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_第1页
泸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_第2页
泸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_第3页
泸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_第4页
泸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泸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二一八年七月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泸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年)项目承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项目委托单位: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编制人员及分工项目负责人:赵 刚 研究员 项目组成员及分工审 核:杜 军 研究员 撰 写:陈叶雨 助理研究员、宋明江 助理研究员、龚 全副研究员、刘 亚 助理研究员、林 珏 副研究员、李 华副研究员、周 剑 副研究员、赖见生 副研究员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前言一、面临形势二、编制背景三、目的意义第二节 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二、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三、技术标准第三节 目标任务一、规划期限二、规划目标三、重点任务第四节 基本原则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二、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三、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四、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六、依法依规的原则第五节 规划范围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布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第二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第三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第八节 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一、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自然保护区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四、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五、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一、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二、河流水域三、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地带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五、风景名胜区六、重点水库七、城镇发展区八、基本农田九、相关法律法规、地方规章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十、限制养殖区管理措施第十二节 养殖区一、养殖区类别二、养殖区范围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估第十三节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一、评估标准二、水产养殖污染源分析第十四节 养殖环境水污染防治措施一、加强养殖污染防控二、合理设计养殖密度三、加强渔业水质动态监测四、规范使用药品五、实行病死鱼类无害化处理第五章 保障措施第十五节 加强组织领导第十六节 强化监督检查第十七节 完善环境保护措施第十八节 其他保障措施第六章 附则第十九节 规划效力第二十节 规划图件附表 泸州市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附表 泸州市主要鱼类名录附表 泸州市浮游植物名录附表 泸州市浮游动物名录附表 泸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清单附表 泸州市限制养殖水库名录附表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附表 各单位反馈意见(第一次)各单位反馈意见(第二次)附图 泸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图86 / 92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前言一、面临形势“十二五”期间,泸州市从自身优势出发,在稳定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水产特色产业和产品,努力提升其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万吨,年均增速为,渔业产值达到亿元,相比于年提高了。“十三五”时期,泸州市水产业总体发展思路为推进水产大水面生态养殖,支持水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渔场;发展稻田养鱼,重点发展“稻鱼”“稻鳅”模式,积极开展铜鱼、泥鳅、黄颡鱼、岩原鲤、长吻鮠、中华鳖等特色品种养殖;发展以鱼为主的餐饮业和休闲垂钓、乡村观光旅游、展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基地和休闲渔业示范区;加强水产原良种场繁育、水生动物防疫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设施装备建设,大力发展设施渔业,逐步推进水产养殖的机械化、自动化。二、编制背景当前,我国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由于国家对渔业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进行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发展水产养殖生产的积极性,使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十六字方针;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水产保增工程,即开展老旧池塘改造、“粮经复合模式”稻田养鱼改造、苗种补贴及技术培训等,每年新增水产品万吨;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多点建设优质水产健康养殖区;泸州市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将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名优水产项目建设作为行业扶贫的特色发展产业之一;泸州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将龙马潭区“十里渔湾”休闲渔业基地和古蔺县亚冷水鱼养殖示范基地两个建设项目列为泸州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三、目的意义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泸州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科学利用泸州市的水域滩涂资源,受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委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有关技术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号)和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号)等文件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泸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其目的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泸州市滩涂水域资源,推进泸州市水产养殖业合理布局、持续发展,加快“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渔业之路的发展,加速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第2节 