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的历史源流.doc_第1页
药浴的历史源流.doc_第2页
药浴的历史源流.doc_第3页
药浴的历史源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浴的历史源流悠悠数千载,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依旧熠熠生辉,中医药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熏洗疗法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其流程为先用蒸汽熏蒸,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浴是熏洗疗法的核心环节。千百年来,众多华夏儿女用实践的结果证明了药浴的意义与价值。独特的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其渊源已很难稽考。但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及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探索,可追朔到远古时代。中医外治法的起源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在学会运用火这种神奇的工具的同时,智慧的祖先们发现树叶、紫草点燃熏烤某一固定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不适症状,便产生了熏、洗、鼻嗅等外治法。1山海经,这部先秦的重要古籍,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当中也有关于药浴的记载。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了黄颧“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腑肿”,就是用黄颧洗浴治疗疥疮。在医学著作中最早对熏洗疗法记载的是五十二病方,该书记载了用熏洗疗法治疗痫症、痔瘘、烧伤、瘢痕、干瘙、蛇伤等多种病症。如治疗婴儿癫痫,用雷丸三颗,水煎取汁“以浴之。浴之道头上始,下尽身,四支(肢)母濡。三日一浴,三日已”;又如如治疗小腿外伤或烧伤已久而致溃烂成疮,运用的熏洗疗法设计构思都很巧妙新颖,用时首先煮汤药于容器中,汤内置可以滚动的木踏脚,患者置足于药汤中洗浴熏蒸时,足踩木踏脚,可以随意滚、滑动位置,容器也可以随时加温,使药汤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此当为熏洗疗法药用器械的最早文字记载。至秦汉时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悄然问世,其中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也记录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创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德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报者温之,逐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此中提到的“浴之”,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药浴。这是首次将药浴列为了重要而常用的治则治法,为药浴奠定了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这本自东汉以来被历代医家推崇备至、赞誉有加的经典著作,至今仍是是中医学习的源泉。在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中讲到:“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这是仲景使用熏法达到助阳解表治疗表证的记载,也是现代汤药熏蒸治病之先导。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许多将士征战未归,而正是战乱,促使中医关注急症,药浴也成为治疗急症的主要方法之一。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在他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有关于药浴的记录。治卒心腹烦满方第十一中有“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方。以热汤令灼灼尔,渍手足,复易秘方”的记载;在治卒霍乱诸急方第十二中,“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方。盐二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得吐愈。又方,浓煮竹叶汤五六升,令灼已转筋处”的记载也是对药浴的极大肯定。大唐盛世,药浴的应用更为广泛。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均载有大量的药浴疗法。千金要方中就记载了药物蒸汽熏、淋洗法、浴洗法、坐浴法、浸洗法、泡洗法等多种药浴疗法。不仅将药浴疗法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的治疗,而且还将其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如千金要方载有“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令儿终身无疮疥”。宋金元时期,药浴的应用转为普及了,如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儒门事亲世医得效方等医籍中,对药浴的记载颇多,其熏洗药物和方剂之多、治症之广、应用此法的医家之众,是前所未有的。如太平圣惠方就载有药浴方剂163首,其中眼科24首,阴疮及阴部湿痒24首,扭伤骨折11首。圣济总录载有药浴方40余首;张从正儒门事亲则对药浴从理论上作了论述,认为药浴可归属于“汗法”,凡宜解表或汗者皆宜用之。金元时代的外科精义中,进一步总结推广前人药浴经验,著有溻渍疮肿法专论。疮疡经验全书中对药浴的论述十分详细。如说:“阴中极痒之蚀慝疮,用大蒜捣碎洗之。”现已证实对妇女滴虫性阴道炎有显著效果。明代,药浴的应用更加普遍。