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 2卷第 6期 2 0 1 3年 6月 当 代 化 工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 h e m ica l I n d u s t r y V o 1 4 2 N 0 6 J u n e 2 0I 3 高一联合站轻烃回收系统分析 边 庆 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 生 口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摘 要 轻烃回收是减少油气损耗 提高油田开发整体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如何提高液烃回收率 降 低能耗则是评价轻烃回收 艺水平的重要依据 安塞油田原油伴生气现已大部分引至轻烃处理厂进行回收处 理 本文通过对高一联合站轻烃系统原理及关键技术分析 力求更大程度的提高轻烃回收率 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评价站库运行时存在的风险因素 提高站库的安全系数 关键词 轻烃 损耗 原理分析 风险 中图分类号 T E 3 5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0 4 6 0 2 0 1 3 0 6 0 8 3 6 0 5 An a ly s is o n Lig h t Hy d r o ca r b o n Re co v e r y S y s t e m o f a J o in t S t a t io n B I A N Qi n g h a o Ch a n g q i n g Oi lfi e ld t h e F ir s t Oi l P r o d u ct i o n P la n t S h a a n x i Ya n a n 7 1 6 0 0 0 Ch i n a Ab s t r a ct L ig h t h y d r o ca r b o n r e co v e r y is a n e f f e ct iv e m e a n s t o r e d u ce t h e I o s s o f o il a n d g a s t o imp r o v e t h e o v e r a ll e ffi c ie n cy o f o ilfi e ld d e v e lo p me n t An d h o w t o imp r o v e t h e r e co v e ry o f liq u id h y d r o ca r b o n a n d r e d u ce e n e r g y co n s u mp t io n is t h e imp o r t a n t b a s is t o e v a lu a t e t h e p r o c e s s le v e l o f lig h t h y d r o ca r b o n r e co v e ry s y s t e m An s a i o ilfi e ld a s s o cia t e d g a s is n o w mo s t ly ca r r ie d t o t h e lig h t h y d r o ca r b o n t r e a t me n t p la n t t o ca r r y o u t r e cy clin g t r e a t me n t I n t h is p a p e r in o r d e r t o imp r o v e lig h t h y d r o ca r b o n r e co v e ry r a t e t o in cr e a s e e co n o mic b e n e fi t s s y s t e m t h e o ry a n d k e y t e ch n o l o g y o f a li g h t h y d r o ca r b o n s j o i n t s t a t io n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t h r o u g h e v a l u a t i n g r i s k f a ct o r s o f t h e s t a t i