促 进创 新 的 产 生 而 组 织学 习 也 只有 通 过 创 新 表 现 出来 才 能 提 升 企 业 的竞 争 力 本文试图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通 过研究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对如何实施 组织学习促进企业进行持续 的技术创新而获得持 续竞争优势进行了探讨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9 1 3 修回 日期 2 0 1 1 1 1 1 6 1文献综 述 1 1 有关组织学习的研究 组织学习的概念最早 由 A r g y r is 正式提 出 他认 为组织学 习是组 织发 现错误并 通过新 的使用 理论 T h e o r ie s i n u s e 进 行改造的过程 J o Ha y e k认 为 组织学习是 经济组织 面对变化 的环境 协调使 用各种 由特定行为主体拥有环境知识的能力 J H u b e r 定义 组织学习是组织用于保持和不断提高绩效 的能力或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取 分享与运 用 l 3 由此可见 组织学习是一个采取一系列行动 提高组织绩效以适应动态环境的过程 这个过程则 由知识持续不断地被汲取 扩散 共享 运用 和创 造而得 以实现 P o l a n y i提出 组织学 习 中的知识 按不 同属 性 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 知识两种 隐性知识是指存 于个体 内部 的 与个体特殊背景相关 的知识 它依 赖于个体的经历 直觉和洞察力 通常难以编码化 具有高度的专有性 而显性知识则是在个体之间能 够编码化和文字化进行扩散和共享的知识 组织学 习来源于个体学习 但又高于个体学习 个体学习 是组织学习的基础 但存在于个体内是难以共享的 1 6 李相银等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 隐I 生知识 只有将其转化为组织层次的显性 知识 才 能被组织所共享和运用 从而改变组织行为以达到 改变组织绩效 的 目的 因此 对 于组 织而言 学习 的效果就是要将个体 内大量 的隐性知识激发 出来进 行扩散 交流进而显性化 并保存在组织 内部得 以 共享和运用 N o n a k a和 T a k cu ch i在其著名 的组织学习的知识 螺旋化模型 中 对显性 知识 与隐性知识 的转化进行 了相关描述 他们将组织学习中知识 的创造 与转化 分为 四种模式 即组织知识 的社会化 外在化 合 并和 内在化 j 在每一 阶段提供 相应 的 巴平 台 使个体隐性知识得到共享 即社会化 再将其编码化 转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即外在化 同时 团队成员在 交流 中产生新 的知识经过合并后进入个体 内在化为 更高层次的隐性知识 这些知识又将决定下一轮学 习的起始高度 在这个过程 中 新知识 的产生是组 织进行创新的基础和来源 1 2 有关技术创新的研 究 S ch u m p e t e r于 1 9 3 2年 第一 次 提 出了创 新 的概 念 认为创新是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 是生 产函数的变动 关于技术创新的定义 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是弗里曼 C F r e e m a n 的阐述 他将 技术 创新界定为包括与新产品的销售或新工艺 新设备 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有关 的技术 设计 制造 管 理以及商业活动 J 这表 明了技术创新 并不是一个 纯技术上的概念 而是一个完整 的由技术的产生 到 将这种新的成果商业化的过程 技术创新 的理论研究主要有 四个学派 以索洛 S C S L 为代表 的新古典学 派 采用正统经 济 理论模型作为分析工具 将技术创新过程看成一个 黑箱 b l a ck b o x 以曼斯费尔德 M M a n s fie l d 为代表的新熊彼特学派 主要是将技术创新视为 一 个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重视对 黑箱 内部运 作机制的揭示 以道格拉斯 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创 新学派 新技术 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系统 的产权 制度 以便提高创新 的私人收益率 使之接近于社 会收益 水平 以弗 里曼 C F r e e m a n 为代表 的 国 家创新系统学派 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家 的功劳 也不是 企业 的孤立行为 而是 由国家创新 系统推动的 在 国家创新 系统 中 企业和其他组织 等创新主体通过国家制度 的安排及其相互作用 推 动知识 的创新 引进 扩散和应用 使整个 国家 的 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 J 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不是一个 由 科学推动的线性过程 它受很多 因素 的影响 比如 企业家的才能 组织的管理能力 有效 的制度体 系 以及国家的政策导 向等 这其 中有一些是企业能控 制的 也有一些是企业 自身不能控 8 0 的 但都是通 过促进知识流动 扩散 进 