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虹路初步设计设计原则_第1页
青虹路初步设计设计原则_第2页
青虹路初步设计设计原则_第3页
青虹路初步设计设计原则_第4页
青虹路初步设计设计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程概况1二、总体方案设计原则1三、道路专业设计原则11四、桥梁专业设计原则17五、排水专业设计原则24六、地道工程设计原则26七、四大系统设计原则32八、收费广场及管理用房设计原则36九、绿化工程设计原则38十、工程概算设计原则42一、工程概况虹桥枢纽是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机场、磁浮、高速巴士等各种交通运输形式在内的大型综合国际枢纽。主要功能包括:内外交通衔接及不同交通方式的集中换乘。枢纽的建成将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也是建设上海四个中心的又一重大骨干工程。一纵三横为枢纽外围路网的快速路网系统道路工程。本工程青虹路(暂名,下同)新建工程为一纵三横之中横,西起A5高速公路,向东跨越辅助快速路后与虹桥枢纽内部路网连通,全长约3.9km。二、总体方案设计原则2.1设计范围本工程由青虹路高架及地面崧泽大道两部分组成,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及相关会议明确的工程范围,本工程高架及地面道路工程设计范围如下:【青虹路(暂名)高架】青虹路(暂名)高架分A5立交与主线高架两部分,路线实施全长约3.916km。A5立交:该立交为本工程(西端)起点,立交工程中除了4条转向匝道外,还包括对A5公路的拼接改造(含加减速车道、渐变段、辅助车道等)、收费口(收费口规模为7进16出)、北青收费口匝道的改造及由此引起的现有A5公路两侧辅道系统改造工程。主线高架:起点桩号K1+086,该处接收费广场,终点桩号K3+758.79,与辅助快速路互通匝道及虹桥枢纽内部高架系统顺接。其中辅助快速路互通匝道由城建设计院设计,虹桥枢纽内部高架由市政设计院设计。(1)高架与城建院接口坐标:EN匝道 X=-3915.897, Y=-15692.276NE匝道 X=-3900.401,Y=-15574.405WS匝道 X=-4101.200,Y=-15992.098SW匝道 X=-4130.734,Y=-16139.889(2)高架与市政院接口坐标:X=-3846.077,Y=-15504.725【地面道路】1、崧泽大道地面道路崧泽大道,西起A5嘉金高速公路地面道路,接现状崧泽大道,东至小涞港、南莘铁路跨线桥起坡点位置,地面崧泽大道线路全长约2.707Km,包括地面道路交叉口3个,即华徐路(A5公路地面道路)、蟠东路和诸光路交叉口。崧泽大道南莘铁路跨线桥及其以东部分为城建设计院设计范围。地面道路与城建院接口坐标:X=-4369.647,Y=-16594.238 2、横向工程蟠龙路受青虹路地面段阻隔,设置下立交以沟通南北两侧。工程范围汇总如下表所示: 工程范围及内容汇总表主项子项内容及规模青虹路高架(3.916km)A5立交立交匝道实施转向匝道及集散车道A5拼接及改造加减速车道、渐变段及辅助车道A5辅道改造增加集散车道和辅助车道后,局部辅道改建外移收费广场(含设施)收费广场、四大系统、收费人员人行通道主线高架上下匝道连接收费广场与高架主线青虹路高架段实施上匝道至枢纽内部高架系统,全长2.411Km地面道路(2.707Km)崧泽大道崧泽大道实施A5西侧至城建院设计范围,全长2.707Km。平面交叉口华徐公路、蟠东路、诸光路平交口横向工程蟠龙路地道蟠龙路下穿收费广场,双向四快二慢2.2编制依据及采用规范2.2.1编制依据1、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青虹路(暂名)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8.25 2、青虹路(暂名)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 2007.073、虹桥枢纽外围道路一纵三横工程初步设计总体原则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2007.082.2.2国家标准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91-93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53-92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768-199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5026597 泵站设计规范GBJ65-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2.2.3行业标准规范CJJ 11-93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37-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45-9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69-95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7-98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JTG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4-8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 