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 中国农业的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 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三大中心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地域差别 南稻北粟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2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经历了 石器锄耕 的过程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 刀砍草木纵火烧荒犁土播种经常迁徙 海南的刀耕火种 耕作方法 石器锄耕 耜耕 骨耜 工具 耒耜 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 五谷 粟 六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 铁犁牛耕的发展 1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2 西汉时期的耦犁和犁壁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3 隋唐时期的曲辕犁 完善阶段 战国铁农具 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犁壁 犁评 犁箭 犁铲 唐朝的曲辕犁 二 耕作技术的进步 1 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 2 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耕作方法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 耕作技术 4 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5 宋朝以后 江南的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耕作制度 三 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 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2 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司马迁 史记 翻车复原图 人力和水力 筒车 风力水车 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 牛郎织女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耕作方式 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商周 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春秋战国 个体耕作 2 形成的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小农经济的概念 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生产目的 3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具有封闭性 分散性 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具有生产积极性 农民为生存而努力 精耕细作 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 分散 简陋 抗灾能力弱 分散 个体 难以开展大生产 不利于技术革新 赋税 徭役沉重 旱 涝等自然灾害 影响我国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主要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2 主要组织方式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 主要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4 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封建土地私有制 1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 春秋时期的芍陂b 西汉的白渠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 汉代治理黄河 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以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男耕女织 式的经营方式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b c d b 3 史料记载 所种之地 惟以刀伐木 纵火焚烧 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青铜耕作b 个体农耕c 刀耕火种d 石器锄耕4 一夫不耕 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 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 商品经济的发达 c a 5 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 上面刻有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关于卜辞中 众人协田 所包含的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b 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 其中的 众人 多为奴隶 b 6 西周时 一人跖 踏 耒而耕 不过十亩 战国时 一夫挟五口 治田百亩 岁收亩一石半 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不包括a 铁农具 牛耕的推广b 水利工程的兴修c 社会秩序的稳定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7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 朱陈村 一诗中写通 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这段材料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 封闭性 完善性 保守性 稳定性a b c d 8 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 人生有三宝 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