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国际机场(整合.docx_第1页
白云国际机场(整合.docx_第2页
白云国际机场(整合.docx_第3页
白云国际机场(整合.docx_第4页
白云国际机场(整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云国际机场:1. 位置及住所到白云国际机场的路线位置广州白云机场地处白云区人和镇和花都区新华街道交界,距广州市中心海珠广场的直线距离约28公里。路线:陈家祠-白云国际机场2. 连接的交通路线广州市到达新机场线路 市中心区到达机场线路:解放北路-机场路-(新市入口)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下塘西路(或大金钟路)白云大道黄石路广花路(黄石北入口)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 市区东部天河东部、黄埔地区,可通过广园东路华南干线(太和立交)北二环高速机场高速新机场。 番禺地区可通过番禺迎宾路华南干线(太和立交)北二环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 花都地区花都迎宾大道国道(机场立交)机场高速新机场;花都平步大道()机场北进场路新机场。 从化地区新广从路(国道)平步大道()机场北进场路新机场;新广从路(国道)(石湖立交)北二环高速机场高速新机场。增城地区广汕公路(国道)北二环高速机场高速新机场;荔新公路广园东路华南干线(太和立交)北二环高速机场高速新机场。新机场快线 条新机场快线的班次: 号线为每分钟班,、号线为每分钟班,、号线每分钟班,号线每小时班。省内乘客到达新机场交通线路 东部地区:主要包括惠州、汕头、河源、梅州等地区,可通过广惠高速公路、广汕公路(国道),到达广州后转北二环高速公路(蚌湖立交)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东南部地区:主要包括深圳、东莞地区,使用广深高速公路、广园东快速路,可通过火村立交转北二环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或通过岑村立交转华南干线(太和立交)北二环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中山、珠海等地区,可通过番禺迎宾路华南干线(太和立交)北二环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西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佛山、江门、阳江、茂名、湛江、肇庆等地区,可通过广佛高速公路北环高速公路(三元里出口)广园中路(机场路立交)机场路(新市入口)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离开机场的乘客可使用机场高速公路(三元里立交)北环高速广佛高速公路。北部地区:韶关地区可使用京珠高速公路(太和立交)北二环高速(蚌湖立交)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清远、连洲地区可使用广清高速公路(神山立交)北二环高速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 空港快线八条第一条空港快线:新机场民航售票处(火车站),途中停靠站点有机场生活区、中央酒店。第二条空港快线:新机场广运楼,途中停靠站点只有花园酒店。第三条空港快线:新机场芳村客运站,这条线为直达快线。第四条空港快线:新机场开发区明珠大酒店,途中停靠站点有中旅酒店,广东工大、大沙地。五号线:全球通大酒店白云国际机场该线路途经东方宾馆。六号线:珠江新城广场白云国际机场途经天河大厦。七号线:番禺市桥白云国际机场途经丽江明珠酒店。番禺市桥,可乘番禺公交线1、13路到美丽华大酒店站下;丽江明珠酒店,可乘公交线302、301、129、202、657路到丽江明珠酒店下。八号线:太阳城大酒店白云国际机场该线路途经凤凰城酒店(碧桂园)。3. 周围事物服务设施航站楼:新白云国际机场一期由主楼、连接楼、指廊和高架连廊四大建筑结构组成,总面积达31万平方米,共分为4层,包括地上3层及地下1层,其中第三层为出发及候机大厅,第二层为到达夹层,第一层为到达及接机大厅和商业层,负一层则通往地铁、停车场和机场酒店。外观立面造型重点突出了中央集中办票大楼,并且两侧60米连续跨街桥可将东西450米弧形连廊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立面长度,以便布置更多的近机位,方便旅客登机。各连廊又把航站区空间延伸入飞行区,形成统一机场整体。出港旅客自中央办票大厅南北两侧进入到办票柜台,步行距离不超过70米。出港旅客自办票柜台至登机门之间辅以各种旅客传送设备,最远步行距离不超过200米。跑道及停机坪白云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场内占地1434公顷,其中飞行区约860公顷,其他区域占地574公顷。此外,中转油库和导航工程占地约17公顷。其中,总平面规划有三条跑道,海拔50英尺(15米)。一期建有二条跑道,分别位于航站楼的东西两侧。间距按2200米规划,能满足二条平行仪表跑道的独立平行进近要求。东跑道长度按4000米宽60米规划,一期按3800米建设,满足现有目前全球最大型的客机空中客车A380全重起降,同时并考虑未来更大机型的起降可能。西跑道长度按3600米宽45米建设,满足4E类以下飞机的全重起飞和降落。在东跑道的东侧680米处规划有第三条跑道。该跑道长3800米宽60米,标准为4F级,能够起落包括A380在内的大型客机起降,预计2011年底动工建设。停机坪包括三部分:客机坪、货机坪、航空公司停机坪(包括维修机坪)。停机坪目前共提供46个近机位(可通过登机桥直接登机)和28个远机位(需乘摆渡车登机),停机坪总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4. 这样布局的原因(风向,周围事物,人口,可建设用地的大小,交通,离市区的远近等等)二、场址在保证飞行安全方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址空域应满足机场规划空域的要求。与相邻机场的间隔距离应符合MH5002规范第9章第9.4节的规定。位于空中禁区和限制区附近的机场,应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机场与禁区和限制区边界间的距离。 2.