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GJ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2.4地方标准规范DBJ0892003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4094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6197 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J 08-11-1999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222003 城市排水泵站设计规程DGJ08-39-94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程DGJ08-96-200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DGJ 08-103-2003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TJ083082002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2.3主要技术标准2.3.1设计速度青虹路:80km/h崧泽大道:50km/hA5辅道(华徐路):30km/h崧泽大道辅道:20km/h蟠龙路:40km/h2.3.2荷载标准高架桥梁:城B级地面桥梁:城A级A5辅道(华徐路)桥梁:城B级A5匝道桥梁:公路I级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车2.3.3净空标准道路等级净空标准青虹路、崧泽大道5m地面横向道路H4.5m行人和自行车H2.5m沪昆铁路轨面以上8.85m2.3.4车道和路缘带宽度(1) 高架道路根据高架道路的功能定位、设计速度和规范要求,青虹路高架采用双向6车道规模,取2条3.5m的车道和1条3.75m车道的组合。路缘带宽度均取0.5m。(2) 崧泽大道根据道路功能、设计速度和规范要求,崧泽大道车道宽度取2条3.75m与1条3.5m的组合,路缘带宽度采用0.5m。(3) 匝道和集散车道匝道每车道宽度取3.5m。集散车道每车道宽度取3.5m。(4) 地面交叉口考虑工程位于外环线以外,地面交叉口内大型车较多,交叉口进口道每条车道宽度取3.253.5m,可不设路缘带,交叉口出口道每车道宽度取3.53.75m。2.3.5抗震要求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0.1g;重要性系数C=1.3。2.4 道路通行能力2.4.1高架道路通行能力根据“虹桥枢纽外围道路一纵三横工程初步设计总体原则”,设计速度为80 km/h城市快速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取值为1700pcu/h。2.4.2地面道路主线路段通行能力地面道路通行能力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公式进行计算。N=Npkm 式中:N路段机动车设计通行能力(单向pcu/h);Np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速度为50km/h可取1690pcu/h。机动车道分类系数,城市主干路为0.80;km车道折减系数,2车道取1.85,3车道取2.6,4车道取3.25;路段通行能力受交叉口影响的折减系数,与交叉口间距和设计速度有关。本工程交叉口间距900m,取0.62。2.5建设规模青虹路高架标准段双向6车道崧泽大道双向6快2慢蟠龙路地道双向4快2慢2.6立交设计原则2.6.1设计原则1在不考虑青虹路高架西延伸的前提下,根据A5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及其分布、收费制式等,合理确定互通式立交形式、规模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多方案设计、比选。2、以交通量预测资料为依据,结合A5高速公路现状,立交方案布置因地制宜,做到功能上适用,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在不影响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匝道尽可能采用较高的设计标准,以提高立交的服务水平;左转匝道采用定向式或迂回定向式。3、立交设置不应对A5高速公路主线交通产生较大影响,需维持A5高速公路既有服务水平,对主线交织区匝道设置进行多方案比选。4、立交形式的确定还应考虑A5公路实行收费的因素,收费站的设置宜相对集中,以降低造价、减少用地、便于管理。 5整个立交的高度和用地规模在满足主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低,以降低工程造价。2.6.2立交等级与技术标准1、立交等级本立交为快速路与高速公路相交,立交等级为枢纽互通式立交,匝道部分按公路线形标准设计,满足枢纽互通式立交匝道最小设计速度40km/h。