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年月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年月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年月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年月修订,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年月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年月修订;.四川省实施办法,年月日修正;.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年月日实施;.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年月日实施;二、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年月日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年月日实施;.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年月日实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年月日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号;.四川省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划类管理规定,年月日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号);.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号);.农业部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农渔发号);.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 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号);.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指导意见(川农业函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川办发号);.“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年);.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三五”规划;.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四川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泸州市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泸州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泸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年);.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关于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技术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年月日实施;.地下水质量标准, ,年月日修订;.渔业水质标准, ,年月日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 ,年月日实施;.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年月日实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年月日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年月日实施;.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年月日实施;.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年月日实施;.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年月日实施。第三节 目标任务一、规划期限年至年。2、 规划目标规划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区域总体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明确禁养区、限养区及养殖区,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设定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其次,通过推进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发展优质特色水产品养殖、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水产技术服务、加快培育水产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水产流通体系、提升渔业设施装备水平等措施,奠定泸州市现代渔业的基础。经过规划实施,加速泸州市的水产业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三、重点任务.区域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明确区域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泸州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明确各区域范围。第四节 基本原则规划编制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将已经养殖的水域纳入规划,对原有规划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二、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规划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将适宜养殖的水域确定为养殖使用功能。具体规划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养殖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养殖布局规划。