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体验诗歌意境 开启审美视角——《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及反思.doc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体验诗歌意境 开启审美视角——《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及反思.doc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体验诗歌意境 开启审美视角——《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及反思.doc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体验诗歌意境 开启审美视角——《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及反思.doc_第4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体验诗歌意境 开启审美视角——《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及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语文:体验诗歌意境 开启审美视角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及反思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全诗看,作者神思飞扬,但又似散实聚,关键是作者写作中处处彰显、开拓去这个动作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义内涵。在教学中,针对诗歌语言含蓄、凝练,跳跃性强的特点,我着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感受诗歌意象的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致力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鉴赏力。下面我结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两个教学片段谈谈我的体会。片段一:(一)解读绚丽自然打开的课本里都有什么?师:古人说:诗中有画。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大胆地想象,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生倾听)师:孩子们,你们都在哪儿呢?生1:我仿佛来到了果园,看到了一派丰收的景象。生2:(急切地)我还听到了欢声笑语,扭头一看,原来是农民伯伯正在兴高采烈地采摘水果。生3:我看到了浩瀚的大海,蔚蓝色的海面一望无际,不时有海风吹来,岸边的椰子便纷纷落下来。师:好一场美妙的椰子雨呀!(生会心地笑)生4:我还闻到了野花的香味。 (课堂上小手如林)生:师: 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这些整理了一下,你能把这一幅幅画读出你的理解吗?课件出示词语: 挺拔的翠竹 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 浩瀚的大海片片云锦 阵阵微风沃野 鸣禽 野花(生自读词语)师:这么带劲哪!能让大家分享你的朗读吗?(指生读)师:(生1读后)你听得很认真,你怎么评价他的朗读?生2:他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读丰收的果园时,我眼前仿佛都有无数的果子在晃动。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生读)师:是呀,这一个个词语,与其说是词语,不如说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瞧课件片段:一只小黄雀站在繁花满枝的杏树枝头,小巧的爪子紧紧地抓住枝条,随着阵阵微风,惬意地荡着秋千,哼着欢快的歌曲,似乎有满肚子的开心事要告诉大家。( 师手势)生读师: 美吗?从哪儿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就是说小黄雀都象我们小孩子一样在荡秋千,还哼着歌,我感到小黄雀十分快活。生:连小黄雀也在尽情地享受着,看出大自然的确是那样美丽。师:孩子们,你能否也调动所有的智慧,词汇,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最美的语言介绍你最喜爱的一处景色。(生思考)生1:我喜欢挺拔的翠竹。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竹子,每一根竹子都挺直了身躯,拼命向上生长,似乎都伸到了云端。低头处,一个个笋娃娃也前赴后继地生长起来了。师:说得好!你不光注意了竹的外形,更感受到了竹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意志力。生2:我从鸣禽和野花身上闻到了浓郁的自然的气息,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一样,正热情地挥舞着手臂,冲着我们跑过来。师:多么惹人喜爱的小精灵呀!请你读出它们的形象来吧。(生饱含深情地读)师:其实这一幅幅美景就在诗人所写的一节节诗歌中,现在请孩子们从2、3、4、5小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来美美地诵读。(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师:多么动情!谁先来试试?生1:我想朗读第2节。(读罢,其余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师:(故作疑惑状,走到另一生前)你为什么鼓掌了?生2:他的朗读让我有了用手亲自去描绘的冲动。师:你能否通过朗读把你的冲动表达出来呢?(生读,语速稍快)师:后一句读得很快,有什么原因吗?生2:我恨不得马上用绚丽的色彩把它们都画下来。生3:(激动地)我想读第三节。师:为什么喜欢这一节?生:我认为和鸣禽、野花一起联欢很愉快,很放松,所以我喜欢这种和谐的画面。师:请你读。(生读)师:采访一下,你都怎么和他们联欢的呀?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吗?生:我感觉此刻我正漫步在森林里,林地里长满了各色的野花,摇曳的花朵散发着醉人的芳香。小鸟在头顶盘旋,唧唧的叫声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生脸儿红红的,越说越激动。)师:你动情的描述也把大家都带到了自然之中了。孩子们,这些自然的精灵都积极的想和我们互动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回应一下呢?(生恍然大悟,捧起书齐读第3节)师:我还没欣赏够呢!生:我更喜欢第五小节,因为从小到大,我就特别喜欢看天上的云彩。(生读,声音渐弱)师:你自个先读醉了,都不搭理我们了。(生吐吐舌头,听了老师委婉的批评,不好意思的笑了)师:从他的朗读中,你眼前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我看到碧蓝的天空中飘满了各色美丽的云彩。师:都有怎样美丽的色彩?生:我能用学过的课文中的描述来回答吗?(师点头示意)生: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北大荒的秋天(其余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背起来。)师:(含笑地)从你们陶醉的眼神里,周老师似乎也在跟你们一起享受这道视觉的盛宴。