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学院 CHANGSHA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设计(论文)题目: 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 系部: 艺 术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学 生 姓 名: 张 宁 班 级:08音乐3班 学号 2008102321 指导教师姓名: 余 佳 职称 副教授 曾小海 职称 助 教 最终评定成绩 长沙学院教务处 二一一年二月制目 录第一部分 毕业设计报告书一、毕业设计报告书第二部分 过程管理资料一、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二、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三、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四、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五、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表六、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20 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第一部分 毕业设计报告书(20 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报告书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系部: 艺 术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学 生 姓 名: 张 宁 班 级:08音乐3班 学号 2008102321 指导教师姓名: 余 佳 职称 副教授 曾小海 职称 助 教 最终评定成绩 2012 年4 月 长沙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报告书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系 (部): 艺 术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学 号: 2008102321 学生姓名: 张 宁 指导教师: 余 佳(副)教授 曾小海 助 教20 12 年 4 月 For internal use only长沙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论文中已注明的引用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个人承担。 本科毕业生论文作者签名: 二一二年四月: 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歌唱的共鸣,就是人声的放大器和美化器。泛音越多,音色就越美。运用是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声乐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重点介绍了歌唱中的头腔共鸣及头腔共鸣的训练方法,同时阐述了头腔共鸣在歌唱中的作用,另外提示人们对头腔共鸣作为歌唱的“乐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认识。歌唱艺术是以人体的歌唱器官作为“乐器”而发出优美歌声的艺术,歌声的优美一般是指男性声音浑厚、有穿透性,女性声音圆润、甜美。要发出一个洪亮而有穿透力的声音主要是依靠共鸣。本文主要从分认识头腔共鸣、头腔共鸣与其它歌唱要素的关系、头腔共鸣的训练和应用几个方面来浅析头腔共鸣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的应用。关键词:歌唱,头腔共鸣,共鸣的训练,共鸣的应用ABSTRACTThe resonance in singing, is the voice amplifier and beautifying device. Harmonic tone is more. Application is the art of vocal music is an important par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training of vocal music.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nging of the head cavity resonance and resonance method of training, and expounds the head cavity resonance in singing the role, in addition to remind people right cavity resonance as singing instrument of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understanding.Singing art is the human body singing organs as musical instrument and melodious singing art songs, beautiful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male voice was deep, penetrating, female voice, sweet, mellow. To emit a loud and penetrating voice mainly depends on the resonance.