三、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饮用水水源地、江河自然水域、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根据全市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养殖生产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使养殖水域发挥最佳效益。四、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对水域功能的定位作用,做到水域使用功能明确,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与调整结合,对不符合区域布局及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场所进行调整。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进行养殖布局,并体现区域特点。6、 依法依规的原则规划的编制工作应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并遵循下法不违背上法的原则。第五节 规划范围泸州市境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水域滩涂。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一、地理位置泸州市为四川省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滇黔渝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东经,东西宽千米,南北长千米,面积平方千米。距省会成都市千米。东邻重庆市、贵州省,南接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自贡市,北接重庆市、内江市。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至年底,全市有个乡、个镇、个街道办事处。二、地质地貌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合江县九层岩长江江面海拔米,为市境最低点。按其特点,全市地貌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北部浅丘宽谷区:包括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和纳溪区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长岗山多为林地,浅丘宽谷多为耕地,田多土少,是全市主要农业区。.南部低中山区:包括叙永、古蔺县大部,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出露的地层以古老海相沉积的各类灰岩、泥岩为主,侵蚀严重,形成山峦迭嶂,沟谷纵横的复杂地貌类型。 .中部丘陵低山区:长江以南,南部低中山区以北为中部丘陵低山区,包括泸县少部,江阳区一部,纳溪区、合江县大部和叙永县、古蔺县北部,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沿江河谷阶地区:沿长江、沱江等大、中河流两岸,由于河流的冲积、堆积而形成数级阶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一、二级阶地为第四系现代河流冲积物,阶面平坦宽阔,宽达米,海拔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米,厚米,以耕地为主。3、 水域类型.河流泸州市境内河流众多,属长江水系,以长江为主干,呈树枝状分布,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汇入长江。其中,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流、沱江、赤水河、古蔺河、永宁河、塘河、濑溪河等,流域面积见表。河道普遍具山区性河道特征,河岸坡度陡,多呈形谷或形谷,宽谷与窄谷交替,河床较大,多急流险滩。长江由江安县经纳溪区大渡口处入境,由西向东流经纳溪区、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五个区县,在合江县符阳村九层岩出井流入重庆市江津区。沱江是长江左岸支流,由富顺县经泸县海潮处入境,在市境北部由西北向东南,经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在市区管驿嘴处汇入长江。境内长公里。河床窄,天然落差小,年均河口流量立方米秒。洪水季节可通航,枯水期部分段可通航。永宁河为长江南岸支流,发源于叙永县黄泥乡,由南向北流经叙永、纳溪,在纳溪区安富镇汇入长江,全长公里。天然落差米,平均比降,多年平均河口流量立方米秒。赤水河为长江南岸支流,在泸州市最南端,为泸州市与贵州、云南省的界河,由云南镇雄县与泸州市叙永县交界处梯子岩入境,由西向东,再折向东北,流经叙永、古蔺和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市,在合江马街处汇入长江,境内长公里。表 泸州市主要流域面积统计表名称总流域面积()泸州境内流域面积()长江泸州段沱江赤水河永宁河龙溪河濑溪河泸州市.水库到目前为止,泸州市已注册登记水库座,总库容万,其中:中型水库座(表),总库容万,小(一)型水库座,总库容万,小(二)型水库座,总库容万(表)。全市水库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养殖面积万亩。表 泸州市中型水库情况表水库名称所 在乡 镇所在区县坝 型集雨面积()总库容(万)有效灌面(万亩)养殖面积(万亩)是否重点水库三溪口立石泸县土坝是艾大桥立石泸县重力坝是马 庙大渡口纳溪区土坝是表 泸州市各区县小型水库情况表区县工程数量(座)库容参数(万)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养殖面积(万亩)小(一)型小(二)型小(一)型小(二)型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合计.山坪塘及专业鱼池据年渔业统计数据,泸州市各区县共有山坪塘口,养殖面积亩,其中江阳区有山坪塘口,面积亩;龙马潭区有山坪塘口,养殖面积亩;纳溪区有山坪塘口,养鱼水面亩;泸县有山坪塘口,面积万亩;合江县有山坪塘口,养鱼水面万亩;叙永县有山坪塘养殖面积亩;古蔺县有山坪塘口,养殖面积亩。另外,泸州市各区县还拥有专业鱼池约万亩。.石河堰泸州市有石河堰条,养殖面积万亩,主要分布于泸县和纳溪区等地。 .稻田全市共有宜渔稻田约万亩,其中江阳区约万亩、龙马潭区约万亩、纳溪区约万亩、泸县约万亩、合江县约万亩、叙永县约万亩、古蔺县约万亩。.河沟至年,泸州市各区县开发水产养殖河沟面积共亩。 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一、水文泸州市多年平均降雨深,长江沿岸丘陵区,叙永震东至古蔺箭竹坪一带和合江县大小槽河上游两个多雨中心达,沿赤水河上游和古蔺河等背风河谷地带降水量较小,其低值中心仅左右,降雨年内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在月。多年平均径流深,径流深低值中心出现在古蔺赤水河谷,只有。泸州市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为亿,占四川省地下水资源量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泸州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模数为万。泸州市地下水资源模数高值区主要位于阴雨天气多、降水量较大的永宁、长宁河区。县级行政区中地下水资源模数以龙马潭区万最大,江阳区万其次,古蔺县万最小。2、 水质.地表水水质根据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原环境保护局)年的统计数据(见表),泸州市地表水个监测断面中有个监测断面均达到国家规定类水质标准要求,个断面水质不达标。水质不达标河流为濑溪河。详细监测结果统计见附表。表 年河流水质评价结果表断面名称所在地规定类别去年同期今年类别主要污染指标超标倍数长江纳溪大渡口纳溪区长江手爬岩龙马潭区长江沙溪口合江县沱江大磨子泸县沱江大桥江阳区濑溪河天竺寺大桥泸县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低于标准值个单位)濑溪河胡市大桥龙马潭区总磷()永宁河泸天化大桥纳溪区赤水河醒觉溪合江县注:.