2、道路等级与设计速度青虹路高架:城市快速路 80km/hA5公路: 高速公路 100km/h立交匝道: 枢纽互通式立交 40-50km/h3、线形标准具体线形标准如下表所示:互通立交线形标准一览表项 目相交道路主线立交匝道技术等级高速公路快速路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速度(km/h)10080504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40001000600一般最小半径(m)150010060极限最小半径(m)10008045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m)3000平曲线最小长度(m)17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参数(m)855035停车视距(m)1606540最大纵坡(%)45%5%坡段最小长度(m)250135120凸型竖曲线极限半径(m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50001600900凹型竖曲线极限半径(m)8000700450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20001400900竖曲线一般长度(m)2106040竖曲线最小长度(m)854035最高填土(m)2.52.52.5最大超高横坡(%)6%4、净空标准主线(含匝道)和横向道路:5.0m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5m5、匝道断面组成匝道的横断面组成表类型车道数车道宽度(M)右侧硬路肩(M)左侧硬路肩(M)土路肩(M)路基宽度(M)单向单车道3.52.51.00.75*28.5单向双车道3.5*2110.75*210.5单向双车道3.5*212.50.75*2126、变速车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双车道时均采用直接式。变速车道长度与出、入口渐变率变速车道类型主线设计速度(KM/H)变速车道长度(M)渐变率(1/M)渐变段长度(M)出口单车道1001251/22.590双车道1001901/2080入口单车道100200-(1/40)80(160)双车道100350-(1/40)160注:表中单车道入口为平行式的,若为直接式时,采用括号内的数值。2.7收费广场设计原则2.7.1基本原则1、由于工程交通量大,所需收费口数量较多,故收费口布置应结合匝道布局,灵活设置;2、收费口数量的确定,除根据流量预测成果外,还应考虑ETC在本市推行的进度情况,配置适量的ETC车道,提高收费效率,减少收费车道数量;3、配合收费设施布置,就近设置收费管理区,并应考虑与轨道交通用地的集约化、一体化。4、进出口收费车道应尽量集中布置,以利于运营期管理。2.7.2标准1、服务时间:进口6S 出口14S2、服务水平:等待车辆数小于3辆3、收费车道宽度:ETC 3.5m MTC 3.2m4、收费岛尺寸:302.2m5、收费广场长度:50m6、收费广场渐变率:1:3三、道路专业设计原则3.1平面设计道路平面中心线与规划道路中心线线位一致。主线平面线形小偏角处满足规范规定的平曲线长度要求,缓和曲线长度除满足最小长度取值外,还应满足超高渐变所需的长度要求,另外,考虑线形美观,缓和曲线参数尽可能保持在R/3R的范围内。3.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控制因素如下:(1)高架桥下交通净空(包括预留的人行过街设施、各等级道路、各类铁路)与景观要求;(2)交叉口相交道路路面高程;(3)纵断面最小坡长及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标准;(4)规划河道对新建桥梁净空要求;(5)沿线既有建筑和街坊地坪标高;(6)道路土路基干湿状态要求;(7)高架道路原则上需设置最小排水纵坡(0.3),地面道路可以采用平坡。(8)与两端已建工程设计标高和设计纵坡接顺。(9)行人、非机动车,一般采用不大于2.5的纵坡。(10)填土高度的确定:桥台处最大填土高度一般控制在2.5m。3.3横断面设计原则【青虹路高架】高架部分总宽25.0m,其单向行车道宽度组成为0.5m(路缘带)+33.5m(小型车道)+3.75m(大型车道)+0.5m路缘带11.75m,对向设置分隔墩,上设防眩板。六车道高架及地面道路标准横断面简图【崧泽大道】崧泽大道设7.0m中央分隔带,两侧各12m机动车道,2.0m机非分隔带外侧为3.5m非机动车道及3.0m人行道。3.4路基设计(1)地基处理本工程崧泽大道及其他辅道等地面道路均采用城市道路设计标准,基本为挖方路基,新建桥头填土高度小于2.5m,对地基产生附加应力小,可以充分利用浅表层硬壳层的地基承载力,因此不考虑地基加固措施。本工程需对A5公路进行路基拓宽,为避免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坡坏,对拼宽路基填土高度大于1.5m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2)路基填筑【地面道路】A、崧泽大道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压实,其余地面道路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压实。上路床进行掺灰(6石灰土)处理。设计要求压实后土基回弹模量不低于25MPa(路床顶面),原地面(开挖面)压实度不小于90。如达不到压实标准,下路床可进行掺灰(5石灰土)处理。B、青虹路高架桥梁承台伸入崧泽大道车行道范围,为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方面适当增加承台埋深,承台顶面埋深至路面结构下1m;另一方面采用易于压实的中粗砂回填。