o n i t s s a f e t y f a ct o r wa s i mp r o v e d Ke y wo r d s L ig h t h y dr o ca r b o n s Lo s s P r in cip le a n a ly s is Ris k 高一联合站轻烃处理系统主要处理候市区块长 1 0层井筒伴生气 大罐挥发气及原油稳定气 设计 处理气量 4 1 0 m d 回收轻烃 3 1 0 m d 整套系 统主要 由原油稳定系统 大罐抽气系统 原料气压 缩系统 分馏系统及D C S 监控系统组成 采用了吸 收油 冷凝新型技术 轻烃回收率达到 9 6 很好 的利用 了资源 本文通过对轻烃 回收的原理分析 目的在于提高处理厂伴生气 的利用水平和整个处理 厂的能源利用安全 1 来油 伴生气组分分析 高一联合站原油稳定系统主要处理长 1 0地层 原油 设计处 理能力 为 5 0 x 1 0 t a 原油密 度为 0 7 9 2 x 1 0 k g m 原 油 中c 1 一 c4组 分潜 含量 约为 1 4 5 W 初馏点为 7 1 站外来套管气c 1 c2含量约 占 6 2 C 3 C 4含量约 占2 5 C 4以上 组分约 占 1 3 2 设计处理流程 2 1 大罐抽气系统 抽气缓冲罐经抽气压缩机抽成负空 大罐内气 压高 罐内挥发气不停 的流到缓冲罐 经过缓 冲罐 瞬间膨胀 节流降温 分离出轻油和水 流人抽气 凝液罐 凝液罐 内液体可以直接排污 也可以给抽 气压缩机机头作为冷却介质用 2 2 负压稳定系统 原油稳定工艺主要有负压闪蒸 微正压闪蒸 分馏稳定三种 根据 原油稳定设计规范 轻组分 含量小于 2 5 w 的情况下 宜采用负压稳定 本系 统原油经过脱水后 由原油加热器加热 进入负压 稳定塔 由于抽气压缩机的抽气作用 稳定塔压力 保持在一 0 0 5 0 O 1 M P a 气体和轻组分不断逸 出 达到稳定原油的 目的 2 3 压缩系统 压缩系统包括原料气的压缩分离 气体脱硫脱 水等工序 压缩机为往复式活塞压缩机 对气体带 液有严格的要求 压缩前必须对原料气进行脱油脱 水 通过抽气压缩机压缩后气体压力达到 0 3 M P a 气体中组分由于压力升高 露点降低 通过一级冷 却器 温度降低 轻组分从气体 中分离出来 进入 脱硫塔脱硫 脱出H s 等硫化物 脱硫后气体进入一 级压缩机 进一步加压后 通过二级冷却器冷却 薯 器 荠 69 8 4 一 男 辽 宁 新 民 人 助 理 工 程 师 2 0 0 7 年 毕 业 于 辽 宁 石 油 化 工 大 学 油 气 储 运 工 程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从 事 集 输 站 集 输 工 作 者 简 介 边 庆 浩 1 一 男 辽 宁 新 民 人 助 理 工 程 师 年 毕 业 于 辽 宁 石 油 化 工 大 学 油 气 储 运 工 程 专 业 研 E 方 向 从 事 集 输 站 集 输 工 艺技术Y 作 E m a il 5 0 5 1 7 1 5 1 q q co rn 第4 2卷第 6期 边庆浩 高一联合站轻烃回收系统分析8 3 7 二级分离器分离 气体中轻组分析出 气体进入分 子筛脱水橇 脱水后气体进入二级压缩机 压力增 加到 2 0 MP a 左右 进入分馏 系统 2 4 分馏 系统 压缩机来气依次经过冷却器 贫富换热器 丙 烷制冷系统 温度降低至一 1 0 2 0 之间 进入脱 乙烷塔 将大部分c 及以下轻组分进行分离 气体 从脱乙烷塔顶出来 与液化气塔底来轻烃在静态混 合器 内混合 轻烃作为吸收油 经丙烷制冷系统再 次降温 至低温分离器 充分吸收分离出气体内c 及 以下组分 分离出的冷油 由冷油循环泵给脱 乙烷塔 打循环 作为塔内吸收油 并控制塔顶的温度 分 离器顶部出来 的气即为干气 用作外输或者站内供 气 脱乙烷塔底液体 经重沸器后 与液化气塔底 稳定轻烃进 行换热 进入液化气塔 C 及C 被分离 出来 经冷却器降温后液化作 为液化气产品 重组 分经塔底到重沸器后 经过液烃换热器换热 常温 稳定轻烃输往轻烃储罐 3 关键技术分析 3 1 负压稳定技术 油田一般用井组 转油站一中转站 集 中处理 站 的集输工艺 这种工艺不易控制原油在输送过程 中挥发损耗 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浪费 负压稳定技术 图 1 可以保证将原油加热到一定温 度后 将易挥发气体将回收 降低原油的饱和蒸汽 压至 6 0 8 0 k P a 使得其性质稳定 负压闪蒸是通过抽气压缩机将塔内抽成负压 油中分离出的轻组分不断的送至压缩机内 破坏油 