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ppt课件.ppt_第1页
拔罐ppt课件.ppt_第2页
拔罐ppt课件.ppt_第3页
拔罐ppt课件.ppt_第4页
拔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拔罐法 2 内容 起源与发展 概述 种类 拔罐的方法 拔罐的作用与适应范围 注意事项 怎样避免拔罐烫伤 拔罐留下的罐斑及颜色的意义 拔罐的流程 日常拔罐的误区 3 拔罐的演进 用具 兽角 竹罐 陶罐 金属罐 玻璃罐 抽气罐 电拔罐 留罐 形式 拔罐形式 单罐 多罐 闪罐 走罐 单独拔罐 综合应用 药罐 针罐 刺血拔罐 东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 有兽角拔血治疮疡记载 唐代出现 清代 起源与发展 方法 燃火排气 煮水排气 抽气排气 4 概述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 利用燃烧 抽气等方法造成罐的负压 使之吸附施术部位通过负压 温热等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无痛无创 使用安全 便于推广应用 定义 特点 5 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主要有竹罐玻璃罐陶罐抽气罐 6 竹罐 用直径3 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 截成6 10厘米不同长度磨光而成 优点 取材容易 制作简便 轻巧价廉 不易摔碎 缺点 易燥裂而漏气 7 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制成 中央呈球形 罐口厚实平滑 分大 中 小3型 优点 质地透明 能直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 瘀血等情况 吸附力大 缺点 容易破碎 8 陶罐 陶土烧制而成 罐口平滑厚实 大小不一 优点 吸附力大 易于高温消毒 缺点 质重易碎 9 抽气罐 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的透明塑料罐组成 优点 可随意调节吸附力 不易破损 不会烫伤 缺点 无温热刺激 10 拔罐的方法 一 吸拔方法二 起罐方法三 拔罐法的运用 11 拔罐前的准备常用物品 各种罐具 燃料 消毒用品 镊子等 应用刺络拔罐 抽气罐 药罐 及煮沸法要准备其他相应物品 以便选用 吸拔方法 12 吸拔方法 二 拔罐的方法 操作要领 1 火罐法原理 影响吸附力大小的因素 常用方法 利用燃烧时的热力 排除罐内部分空气 造成负压 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皮肤 罐具的大小与深度 罐内燃火的时间 扣罐的速度 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架火法 轻 快 准 稳 13 闪火法 用镊子挟住95 乙醇棉球 点燃后在罐内中部绕1 2圈 迅速退出后拔在施术部位 闪火法不受体位限制 吸附力大 较为安全 临床最为常用 14 贴棉法 将直径约为2厘米的95 乙醇棉球 贴在罐内壁中段 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 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适中 以免滴下烫伤皮肤 本法多用于侧面横向拔罐 15 投火法 将折叠的软质纸卷 或95 乙醇棉球 点燃后投入罐内 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 本法多用于身体侧面拔罐 16 架火法 取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 上置95 乙醇棉球 放在应拔的部位上 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上 17 将竹罐放在锅里加水煮沸 使用时用卵圆钳倒挟罐底 甩去罐内水 用湿毛巾迅扪罐口 乘热拔在施术部位 本法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罐 但吸附力较小 操作时宜快捷 2 水罐法 吸拔方法 18 3 抽气法 1 连体抽气罐 将连体抽罐扣在施术部位 用抽气筒将罐内空气抽出 产生负压 吸附于皮肤 适用于任何部位的拔罐 2 分体抽气罐 将抽气唧筒与罐的活塞嘴对接 连续抽拉唧筒至适宜的负压为止 吸拔方法 19 二 起罐方法医者双手配合 一手拿罐 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下罐口边缘的皮肤 或将罐特制的进气阀拉起 空气进入罐内后罐即落下 若罐吸附过强时 不可用力猛拔 以免损伤皮肤 20 三 拔罐法的运用 1 单罐 单罐独用 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部位或压痛点 2 多罐 多罐并用 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 3 闪罐 将罐拔上后 立即起下 反复多次 适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症等疾患 4 留罐 将罐留置于施术部位5min 10min 此法一般疾病及单罐 多罐皆可应用 5 走罐 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 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 将罐拔住后 往返推动数次 至皮肤潮红为度 本法适宜于面积较大 肌肉丰厚的部位 6 药罐 1 煮药罐 2 贮药罐 7 针罐 即留针拔罐 此法针罐配合 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 8 刺血拔罐 刺血后拔罐 适用于热病 痛证 瘀血证及丹毒 扭伤 乳痈等病症 21 22 23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一 拔罐法的作用 中医 温经通络 散寒除湿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现代医学 一 负压作用 二 温热作用 三 调节作用 24 促进血液循环温热作用加强新陈代谢促使提高免疫功能疾病疾病调节大脑皮层功能调节作用调节微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好转加强淋巴循环 提高淋巴细胞吞噬能力 提高免疫力 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良性刺激机体负压作用出现自家溶血现象 产生促使功能恢复正常类组织胺物质 25 拔罐法的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常用于临床的病种100多种 如风寒湿痹 腰背肩臂腿痛 关节痛 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 头痛 咳嗽 哮喘 胃脘痛 呕吐 腹痛 泄泻 痛经 中风偏瘫等 26 27 注意事项 体位须适当 局部皮肉如有皱纹 松弛 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 火罐易脱落 根据不同部位 选用大小合适的罐 应用投火法拔罐时 火焰须旺 动作要快 使罐口向上倾斜 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 