而产生新知识 以引发技 术创新来发挥作用的 1 3 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研 究 高新技术企业以高知识密集性 高技术密集性 高资金密集性 高风险性和高效率著称 它与传 统行业相 比在技术创新 上有更多的要求 技术创新 也是该类企业在市场得 以生存 的法宝 因此 许多 学者对高新技术企业 的技术创新 问题进行 了相关研 究 归纳起来 主要 在 以下 四个方 面进行 了探讨 1 技术创新模式 通过探讨不 同模式下的优 劣势 为高新技术企业选择有利的技术创新模式 I 9 2 技术创新过程 通过对高新 技术创 新过程 的关注 探 讨 更 有 效 率 的 管 理 方 式 促 进 技 术 创 新 的 完 成 3 技术创新能力 或构建技术创新能力 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评 或探讨影 响技术创新 能 力的因素 或从不同角度讨论技术创新 能力对创新 绩效的影响 等等 引 4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管 理 主要从 知识 的角度来 探讨如何 促进技 术创新 或是如何有效率地管理高新技术企业 中存在的大量 知识 以及如何 以知识管理来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 力等 技术创新 的来源就是新知识 如何获得 运用 和保存新知识成为了加快企业技术创新 的关键 因 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多 其中 学者们都强调 了知识对 于高新技术 企业 的重要 性 以及对获 取 共享 存储知识 的行为非常重视 但更多 的是偏 向 于以一种静态的知识 观来探讨知识对技术创新 的支 撑作用 本文从组织学习的角度 以使企业进入 良 性的持续技术创新循环为 目的 不断促进知识 的流 动 获得或是创造新知识 以此来支撑企业 的技术 创新在动态环境 下赢得竞争 当然 在组织学 习的 过程 中有效的管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组织学 习得 以不断有效进行的基础 两者是一个知识流量 与知识存量的互 动关系 我们更注重 的是技术创 新的持续性 是从一个更 为动态 的角度通过不 断地 进行组织学习来完成由新知识带来技术创新的过程 通过组织学习来推动技 术创新也得到 了许 多学 者的研究证实 A r g y r is和 S ch o n提 出 在相 同的组 织条件下 组织学习在未来 可使组织增强创新 的能 力 1 9 S t a t a也发现组织学习可导致创新 尤其是在 知识密集的产业 中 个人与组织的学习进 而引导创 新 才能成 为组 织 中惟 一可 持 久 的竞争 优势 的来 源 我国学者刘璇华 惠青山也指 出 组织知识 的积累和创新是一个组织学习的过程 林山等人 在相关研究 中也提出 企业 内不同层次隐性知识和 显性知 识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实际是企 业的知识 创新过程 而企业 的组织创新实质是企业 知识创新 的运用与延伸 谢佩洪则认为企业的学 习与知识 的积累是创新能力形成 的根本原 因 创新 力是经过 长期不 断的学 习 实践 再学 习 再实践培育形成 李相银等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 1 7 的 这些文献表 明 组织学 习将 以 自身独特的知 识优势从本质上对技术 创新发挥作用 使企业进入 持续创新 的良性循环 2 组织学习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不 同 具有 自身特点 而这些特点都表明了实施 组织学习的必要性 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将知识转 化为新的产出 高新技术 企业发展以高科技研发和高技术服务为主并极具知 识含量 所处环境动态多变 更新迭代周期相对较 短 对研发 速度 要求 高 需 时刻 注意竞 争者 动态 而快速技术创新 的前提就是要快速获得与新技术有 关的新知识 进行组织 学习的企业则会对新知识保 持高敏感度 在与外界 沟通合作的过程 中密切关注 竞争者 以及相关产业 内的知识动态 以更快的速度 获得新知识 在企业内部迅速扩散 从而使其尽快 得到运用 而转化 为产 出 正如孙 卫忠等人 提 出的 组织学习就是通 过知识共 享 积 累 提高组织的学 习能力 实现组织整体行为或绩效的改善与提高 2 2 有利于为技术创新输送知识来源 组织学 习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为企业提供知识 并使内部 成员掌握和运用知识 在组织学 习的推动下 企业 将更主动地从外部搜寻知识 同时开发 内部个体 中 的知识 相 比较于传统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中的 无形资产尤其是知识资产所 占比重较大 大量存储 于员工个体之 中 而将员工 中所有 的知识开发 出来 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 只有 将这些存储于员工 内部的知识推 向组织层次 才能 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 同时 高新技术企业往 往采用团队合作方式 对知识的交流和沟通要求更 高 也更能刺激新知识 的产生 以实现企业 的技术创 新 目标 实施组织学 习 可 以通过将 内部个体学 习 主动化和针对化 促进团队间分享知识 相互交流 同时不断增强组织 间层 次的学习 从外部组织 中不 