液面建立的气液平衡状态 轻组分不断逸出 达到 稳定的 目的 一般情况下 通过增加塔顶的真空度 和降低油温可 以增加原油稳定的深度 负压稳定易 在低温下进行 轻重组分有较大的相对挥发度 但 温度也不易过低 温度太低时 会因为表面张力作 用 气体不易从原油中逸出 使气液达不到平衡状 态 因此 负压稳定的温度一般保持在 5 0 8 0 c 图 1 原油稳定流程 F ig 1 Th e p r o ce s s o f cr u d e o il s t a b iliz a t io n 3 2 负压稳定技术 原料气中含有硫化氢等腐蚀性硫化物 容易对 管线设备造成腐蚀 降低 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 在处理原料气的过程 中 除去硫化氢极其重要 现 工艺一般采用氧化铁 氧化铝和活性炭作为脱硫剂 其具体反应如下 F e O 或A 1 O 作为脱硫剂反应 H2 S Fe 2 03 H2 O Fe 2 S3 H2 O 活性炭作为脱硫剂反应 H2 S 02 S H2 0 产生的单质 s 被活性炭吸附 达到脱硫的目的 评价脱硫剂的关键要素为脱硫效果 耐水性 机械强度等 由于活性炭具有成本低 使用寿命长 更换周期长 吸附性好 耐水性好等优点 因此 采用活性炭作为脱硫剂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系统运行时 补空气管线 自动控制进入塔内的空 气量 确保H s 反应完全 定期用冷水进行喷淋 将 单质s 带至塔底 并通过排污 将少量单质s 排出 3 3 原料气脱水技术 由于伴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在输送的过 程 中 容易产生水合物 水合物易加剧对管线腐 产生损坏 引起事故 因此 需要采用脱水技术 将天然气 中的水分除去 现有的脱水方法有分子筛 脱水和三甘醇脱水等 分子筛脱水技术成熟 对员 工操作能力要求较低 在油田伴生气处理上应用较 为广泛 其具体技术如图 2 图 2 脱硫塔结构示意 图 Fig 2 The diag r am o f de s u lf ur iz a t io n t o we r s t r uct ur e 采用两塔同时运行的方式 分别用于吸附脱水 和再生 气体通过吸附塔时 由于水分子的直径小 于分子筛孔径 被分子筛的孔穴吸收 达到脱水的 目的 再生是一个除去分子筛填料内水 达到填料 重新使用的过程 再生塔通过加热的干气逆向经过 再生塔 气化水分并带走 再将带液气体冷凝 分 化 工 2 0 1 3年 6月 出大部分水 干气可 以重复使用 分子筛的吸附剂 是一种具有立方 晶格 的硅铝酸盐化合物 主要由硅 铝通过氧桥连接组成空旷的骨架结构 在结构中有 很多孔径均匀的孑 L 道和排列整齐 内表面积很大的 空穴 这些微小的孔穴直径大小均匀 能把比孔道 直径小的分子吸附 rffL 穴的内部中来 而把比孔道 大得分子排斥在外 因而能把形状直径大小 极性程 度 沸点 饱和程度不同的分子分离开来 即具有 筛 分 分子的作用 故称为分子筛 本 装 置 采 用3 A型 分 子 筛 化 学 式 为 N a O A 12 O 2 S i O z 9 2 H O 其具体流程如图3 3 3 丙烷制冷技术 天然气通过丙烷制冷橇 将气体冷却至一 2 0 C 左右 从而将气体分离 一般 的制冷采用丙烷或者 氨制冷 也可以采用乙烷 丙烷混合制冷 一般浅 冷装置采用氨或丙烷制冷 深冷装置采用以乙烷和 丙烷为主的混合制冷 根据需要 本装置选用丙烷 作为制冷剂 线 图 3 分子筛脱水流程示意图 Fig 3 Th e d ia g r a m o f mo le cu la r s ie v e d e h y d r a t io n pr o ce s s 液体压力不同 其饱和温度 沸点 也不同 压力 越低 饱和温度越低 因此 只要创造一定的低压条 件 就可以利用液体的气化获取所要求的低温 丙烷 液体气化制冷的工艺流程为丙烷气体进入压缩机压 缩后 通过空冷器吸取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达到 该压力下液化的露点 丙烷液化进入热虹吸丙烷液储 罐 储罐内液体丙烷进入经济器内 提高丙烷气化吸 热的效率 经济器舱出来的丙烷经过节流阀 降低压 力和温度后 进入丙烷油气分离器 由下而上通过丙 烷油蒸发器 气化带走需降温介质的热量 达到降温 的目的 蒸发后的丙烷蒸气通过丙烷液储罐进人压缩 机 开始下一个循环 丙烷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 