地表水环境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项评价指标为:水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铅、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铬(六价)、氟化物、总磷、氰化物、硫化物、砷、化学需氧量、铜、锌、硒。.超过类水质标准的指标为断面污染指标,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泸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长江五渡溪断面(距南郊水厂取水口上游米)和长江石堡湾断面(北郊水厂取水口上游米)监测指标中,参与评价的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达标率均为,整体类别均为类,水质为优(表)。表 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结果所在地水源地断面名称水源地类型水量达标率()主要污染指标去年同期今年泸州市长江五渡溪地表水型粪大肠菌群泸州市长江石堡湾地表水型粪大肠菌群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的基本项目(项,化学需氧量除外)、表的补充项目(项)和表的优选特定项目(项)。三、气候泸州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日照小时,无霜期天。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泸州市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在,大于的高值区分布于泸州市西南部;小于的低值区分布在泸州市的东北部,最低值是天堂岩的。泸州市水面蒸发量以气温高的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各月平均蒸发量中以月份最大,占年平均蒸发量左右。四、自然灾害泸州市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为高温伏旱(、月)和连晴夏旱(、月),其次是、 月低温阴雨天气,以及洪涝、冰雹、大风。它们发生的次数多,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近年发生的强度变化大,是泸州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也是制约泸州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月是季节交替,也是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泸州市的时期,多强对流天气,易产生大风,冰雹天气,出现频率为,此时正值小春作物灌浆、成熟、收割,因此,大风冰雹对小春作物危害最大。月是夏旱发生的时段(除叙永外)出现夏旱的频率达以上,古蔺高达,此时正值水稻栽插不久,将造成禾苗干枯死亡。月伏旱出现的频率为以上,合江高达,对大春作物危害最大,造成减产或者无收。.低温、阴雨是农业生产的内伤,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面最大,特别是对早稻、再生稻、晚稻的危害尤为突出。月出现低温阴雨的频率为,合江高达;月份出现的频率在。年月出现低温阴雨造成再生稻、晚稻大面积减产。.暴雨主要发生在月,其发生频率在以上,造成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冲毁庄稼、农田,给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损失。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一、鱼类资源据统计,泸州市共计各种鱼类种(附表),分别隶属目科属,其中:鲟形目鲟科种,匙吻鲟科种;鳗鲡目鳗鲡科种;鲤形目胭脂鱼科种,鳅科种,鲤科种,平鳍鳅科种;鲇形目鲇科种,鲿科种,钝头鮠科种,鮡科种;鳉形目有青鳉科种;合鳃鱼目合鳃鱼科种;鲈形目鳍科种,塘鳢科种,鰕虎鱼科种,斗鱼科种,鳢科种。泸州市主要鱼类中,鲤形目共种,占总数的,鲇形目有种,占总数的,这两类鱼为泸州市鱼类的主体,约占总数的,其余各目种类较少,共占。在个科中,鲤科是最大的类群,有种,占总数的,鳅科有种,占总数的,平鳍鳅科有种,占总数的,鲿科有种,占总数的,其余各科种类均少,共种,占总数的。泸州市主要鱼类中,国家级保护鱼类有白鲟和达氏鲟种,国家级保护鱼类有胭脂鱼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有小眼薄鳅、鯮、鳡、细鳞裂腹鱼、长体鲂、岩原鲤、裸体异鳔鳅鮀和窑滩间吸鳅共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或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鱼类有种。除鱼类外,泸州市东南部有棘腹蛙分布,形成一定消费市场,溪河有中华鳖、华溪蟹分布。二、浮游植物泸州市水域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种类有门多属(附表),分别为硅藻门属、绿藻门属、蓝藻门属、黄藻门属、甲藻门属、裸藻门属、金藻门属。其中,硅藻门最多,有种,占种类总数的;绿藻门种,占种类总数的;裸藻门种,占种类总数的;甲藻门和蓝藻门各种,占种类总数的;金藻门和黄藻门各种,占种类总数的。河流中常见的有属,天然河道中浮游植物以硅藻门植物为主,蓝藻门、绿藻门次之。水库水域内的优势种主要是硅藻门的种类,包括桥弯藻、脆杆藻和舟形藻等。三、浮游动物泸州市水域中浮游动物隶属原生动物科种、轮虫类科种、枝角类科种、挠足类科种,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附表)。浮游动物量河流为 ,水库为。山坪塘为 。四、底栖生物泸州市底栖动物以双翅目摇蚊科为多、蜉蝣目次之。主要有淡水壳菜、田螺、耳萝卜螺、梨形环棱螺、中国园田螺、大滩螺、铜锈环棱螺、方格短沟蜷、河蚬、水丝蚓、背角无齿蚌等。五、水生维管束植物泸州市境内各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较为丰富,常见的为金鱼藻、华水菲、水龙、喜旱莲子草、小浮萍、早苗蓼、睡莲、轮叶黒藻、马来眼子菜、菹草等。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通过“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改善,泸州市水域类断面比例稳定在,其中类水质断面比例由提升至,长江干流出川断面稳定达到类,濑溪河消除劣类。赤水河茅台以上段水资源监测为类水质,赤水河二郎段水质监测符合水资源类水质标准。随着茅台至二郎河段酒厂污水治理的开展,水质呈现好转趋势。古蔺县境内盐井河、马蹄河、大同河以及其他小河水质基本能够达到类水质标准。在尚未达到类水质的水域中,其中有的断面为劣类。主要污染原因如下:一、工业污染源泸州以化工、机械、酿酒、纸业为主,食品建材轻纺工业比较发达,拥有多个工业行业,市国内新兴天然气化工河工程机械工业基地之一。据泸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统计报表显示,泸州市工业企业近年来年均废水排水量为万吨,废水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主要是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其余是轻工行业的造纸工业企业和矿业、机械、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前十位的污染源分布在长江、永宁河和濑溪河沿岸。二、生活污染泸州市市镇非农业人口在逐年上升,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近年来达到年均吨,其中,江阳区和龙马潭区的长江段接纳的生活污水量最多。目前,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规范化运行水平有待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足,主城区鸭儿凼、二道溪污水厂已经满负运行,污泥问题未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薄弱,污水处理设施尤其管网建设推进难度大。