断获取新的知识 更新企业 知识存量 不断为创新 输送新 的知识来源 3 有利于把隐性 知识转化 为显 性知识 高新 技术企业具有非线性高成长性 相关产业内部的推 动 以及该类企业 自身 的高速成长都会形成大量的隐 性知识 但由于它们局 限于个人范 围 难 以被组织 利用或是只能得到有 限的利用 会 使知识的流动停 滞于个体内部 这不 利于组 织吸收外部新知识以及 进行内部新知识的创造 陈国权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若企业缺乏学习能力 在合作过程中必然无法完全 吸收外部知识并转化为 自身 的竞争优势 组织学习 的实施就是要促进个体形成学习的观念 彼此之间 交流和共享 知识 使这些 隐性知识显性化 在组 织 层次被充分利用 为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提供支持 组织学习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可以将个体 隐性知识 转化为组织层次的显性知识 是 为企业完成技术创 新输送知识的关键 4 有利于变渐进式创新为变革式创新 高新 技术企业一般是创造市场 一旦企业开发 出满足市 场需要的新产品 企业就能凭借其新颖性和高技术 特性迅速 占领市场 从而 能获得 巨大 的经济效益 但是 国外研究表明 一般高技术企业的 1 O年生存 率仅为 5 一1 0 研发的失败 无法获得或是速度 太慢地获得新 技术 的突破都将 使企业被市 场淘汰 因而渐进式 的增量创新将难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更多的是要依靠变革式创新突破带来高速成长 而 变革式创新通常是新知识所带来 的 因此 高新技 术企业需要开放组织视野 打开个体心智模式 不 断地获取 接受 吸收和运用新知识 挖掘企业 内 部隐性 知 识 创 造新 知识 从 而给企 业带来 技术 变革 3 通过组织学习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 创新 的要求对组织学习产 生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而实施组织学习将引领企业 以一个开放系统的姿态 不断地从外部获得新知识 促进 内部知识 的扩散和共享 以创造新知识 为技术 创新提供知识来源 持续地将知识快速转化为产 出 我们认为 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 进其技术创新 1 了解企业 自身 其实 每一个企业都在学 习 这种学习能力是受企业现有 内部知识水平 的限 制的 企业在进行组织学 习时应先了解 自身内部 的 学习能力和学 习状况 结合实际情况再开展相关 的 学习 朱少英等提 出 组织管理者应 该在正确识别 学习的倾 向性 风格 程序和结构 一些学 习的促 进因素 基础上为组织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 J 每 一 个企业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只有 加深对企业本 身的认识和理解 掌握企业 的现状 才能有针对性 地建设利于组织学习的支 持 以及选 择合适 的学习 方法和形式 这是组织学习的开始 2 开放心智模 式 对于高 新技术企业 而言 更多的是需要进行变革式 的技术创新 但能带来变 革式创新的是全新的或 高度综合性 的知识 而不 同 的组织视野直接决定着学 习的类 型以及学 习过程 中 合作的程度 谢洪明等的研究表明 开放心智对 组织创新的各因素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J 学 习是 人的学习 如果个体无法形成对新知识 的开放态度 就难以将其 内化促使 自我成长 从 而影 响个人 的能 力与价值贡献 同时 人 又是组织 中的人 若组织 本身无法具备开放 的态度就难 以承认个体有关新知 识的活动 也无法给予更广 的支持以突破个人获得 新知识的有限性 因此 组织视野与心智模式是决 1 8 李相银等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 定组织学习不断循环的关键因素 3 建立组织学习文化和激励机制 员工之间 知识的共享对新的创意和构思的产生是非常关键的 它将促使企业 内部通过交流而带来更 多 的新知识 还能加快企业新创 意 的产生 K iv i ma k i提 出 组织 内部交流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Tg J 新绩效 高新 技术企业内部 的员工多属 知识型员工 企业应通过 培育鼓励组织学习的文化 和激励机制 形成知识共 享和对个人知识成果尊重 的氛围 激 发储存在员工 内的大量隐性 知识得到显性化 被扩散和共享 朱 兵等指出 高新技术企业要想获得理想的创新绩效 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应 的企业文化和相应 的考 核保 障措施 激励员工勇于创新和勇于试验 卢 夏慧则提出要建立 以企业 为主体的技术 创新体 系 须在企业 内部建立灵活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文 化与激励机制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始终 是完成组织 学习产生技术创新 的不懈动力 是促使创新持续循 环的推动器 4 开发新知识 开发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是 组织持续成长过程 中的必然选择 企业获得新知 