理是使丙烷在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阀和蒸发器等热 力设备中进行压缩 放热冷凝 节流和吸热蒸发四个 主要热力过程 以完成制冷循环 3 3 吸收油技术 吸收分离过程是通过混合气与适当的液体接 触 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溶解于该液中 不能 溶解的组分则保留在气相 中 混合气体的组分得以 分离 目前有两种典型的油气吸收 回收方法 常温 吸收法 冷却 低温 吸收法 常温吸收法是在常温 下 在吸收塔 内利用吸收剂与油品储运系统排放出 来的油气 混合气接触 回收或除去其中油气的一 种方法 该方法由于吸收剂本身为轻质油品 回收 率偏低 用量大 自身挥发损耗量大 一般不常用 冷却 低温 吸收法是使用冷剂将吸收剂降温 然后 送到吸收塔对混合气进行喷淋 选择性地溶解吸收 从脱乙烷塔出来的气体中 仍存在少部分c C 组分 为提高液化气 回收率 对塔顶 出来 的气体 也采用吸收油技术 充分回收C c 组分 本系统 采用静态混合器与低温分离器来实现该技术 由于C C 在轻烃中溶解性好 因此 从脱乙 烷塔出来的气体 与液化气塔底轻烃在静态混合器 内充分混合 充分 吸收气体内c C 组分 再经过 冷凝之后进入低温分离器 气相从低温分离器顶部 出去 液相通过泵打入到脱乙烷塔 作为塔的吸收 油和冷却剂 由此可见 采用吸收油工艺时 静态 混合器有很重要的作用 静态混合器是将流体充分 混合的设备 其混合过程是靠同定在管内的混合元 件进行的 由于混合元件的作用 使流体时而左旋 时而右旋 不断改变流动方向 不仅将 中心液流推 向周边 而且将周边流体推向中心 从而造成良 好 的径向混合效果 与此同时 流体 自身的旋转作用 在相邻元件连接处的界面上亦会发生 这种完善的 径 向环流混合作用 使流体在管子截面上的温度梯 度 速度梯度和质量梯度明显减少 3 4 加压分凝技术 分凝法亦称部分冷凝法 它是根据混合气体 中 各组分冷凝温度的不同 当混合气体冷却到某一温 度后 高沸点组分凝结成液体 而低沸点组分仍然 为气体 这时将气体和液体分离也就将混合气 中组 分分离 图 4 分凝塔结构示意图 Fig 4 Th e d ia g r a m o f s e g r e g a t e d t o we r s t r u ct u r e 液体的沸点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因此通过加 第 4 2卷第 6期 边庚浩 高一联合站轻烃回收系统分析8 3 9 压的方式 提高液体的沸点 使气体更容易液化 由图可知 提高冷凝分离压力 冷凝率也在提 节约能量 在压缩机 出口用冷却器和分离器配套使 高 但温度一定时 随着压力的提高 冷凝率的增 用 达到分离气体组分的 目的 长速率在变慢 冷凝率显著变慢时的压力 即可初 原料气通过压缩机增压至 2 0 MP a 进入脱乙 选为适宜的冷凝分离压力 冷凝分离压力确定后 烷塔 通过塔底重沸器及塔顶回流 控制塔底 塔 绘制冷凝率对应冷凝温度的曲线 图 5 同理 从 顶温度 形成一定气液分界面 实现组分分离 该 曲线可分析出适宜的冷凝温度 在脱 乙烷塔 图 4 中 通过加压降温 分离 3 5 数字化控制系统 出c 及C 组分 其压力和温度控制计算方法如下 轻烃系统应用D C S 集散控制系统 对来气的压 总组成为 z z 2 Z N 的单相混合物 当体系的 力 温度 稳定塔的液位 压力 温度 压缩机进 温度T 压力进 入露点之间时 自动产生了达到汽 出口压力 油压 外输干气压力 排量 脱乙烷塔 液平衡的两相 气相组成分 Y 2 Y N 液相组成 和液化气塔液位 温度 压力等多数设备运行参数 为成 1 2 令进料量为 F 分凝后的汽相量 实现远端采集监控 并能完成远端启停压缩机 远 为 液相量为三 则液化率为 e V F 气化率为 端切断原油稳定流程 能对气体泄漏 液位过高或 L F e I 1 分凝过程同时符合质量守恒和热力 低进行报警 提高站 内发现异常的迅速 l 生 增加站 学 的相平衡原则 即 总的物料平衡 组元的物料 库运行的安全系数 平衡和汽液平衡 F V L Fz V Y Y i Kix 联立解得 暑 根据以上公式 规定几个温度等级 计算并绘 制丙烷 的冷凝率对 应的冷凝 分离压力 的冷凝 曲线 图 5 图 5 回收率一 温度一 压 力关 系图 Fig 5 Th e d ia g r a m o f r e co v e r y t e mp e r a t u r e p r e s s u r e 4 