场址净空或经处理后的净空应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的有关技术要求。如仍有局部不能满足要的,应进行航行方面的专门研究。 3.场址应避开气象条件不良地区。 4.场址地域应满足飞行区所需要的几何尺寸和构形的要求,同时也应满足机场导航台站和助航灯光地段的要求。 5.机场场址应远离候鸟群的习惯迁移飞行路线和吸引鸟类聚集的地区。 6.场址与易燃易爆、产生大量烟雾以及电磁干扰等设施应根据有关要求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三、场址在为社会服务及环境方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址地域范围应尽可能满足所服务城市和地区航空业务量发展的最大需求所需要的机场建设规模。 2.场址与所服务城市的距离应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拟定的机场跑道方位、地面交通及公用设施的保障情况确定。 3.拟建机场的起落航线与起飞着陆程序一般不宜飞越城市上空。必要时,应与有关当局协商允许飞越的高度和地域范围。 4.跑道方向应避让学校、医院、精密仪表研究机构或工厂以及人口稠密的居民区等超声敏感设施,并符合国家有关的噪声环境标准。 5.机场建设应与当地城镇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相互协调。 6.机场场址应与地区无线通信网站规划相协调。四、场址在减少工程投资方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址应选择在地形、地势、地质等有利的地段;尽可能利用荒地、劣地、拆迁少的地区等。 2.场址应尽可能避开地质不良地段。 3.场地应尽量结合了用附近的道路、供油设施及城市公用设施的现有条件及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就近的地方建筑材料和工业材料。五、应按机场场址的基本条件预选3个(含)以上可能场址。六、应按机场场址选择的一般规定及场址基本条件对可能场址进行综合比较,并做出技术经济分析。5. 旧机场搬迁的原因必要性:一,随着广州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越来越大,昔日属于郊区地方的旧白云机场已经成为广州城市发展的黄金宝地,居民区和工商业的剧增,引起楼层高度的快速增高,过高的楼层将降低可见飞行视场,威胁飞行安全。另外,人类的聚居,引起过多的无线电的使用,将会对飞行的地面控制台造成干扰,同样威胁飞行的安全。二,因为城市的边缘效应,旧机场的地价飞速上升,机场本属于使用面积庞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航空公司未能承受高昂的地价成本,必将会向周边地价更低的“更郊区”迁移。三,城市的快熟增长也会导致城市对外物流运输的需求,不论是客运还是货运的要求,要满足需求必须向外扩大机场的面积,前往更广阔的郊区是必然的!可能性:四,城市公路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完善,将拉近市区与郊区的时间距离,昔日遥远的郊区,现在已“近在咫尺”,机场的迁移也因此具有了可能性。五,为了带动郊区的经济和服务更大的地区的需要,特别是广州的北部地区乃至粤北地区。6. 地位及其价值白云机场为广州南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经济建设的贡献良多。白云机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民用机场,其服务覆盖的范围广阔,货物与旅客吞吐量巨大,机场运用大量现代技术,是现代机场建设的典范标杆,其在全国的航空机场中具有数一数二的地位!白云机场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出发地,尤其是对东南亚,非洲、大洋洲地区有非常大的沟通关系。军事意义重大,扼守国家的南大门,为保卫祖国的南天,提供坚实的后盾基地。花都区概况花都区,1960年4月划为广东省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2000年5月21日撤市设区,有广州市北大门和后花园之称。花都区辖新华街道、新雅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花山镇、赤坭镇、炭步镇、狮岭镇、梯面镇、花东镇,有华侨、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近50万人。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泥塑、盘古王诞、客家山歌、中彩珐琅制作技艺、花都元宵灯会、南狮、粤剧、瑞岭盆景等1 。历史花都区原为花县、花都市,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置,隶属广州府。民国3年(1914),花县属粤海道。民国9年,由广东省直辖。民国25年,归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抗战爆发后,隶西江行署。民国32年,复归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改属省政府直属督察区。1949年10月13日,花县解放,属北江专区,同年12月隶属珠江专区。1952年和1956年先后改属粤北行政区和佛山专区。1958年11月花县改名“广北县”,次年3月复名花县。1960年4月20日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定名“花都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委托广州市代管,以原花县的行政区划为花都市的行政区划。8月1日,花都各机关单位更名并启用新印章。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花都市,设立广州市花都区,将原花都市的行政区划为花都区的行政区划。7月10日,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同年12月25日,中共花都区委和花都区人民政府机关由新华街建设路1号迁至新都大道(今迎宾大道)的新办公楼办公。位置境域 花都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市北面。地处东经11257071132810,北纬231457233718,北回归线横贯中部。