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ead cavity sympathetic chord, head cavity sympathetic chord with other singing elements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head cavity resonance training and application of several aspects of the head cavity resonance in singing the head cavity resonance applications.Keywords:Singing, head cavity sympathetic chord,resonance training, resonance applications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 绪论1二 认识头腔共鸣2三 头腔共鸣与其它歌唱要素的关系3(一) 头腔共鸣与呼吸3(二) 头腔共鸣与发声3四 头腔共鸣的训练和应用4(一) 头腔共鸣的训练41 哼鸣训练法42 子母音结合训练法5(二) 头腔共鸣的应用6结 论8参考文献9致 谢10III For internal use only 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一 绪论如何将悦耳地、优美的、科学的歌唱发声运用在歌唱中,这是声乐学习者们在追求声乐艺术所追求和思考的。而归纳起来,正确的歌唱发声,除了气息的支持,还必须很好地发挥各共鸣腔体对发声所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声音协调到最好的效果。呼吸如果是歌唱的发声动力,那么共鸣则是线路或法则。因此,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巴尔拉最爱的格言之一就是:“谁会用头腔共鸣,谁就能唱一辈子”。只有运用头腔共鸣才可能使歌唱得到形成意大利典型发声法的那种色彩,那种技巧。因为他认为在发声的过程中,歌唱者的胸腔、头腔共鸣都要用上,但是他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头腔共鸣。因为他认为只有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在歌唱时先是共鸣,然后才是吐字,如果歌唱家掌握了真正的真正的共鸣,那么他的吐字也会生动起来。另外意大利著名的声乐大师吉诺贝基认为“头腔共鸣是声音的灵魂,是声音的共鸣焦点和支持点”。歌唱家帕瓦洛蒂认为“头腔声音的共鸣使我感觉像一个盒子”。瑞点著名歌唱家则说:“我千方百计地使声音进入头腔。当我感到声音在头部有共鸣响,我就知道一切正常”。所以,这些歌唱家在高音的安放上都是一致的。尤其是高音,头腔共鸣越多,音色就越美。声音的穿透力以及感染力才越好。福斯说,头颅及其腔室的共鸣称为头腔共鸣。埃茹巴拉说,掌握头声,就可以获得高声技巧,就可以唱一生。斯密罗夫说,将声音集中于头腔,在有关优美歌唱的所有原则中,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从这些世界级的歌唱大师对头腔共鸣的重视程度来看,掌握头腔共鸣是非常重要的。 二 认识头腔共鸣 在声乐演唱中对声音的要求是要用圆润,流畅、光彩的有力度和穿透力的声音唱出动听的歌曲,也就是产生共鸣的声音。大家知道,任何一种乐器都是由发声体和共鸣箱组成的,比如:小提琴、钢琴、二胡、琵琶等等,在演奏时琴弦震动产生出基音后通过乐器的共鸣箱的共鸣又产生出泛音并传出,这样人们听到的声音才是宏亮的、丰满的、圆润的。人声和乐器一样也是由发声体(声带)和共鸣箱(身体中的腔体)组成的。声带就好比是琴弦,它能发出基音,而身体中的口、咽、鼻、头、胸等腔体就好比乐器的共鸣箱。声带振动产生出基音后, 再经过身体中的腔体的共鸣才能产生出泛音,即宏亮的、丰满的、圆润的声音。头腔包括鼻腔、额窦、蝶窦等。它是固定不变的腔体,是歌唱高声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共鸣是指与鼻腔贯通的窦部,它包括额窦、蝶窦、眉心、鼻梁一带所产生的共鸣,作用非常重要1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1.。这个部位的共鸣腔体积很小,共鸣色彩明亮,在歌唱中,特别是在唱高音时,眉心部位会感觉到有些微微振动,似有点麻酥,这就是头腔共鸣在起作用,唱高音时主要使用头腔共鸣,产生丰富的高频泛音,使声音明亮集中、富有穿透力和金属感。头腔共鸣其实是打开鼻腔所产生的共鸣,声波会在鼻腔中振动,故亦有人称之为(鼻腔共鸣)。但由于其共鸣范围是由颚至眉心,甚至到达前额、头顶,这常令歌唱者在头部产生振动的感觉(即所谓“头声”),故我们称之为头腔共鸣。头腔部分的共鸣能把声区的声音统一到一个高位置上,让声音产生色彩和穿透力。头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声乐术语,是一种练声方法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它在发高音(头声区)时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三 头腔共鸣与其它歌唱要素的关系良好的头腔共鸣离不开其它歌唱要素的支持,下面我们主要从呼吸和发生两方面来简要分析。(一)头腔共鸣与呼吸共鸣需要腔体,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连通一气,从心理上塑造人的整体歌唱发声状态。共鸣腔体不仅互为相通,而且,在歌唱发声时要积极而又松弛地打开。沈湘教授说:“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儿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和通畅有力的气息支持,是一切良好共鸣的基础。适当地使“劲”和合理地送气,是训练共鸣时必须做到的。富有弹性和力度的声音才能产生良好的共鸣。如用力太大、太猛,发出的声音僵硬、刺耳,就不会有好的共鸣;送气太猛、太强或太弱,也不可能有好的共鸣。