提高轻烃 回收效率方法 4 1 提高脱乙烷塔压力 通过脱 乙烷顶控制阀 控制塔 内压力 表 1 o 表 1 高一联投产时运行数据表 1 T a b l e 1 Th e d a t a t a b le s o f Ga o Yi lia n o n r u n n i n g 1 压力 MP a 液态烃产量 t d 0 5 0 9 1 5 未见液位 0 5 1 5 注 是目 9 投 产 时数据 导热油 未进 行加 热 吸收 油系 统未投 运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脱乙烷塔压力的升高 液态烃产量增加 4 2降低脱乙塔顶温度 通过降低原料气温度和增加冷油循环量 达到 降低塔 内温度的效果 并通过对 比 选取回收率最 高 的温度值 表 2 表 2 高一联投产时运行数据表 2 T a b le 2 T h e d a t a t a b le s o f Ga o Y i li a n o n r u n n i n g 2 注 由于开始时气动阀未投运 手动操作误差大 导致脱乙烷顶 温度较高 由表 2数据可以看出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随着塔顶温度的下降 产量增加 4 3 增加吸收油量 小幅度的增加 吸收油量 及时对干气进行化 验 控制干气里含有的C c 量最低 取该值作为 吸收油量 的设定值 化 工 2 0 1 3年 6月 4 4 提高液化气塔温度 增加导热油进入液化气塔底重沸器的量 提高 塔底温度 让更多的c c 组分馏出 提高液化气 的产量 由表 3可以看出 在 回收凝液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液化气塔底温度的升高 液化气产量增加 但 温度不易过高 温度过高会导致液化气塔顶温度高 液化气质量不合格 因此 在升温提高液化气产量 时 要注意控制液化气塔顶温度及监控好液化气产 品的质量 表 3 高一联投产 时运行数据表 3 T a b l e 3 T h e d a t a t a b l e s o f Ga o Y il ia n O 1 1 r u n n in g 3 4 5 提高稳定塔稳定深度 增加气源轻组分含量 选择合适的稳定温度进行试验 温度控制在 5 0 8 0 q C 检测试验温度下稳定后原油的初馏点 选取初馏点温度最高时的稳定温度 行 脱水不利 易造成设备管线冻堵 因此 需要 制定详细的防冻堵方案 定期检查分子筛的脱水效 果 确保脱水彻底 2 脱 乙烷塔和液化气塔底设有重沸器 温 度较高 为避免造成烧干锅 应保证塔 内液位处于 正常范围 因此 要确保低温分离器和液化气 回流 罐内有一定液位 以备及时向塔内补充液烃 3 由于采用 D C S控制系统 数据能够远端 显示 操作员工劳动强度有所下降 但一旦控制系 统失灵 而未能及时发现 设备参数出现异常不能 及早 的发现 4 系统内法兰连接多 气体泄漏点也多 因此 应定期对动 静密封点进行气体泄漏检测 以免气体泄漏造成事故 参考文献 1 王健 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方向及新技术探讨 j 1 天然气与石油 2 0 0 3 2 l 2 1 2 5 2 8 2 0 2 2 2 黄禹忠 轻烃回收工艺过程模拟研究 D I W l 南充 西南石油学 院 2 0 0 4 0 4 一 O 1 3 李育 氏庆西峰油田轻烃回收装置 艺优化设计 D 天津 天 津大学 2 0 0 5 0 7 0 1 5 系统运行存在的风险 1 整个系统有许多设备处于低温状态下运 苏欣 李瑜 章磊 低压油田气轻烃 回收方案比选 J 1 石油与天然 气化工 2 0 0 8 3 7 3 1 8 6 1 9 1 蒋洪 朱聪 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 J 油气 田地面 程 2 0 0 0 1 9 1 4 7 上接 第 8 2 9页 2 结 论 脱硫技术的发展已有约 7 0 年的历史 脱硫工艺 日 臻完善 但现有脱硫剂仍不能完全满足炼厂生产 尾气脱硫的应用要求 为了使脱硫剂更高效 的应用 于炼厂生产装置 就必须研究开发可再生的精脱硫 剂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硫容 同时生产成本要低 而且在脱除无机硫的同时 又能转化有机硫的双功 能脱硫剂 参考文献 1 L e w S J o t h i m u r r g e s a n K F l y t z a n i S