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二 当代中国生态问题根源分析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四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五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2006年7月23日 在法国东南部的里昂 一只猴子端起瓶子喝水 那一年热浪袭击期间 法国共有112人直接死于高温 2009年 一位海洋摄影师在北极地区偶然拍摄到冰盖融化形成的天然雕塑 一张哭泣的脸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正如学者所言 金融危机要钱 气候变化要命 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7大极限 生态 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生态与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文明 是指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总和 标志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范畴 迄今为止 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化逻辑 依赖 渔猎文明顺应 农业文明掠夺 工业文明和谐 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的涵义 生态文明 指人类在实践生活的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 社会生态环境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 儒学 畏天命 知天命 制天命 道家 天 地 人 本是同根生 天地万物具有同源性 同律性 佛学 把自然万物看成与人类一样有感情 有觉悟 有灵性 一样有生存权利和生命尊严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 从词源学意义上看 与野蛮相对 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 不野蛮开发 不粗暴对待大自然 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社会形态建构意义上看 在文化价值观上 对自然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 普及生态意识 建立生态伦理 生产方式上 转变高生产 高消费 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 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生活方式上 把黑色消费转变为绿色消费 在社会结构上 表现为生态化将渗入到社会结构中 第一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 第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第三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 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 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2 建设生态文明的缘由 1 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 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污染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3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一 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大类环境问题 一类是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 废气 废渣带来的环境问题 另一类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两类问题兼而有之 更严重的是第二类问题 一 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不足 人口占全球首位人口密度从1949年每平方公里56人上升到127人每年新增国民产值中约22 3 的比重为新增的人口消费所抵销人口素质较低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 美国每万人中达1500人 加拿大1198人 日本637人 前苏联450人 中国为150人 仅为美国的1 10 不到日本的1 4 我国陆地面积96O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三 9585万公顷耕地和22434万公顷可利用草原 均居世界第四 森林面积11525万公顷 居世界第六 已探明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 水能 太阳能 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 第二 第三 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位居世界第60多位 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 居倒数第三位 中国的人均森林和草原面积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和32 3 其中森林覆盖率13 92 居世界第120位 人均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位居世界第88位 其中人均淡水资源位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很小 贫矿 难选矿和共伴生矿多 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比例较低 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铁矿石 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 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 4 5 79 42 18 和7 3 在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我国的矿产资源浪费惊人 综合利用率极低 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50 综合利用率约为30 资源消耗巨大 能源利用率低 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 相对值 我国每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 4倍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 我国用了全世界31 的煤炭 29 的钢材 8 的石油 45 的水泥 淡水占 创造了全世界4 的GDP 反差太大了 2009年中国年钢铁消耗量为5 678亿吨 超过美 日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 占全球47 年消耗水泥约16 3亿吨 约占世界的54 能源消耗约为30亿吨标准煤 占世界的17 5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消耗 资源消耗巨大 能源利用率低 二 水资源缺乏 水质污染严重 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居世界第四河川径流27000亿m3 居世界第六人均2600m3为世界1 4 居88位570座城市中有364座缺水 50座严重缺水 水源涵养功能退化黄河上游90年代水量比30年前减少23 到21世纪中期 我国总用水量将由目前5000亿m3增长到8000亿m3 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8 以上 据国际经验 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利用量的20 就会发生水危机水污染问题严重 缺水已经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 年中国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 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 受到污染 流经城市的河段 受到污染 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 湖泊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 淮河水系 80 水呈黑绿色 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三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表明 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水蚀165万km2风蚀191万km2近50年 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肥力相当于4000 5000万吨化肥 相当于我国1996年化肥总产量的2倍 荒漠化危害严重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建国以来 全国共有66 7万公顷耕地沦为沙地 有235 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 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达1 05亿公顷 西北 东北 华北等13个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 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有的亩产量只有几十公斤 种一股 拉一车 打一箩 煮一锅 就是这种情况的生动写照 毫无疑问 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 森林覆盖率低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根据2009年全国第七次森林清查结果 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20 为20 3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 3 排在世界第139位 人均森林面积0 145公顷 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 森林资源的短缺显而易见 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全国90 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 草原退化 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 35亿公顷 占草原总面积的1 3 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草原超载放牧 乱采滥挖严重 鼠虫灾害频繁 状况堪忧 内蒙政协副主席 全国政协委员包俊成 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 我国90 的天然草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而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 草场沙化严重 五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空气污染 噪音污染 臭氧消耗 乱砍乱伐 水污染 电磁辐射 酸雨 