沈湘教授就曾经说过:“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打开了等在那儿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共鸣与呼吸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鱼在水中才能游动,声音靠气才能流动,这就是以气带声3 沈湘.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二)头腔共鸣与发声良好的共鸣是依靠正确的发声方法,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和呼吸的正确应用而取得的。唱高低不同的音,有高低不同的共鸣点,称为共鸣位置。发声是否正确,与声音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声乐专家都认为正确的声音位置是一切好的歌唱的基础,在歌唱训练中对声音位置的共同要求是寻求高位置的声音4 薛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06.。就是要求歌唱者在所有的声区和唱任何一个字、一个音时,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头腔共鸣里,有头腔共鸣的色彩和音响(就是人们常说的“头声”),高位置的声音的效果就是头声的效果,声音的位置越高,头声的成分就越多,音质也就越美。 四 头腔共鸣的训练和应用(一)头腔共鸣的训练1 哼鸣训练法用声母“m”闭口哼唱,这种训练方法叫哼鸣法。 训练方法用打“哈欠”时的吸气状态,笑肌微提,将嘴唇轻轻闭上,上下牙略分开,口内略呈“0”型状,舌根放松,软腭上提,用平缓的气流冲开声带发出带“m”音的哼鸣声,音量不宜过大,并将声音延长哼唱,尽量使声音的集中点和着力点往前、往上,好象声音发自鼻腔后部的上方。这时,嘴唇有“麻”的感觉,同时眉心及周围的骨面应有明显的振动感觉,说明初步掌握了哼鸣方法5 刘颖.教你学唱歌M,蓝天出版社,2009.05.。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要使嘴唇“麻”的感觉逐步减轻,让声音集中在鼻腔后部引起较大的振动,使眉心及周围的眉骨、额骨、鼻骨都有更明显的振动感觉。 注意事项哼鸣要轻柔、气息要均匀,相关发声共鸣器官要适当放松,集中精力想象发声的位置,使大脑中有一个准确的高位置声音概念。 自我检验方法在哼鸣延长声音时,将嘴唇轻轻打开,音色特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哼鸣发声位置正确。若打开嘴唇时,音色立即起明显变化,说明发声位置不集中或发声位置在咽喉部。 纠正方法认真按照打“哈欠”吸气时的动作状态练习,注重软腭的提起和咽喉腔的打开两个中心环节,使声波顺利通过喉腔在咽腔以上集中振动。自我检测方法在唱“mi(咪)、ma(妈)”延长音时,用手指将鼻孔口堵住,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受阻现象,声音仍保持不变,说明头腔共鸣正确,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和声音有明显变化,说明有鼻音,应及时纠正。纠正鼻音的方法发声时软腭适当上提,舌根放松使舌身自然前伸,打开口腔和咽腔使声音自然放出,将发声的集中点和着力点放在哼鸣发声的位置进行振动,有一种气息从鼻咽部位向下回流和声音往上走从眉心飞出的感觉。切忌让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2子母音结合训练法用声母“m”结合韵母“i、a”进行发声共鸣练习,这种训练方法叫子母音结合法。歌唱要求“发声位置要高,声音集中、靠前”。从发声的特性分析,多数声母的发声都是在口腔前部,不会影响歌唱声音高位置的固定和声音集中。而多数韵母发声都是在口腔后部和咽喉部,直接影响歌唱声音位置的集中统一,不易获得固定的高位置6 丁凯.声乐教程Z科学出版社,2010.06.。因此,需要利用特定的声母与韵母结合进行发声练习,以声母发声练习已获得的高位置带动韵母,使韵母发声统一、集中在声母所获得的同一发声位置上,只有这样才符合歌唱的要求。 发声共鸣方法在第一步哼鸣训练的基础上,先按哼鸣方法发出短暂的“m”音,随即用嘴唇张开的力量和动作把“i”或“a”(唱成mi咪或ma妈)音送到哼鸣的发声位置上延长音继续唱出。 发声共鸣要领嘴唇开打动作要灵巧有力,音量要适中,“m”音要短促准确,“mi(咪)”或“ma(妈)”音要明亮集中,保持发声高位置不变,保持眉心振动的感觉不变。注意事项用这种方法训练能获得真正的头腔共鸣声音,但容易产生不良的鼻音。鼻音产生的原因是发声时软腭与舌的后部过于贴近,逼迫部分发声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引起鼻腔发出沉闷含糊的声音7 杨立岗.论歌唱的支点问题J.中国音乐.1992(2).7。自我检验方法在唱“mi(咪)、ma(妈)”延长音时,用手指将鼻孔口堵住,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受阻现象,声音仍保持不变,说明鼻腔共鸣正确,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和声音有明显变化,说明有鼻音,应及时纠正。纠正鼻音的方法发声时软腭适当上提,舌根放松使舌身自然前伸,打开口腔和咽腔使声音自然放出,将发声的集中点和着力点放在哼鸣发声的位置进行振动,有一种气息从鼻咽部位向下回流和声音往上走从眉心飞出的感觉。切忌让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除了鼻音声母“m”结合韵母训练发声容易找到正确发声高位置以外,舌齿音声“1(勒)”与韵母“a(啊)、e(鹅)、i(衣)”相结合练唱“1a(啦)、1e(嘞)、1i(哩)”,也能取得很好效果。由于舌齿音在发声时是以舌尖紧靠上门牙根后面的上腭,通过气流的冲击使舌尖离开上腭而产生声音的,下巴和嘴唇不需要任何动作。这种发声状态容易保持歌唱状态而获得较高的发声共鸣位置8李兰宗.歌唱与声音的训练J,长春出版社,19929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8。