C、一般桥头30m范围内和蟠龙港桥两侧设计填土高度大于1.2m的桥头路段,上路床采用6石灰土,下路床及路堤部分采用4石灰土处理。D、浜塘处理:以淤泥深度1.0m为界,小于1m采用清淤+30cm砾石砂+二灰(石灰与粉煤灰的体积比5:95)间隔土填筑方案,大于1m采用清淤80cm+抛石+30cm砾石砂+二灰(石灰与粉煤灰的体积比5:95)间隔土填筑方案。填浜范围内为加强与附近路基的协调变形,可根据具体情况加铺三层土工格栅。【A5路基拼宽】A、对填土高度小于1.5m路段,按低路堤设计。清表后铺20cm砾石砂,而后填筑水泥土(水泥剂量3%)填筑,路床采用石灰土填筑,下路床石灰剂量4%,上路床石灰剂量6%。上述方案中20cm砾石砂、20cm过渡水泥土以及80cm路床高度必须保证,否则必须向下翻挖。B、对填土高度小于2.5m路段,清表后铺20cm砾石砂,然后采用石灰土填筑,下路床及路基部分石灰剂量4%,上路床石灰剂量6%。C、对填土高度大于2.5m路段,由于拼宽宽度为1.5m,需超填削坡。考虑二灰路堤必须采取粘土包边,在仅拓宽1.5m的情况下基本无适用性,因此建议在该段路基仍然采用石灰土填筑。具体方案为清表后铺20cm砾石砂,路基采用石灰土填筑。其中路堤及下路床石灰剂量4,上路床石灰剂量6%。【匝道】A、一般路段清表后铺20cm砾石砂,路基采用石灰土填筑。其中上路床石灰剂量6,下路床石灰剂量4%。必须保证上下路床的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如深度不满足需进行反开挖至路床下60cm,030cm掺灰6,下路床和开挖面之间(路床顶下3060cm)设置一层压实区过渡层,采用石灰改善土填筑,掺灰量4,压实度要求93,原地面(开挖面)压实度不小于90。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应大于等于30MP。B、匝道路桥分界点处设置落地梁,并设置搭板,填土高度控制小于1m,因此不需要特殊处理。C、NE匝道桥头接坡段(NEK0+292.57NEK0+295)因与A5拼宽路基临近且标高基本一致,实际施工时应与A5路基同时作为整体进行填筑压实,其填筑方式与上述A5拼宽段一致。【压实标准】城市道路土路基压实度(重型)填挖类型深 度城市主干路压实度(%)城市次干路压实度(%)填 方0-8095938015093901509090挖 方0-309593路堤填料最小强度要求与高速公路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项目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床0.00.38960.30.8596路堤0.81.54941.5393零填及挖方路基00.38960.30.8596现状地面表层地基表面90桥台、构筑物过渡段0.8963.5路面设计路段路面结构崧泽大道机动车道4cm AC-13C5cmAC-20C7cm AC-25C1cm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8cm水泥稳定碎石15cm砾石砂非机动车道4cm AC-13C6cm AC-20C20cm水泥稳定碎石15cm 砾石砂人行道6cm同质砖+3cm干拌水泥黄砂+10cm C20混凝土+10cm 碎石崧泽大道辅道4cm AC-13C8cmAC-25C+1cm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15cm 砾石砂蟠龙路地道接坡及蟠龙路辅道同上横向道路拓宽段4cmAC-13C8cmAC-25C玻纤格栅25cmC25水泥混凝土15cm 砾石砂A5公路拼宽段4cm 改性沥青SMA-135cmAC16C玻纤格栅6cm AC20C玻纤格栅1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45cm 三渣15cm 砾石砂A5辅道3cmAC-13C6cmAC-25C1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5cm粉煤灰三渣15cm 砾石砂匝道落地段4cm改性沥青SMA-136cmAC-20C8cmAC-25C1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8cm水泥稳定碎石20cm 二灰土收费广场24cm水泥混凝土路面36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二灰土混凝土桥面4cm改性沥青SMA-13改性乳化沥青6cmAC-20C1mm涂膜8cm水泥混凝土钢桥面4cm改性沥青SMA-13改性乳化沥青4cm改性沥青SMA-130.8mm橡胶沥青砂胶溶剂型沥青橡胶黏结剂(200400g/m2)0.6mm反应性树脂(撒布机制砂)0.3mm反应性树脂(撒布细沙)环氧富锌漆注:(1)A5拼宽段及A5辅道采用与原路面结构相同设计。(2)现状诸路东路7m水泥不考虑利用,老路面需挖除。(3)地面道路施工期间4cmAC-13C不做,采用2.5cmAC-5作为临时路面结构开放交通。3.6交叉口设计1、在崧泽大道与华徐公路、规划蟠东路、诸光路交叉口处,考虑渠化设计,渠化进口车道数按流量需求设置,横向道路进行相应设计。2、交叉口渠化设计交叉口进口车道直行保持路段车道数,增加专用左右转车道;出口车道结合公交停靠站一体设计。3、平交路口考虑二次过街和无障碍设施。3.7公交设置崧泽大道考虑设置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在不影响交通流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满足乘客换乘的需要,便于人流的集散。