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书普济方和李时珍编著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均记载了许多药浴的方剂,据初步统计达数百首之多,为后世对药浴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如“风眼赤烂,明净皮硝一盏,水二碗煎化,露一夜,滤净澄清,朝夕洗目,三日其红即消,虽半世者亦愈也”,“痔疮肿痛,冬瓜煎汤洗之”,“妇人阴痒,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频洗”等。在敦煌出土的许多医药文献中都载有与药浴的相关方剂。如治病药名文书(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之“治头风方。菊花、茵芋、防风、细辛、蜀椒、皂荚、桂心、杜衡、莽草,可作沐汤及口之”,为外用沐洗方。“治头风汗汤方。麻黄根二两、细辛一两、楮椒根一两、防风二两、茵芋一两。并细挫,以水三升,煮得一升,去滓,温以洗沐头”,为沐头方等。清朝,这个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王朝,药浴不仅得到了空前普遍的应用,而且药浴的理论探讨在当时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使得药浴日臻完善。赵学敏广泛搜集了民间走方医的治疗经验,辑成串雅内编与串雅外编,其中有不少关于药浴的内容。串雅外编卷二专列熏法门、蒸法门与洗法门,所载诸方具方简、效验的特点,颇切临床应用。如:“手汗,黄芪一两,葛根一两,荆芥三钱,水煎汤一盆,热熏而温洗,三次即无汗”,“小儿咳嗽,生姜四两,煎浓汤沐浴即愈”。鲍相的验方新编也有许多有关药浴的验方。程鹏程的急救广生集,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著,该书大致总汇了清代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和方法,其中有关药浴的内容颇多,如:“迎风流泪并眼目昏花,霜后桑叶煎水频洗,神效”,“脚汗,白矾、干葛煎汤洗”,“治痢仙方,茜草一握煎水,洗两足底即愈”等。清代外治疗法的极力倡导者吴尚生对药浴十分重视,他在所著的理瀹骈文中对药浴的理论基础、作用机理、辨证施治、药物选择、使用方法、主治功效、适应病症、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阐述。认为不仅“熏蒸渫洗之能汗,凡病之宜发表者,皆可以此法”,而且煎抹(即药浴)之法,自“仲景一百十三方、金匮方、与诸家所传之方,及危氏五世家传得效方,无不可照而用,亦无不可撮一两味而用,”其基本作用是“枢也,在中兼表里者也,可以转运阴阳之气也”,“可以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可以升降变化,分清浊而理阴阳。营卫气通,五脏肠胃既和,而九窍皆顺,并达于腠理,行于四肢也”,此法“最妙,内外治贯通在此可必期其效”。故而药浴可广泛用于全身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病证,并载有熏洗疗法的方剂数百首。吴氏对药浴的精辟见解和宝贵经验,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医名显赫的清末名医张锡纯,作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用鲜蒲公英(名蒲公英汤)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治疗一切虚火实热眼疾之症,并对其列为眼科第一方,足见其对药浴的重视。此方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得到如此重视的药浴,自然也免不了进入皇室的日常生活之中,扮演着他特有的角色,新发现的清朝最后一任太医院掌印御医任锡庚的任锡庚御医手稿中有皇帝药浴泡脚的宫廷秘方,光绪皇帝药浴泡脚宫廷秘方中共有包括红花、牛膝草等11味中药,而慈禧洗药方是蔓荆子三钱,荆芥二钱,漠葵二钱,冬桑叶二钱,秦皮一钱。煎汤,趁热洗。美国的女画家卡尔,她于1904年8月进入清朝宫廷为慈禧太后画像,与慈禧朝夕相处9个月,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于慈禧写照记一书中。书中对慈禧的外貌是这样描述的:“我看眼前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极和善的妇人,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40岁(其实慈禧已年近七旬)慈禧太后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慈禧能在古稀之年依然风韵不减,肌肤如少女般白嫩的原因,在于爱美的她研究了很多美容方子,其中大部分都是中药配方,她偏爱中国传统的中药,曾说:“中国药都是用草根树皮做成的,我能从书上明明白白地查出什么病吃什么药,也知道御医开的方子对不对。”在慈禧所研究的众多的美容秘术中,慈禧尤其偏爱玉容散。据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载,当慈禧太后逐渐步入中年时,脸部肌肤变得粗糙发黄,还出现了大片黑斑。于是,慈禧急召御医李德昌和王永隆为她诊治。两位御医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终于为慈禧拟出一个绝世妙方玉容散。就是靠这个妙方,慈禧的肌肤才恢复白润光洁。玉容散的配方为:白牵牛、白蔹、白细辛、白丁香、白莲蕊、白茯苓、白僵蚕、白芨、白芷、白术、绿豆、甘松各50克,荆芥、独活、羌活、檀香各25克,珍珠0.5克。具体制作及使用方法为:将以上材料全部打磨成细粉,每次取大约20克玉容散细粉加适量蛋白(大概四分之一个蛋白)调成稀膏。用温水清洁面部后,敷一层薄薄的玉容膏在脸上,干后用温水洗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更高追求,中医外治法研究热潮的到来,药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药浴已成为了治疗某些疾病的常用方法或预防疾病的保健方法,一些中医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有识之士,已经着手或即将着手从理论和科研的高度对熏洗疗法进行探讨、研究。随着百姓对健康的更高追求,有关药浴疗法的专著也已经出版,如任剑锋编著的药浴(科学出版社),戴强发主编的常见病经典药浴疗法中医经典外治疗法丛书(人民军医出版社),徐俊霞主编的中华药浴全书:学做药浴不生病(金盾出版社),周春祥主编的药浴养生-绿色养生自然疗法(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在药浴药剂的改革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将临时制备的中药煎剂改成颗粒剂、煮散剂或溶液剂,用时加开水冲即可熏洗。有些剂型改革还获得卫生部新药批准文号,批量生产,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