其方法是:在打“哈欠”吸气状态下,舌根放松,舌尖轻抵上门牙后面硬腭,用带基音的气息配合舌尖轻巧、灵活的弹跳动作发出清晰的“啦、嘞、哩”声音,并使声音处于哼鸣找到的高位置上,好象声音从眉心飞出。发声要领:音量要适中,坚持打“哈欠”吸气时的状态,舌根要放松,舌尖弹跳要灵活利落。(二)头腔共鸣的应用首先,我们说共鸣扩展音响,这是共鸣最主要的创造功能。因为从声带发出的那些轻微的、被称为“基音”的音响,没有人体各共鸣腔的协同共振,就根本不可能得到扩展,更谈不上声音的美化。良好的共鸣,往往是人体自然的生理素质先天所具备的良好条件。但自然的生理共鸣往往比较单一,缺乏共振与泛音,而作为歌唱的发音,要扩展音响加大音量,并使其深厚、丰满,具有共振音响的集中点,就必须有机地运用各个共鸣腔统一混合共鸣,以充分发挥共鸣的整体作用,使声音宏亮、完美、集中。其次,所谓共鸣的支持音高功能。我们这里讲的“音高”实际是指“高音”,富有色彩的高音是声乐艺术美所追求的音质美的音色之一,在富有魅力的高音区,可以施展巨大的抒情功能。作为高音,它是旋律曲调的高潮,是激情鼎沸、音响宏亮的“制高点”,在起伏跌宕的旋律音高变化中,能够把音响推到“至高点”的顶峰,那该是声腔美的胜利。人民往往为那一鸣惊人的高音喝彩,不是没有原因的,那时它给人非同一般的音响审美效果9。要使高音顺畅自然,优美和谐,就必须合理运用共鸣腔体。一般高音气息力度比较强,要控制好力度的支持点,除了集中头腔共鸣的“高位置”之外,也要取得胸腔共鸣的支持,使高音的力度富有匀称和谐的弹性,使共鸣既有集中的“制高点”,也有共振的泛音的通力配合,使声音达到高而不尖,响而不炸的圆润、柔美效果。共鸣还有调节声区的功能。不同的共鸣声区有不同的音响特征。一般高音集中在头腔及口腔,而中、低音则趋于胸腔。在高旋律的高低音变化中,可以分别以不同声区为主要共鸣点,仍然也要有主有辅,使之融为一体,让共鸣既有音色的区别又有统一的协调,从而使音色富于变化.有了气息的支持,和声带的基音就需要声音的扩大,那就是要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器官,上帝造人给人许多共鸣器官,只要我们科学运用,就可以不用声嘶力竭的喊叫并得到较大的音量和优美的音色。现今许多歌者认为,在发声的过程中,歌唱者的口腔、胸腔、头腔共鸣都要用上,当然它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头腔共鸣,只有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这种共鸣唱法能够保证声音明亮,并且传送很远,使声音不会疲劳耐久力,除了共鸣外我们的唱法没有任何秘诀,也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共鸣和正确的发声机能活动。失掉了共鸣,也就不是一个歌唱家。结论我认为,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共鸣(也可以说声音效果)最为重要,无论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要求我们有一个好的共鸣腔体。我们在歌唱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共鸣腔体的作用,使歌唱发声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避免声音的单调乏味。应把音色的变化看作表现的有力手段,我们在歌唱时,要根据歌曲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对上述共鸣器官加以调节,使共鸣色彩的变化,服务于歌唱艺术表现的目的。总之,共鸣是扩展音响、支持音高、调节声区、变化字音和美化音色的关键与枢纽,没有良好的共鸣就根本谈不上美好的歌声。所以,我们只有恰当地运用和调节各共鸣腔体,使歌声得到良好的共鸣,从而加强发声的效能,才能获得嘹亮悦耳的声音。我们坚信,只要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运用共鸣练习的训练方法,定能取得声情并茂的理想效果。参考文献1 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1.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3 沈湘.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4 薛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06.5 刘颖.教你学唱歌M.蓝天出版社,2009.05.6 丁凯.声乐教程Z科学出版社,2010.06.7 杨立岗.论歌唱的支点问题J.中国音乐.1992(2).8 李兰宗.歌唱与声音的训练J,长春出版社,19929 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3.致 谢为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帮助过我的师长、同学、朋友们。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曾小海老师。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曾老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感谢我的声乐老师,蒋笛老师。四年的时间里,在蒋老师的教导下,我的声乐演唱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论是在声乐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谢谢您细心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再次衷心的祝愿你们:一切都好!学生签名:日 期:10 For internal use only 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第二部分 过程管理资料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系(部): 艺术系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曾小海职称助教学生姓名张宁学号2008102321班级音乐3班课题名称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内容及任务 本文分四部分对声乐演唱中的头腔共鸣做出研究。