识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从外界撷取获得企业所缺 乏的新知识 二是激发 内部新知识的创造 高新技 术企业 内部本身就由众多 的知识型员工组成 个体 中蕴含的大量隐性知识如果能被显性化并在组织 中 扩散 将大大激发内部新知识 的产生 但企业作为 市场的个体 自身搜寻和获取知识 的能力是有限的 外部组织拥有着与企业异质或是更多 的知识 比如 专门的研究机构 它们都可能是企业所需要掌握 的 新知识的来源 同时 企业的需求又是有一定限定 的 必须结合自身的战略与文化对相匹配的外部知 识来源进行选择 技术创新就是新 知识 产生过程 中 的产物 组织学 习也是在不断的摄取新 知识 中得 以 存在 5 建立知识库 知识库是将外部 知识 以及 内 部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得 以保存 的容器 能为员工更 容易地获取知识提供平台 使外部流人的新知识能 在企业内快速扩散 同时将现有知识保存在知识库 内也能便于员工将来使用或进行挖掘 以创造新知识 知识库将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是完成个体 隐性知 识显性化和组织新 知识进一步隐性化流人员工个体 内的关键 在这个平 台上 知识的流入 与流出是新 知识能被运用和再创 的催化器 相关学 者的研究也 强调了知识库的重要性 认为组织学习的最大特点 是 以一个共享的知识基础为 中心 正是 这个包含着 意会知识的组织共享 的知识基 础使组织行 为发生变 化 乃至使组织创新成为可能 l 圳 6 转化与保存知识 技术创新过程是将创意 商业化的实体阶段 也是组织学习成果化的阶段 这个过程中的知识转化与保存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 有四个方面 1 团队交流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 团 队是重要 的组织形式 团队间的交流是产生新的创 意或构思的关键 为使 团队交流高效 团队成员需 要进行磨合 寻求成员 间关于知识重构 表达 吸 收 创造和利用的一致性理解 同时形成共 同遵 守的行为标准 为主导团队互动及其资源的整合提 供力量 2 隐性知识 的显性化 高新技 术企业 的技术创新过程的每一阶段都要将个体隐性知识转 化为组织显性知识并将其 应用在 实践之 中 隐性知 识 的显性化是组织学习的任务 也是技术创新得 以 实现的关键 3 遗漏 的新知识 的保存 在技术创新 过程 中 个体 团队以及各部 门之 间的交流与磨合 会产生大量的新知识 有被组织运用的 也有被遗 漏掉 的 而这些暂时遗漏 的新知识可能是企业下一 个技术创新的来源 企业应重视对这些知识的保存 4 反馈机制 新的技术经研究开发后应用于产品中 进行生产销售 流入市场 市场 的反应和 消费者使用 的感受都体现出技术创新成果 的好坏 因此需要企 业建立反馈机制来对行为进行反思 这 既是 审视 和 纠正企业行为的需要 也是对经验的总结 7 学会学习与忘却 学 习的 目的是 为了改善 企业绩效 但在其实施 与开展过程 中会 遇到不 同类 型的障碍 企业 只有进行 自我审视 不 断改善 学 习方式 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谢佩洪提 出 学 习方 法 的创新 会使组 织学 习力得 到进一 步 的发 展和 升 华 张钢也指出 通过反思组织视野 组织学习 方法以及学习中的不足 使组织得 以迅 速把握技术 机会和市场机会 从而能够不断地以新 的产品和服 务来为 自己赢得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 新知识 进 入员工个体将重新内化为高一层次的隐性知识 这 可能打开员工以及管理者的心智模 式从 而提升组织 视野 也可能使组织产生路径依赖 对 自身现有的 经验过分 自信 从而 破坏新 一 轮 的学 习效果 正 如 Ma r ch所提出的 组 织学 习也会导致 自我 限制 和组 织惰性 因此 对于企业而言 还要学会忘却 不 断接纳新知识 的流人 忘记是为 了获取新 的知识而 不是纯粹的丢弃 学会忘记可 以减少组织记忆系统 中无用的或阻碍新知识吸收的知识 降低组织惰性 为组织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和支持 4结语 现今 高新技术产业 已经成为 了世界经济发展 的动力和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我国高新技术企 业大多生产规模小 研 发投 人力度不 足 人才流失 严重 从外部环境获取 知识 的意识 投入和能力 以 及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深加工 的能力都较弱 企业之 间的知识交流 共享和合作也是微乎其微 而这一 切都是影响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 组织学 习就是要建立一种符合企业 自身获取知识 保存知 李相银等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 识 促进知识扩散和共享 以及挖掘知识 的学习方式 为技术创新提供来源和保障技术创新得以实现 本 文通过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来阐述如何将组织学习与 技术创新相融合 帮助企业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技术 创新 也为企业选择如何通过组织学 习加快技术创 新提供了一种思路 需要 指出的是 组织学 习的实 