白色污染 目前 我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对人们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大气和水 还有有毒化学品 固体废弃物 噪声等污染 中国已取代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 居世界第一位 烟尘1000多万吨 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 3 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 北方沙尘暴有愈演愈烈并向南方扩展的趋势 光化学烟雾 细颗粒物已在城市密集地区成严重的区域性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2009年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4094 2万吨 比上年增加7 3 排放量为710 7万吨 比上年减少9 1 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 其中1 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 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 人均年产废旧物400公斤 城市人均垃圾以8 10 的速度增长 全国城市有2 3被垃圾包围 经济增长的健康代价 2007年5月 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 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 5亿亩 形势严峻 而自1997年以来 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 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由于人为活动影响 如工厂排污 矿山开采等 破坏了地壳元素的平衡状态 使有毒元素通过水分 土壤 农作物 转移到人身上 在人体内积聚下来 一旦摄入总量超过临界点 就会发生病变 甚至导致死亡 所以 生态环境地质病 不可治愈 只能预防 法国癌症研究计划负责人贝尔波姆认为 80 90 的癌症是由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 环境社会群体事件增多 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群体事件以年均29 的速度递增2005年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 4 10事件 新昌县 嵊州市交界地带的 7 15事件 长兴煤山镇 8 20事件 2007年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事件 2009年浏阳镉中毒事件 凤翔儿童 血铅超标 事件 2011年浙江海宁市 9 17 环境污染群体抗争事件 2011年5月 呼和浩特市爆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民众上街进行维权抗争活动 二 当代中国生态问题根源分析 一 文化根源 人类中心主义 1 含义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人是宇宙中心的观点 它的实质是 一切以人为中心 或一切以人为尺度 为人的利益服务 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 人是自然界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 人以外的存在物不具有内在价值而只有工具价值 因而 人不需对自然讲道德 一切生态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 也应当是人的利益 2 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 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意义没有正确理解人类自身的需要 二 经济根源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加上人口数量的急速增加 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 在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和物质财富的欲望驱使下 人们开始了对自然资源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掠夺式开发利用 在大量生产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由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难以处理的废弃物更是使地球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中国是人口大国 资源贫国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高投入 高消耗 低产出的老路 大量消耗能源 透支环境 外媒评价 未富先衰 未富先坏 未富先老 未富先脏 旧GDP缺陷 重数量轻质量 重财富有虚值 重积累轻分配 发展理念的时代错位 增长观 财富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 三 政治根源 受传统发展观影响而导致的政府环境职能缺位是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最重要政治原因 另一重要原因即是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制度供应不足 特别是针对政府行为的制度供应不足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1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2 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3 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4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5 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2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3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1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4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 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 实现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 安全发展 2 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 两型 社会的基本内涵1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 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它要求在生产 流通 消费的各个领域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节能 节水 节材 节地 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 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来说 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 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追求经济 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二 建设 两型社会 的基本途径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 把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2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 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 坚决禁止掠夺自然 破坏自然的做法 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 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 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 2 推动节能减排 1 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 发展环保产业 开发和推广节约 替代 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技术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 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 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治理等 3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促进生态修复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 追求绿色GDP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及人类生存发展观的转变 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 新能源汽车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 资源回收 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 低碳生产 低碳消费 循环经济 是指在人 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 企业生产 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基三严护理知识培训课件
- 金融行业面试必 备:海南农信面试题库深度解析与求职指导
- 内科护理(中级)题库检测试题打印(综合题)附答案详解
- 小儿视光门诊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初中书面表达主题分类训练10篇-环境保护
- 小儿生长发育课件讲解
- 农业开发种养殖合同范本
- KTV商标使用合同范本
- 二手停车场销售合同协议
- 与装修公司补充合同范本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
- 2025年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5年新七年级数学暑假衔接 (人教版)专题05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3知识点+10大题型+思维导图+过关测) (学生版)
- 2025年综合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 恙虫病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 患者知情同意培训
- 骨灰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火锅店股东协议合同范本
- 村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细则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赋能培训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