花都东部和东北部与从化区交界,西部与三水市相连,西南部和南海市接壤,南部紧靠广州市白云区,北部与清远市毗连。2000年,全市总面积96038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 气候 花都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总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夏长冬短,无霜期长。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花都夏季长约五个半月,冬季约一个半月,春秋两季约五个月。冬季时间短暂,偶有低温,但持续时间短,回暖较快。夏季虽热,但少酷暑,春秋两季气候温和。夏季盛吹偏南风,冬季盛吹偏北风,年主导风向为北偏东,风力多为12级。8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花都的土地资源不充裕。1995年出版的花县志记载,据1982年土地资源概查,花县土地总面积961.134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平均有432人,比全省多168人,为全国平均人数的4.3倍。海拔50米以下平原占地共59294.83万平方米,占花都总面积的61.69%;海拔50米以下高、中丘陵为主的面积有30312.56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1.5%;水域面积6506.0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6.8%;除江河外,能利用的水域面积3817.36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97%。据1986年土地资源详查,境内土地总面积为1438931亩(959.287平方千米),按该年人口数计算平均每人有土地3.12亩(2080平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耕地面积(含水田、旱地和菜地)32845.5万平方米,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4.24%。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据1986年测算,全境未利用土地6666.67万平方米,大多属难利用土地。撤县设市前的1992年末,全县耕地总面积21999.67万平方米。1993年以后,由于交通与城市建设发展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非农业用地需求量增大,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000年,花都的总面积960.38平方千米,按年末总人口617638人计,人均土地面积1550平方米,仅为全省人均2060平方米的3/4强。年末,花都区实有耕地面积16687.6万平方米,比1992年减少24.14%,全区人均耕地不足270平方米,保护耕地任务十分艰巨。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矿产18种。储量大且开采价值高的有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瓷土)等。其中石灰石的储量在珠江三角洲具有优势,蕴藏量为13.5亿吨(按采至海拔标高50米计算),品质优,氧化钙(CaO)含量达50%以上,主要分布在赤坭、炭步、狮岭、新华、花山等镇,呈南北走向。花岗岩储量在290亿吨以上,硬度6.5度以上,分布呈东西走向,各镇均有分布,其中新华、炭步两镇分布较少。高岭土(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均属中低温瓷砂,主要分布在梯面、花山、芙蓉、北兴镇,呈不规则走向,生长形态为“鸡窝状”。黏土(含砖瓦用黏土)储量3000万吨以上,各镇均有分布。矽砂原有储量65万吨,主要分布在花东、北兴、赤坭、炭步、新华镇境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本被采完。 水资源 地表水境内河流虽多,但河程短,集雨面积不大,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水境内的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深层地下水(基岩裂隙水)。 交通航空 紧邻中国第三空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每天有众多的航班往来世界各地和国内各大中城市。公路 国家高速G4京港澳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高速交通四通八达。众多的省道、国道,交通极为便利。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灰塑灰塑,俗称“灰批”,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盘古王诞盘古王诞是花都区传统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为诞日,诞期活动从农历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盘古神坛为固定的活动场所。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文学,富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属于民歌体裁的一种。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常用“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以双关、重叠等手法见长。中彩珐琅制作技艺花都元宵灯会水口村元宵节游灯是花都地区规模较大,较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具有历史、文化、民俗等研究价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灯会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南狮南狮,亦称“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以港澳、东南亚侨乡,是地道的广东民间狮舞。