应用闪火法时 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 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 用贴棉法时 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 用架火法时 扣罐要准确 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 用煮水罐时 应甩去罐中的热水 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在应用留针拔罐时 须防止肌肉收缩 发生弯针 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 造成损伤 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28 在应用刺血拔罐时 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 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 出血量须适当 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在使用多罐时 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 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 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 也不宜拔牢 在应用走罐时 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 以免损伤皮肤 或火罐漏气脱落 起罐时手法要轻缓 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 按压一下 使气进人 罐子即能脱下 不可硬拉或旋动 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 可用干棉球按压 出血严重者 不宜在原位再拔 29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 小的水泡勿须处理 仅敷以消毒纱布 防止擦破即可 水泡较大时 消毒后用注射器将水抽出 涂以龙胆紫药水 或用消毒纱布包敷 以防感染 4 皮肤有过敏 溃疡 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 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者 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 亦不宜拔罐 拔罐时 室内需保持20 以上的温度 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30 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 出冷汗 四肢发凉等症状 甚至血压下降 呼吸因难等情况 应及时取下罐具 将患者取头低脚高卧位 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或温糖水 重者针刺人中 合谷 密切观察血压 心率变化 严重时按晕厥处理 31 怎样避免拔火罐烫伤 临床实践告诉我们 造成火罐烫伤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用的过多 滴在罐内皮肤 烫起一片血泡 火焰烧热罐口 容易叫罐口烙伤圆圈 留罐时间过长 容易拔起白水泡 前二种是真正烫伤 后一种不是烫伤 为避免火罐烫伤可采取如下措施 1 涂水 在拔罐地方 事前先涂些水 冬季涂温水 涂水可使局部降温 保护皮肤 不致烫伤 2 火焰朝罐底 酒精棉球火焰 一定要朝向罐底 万不可烧着罐口 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3 留罐时间短 缩短留罐时间 不要过长 过长容易吸起水泡 一般5 10分钟即可 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 32 拔火罐留下罐斑及颜色的意义 常见的罐斑有潮红 紫红或紫黑色淤斑 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 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 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 可持续一至数天 拔罐后 罐斑如显水疱 水肿和水气状 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 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出现深红 紫黑或丹痧现象 触之微痛 兼身体发热者 表明患者有热毒证 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 无丹瘀和发热现象 表明患者有淤血症 罐斑无皮色变化 触之不温 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 多表明患者患有风症 一般说来无病者多无明显罐斑变化 33 34 拔火罐的流程 拔罐 利用燃烧热力 排出罐内空气 产生负压 使罐口吸附在皮肤穴位上 造成局部瘀血 以温经通络 祛风散寒 消肿止痛 吸毒排脓 缓解疾病的目的 35 适应症及禁忌症 主要适应症 1 急慢性疼痛如胃脘痛 腹痛 腰背痛 头痛 痛经 关节痛 软组织闪挫扭伤 2 用于感冒 咳喘 痰饮等病症 3 外科的疮疡 疖肿 毒蛇咬伤 丹毒3 禁忌症3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 2皮肤溃疡 水肿及大血管处 3 3孕妇腹部 腰骶部均不宜拔罐4 4女性月经期 36 评估 1 病人的性别 年龄 病情 主证 发病部位及相关情况 2 病人的体质 局部皮肤的情况 有无妊娠 凝血功能 女性是否在月经期等 3 病人的心理状态 对操作的认识及合作程度 解释目的 4 病室的温度 光线是否适宜 是否需要遮挡 37 准备 1 护士 着装整齐 洗手 双人核对医嘱转抄医嘱2 病人 核对 手腕带 床尾 取合适体位 遮挡病人 暴露拔罐部位 注意保暖 3 环境 温湿度适宜 注意保护隐私 4 用物 治疗盘 95 乙醇酒精棉球 血管钳 火罐 打火机 弯盘 纱布 小口玻璃瓶 毛毯 必要时屏风遮挡 5 检查罐口是否光滑 有无破损 38 步骤 1 核对床头牌后 反问式询问病人姓名 核对患者手腕带 2 取合适 舒服体位 做好遮挡 注意保暖 3 定穴 同身寸 护士自身做好手的保暖 选取部位或穴位 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 再次检查罐口是否光滑 有无破损 5 拔罐 乙醇棉球干湿适宜 用血管钳夹紧棉球点燃后 在罐内中 下段环绕1 2周后迅速抽出 嘱病人放松的同时 立即将火罐扣在选定的部位 使其吸附于皮肤的表面 并询问病人的感觉 39 7 交待及健康宣教 一般留罐10分钟 以皮肤紫红为度 做好宣教 休息 保暖 饮食 锻炼 8 观察 罐口吸附情况 局部皮肤的颜色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9 起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