三、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于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通过地表径流造成河流污染,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推动进展偏慢,农药、化肥的减量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其余污染物种类还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尾水等。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一、滩涂承载力计算依据根据泸州市所处的地理条件、积温与光照及对相关水域理化指标的测定,按照生态环境容量的计算和实际经验:将工程水域分为贫营养型和中性营养型,饮水水源地水库水质水体列为贫营养型,其余水库水质水体列为中营养型。水域鱼产力(渔产量)受气候、水体和流域的状况、水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水生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估算鱼产力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根据饵料生物量来估算鱼产力的大小。由相关文献查明,按能量转化效率估算,系数浮游植物取,浮游动物取;饵料生物利用率浮游植物取,浮游动物取;饵料系数浮游植物取,浮游动物取。在鱼种规格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左右,成鱼起捕标准千克尾的情况下,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每年鱼产力(千克亩)估算:中营养型水库:,贫营养型水库:。二、滩涂承载力评价年,泸州全市完成水库养殖面积亩,稻鱼养殖面积亩,池塘养殖面积亩。此外,泸州市境内河流天然水域流域面积为万亩。经计算,泸州市滩涂承载力总和为吨,其中天然水域为吨,其余为吨(见表)。表 泸州市水域滩涂承载力估算表项目天然水域水库池塘稻田贫营养型中营养型面积(亩)最高鱼产力(公斤亩)最高承载力(吨)总计(吨)第7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布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一、水产养殖发展历史泸州市有悠久的养鱼历史,境内江阳区从汉代就开始在稻田养鱼。解放后兴修了大量山坪塘、石河堰和水库,广泛开展养鱼。年以来,泸州市不断完善山坪塘、水库承包责任制,推广丰产片养鱼技术,提高成鱼产量,搞好集约化养鱼,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和江河网箱养鱼,推广养鱼新技术和名优产品,推行业主化、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渔业生产快速发展,水产品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渔业生产主要经历了完善塘库承包责任制,落实管理权、经营权,推广稻田、塘、库丰产养鱼技术;大力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和发展江河网箱养鱼几个阶段。二、养殖规模及效益 年,全市完成水产品总量吨,开展稻田养鱼万亩,产量为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亿元。年,全市完成水产品总量吨,开展稻田养鱼 万亩,产量为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亿元(表、)。表 年泸州市水产养殖产量及产值地区水产品总产量(吨)淡水养殖产量(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公斤)农民人均渔业收入(元)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泸州市表 年泸州市水产养殖面积及产量项目池塘水库河沟稻田其他捕捞合计面积(亩)(未包括稻田养殖面积)产量(吨)(其中非鱼水产产量吨)三、水域开发利用比例年,泸州全市完成水库养殖面积亩,稻鱼养殖面积亩,池塘养殖面积亩。泸州市中、小型水库有效养殖面积亩,宜渔稻田约万亩,可养鱼池塘亩,故目前泸州市水库、池塘和稻鱼的开发利用比例分别为、和。四、养殖品种泸州市水产养殖品种较为丰富,既有“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鲫、鲤等大宗水产品养殖“常规鱼”(泸县、合江县为主),又有名特优品种养殖如岩原鲤、长吻鮠、胭脂鱼、南方鲇、翘嘴鲌、黄颡鱼等(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为主),古蔺县一直以来重点发展以冷水鱼为重点的特色养殖。泸州市整体的经济鱼类主要鲢、鳙、鲤、鲫、草、翘嘴鲌、三角鲂、乌鳢和鲇鱼。五、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泸州市渔业经济发展的经验一是政府重视把渔业生产纳入农业农村发展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二是完善了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三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调整渔业结构,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发展特色渔业;四是加大渔业科普宣传力度,广泛普及养鱼知识;五是抓典型,建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引导渔业生产走向规模化;六是建立水产专业技术协会,走协会加农户、基地带农户的路子;七是强化渔政执法,有效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渔业生产正常秩序。存在问题:.养殖水域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不少水库增加为饮用水源地,禁止养鱼;另一方面,工业、农业和生活等外源污染有增无减,养殖水域受污染、挤占,一些传统水域的养殖功能已逐渐丧失,同时随着环保督察的开展和常态化,部分水产养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以前的一些养殖方式受到限制甚至取缔。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养殖环境的恶化已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养殖行业管理相对滞后。苗种、饲料、鱼药等渔需物资质量参差不齐,投入品的经管、使用不规范等现象依然存在,水产种苗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建立或完善,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产养殖病害发生频繁,突发性、不明原因的病害种类增多,大面积死鱼现象时有发生。水产品的生产、出口、消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负面影响和冲击,暴露出养殖水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养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泸州市水产品仍以大量鲜活水产品为主,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至今未有大的突破,水产养殖主要是传统模式,低小散问题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渔业增殖保护手段落后。水产增养殖生物资源的恢复成效不明显。目前已成立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由于管理手段落后及管理水平较低,不少增殖对象资源恢复十分缓慢,增殖效果不明显。第二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一、区位条件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泸州市东邻重庆市,南接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北接自贡市、内江市。