首先认识什么是头腔共鸣。其次如何找到头腔共鸣。再次就是关于对歌唱时头腔共鸣的训练,最后就是提出学习声乐时头腔共鸣的应用。 任务:多搜集资料,内容要简洁,主要要明确,步骤要很清楚,最好详细具体,多举例子。拟达到的要求或技术指标1、毕业论文必须一人一题,独立完成,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性;2、论文应重点明确,层次清晰,注意理论联系实际;3、论文内容应兼重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4、论文行文应注意行文流畅,达意清晰;5、论文结构应规范工整,格式清晰。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2011年11月1日11月25日搜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11年11月21日开题、答辩2011年11月26日2012年1月10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2012年1月10日3月15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2012年3月16日3月31日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定稿2012年4月15日4月20日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2012年5月1日5月15日毕业论文资料、成绩归档主要参考资料1 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1.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3 沈湘.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4 薛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06.5 刘颖.教你学唱歌M.蓝天出版社,2009.05.6 丁凯.声乐教程Z科学出版社,2010.06.7 杨立岗.论歌唱的支点问题J.中国音乐.1992(2).8 李兰宗.歌唱与声音的训练J,长春出版社,19929 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3.教研室意见签名:年 月 日系(部)主管领导意见签名:年 月 日注:本任务书一式三份,由指导教师填写,经教研室、系(部)审批后一份下达给学生,一份由指导教师保留,一份交系部存档。长沙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 2012 届)系部: 艺 术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学 生 姓 名: 张 宁 班 级: 音乐3班 学号 2008102321 指导教师姓名: 余 佳 职称 副教授 曾小海 职称 助 教 2011年11 月 24 日题目: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1. 结合课题任务情况,查阅文献资料,撰写1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歌唱的共鸣,就是人声的放大器和美化器。泛音越多,音色就越美。共鸣运用是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声乐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重点介绍了歌唱中的头腔共鸣及头腔共鸣的训练方法,同时阐述了头腔共鸣在歌唱中的作用,另外提示人们对头腔共鸣作为歌唱的“乐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认识。歌唱艺术是以人体的歌唱器官作为“乐器”而发出优美歌声的艺术,歌声的优美一般是指男性声音浑厚、有穿透性,女性声音圆润、甜美。要发出一个洪亮而有穿透力的声音主要是依靠共鸣。本文主要从分认识头腔共鸣、如何找到头腔共鸣、头腔共鸣的训练和应用几个方面来解析。头腔共鸣其实是打开鼻腔所产生的共鸣,声波会在鼻腔中振动,故亦有人称之为“鼻腔共鸣”。但由于其共鸣范围是由颚至眉心,甚至到达前额、头顶,这常令歌唱者在头部产生振动的感觉(即所谓“头声”),故我们姑且称之为头腔共鸣。头腔共鸣包括扣、鼻、咽腔和头腔中的蝶窦、额窦等部分的共鸣。头腔部分的共鸣能把声区的声音统一到一个高位置上,让声音产生色彩和穿透力。那么如何找到头腔共鸣呢?我国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说,头腔和胸腔的腔体是固定的、不变的。他们不能起到调节共鸣的作用,但是可以被口、咽腔的变换及打开的动作和气息的流动引起震动,达到共鸣的效果。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用哼鸣音最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哼鸣音是用鼻子轻哼,而产生的音响形象,类似于病人用鼻子呻吟的声音。在唱哼鸣音的时候,气息力度一定要“轻”,象病人呻吟一样的气息力度,头腔和口、咽腔状态一定要“松”,鼻腔最好不用力,口咽腔保持松弛。在这种状态下形成的声音,(感觉上)产生于头部*眉心位置,口腔和咽腔均很少能感觉到声响。这个共鸣效果轻巧、集中、明亮,富有金属感,这就是头腔共鸣,也叫做“声音的点”。最后我们要加强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训练和应用。进行一些发声器官放松的发声练习,让这些发声器官在发声时,习惯于保持在自然状态。如果确认缺乏头腔共鸣是因为发声缺乏气息支持,那就应该在训练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训练学会用气息来歌唱。