故本工程考虑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由于公交暂无规划,工程设计在路段上间隔8001000 m布设1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宽度3.0m,停靠站直线长度60m,站台宽度2.0m。停靠站原则上布置在交叉口出口道,当设置在路段上时,需完善行人过街、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并应设置在平坡或1.5%的坡道上。3.8无障碍设计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本工程进行无障碍设计,沿线人行道、公交车站等部位按标准设置盲道,路口设置供盲人和方便乘轮椅者的盲道及无障碍坡道。3.9挡墙设计桥梁两端接坡处根据用地宽度可以采用L型挡墙、砖砌矮墙或放边坡。49四、桥梁专业设计原则4.1桥梁工程范围及内容青虹路新建工程:西起A5高速公路,向东跨越辅助快速路后与虹桥枢纽内部路网连通,长约3.9km。桥梁设计内容4.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的选用1、设计速度青虹路: 80km/h; 崧泽大道:50km/h立交匝道: 50km/h A5辅道:30km/h2、荷载等级的确定青虹路高架为城市快速路,但考虑到青虹路高架为禁货客车专用道路,根据一纵三横工程初步设计总体原则,设计荷载选用城B级。与A5高速公路衔接的匝道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与青虹路高架衔接的匝道采用城B级验算。崧泽大道(地面)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荷载选用城A级。人群荷载按CJJ77-98第4.1.9.1条取用。3、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4、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二级5、桥梁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按环境类别I设计6、钢结构防腐年限:30年7、通行高度与青虹路高架相交的地面主线道路、辅快道路、立交匝道等道路通车净高5.0米。其余相交道路的净高要求:蟠东路:4.5米诸光路:4.5米上述净高要求另需考虑0.20米的富裕控制量与沉降富裕量8、沪昆铁路(南莘铁路)净高:根据上海铁路局工程咨询公司提供的咨询报告,建议跨越铁路的梁底标高为13.905m,即轨面以上8.86m;桥墩设置应尽量放在铁路安全保护区外,即铁路路基坡脚10m以外。9、河道规划 相关河道水务规划控制要素表 编号河道名称河道等级河床断面(M)中孔要求桥(涵)底标高陆域宽底高底宽边坡河口宽1蟠龙港镇级8081:226164.82东向阳河镇级8081:2.526164.83洋泾港村级6061:224164.84迮庵桥江镇级100151:233165.05小涞港镇级6-1.0934164.76新角浦航道6-1.03060304.710、桥梁结构与轻轨青浦线的安全距离要求根据虹桥枢纽一纵三横与申通协调会会议纪要,桥梁结构与轻轨青浦线的安全距离要求的一般原则为:高架桥梁桩基净距大于3m(安全净距)3.2m(盾构距离)轨道中心线的线间距3.2m(盾构距离)3m(安全净距)11、台后最大填土高度:控制在2.5m左右,在1.02.5m范围内设置落地梁。12、防撞墙(或护栏)设计标准高架桥梁及立交匝道桥梁两侧防撞护栏等级采用SA级,中央分隔带护栏采用SAm级。地面桥梁两侧防撞护栏等级采用SB级,中央分隔带护栏采用SBm级13、抗震要求: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桥梁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3。4.3桥梁设计原则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骨干工程之一,它是集航空、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等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本工程的青虹路将是该枢纽的对外交通主通道,是该地区的对外疏解一纵三横的重中之重。根据青虹路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定位以及其特点,其将以高架形式为主,故桥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桥梁结构建筑的美观要求,力求功能与景观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应体现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并能体现结构施工集中、方便、快速、文明的特点。确定桥梁结构设计原则如下:1、主线高架长度约2.4km左右,是本工程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在安全可靠的结构受力、施工方法和合理的经济指标之间寻求平衡。2、结构的建筑外形在有景观要求的区域路段要有所创新,力求新颖美观,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整体形象。