南狮是花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它不仅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粤剧粤剧是融会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如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广东音乐、小调、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是一种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瑞玲盆景瑞岭盆景主要源于赤坭镇瑞岭村,赤坭镇瑞岭村地处花都区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种植盆景花卉等特色农业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瑞岭村位于三坑水库和矮岭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气候十分适宜盆景种植。文物保护 洪秀全故居、修葺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广州最美乡村 “红山村”旅游区名胜古迹芙蓉度假区、九龙潭水上世界度假村、盘古王公园、紫霞山庄、南方花卉交易中心、广州民俗博物馆、塱头古村 、红山村地方特产炭步芋头、京塘莲藕、杨荷荔枝、李溪石峡龙眼、莘塘红蜜杨桃、莘田二村萝卜、狮前鸡、梯面豆腐花、花都臭屁醋、花都咸水角、石湖莲藕、生晒霸王花干白云区的概况白云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名称来源于白云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东邻黄埔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区、从化区,南连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等3区。面积795.79平方公里,占原广州市老八区面积的一半还多,人口163.67万人。白云区是广州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白云区历史文化传统深厚,有三元里抗英,陈子壮抗清故事,招子庸与粤讴,石井桥,石门返照等。白云区辖内有18条行政街道(三元里街道、松洲街道、景泰街道、黄石街道、同德街道、棠景街道、新市街道、同和街道、京溪街道、永平街道、均禾街道、嘉禾街道、金沙街道、石井街道、云城街道、白云湖街道、石门街道、鹤龙街道)、4个中心镇(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设居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委员会118个。 地理环境地貌 白云区地势北部与东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大致以广从断裂带和瘦狗岭断裂带为界,广从断裂带以东,瘦狗岭断裂带以北,是白云山萝岗低山丘陵地区,中有山间冲积平原点缀,如南岗河冲积而成的萝岗洞,金坑河冲积而成的穗丰、兴丰两个小盆地,良田坑冲积而成的白米洞,凤尾坑冲积而成的九佛洞等。广从断裂带以西,主要是流溪河冲积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北部及东北部以低山为主,谷深,坡陡,基岩是坚硬的、块状的变质岩和花岗岩。在低山的边缘地带,如新广从公路东侧、旧广从公路大源以南两侧,分布着一系列丘陵,其基岩是抗风化力较弱的中粗粒花岗岩,故山顶浑圆,山坡平缓。在丘陵区的南部边缘,沿瘦狗岭断裂带走向是一片带状的台地,区境内西起王圣堂,依次是走马岗、桂花岗,接天河区境的横枝岗、瘦狗岭、下元岗,一直延伸到区境萝岗的火村、刘村。白云山西麓,是丘陵与山前平原相接地带,并分布着一系列北东向的山前洼地和台地,与冲积平原相间,组成流溪河波状平原。区境地形有6类:陡坡低山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白云山一带及九佛、良田、太和等镇的东部;缓坡低山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萝岗一带;丘陵台地地形,主要分布在萝岗镇南部;河谷阶地与山前平原台地,主要分布在流溪河竹料段和钟落潭、龙归、新市等镇;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三元里至嘉禾地区;珠江三角洲平原,主要分布在区境西南部,包括石井镇南部、新市镇东南部及松洲、同德等街道范围。区境主要山峰有:帽峰山,主峰莲花峰,海拔534.9米,是全区最高峰,1997年市政府批准建市级森林公园。白云山,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称天南第一峰。白云山名胜古迹众多,多次被选为“羊城八景”之一,2002年,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首。杨大岭,位于九佛圩东北,海拔349米。(注:2001年出版的首部广州市白云区志设“自然地理”篇,详细记述白云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本章仅作简要记述。)气候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盛行。冬季处于大陆高压东南边缘,多吹来自大陆的偏北风,因有南岭等山脉作屏障,阻隔北方南下寒潮,又可使冷空气锋面停滞,形成阴雨,故冬季不致严寒干燥。夏季主要受太平洋高压影响,多吹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因南岭山脉及区内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形特点,可截留大量水蒸气上升成雨,故夏季不至于酷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雪稀少,四季分明,春夏之间多暴雨,夏秋之间多台风。区境太阳辐射比较强烈,日照率为40左右,气温呈上升趋势。