施也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 不是 一蹴 而就的 企业需 要循序渐进 不断评估学习效果和寻求更好的学习 方式 学会学习和忘却 以开放的观念来引导组织 学习紧密地与企业 的技术创新进 行结合 而本文对 高新技术企业如何结合 自身内部情况以及行业特征 进行学习工具 的选择 如何 克服学习过程 中遇到 的 各种障碍等这些对组织学习而言 同样重要的 问题没 有进行讨论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 中作 出进一步深入 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瑜 王雁飞 组织学习 阶段 障碍与方法 J 科技管理 研 究 2 0 1 0 1 2 2 3 7 2 4 0 2 杜宝苍 李朝明 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互动关系研究 J 科 技管理研究 2 0 1 0 9 1 7 2 1 7 5 3 H U B E R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l e a r i n g T h e co n t r ib u t i o n p r o ce s s a n d t h e l i t e r a t u l J O r g n i z a t i o n S ci e n ce 1 9 9 1 1 8 8 1 1 5 4 于小涵 组织学 习过程模型的比较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 2 0 0 5 1 8 4 8 5 5 吴晓波 胡松翠 章威 创新分类研究综述 J 重庆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5 3 5 4 l 6 郑贵斌 创新的理论渊源 发展轨迹及其启示 J 创新 2 0 0 7 1 3 4 3 9 7 夏冬 李荣华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究进展论述 J 技术与创 新管理 2 0 0 6 5 9 1 1 8 刘照德 张卫国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以广东省高 新技术企业为例 J 科技管理研究 2 0 0 9 5 8 1 0 9 贺明 夏恩君 刘伊雯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 模式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1 0 3 9 1 1 1 0 陈新桥 高新技术企业 的创新过程管理 J 经济与管理 2 0 0 5 5 6 4 6 6 1 1 朱桂龙 徐艳晓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组织学习机制和能动 效应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 2 0 0 8 1 3 l 一 3 2 1 2 龙勇 刘珂 张合 风险公司的增值服务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0 9 2 4 8 4 8 8 1 3 刘晶 孙利辉 王军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J 科研管理 2 0 0 9 S 1 2 0 2 3 1 4 龙勇 庞思迪 张合 高新技 术企业融 资方式 治理结 构与技 术创新能 力 关 系 研 究 J 当代 经 济 科 学 2 0 1 0 3 1 1 3 一 l l 8 1 5 方建国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以我国高 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例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1 0 1 6 7 2 7 7 1 6 王珊珊 王宏起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分析及策略研 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 0 0 5 3 6 6 6 8 1 7 罗珉 张晟义 刘永俊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治理绩效 研究 J 科研管理 2 0 1 0 3 1 9 1 8 马希敏 杜春沈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 J 工业技 术经济 2 0 0 5 6 9 1 0 1 9 A R G Y R I S C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l e a r n in g A t h e o r y o f a ct i o n p e r s p e ct i v e M Um i ch A d d i s o n We s l e y P u b co 1 9 7 8 2 O S T A T A R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l e a r n i n g The k e y t o ma n a g e me m i n n o v a t i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