3、桥梁结构设计必须以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为要求,并遵照美观和有利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4、桥梁结构与周围环境协调,尽可能选择技术成熟、施工工艺先进的结构型式。更多地采用标准化、模数化、规范化设计。结构物施工时充分利用已有的施工设备,节约资源。5、桥梁结构根据其功能、使用要求,结合城市规划、沿线地貌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优化比选,取用最佳的、经济合理的桥跨结构、基础形式。6、桥墩立柱设置宜尽量减少,特别是在交叉口范围内,墩柱处理力求简洁,使桥下有较大的视觉通透感。7、充分注意结构与地下管线的协调,缩短施工周期,并对在施工期间对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要降到最小,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尽量减少管线的搬迁量,节省工程造价。8、桥梁与横向道路或横跨河流时,其桥下净空须满足行车通航、排水泄洪的要求。9、桥梁需处理好桥面伸缩缝及桥面排水系统等附属设施的设计和产品的应用,以满足运营阶段行车的平顺、舒适、快速、安全的要求,降低桥梁运营、养护费用。4.4桥型结构方案设计1、桥梁标准横断面(1)青虹路高架:0.5M+11.750.5M+11.75+0.5M=25M防撞墙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防撞墙(2)青虹路高架上下匝道:0.5M+11.75+0.5M=12.75M防撞墙机动车道防撞墙(3)EN、ES、NE、SE匝道:0.5M+9+0.5M=10M防撞墙机动车道防撞墙(4)JS匝道:0.5M+7+0.5M=8M防撞墙机动车道防撞墙(5)地面桥梁宽度按道路布置确定2、桥梁结构方案(1)上部结构u 主线标准段桥梁采用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标准跨径取40m,结构高度2.3m。采用单箱多室大悬臂弧形腹板断面,其断面形式如下图。u 高架变宽度部分则采用两侧悬臂不变,箱体加宽,根据桥梁宽度不同采用单箱多室的横断面形式,并结合地面道路布置采用双柱或三柱式门架形式u 青虹路高架与虹桥枢纽内部高架连接段采用横梁隔断过渡,防撞护栏外形一致。u 主线高架跨越沪昆铁路采用钢结构连续梁形式,其结构高度与外形均与高架标准段一致。u 青虹路高架上下匝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形式,标准跨径40m左右,采用单箱三室弧形腹板的断面。u A5立交匝道桥:标准段桥采用等高度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采用:2025m,结构高度1.7m。匝道跨越A5公路以及SE匝道跨越规划轻轨青浦线时采用钢结构连续梁。u A5公路高架拓宽桥梁采用与原结构相同的类型,跨径组合同原结构(T梁和板梁)u 地面桥梁一般采用简支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u 板梁结构:梁长(M)10131622结构形式预应力混凝土梁高(mm)520620820900(2)下部结构桩柱式桥墩,桥下有地面道路的桥墩,承台覆土大于等于1.0m以避让路面结构,防止承台上方路面与附近路面之间道路结构层的不均匀沉降。桥下无道路的,承台覆土高度为0.5m以便施工。立柱边距路缘石净距250mm。(3)桥梁基础考虑到本工程沿线距企业、民宅及现状建筑物等距离较近,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当桥梁桩基距现状建筑物大于11.5倍桩长时,采用打入桩。4.5附属工程1、栏杆车行道设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防撞等级:SA,SAm);地面桥梁车行道设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防撞等级:SB,SBm)2、伸缩缝一般采用型钢伸缩缝,特殊大跨径可以采用梳齿板钢伸缩缝。3、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80mmC40钢筋混凝土调平层防水层(防水层厚度:1.5mm)100mm沥青混凝土铺装。4、钢梁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5、抗震措施桥梁墩台处设置抗震限位设施。6、台后处理高架系统落地段桥台设置落地梁+搭板;落地梁范围到填土高度1m处止,然后接8m长的钢筋混凝土搭板(板厚400mm)。7、桥梁支座简支板梁、小箱梁和T梁以板式橡胶支座为主,连续箱梁以盆式支座为主。8、桥面排水在每只桥墩处桥面设进水口,由导管收集引入排水系统。4.6主要材料1、混凝土(1)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空心板梁 C50钢筋混凝土箱梁、桥面混凝土铺装 C40(2)下部结构和基础高架桥及立交匝道桥墩柱 C40高架桥及立交匝道桥承台 C30地面桥墩(台)身 C30基础垫层 C15钻孔灌注桩 C25水下PHC管桩 C80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有关规定。