距省会成都市千米。地理坐标北纬,东经,东西宽千米,南北长千米,幅员平方公里。处于成都贵阳重庆昆明直线连接中心位置,长江和沱江两江交汇处,是四川东南出川出海和重庆西南出海东南亚必经通道。泸州已建成()隆纳高速公路、纳黔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宜高速公路、泸渝高速公路;()宜叙高速公路、叙古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泸州是国家公路枢纽城市之一。按照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泸州市被列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四川省仅有成都市列入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泸州、绵阳、达州列入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泸州成为川南唯一入围的城市。泸州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二级枢纽站和长江主枢纽港城市。西南出海通道纵贯全境,陆路经此通道一日内可直达广西防城港、北海。泸州港是交通部确定的四川唯一的全国个内河主要港口和国家二类水运口岸,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四川第一大港口和集装箱码头。泸州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水产品辐射范围广。二、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根据年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泸州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调整为。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亿元,其中,渔业产值亿元。三、调整方向.五化同步、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把统筹城乡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全方位对接融合,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别,实现城乡互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构建一个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新体系。 .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坚持城乡统筹、山水统筹,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落实区域功能定位,协调区域之间的关系。协调城区与农村、丘陵与山区之间的关系,加快提升农村、远郊、山区等薄弱地区的发展水平,兼顾区域性建设与社区性建设,促进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聚集先进农业产业要素,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创新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资源依法合理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优化升级、和谐社会建设的农业机制体制。 .优化结构,转变方式。突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换代升级,重点发展高效高质、节能低耗、生态安全、循环经济型农业,加快农业现代物质装备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规模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资源管理和保护,确保现代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引入现代农业科技资源,着力研发一批支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型农业科技企业,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提高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同时,瞄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与科技创新四轮驱动,大力激发农业内生增长力,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以人为本、平等发展。坚持从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依靠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建设美好家园;完善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满足农民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增进农民福祉。第三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一、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形势.传统的养殖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设施化水平较低传统的养殖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较大。池塘标准化建设初显成效,虽然完成了部分标准鱼塘、无公害基地的建设改造任务,但全市渔业仍然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渔业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建设,良种良法、节水节地设施渔业、先进渔机渔具、节能减排、智慧渔业等先进技术推进缓慢。.养殖品种参差不齐在以市场为导向下,泸州市加快发展了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和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品种养殖产业,养殖品种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多元化结构凸显。但苗种生产时节较沿海地区滞后,保种选育、基础建设、监督管理、推广服务等方面仍有上升空间。.工程水面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大水面的净水渔业、低碳渔业等技术的提出与应用,极大的拓展了我省渔业的新功能和新方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江流域全面禁渔的全面推进,大水面生态修复型增养殖模式、库区水质保护型增养殖模式等渔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矛盾。.品牌建设机制缺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不牢水产品品牌建设理念不够深入, 在国内、外市场上尚未形成高度的竞争力,知名度的品牌扩面不够,难成气候,以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水产养殖基地与城镇之间互联互通水平低下,“渔企合作”、“渔超对接”、“渔旅结合”的根本路径还一时难以打通。渔业生产与加工、销售、餐饮、度假、休闲、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度较差,产、加、销深度融合不足。渔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制约了产业效益的发挥。