师:喜欢这一节的孩子,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声音来描绘这美的画面,好吗?(师生共读)师:此刻,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不断地在我们眼前浮现出来,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把它们定格在脑海中吧!生:(情绪激昂地)齐读2-5节。反思:诗歌本质上是抒情的。这种抒情的特性使诗歌忌讳记叙过程和说明因果,它的词、句之间联系松散,画面景物之间有时不用词语粘接,诗行里有跳跃转换,形成艺术空白。这需要通过想像完整地把握诗意。另外,诗之美不仅仅是语言,还有韵律、色彩、语调等语言之外的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完整把握诗歌的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大胆地舍弃了原有的逐节教学,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化跳跃松散为连贯流畅。先通过老师范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获得初步的感性体验,然后顺势将分散在2-5中的诗歌意象抽取出来,形成一幅完整的画卷。这就避免了对诗歌画面的肢解。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与诗歌意象进行深层对话,力图将浅层表象变为学生的深层积淀孩子们,你能否也调动所有的智慧,词汇,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最美的语言介绍你最喜爱的一处景色?又一次极具挑衅的问话,不自觉成了供学生进行反思、质疑、批判、创造的抓手。 学生自我开掘,畅所欲言。诗中的声音、色彩,成了学生感受得到的声音、色彩;诗中的早晨、黄昏,成了学生曾经走过的早晨、黄昏;学生的主观意识深深地沉浸到作者描绘的客观景物中,并借助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使之更丰满、更厚实、更鲜活。在语言积淀的过程中让学生积蓄情感,为教学内容向纵深处延展作了良好的铺垫。在深入体会了诗歌意象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诱饵其实这一幅幅美景就在诗人所写的一节节诗歌中,现在请孩子们从2、3、4、5小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来美美地诵读。非常恰当地引导学生将刚才曼妙的想象和激昂的情感带回文本,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大自然的课本中潜心涵咏,凸显了教学指导的深度和层次感。片段二:(二)开拓打开内涵大自然的课本教给我们什么?师:同学们,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生1:我感到很幸福。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太美了。生2:我感到很快乐。生3:我会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美好!师:是呀!它用心的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使我们的课件出示: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生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生1:我们在自然生活中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有的只是与鸣禽、野花联欢的快乐。生2:我们走进自然,便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让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师:是呀!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温馨、幸福,甚至健康,这个大自然不愧是(指课题)生:绿色的课本。师:那这课本里的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我们该如何去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呢?(板书)生1:用眼睛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景。 (板书:发现)生2:用耳朵去倾听自然天籁般的交响曲。 (板书:倾听)生3:用鼻子去呼吸清新的空气,花草的芬芳。 (板书:呼吸)生4:深入自然,用心去感受自然的温馨。 (板书:感受)生5:还可以用双手去描绘,用双脚去攀登。 (板书:描绘、攀登)师: 难道你不怕爬山涉水的艰辛?请孩子们读读第4节,说说你的感受、体会。生1:打开绿色的课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有困难,有阻碍!但是我们要勇于攀登,敢于前进,就可以尽情的欣赏到美丽的风光。生2:胜利属于坚持到底的人,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倘若有机 会亲临长城,我也绝对不会在攀登中止步的。师:说得多好呀!正应了诗人的那句话: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勇于攀登,我 们才能饱览生:无限的风光!师:只有敢于前进,我们才能奔向生:浩瀚的大海!师:如此方才能显示出我们少年的生:豪情和胸襟。师:让我们把体会送进去,男女生合作读读。(生合作读)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捧起书,让我们一起读。(生齐读第4节)师:此刻,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还想说什么?生1:我想感谢自然,因为是她给了我许多亲近她、了解她的机会。山的高远,海的包容,草木的荣枯无不在启迪着我们。生2:我也要感谢自然,她用无私的付出教会我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感恩。生3:自然不仅带给我们美景,更通过许多自然现象让我们明白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我们当然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去了解自然,去竭尽全力去保护她。(掌声)师:为你们的思考喝彩!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一起把这首诗铭刻在脑海里吧。( 师生一齐背诵)反思:方智范教授认为:采用体验性学习方法,能体现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见人民教育20xx年第2期)鉴赏即鉴别、欣赏。审美鉴赏力是对所感知、联想和想象的美的事物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优秀的诗歌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的使命,并启迪真理。学生在体验了诗歌的情感之后,还应进一步反复品读,悟出诗的弦外之音象外之境。在学生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就这样,学生的审美从体验层次顺势上升到鉴赏层次。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正因为跟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相关,就避免了被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