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19962000年,白云区的土地总面积1042.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03%,在城区老八区中居第一位。丰富的土地资源是白云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为广州市的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的开发等提供了广阔的地域空间。5年间,白云区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95年全区耕地面积18831公顷,自19962000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全区耕地面积依次减少为18587公顷、18451公顷、18209公顷、17602公顷和16921公顷;2000年和1995年相比,全区耕地面积减少了10.14%。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也在逐步减少,1995年全区有林地面积2.69万公顷,根据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当年全区林地面积为2.37万公顷,与1995年相比,减少了11.90%;其中有林面积2.22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3.7%。截至1999年,生态公益林共计1.24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2.5%,商品用材林共计1.12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7.5%。5 水资源 水资源也是白云区的一项自然资源优势。全区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合计,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50%以上。至2000年,全区蓄水工程128宗,总库容达7600多万立方米,分布在区内10个镇。 人口2000年白云区总人口中,市区人口133.91万人,占区人口总数的76.57%;镇区人口35.59万人,占区人口总数的20.35%;乡村人口5.39万人,占区人口总数的3.08%。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和中心镇建设的推进,白云区的农村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乡村人口所占比例日益减少。 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为222265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5195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03074人,增长46.27%。年平均增长率为3.88%。全区户籍人口77万多人,流动人口约80万。经济概况19962000年,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白云区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白云区是以农业和农村工作为主的城区,“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基地之一,以发展“三高”农业为主导,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区委、区政府在完善、提高已有“三高”农业发展基地的基础上,抓住市在白云区远郊创办农业综合开发区的有利时机,加强对“三高”农业发展的全面规划,除配合广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加快中、远郊菜田基地建设外,已在全区形成优质无公害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区、禽畜良种开发区,名、优、特、新水产养殖基地和花卉生产基地等五个专业化生产区域性布局,促进“三高”农业逐步走向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企业化,不断提高农产品单产产量和商品率,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白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因粮食种植面积大幅调减和受自然灾害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水果大幅度减产,农业发展出现负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7.0亿元,比1999年下降1.62%。19962000年,全区共完成农业总产值165.08亿元。与此同时,林业生产以建设生态公益林体系为重点健康发展,至1999年全区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1.24万公顷,占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的52.55%;水利设施的灌溉和排涝能力提升,2000年全区农业灌溉面积达25.25万亩以上。