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水产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渔、绿色兴渔、效益优先,深入开展“一五六三”行动,振兴“川渔”,加快向现代化渔业强市的转变。.稻田综合种养形势喜人我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曾是全国一面旗帜,为全国各地提供诸多成功经验。泸州市现约有万亩宜渔稻田资源,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该模式是稳粮增效、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渔业提质增效的新方向。.“长江鱼”产业逐步形成泸州水资源丰富,全域有长江、沱江、赤水河等河流,鱼类资源丰富,有自然分布的水生动物种,占全国淡水水生动物的。要坚持因地制宜,依托优势发展多种养殖模式和经营方式,根据鱼类资源分布特征及各地交通、人文条件等,建设一批以生产基地,扩大“长江鱼”产业。.水产良种化工程稳步推开立足川南,面向四川,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科研、教学、技术推广机构及企业以苗种繁育、选育和新品种引进为重点,强化基础研发,巩固培育优势品种,提升打造常规品种、积极拓展长江上游特有品种,推进水产种业发展,加快提高水产种业综合竞争力。加强岩原鲤、长吻鮠、胭脂鱼、南方鲇、翘嘴鲌、黄颡鱼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场)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水产种质资源平台建设;开展原、良种场保种选育、亲本更新、基础建设等,巩固种质资源保护能力。.产业调整提升利用渔区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与渔业生产、渔产品、渔业民俗、渔业经营、科普教育等活动相结合,拓展渔业功能。加大休闲渔村、休闲园区建设力度,创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省级休闲农庄(休闲渔业基地),提升养殖渔场综合环境,实现场区“景区化”,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渔业综合效益。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合作社运作行为。扶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成立水产专业大户和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企业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到国内外、省内外参与各类展销、博览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水产养殖业前景预测根据全市渔业区域资源优势特点和条件,将形成不同区域的渔业特色产业带。新建、改造一批种苗繁育培育设施, “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苗建设体系以及地方品牌形成雏形。池塘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田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养殖模式得到推广,水产养殖由“分散独立”向“协同作战”、“独善其身”向“抱团取暖”转变,形成一批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渔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素质高、经营能力强的新型职业渔民队伍。形成渔业养殖增殖、休闲娱乐与生态保护结合,以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全面发掘渔文化旅游资源,配套建设休闲娱乐设施,探索以依山傍水休闲渔庄为主链的休闲渔业模式。到年末改造老旧池塘亩,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个以上,发展稻田养鱼面积万亩以上。全市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家庭农(渔)场达到个,经营水面占全市养殖总面积以上。到年,力争建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苗种繁育基地个,开展对土著珍稀野生重要经济鱼类胭脂鱼、岩原鲤、中华沙鳅、长吻鮠、长薄鳅、厚颌鲂、翘嘴鲌等品种的驯养繁殖。力争到年,建成个国家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到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池塘、水库、河沟等)达万亩,水产品总量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亿元,农民人均渔业收入元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以上,江河捕捞强度逐年降低,建立个规模苗种繁育场,渔业资源养护常态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友好。开展水产专合组织和家庭渔场培训,发挥“专合组织农户”及“家庭渔场带渔民”的产业带动作用,每年培训科技人员人次;开展对水产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一批水产“土专家”、养殖能手,每年培训水产实用技术人才人次;健全水产技术推广网络,加强对在职人员培训力度。第八节 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渔)民增收为目标,发展特色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健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经营机制。推进水产大水面生态养殖,支持水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渔场;发展粮经复合稻田养鱼,重点发展“稻鱼”“稻鳅”模式,积极开展铜鱼、泥鳅、黄颡鱼、岩原鲤、长吻鮠、中华鳖等特色品种养殖。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本规划所涉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均采用动态管理,若以后保护区范围或功能区划有调整,以各级人民政府发布内容为准。一、禁止养殖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区域为禁养区,不得开展水产养殖。二、限制养殖区限制在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重点水库、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城镇规划建设区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区域开展水产养殖。三、养殖区除禁止、限制养殖区域以外的适宜发展水产养殖的区域均属于养殖区。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他公共设施安全区域,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区域为禁养区,不得开展水产养殖。禁养区内禁止新建水产养殖池塘。一、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或改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源水库开展网箱围栏养殖。我市现有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个,分别为长江五渡溪、长江观音寺、长江石堡湾、合江县黄溪村、叙永县南门河土地坳、叙永县红岩水厂阳尘河和三岔河、古蔺县龙爪河龙爪村。除江阳区、龙马潭区已实现全域供水外,我市现有乡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