t e p h a n o p o u l o s M H i g h t T e mp e r a lL l r e H2 S Re mo v a l fr o m F u e l Ga s e s b y Re g e n e r a b le Z in c O x i d e T i t a n i u m D i o x i d e S o r b e n t s J I n d E n g C h e m R e s 1 9 8 9 5 3 5 5 4I 2 张家忠 宁平 干法脱除硫化氢技术 J 云南环境科学 2 0 0 4 2 3 2 4 l 4 4 3 孙锦宜 林西平 环保催化材料与应用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0 0 2 2 4 1 2 7l 4 姜兆华 孙德智 应用表面化学与技术 M l 晗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2 7 3 7 5 5 程继光 上官炬 李春虎 常温精脱硫剂的研究进展 j 山西化工 2 o 0 4 2 4 2 1 1 4 1 6 6 兰昌云 何新秀 徐海军 等 高效常温氧化铁脱硫剂的制备 J 1 天然 气1 业 2 0 0 4 2 4 1 2 1 2 4 1 2 6 7 胡典明 王国兴 魏华 等 E F 一 2型特种氧化铁常温精脱硫剂的研 制I J 1 天然气化工 1 9 9 9 2 4 2 3 1 3 6 8 J o t h i r m u r u g e s a n K A d a y i g a A A G a n g w a l S K R e mo v a l o f H y d r o g e n S u l f i d e fr o m H o t C o a l g a s S t r e a m s J 1 P r o c A n n u I n t P i t t s b u r g h Co a l C o n f 1 9 9 6 1 5 9 6 6 0 1 1 9 j L e e T J K w o n W T C h a n g W C e t a 1 A S tu d y o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第一批次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绿色通道”引进教师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派遣合同制岗位招聘12人(第三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船舶木塑帆缆制造工客户个性化需求满足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摩托车修理工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 公司碳排放交易员标准化技术规程
- 观赏鱼养殖工标准化技术规程
- 2025广西防城港市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50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拆卸工岗位知识更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广东医科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47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只有一个地球》完整
- 管路清灰施工方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全套】
- 俄语口语入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交通学院
- 兄弟之间宅基地互换协议书
- 中学教职工参加升旗仪式的规范要求
- INVOICE商业发票样本格式
-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课件)
- 文体与翻译公文文体科技文体
- GB/T 15820-1995聚乙烯压力管材与管件连接的耐拉拔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