工业在白云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62000年,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调整、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在重点推进建材、汽车及摩托车零配件、造纸、电子及电器、食品和玩具等六个支柱行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老企业、发展新企业,加快工业开发区建设,重点开发东西两侧的云埔(白云)工业区、石井工业区和江高个体私营经济试点区等一批新工业发展基地,逐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工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200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42.40亿元,是1995年的2倍多,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105.74亿元,重工业产值57.26亿元,比重分别为64.87%和35.13%;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9.5亿元,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产值53.49亿元,比重分别为67.18%和32.82%;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工业产值65.17亿元。19962000年,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19.05亿元。白云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大开放力度,充分利用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畅顺的区位优势和已经具有的产业基础等良好投资环境,围绕建设国际大都市新城区的目标,实施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带动引进外资开发,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着力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传统轻型工业与高科技项目并举,在继续发展纺织制衣、制鞋、玩具“三大项目”的同时,大力引导外资投向电子、机械、“三高”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200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值5.47亿美元。1996200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27亿美元,利用外资项目136个。在国有和集体商业规模缩小的同时,个体私营商贸业快速发展,不少具有新型业态的大型商业机构进入白云区。至2000年,区境内商业批发市场和专业交易市场157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30个,农副产品市场67个,工业消费品市场52个,生产资料市场4个和其他市场4个);全区集市贸易成交总额117.54亿元,比1996年增长3.96倍,年均递增37.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5亿元,比1996年增长118.05%,年均递增16.87%。19962000年,全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1996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4.2337.6038.17,至2000年调整为15.5937.7546.6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8.49个百分点,全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质量明显提升。随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各管理部门依法依规加强经济管理,以完善的服务和规范的执法,促进全区经济健康发展。交通运输 白云区交通发达,为陆路交通运输枢钮,是广州市东部、东北部、北部、西部的进出咽喉。京广电气化铁路、105、106、107国道及G15沈海高速广佛段、G4京港澳高速(原京珠高速)、广清高速、机场高速、环城高速、北二环高速、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路穿越该区,广花、兴泰、罗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铁二号线、机场快速干线也行经区内,使区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广铁路江高编组站为华南最大的客货火车编组调配站。新旧白云国际机场、华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都坐落在区内,这些均使区内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地铁白云区内有广州地铁2号线(嘉禾望岗三元里段)、广州地铁3号线(龙归京溪南方医院段)经过,区内有同和站、龙归站、人和站、京溪南方医院站、永泰站、白云大道北站、三元里站、飞翔公园站、白云公园站、白云文化广场站、萧岗站、江夏站、黄边站及嘉禾望岗站和广州地铁6号线(浔峰岗沙贝段),经过浔峰岗站、横沙站及沙贝站,未来还有广州地铁8号线(鹅掌坦白云湖段)、广州地铁11号线(云台花园梓元岗段)、广州地铁12号线(槎头广园新村段)、广州地铁13号线(朝阳罗冲围段)、广州地铁14号线(新和岗贝段)经过。据最新规划,未来广州地铁8号线可能会由白云湖向北延伸至江高,最终8号线会成为一条L形的放射线。主干道白云区的主干道有机场路、广园路、广花路、白云大道、广从路、广清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广州大道等。名胜古迹旧白云机场 70多年前,旧白云机场在白云山山脚拔地而起,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候机楼是老广搭飞机去外地的必经驿站。2004年,新白云国际机场启用,老机场完成了历史使命光荣“退休”,老候机楼、旧跑道也随之停用荒废。日前,荒废了6年之久的老候机楼有“新动作”,一座规模与“天河城”相当的大型购物广场“5号停机坪”购物广场马上要进驻老候机楼的“老壳”中,将建成中国第一个由机场候机楼改造的,也是世界上首个航空文化主题购物中心10 。新白云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国内三大航空枢纽机场之一,在中国民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