2、普通钢筋R235(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中的I级钢筋):fsk235MPa,fsd195MPa,Es2.1105MPa;HRB335(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中的II级钢筋):fsk335MPa,fsd280MPa,Es2.0105MPa;3、预应力材料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中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fpk1860MPa,fpd1260MPa,Ep1.95105MPa;锚具应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的规定;4、结构钢材Q345qD,技术标准应符合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0)的规定五、排水专业设计原则5.1设计原则(1)按总体规划要求,排水系统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2)本工程新建雨水管道考虑道路路面及两侧各50米地块的排水,按双管布置,雨水就近分散排入水体;高架道路路面雨水经立管收集后接入青虹路雨水管道。(3)利用现有污水管道,仅对影响桥梁施工的局部现状污水管道进行搬迁改建。5.2设计标准及参数(1)暴雨强度计算公式:(L/sha)(2)综合径流系数:地块排水取0.6,高架路面及地道排水取0.9(3)设计暴雨重现期:一般路段 P1年,高架道路 P3年,地道 P5年(4)管道粗糙系数:n0.01 (塑料管) n0.013 (钢筋砼管雨水) n0.014 (钢筋砼管污水)(5)降雨历时:tt1mt2,其中t13 min(地道),t15 min(高架路面),t110min(地块排水)m1(自流排放),m2(地道强排)(6)雨水管道应按满流设计;污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取0.7。5.3设计方案7.3.1雨水工程由于本工程区域内河道众多,分布均匀,地块雨水有条件自流排放,故本工程道路下雨水管道仅考虑路面 (高架道路路面雨水经立管收集后接入青虹路雨水管道)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地块的雨水排放。根据沿线河道分布及现状管道的建设情况,敷设DN600DN1000的雨水管道,就近排入相交河道。7.3.2污水工程根据徐泾镇污水管网规划方案及现状污水管道建设情况,新建或改建沿线污水管道,向西接入徐泾镇污水处理厂集中进行处理。5.4管材及施工1、 管材雨水管道DN400 采用UPVC管DN600-DN1000 采用钢筋砼管污水管道DN300-DN500 采用UPVC加筋管DN700-DN1000 采用玻璃钢夹砂管2、 管道施工管道采用开槽埋管法施工。按2002年8月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的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及1992年版上海市排水管道通用图第一册的有关标准施工。六、地道工程设计原则6.1工程概况根据道路总体设计,在蟠龙路交叉口位置处设置青虹路服务区收费广场,为沟通徐泾镇该收费广场南北两侧镇区的交通,考虑蟠龙路以下穿地道形式穿越收费广场。考虑地道难以拼宽的特殊性,地道需按远期规划,与青虹路收费广场同步实施。根据青虹路服务区总体设计,地道总长为469.1m。地道最大埋藏深度约8.5m6.2设计原则考虑总体规划要求、工程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经技术、经济、工期、环保和使用效果作综合比较,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根据结构类型、使用条件、荷载特性、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设计。严格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在符合规划意图、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工程造价。配合道路的交通规划设计,做到人车分行,保证交通组织合理、顺畅,具体原则如下:1)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按技术标准要求,使结构设计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2)满足总体设计、道路设计及施工、运营、城市规划、防排水等的要求。3)根据结构所处位置的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道路状况,经过技术、经济、工期、环境影响和使用效果综合比较选定适当的结构形式、埋置深度和施工方案;结构设计以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按工程不同地段的不同结构型式、施工方法、使用条件及荷载特性等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法分段设计。4)地道净高满足建筑、通风、设备、使用以及施工工艺等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的影响。5)裂缝宽度允许值根据结构类型、使用要求、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按荷载短期效应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验算最大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6)地道横断面采用机非分离型式,暗埋段及遮光段双向交通采用中隔墙进行分隔,敞开段采用中央分隔墩分隔。