参考文献 :1 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1.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3 沈湘.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4 薛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06.5 刘颖.教你学唱歌M.蓝天出版社,2009.05.6 丁凯.声乐教程Z科学出版社,2010.06.7 杨立岗.论歌唱的支点问题J.中国音乐.1992(2).8 李兰宗.歌唱与声音的训练J,长春出版社,19929 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3.2.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选题依据:根据自己四年来学习声乐的一些亲身体验及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对声乐演唱中的头腔共鸣做出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认识头腔共鸣、如何找到头腔共鸣、头腔共鸣的训练和应用几个方面做出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研究。研究思路:本文分四部分对声乐演唱中的头腔共鸣做出研究。首先认识什么是头腔共鸣。其次如何找到头腔共鸣。再次就是关于对歌唱时头腔共鸣的训练,最后就是提出学习声乐时头腔共鸣的应用。研究方案:(1)搜集资料利用互联网文献检索工具搜索相关参考文献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进行归纳与分析向老师请教指导(2)整理资料在记录各篇论文的标题、学科、专业和所属院等信息后,分篇、分层、封条地摘录、整理汇集出其中有用的信息翻阅相关书籍,整理记录,摘抄相关信息(3)论文撰写列出论文论点、论据列出提纲详细撰写3.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2011年11月1日11月25日:搜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11年11月21日: 开题、答辩2011年11月26日2012年1月10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2012年1月10日3月15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2012年3月16日3月31日: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定稿2012年4月15日4月20日: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2012年5月1日5月15日:毕业论文资料、成绩归档4.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 年 月 日5.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说明: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填写,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查的重要依据,经导师审查后签署意见生效。长 沙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系(部)艺术系班级音乐3班学生姓名张宁指导教师曾小海课题名称: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部编)
-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应用 课件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新解读《GB-T 18813-2014变压器铜带》
- 热点作家07 铁凝(解析版)-2026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作品
- 培训课件-特殊作业“九步工作法”
- 老年人跌倒预防课件
- 老年人知识培训课件
- 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练: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解析版)
- 水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和浓度大小比较-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复习(全国)原卷版
-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分类训练: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 文化传媒公司经理岗位职责
- 批量创伤伤员急救程序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报告
- 2024年天津市静海县教育局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酒吧服务与管理(第3版)》教案教案(模块十二)
- 康复科院感染管理制度
- 2025年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课件
- 私人诊所免责协议书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2025-2030羽毛球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