7)根据道路等级、车道数、设计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车辆种类与排放量及入口附近的自然条件、地道断面与平纵线形、洞内装饰情况等因素进行通风与照明设计。6.3主要技术标准蟠龙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地道与地面道路同标准。其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线型标准设计速度:40km/h;最大纵坡:机动车道:i4.30%;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i3.00%;2、净空要求机动车道:4.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2.5m3、荷载标准:1)永久荷载(恒荷载)结构自重:主体结构及附属结构自重覆土荷载:顶板以上覆土厚度选取。侧向荷载:侧墙上的水、土压力水压力荷载:地下水位按设计地面考虑(取水位标高为4.42m)。2)可变荷载地面超载:考虑收费广场车辆荷载,按20kPa计;车辆荷载:城B级;3)偶然荷载地震荷载: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撞击力荷载:仅敞开段及遮光段侧墙需考虑。4、主要工程材料1)混凝土:地道主体结构采用C30,内掺8%水泥用量的高效抗裂防水膨胀剂、抗渗标高S6。基础垫层混凝土采用C15。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3)钢筋:直径8mm时,采用HPB235级钢,钢筋直径10mm时,采用HRB335级钢。4)钢构件:采用Q235B.F钢制作。5、地道结构抗浮与抗渗(1)抗浮水位取4.2m,安全系数Kf1.05(不计侧壁摩阻力)(2)主体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根据埋置深度,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取S6级。6、防水地道主体结构按二级防水标准进行设计;整条地道平均渗漏量0.051/m2d。任意100m2渗漏量0.11/m2d;地道内表面湿渍总内表面积的4,任意100m2内湿渍4点。单一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15m2。6.4结构方案1)地道总体布置整个地道按功能及埋深划分为敞开段、遮光段、暗埋段,其中暗埋段位于收费广场下方,长150.415m;两侧接暗埋段为各30m的 遮光段;其余为敞开段,总长258.685m。暗埋段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敞开段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U形槽结构,遮光段是在敞开段U形槽基础上,在机动车道顶部采用撑梁结构。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上海地区地道结构分段经验,地道结构划分间距以1525m为宜,本地道暗埋段以19m为标准节段,遮光段因功能需要每侧总长度为30m,设计将遮光段分为两个节段,即每15m为一个节段。敞开段以20m为标准节段。为防止变形缝两段结构发生相对错动、损坏止水带,在底板中设置企口榫槽,侧墙和顶板设置钢剪力销连接。2)地道横断面布置地道横断面布置见下图:敞开段横断面布置遮光段横断面布置暗埋段横断面布置3)结构抗浮结构抗浮以自重抗浮为主,在部分自重抗浮不经济可行的节段,采用配重抗浮或抗拔桩抗浮,抗拔桩采用钻孔灌注桩。4)结构防水贯彻“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的防水原则。设计确定防水等级为2级。结构防水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主,主体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S6。对变形缝、施工缝、诱导缝等特殊部位进行以中埋式止水带及外贴式止水带相结合为主的加强防水处理,并在暗埋段顶板顶加贴防水卷材,作为顶板变形缝的外防水。5)地基处理由于地道结构大部分底板落在第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土属于高压缩性土,流塑状,层厚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地道沉降控制不利。因此,对于基底位于号土层或基底位于号土但层层厚小于1.5m,需对地道结构底板下软弱土进行压密注浆加固,注浆厚度为2m6)施工方案根据拟建场地周围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本工程结构埋深,确定施工方案以有围护支撑系统的基坑开挖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围护方案根据基坑开挖深度选用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围护墙、SMW工法围护墙等型式,同时,对于基坑开挖深度小于2.5m的地段采用放坡开挖施工。6.5地道附属工程:1、地道排水地道排水通过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